在我們小的時候聽到過許多名言古訓,其中有一句被運用得最多,那就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當時年幼的自己深以為然,包括長大成人成家立業後的自己,還對這句話深信不疑。畢竟是名言古訓嘛!那都是經過歷史長河的考驗的,還能有假麼?直到了解了著名的黑林錯覺(又稱為黑靈錯覺),我才明白,眼睛看到的不見得就是真實的。為了方便大家了解黑林錯覺,我給大家科普一下。
大家看上圖:兩條平行的直線,被許多在平行線中間相交的直線分割後,看起來這兩條平行線顯得向外彎曲。在平行線中間相交的直線越密,兩個平行線看起來會更彎。當雙眼失焦再去看這兩條平行線,你又會覺得他們是直的。這種經典幻覺由19世紀初德國心理學家艾沃德·黑林首先發現,所以被稱為「黑林錯覺」。
這種錯覺的產生是由於當人觀察物體時,基於經驗主義或不當的參照所形成的錯誤的判斷和感知。簡單說,便是不對直線聚焦。用在服裝圖案中,這種「簡單的」修飾圖案便可以在視覺上帶來「顯瘦」及美觀的雙重效果,大家想想:我們在試衣服的時候穿上這種圖案的衣服是不是顯瘦很多?
說到這裡有的小夥伴提問道:照你這麼說,生活中到處都是錯覺了?你還別說,還真就是那麼回事。生活中看似理所當然的狀況,其實是都是暗藏著各種「錯覺」的。大家想想著名的「望梅止渴」是不是就是經典的錯覺?而且我還告訴你們:成功會垂青「欺騙」大腦的人的。這可不是我信口開河,而是一位在日本相當著名的人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的。什麼?你們想知道這書名,大家別著急,謎底馬上揭曉!
噹噹噹噹~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明星《錯覺的法則———識破大腦開關詭計的思維管理法》(以下簡稱「錯覺的法則」)。它的作者西田文郎在這裡告訴我們:大腦認為對的事情,其實99%都是錯覺。但愉快的錯覺會開啟積極行動,孩子成長的動力,其真正的來源在於母親那「充滿善意」的謊言。到底是操控大腦還是被大腦所操控,這可是比結婚生子還重要得多的人生大事。
《錯覺的法則》作者西田文郎是日本印象訓練研究指導先鋒,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科學開發大腦潛能的研究,構建了利用生理學和心理學提升大腦功能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超級大腦訓練」。
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其實全在於你心中是怎麼想的,是認定愉快的錯覺還是被不好的錯覺吃得死死的,真的是會影響你這一天的生活質量。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換個角度看世界,你會看到不同的風景」。
一.錯覺是生活中的常客。
說到這裡有的小夥伴還是嗤之以鼻:你說的是真的嗎?我不信,舉個例子看看!那咱們就說個最常見的例子吧:俗話講的「隨大流兒」大家不陌生吧,大家可以腦補一下闖紅燈的電動騎手。如果大家都在那裡等紅燈,他們就不好意思闖過去,但凡有一個人闖紅燈,那麼馬上就會接二連三的出現闖紅燈的人。他們心裡會想:反正又不是我一個,還有這麼多人闖紅燈呢!大家看看,這就是從眾心理的「錯覺」,他們的大腦都被欺騙啦!
1.大腦很容易被欺騙。
剛剛給大家舉的那個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司空見慣的,我的目的在於告訴大家: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的大腦就是這樣被一次又一次的欺騙的,比如我們經常說的「第一印象」、「先入為主」,這都是錯覺產生的最佳體現。所以說,有的人只相信自己的「親眼所見」而不是從多個角度去推斷、驗證事情的真偽,就很容易落入盲從的境地。
比如輕信一些言論,被一些不好的輿論導向所左右等等,這些事例我們在網上也是經常見到的。這種情況往深處說,是由於他們的頭腦被欺騙了,以至於雙眼也被蒙蔽了,看到的東西只是他們認為對的東西、認為真實的東西。換句話說,他們也只是看到了他們自己想看到的東西(哈哈,是不是很咬嘴,實際就是這麼回事!)
聊到這裡有的小夥伴又開始提問了:你剛剛說的這些都是不好的事情,這要是用在「好的」地方,那樣我們的生活不就到處充滿陽光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我們接著往下聊。
2.好的錯覺能使人生越來越好。
剛剛我們在上面聊過:不好的錯覺會使我們陷入麻煩的境地,那反過頭來說:好的錯覺也會使我們越來越幸福啦?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大家不妨看看自己生活周圍,那些夫妻關係不好的,是不是那種都被不好的錯覺充斥著。看對方一件事情辦的不好或是不對自己心思都是,就哪裡都是錯兒了。要知道:一個人就算是再差勁,他\她身上還是有優點的啊!這才是最客觀實際的想法,而不是光盯著對方的缺點不放。
反觀那些生活得甜蜜幸福的夫妻,他們當然也不是渾身上下一點缺點都沒有,而是兩人頭腦中都帶著「好的」錯覺,即「我的愛人是最棒的,偶爾一兩次做的不好或是做錯什麼事,那都受有這樣或那樣的客觀原因,下次他\她就不再會這樣了」。大家想想:這樣的夫妻雙方關係能壞得了麼?
說到這有的小夥伴又開始發愁了,你說的這些我好想都懂,但又有點不太明白:這錯覺的產生,最深層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是什麼在背後操縱著這一切呢?大家別急,答案馬上揭曉。
二.錯覺是如何產生的?
1.IRA裡的記憶引導者一切。
IRA稱為「本能反射區」,它包括大腦邊緣系和腦幹的這一部分,它是最具動物性本能的原始腦,負責掌管我們的判斷。比如,陷入熱戀的男女,明明知道家裡父母不喜歡對方,但是還是沒辦法分手;明知道熬夜不僅對身體不好而且還會影響第二天早起上學,可是還是每晚玩手遊到一兩點才睡覺。
在原始的世界裡,理性向來是沒有立錐之地的,就算人類的理性腦再大,具備動物性的IRA如果沒有發揮作用也是白搭。如果潛意識裡我們認為自己不夠優秀、太笨,變得優秀或是出類拔萃就真是難於上青天了,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去「善意地欺騙」自己的大腦。那怎麼個欺騙法呢?西田文郎告訴我們要這麼做:
將好的記憶植入自己IRA中,放棄那種一提起工作啦、學習啦就搖頭說辦不到、不好搞定、困難重重的直觀印象,植入自己改過的好的想法。去掉否定的,改成自己一定可以的想法和信念。
大家看後千萬可別笑啊!這和阿Q的精神勝利法有著本質的區別,阿Q的精神勝利法只是單純地麻痺自己哄騙自己,在這之後根本沒有對自己的現狀採取任何有利、有意義的行動。這可和西田文郎老師說的大相逕庭啊!實現人生理想的思考順序科不僅僅止於這裡,有了這第一步,才能順利走到第二步啊!
2.「經驗的制約」?「想像的制約」?大腦傻傻分不清。
在生活中或是網絡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或聽到一些勵志的故事:大家讓主角來談談成功的經驗,主角上來就慷慨陳詞,聲稱自己是經歷了許多事情歷盡千辛萬苦才取得的成功。然後聽眾朋友們聽得熱血沸騰,在一片歡呼聲中,主角勵志的光環又被再一次地放大。
這個橋段熟悉嗎?簡直在熟悉不過了!人是很容易被情緒和氛圍所感染的,要不怎麼會經常出現錯覺呢?但取得成功真是由於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情嗎?大家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這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經歷的事情越多就會越成功嗎?要照這麼推算,馬爸爸還不得活個幾百歲啊!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然而大多數的人,尤其是年長者也並不真的是經驗許多許多的,大多數的還是屬於幾年的經驗重複了幾十年而已。真正的成功是由頭腦中的想法和堅強的意志,還有切實可行的計劃組成的。說一千道一萬,沒有偉大的想法一切都是空中樓閣。馬爸爸沒有想法,有沒有淘寶網還兩說著呢!
3.RAS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說到這裡有的小夥伴問了:這個RAS又是啥東東?RAS是位於腦幹網狀結構內的一種組織,它像一張大網,能夠從紛繁複雜的信息中篩選出最重要的那一部分留在記憶裡。說到這裡有的小夥伴是不是就明白了,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又是認定自己一定能做到的,全是仰仗於這個RAS,可什麼才能讓RAS起作用呢?
那還是離不開留在IRA中本能的記憶,一定要讓好的記憶良性的想法進入自己本能反射區中,才能有RAS很好的工作,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想想著名的電影《出水芙蓉》裡的那個場景吧!一位老師告訴女學生: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對著鏡子跟自己說「我很棒,我很美,人人都喜歡我」,這樣大家都明白了吧。
三.善用錯覺,成功早晚屬於你。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對於這點,西田文郎都說「還真沒有一個嚴格的標準答案」。誰對誰錯沒有唯一,在就全在當事人的角度而定了。話所如此,但能成功的人都是善用錯覺的,這點不分古今中外。
1.不斷進步的人都擁有「優越的錯覺」。
容易進步向上的,大都是那種進入良性循環的人,就是嘗到了讓優秀的甜頭而產生了優越感。在小群體中脫穎而出的他們被旁人所羨慕,自信心會增強,進而會表現得更加優秀。因為自己具備的優點使他們表現越來好越來越強,優越感也隨之水漲船高。這些人的心態也會越來越好,因為心情好啊,看到的也都事物是閃光的一面。
反之沒有優越感的人,整天只會唉聲嘆氣、自怨自艾。看自己哪兒哪兒都不順眼,為什麼啊?因為他們在大腦中植入了錯誤的信息,只看自己的缺點了,或是自己的缺點被無限的放大,以至於容不下優點。大家想想:這樣還怎麼進步啊!不僅如此,長此以往下去,自卑就會找上你了,搞不好還特別愛發怒呢!大家比較一下,哪個好哪個合適一目明了,你們都是聰明人,不用我說都明白吧!
2.讓「三感力」來幫你!
說到這裡有的小夥伴又笑了,這個三感力又是什麼啊?哪裡來的這麼多外國詞兒啊!大家多想了,這可不是什麼外國詞兒,這三感力是指「運感力、喜感力、感恩力」有了這三力的幫助,你的成功就是加速加速加速!
(1)啥是「運感力」?
顧名思義就是「相信自己是好運的人,相信好運會伴隨著自己」。生活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想一百個人中可能也沒有一兩個人,會認為自己就是那個好運永相隨的人,但這就是成功者和失意者的差別。
心懷自己是好運相隨的人,慢慢地對自己的信心也強大起來。有些看自己哪兒都不對的人,就是因為沒有運感力才會這樣。有了自信就有了好的心態,就算遇到問題和困難也都會積極的去想辦法,幹什麼事情自然會順利許多。
(2)「喜感力」也來幫忙。
記得有一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想使自己幸福麼?那先讓你周圍的人幸福起來吧!這話本意是指自身和團體之間的關係,但我們在想法設法讓周圍人高興起來的同時,也會調動起大腦的全部力量,即「一切的積極因素為我所用」。這項能力也是幫助我們走向真正成熟的重要一步。別的不說,人緣好了也是好辦事啊!更別提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真是百利而無一害。
(3)最最重要的「感恩力」。
是的,在我看來感恩力是頂頂重要的,知恩圖報說的有點高大上不夠接地氣。且先不說咱們能不能成為成功人士,但具備一顆感恩的心卻是幸福生活的充分且必要的條件。感恩,讓自己看起來形象如此之高大,而一個真正的成功人士如果還是一個有感恩之心的人,那就真的離「偉大」不遠了。想想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老先生,豐田集團的創始人豐田佐吉,著名的實業家稻盛和夫,他們哪一個不是深具感恩力的人呢?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說到這裡《錯覺的法則》就該和我們說再見了。好的錯覺真的會結出好的果實,在好的錯覺中我們能更幸福的生活,這是我們可以選擇的,因為主動權在我們的手中,這也是西田文郎在《錯覺的法則———識破大腦詭計的思維管理法》中主要教會我們的。最後送給大家一段話,出自詹姆斯。埃倫那本暢銷一個多世紀的名著《原因與結果的法則》
好的思想和行為不會產生壞的結果;壞的思想和行為也不會產生好的結果。中國有句諺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自然界,也同樣適用於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