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欺騙」了你?|研究:你認為對的事情,其實大都是「錯覺」

2020-12-07 檸檬心屋

日本作家西田文郎經過45年對大腦的研究告訴我們:大腦認為正確的事情,其實99%以上都是錯覺。

給大家提個問題:下面圖片裡位於兩個圖形中心的圓形區域大小是否相同?

艾賓浩斯視錯覺圖

A相同

B不同

對於這個問題你會選擇哪個答案。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可能會選擇答案B。因為一眼看過去,明顯的右邊的中心圓比左邊的大一些。

其實,正確的答案是選擇A。

圖中位於兩個圖形中心的圓形區域大小是相同的,這就是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發表的視錯覺圖。

如果你的答案是B,那麼你就是受到了視覺對大腦的欺騙,從而讓大腦產生了「錯覺」

這就是西田文郎所說的:大腦認為正確的事情,有99%以上都是錯覺。

那麼什麼是錯覺呢?

錯覺在心理學上是這樣定義的:錯覺是人們觀察物體時,由於物體受到形、光、色的幹擾,加上人們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誤認物象,會產生與實際不符的判斷性的視覺誤差。

就好比,當你把一根筷子放在裝了水的杯子裡面,你會發現筷子是彎的。這就是因為錯覺的影響。

所以說錯覺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可以影響你的一生,小到改變你對事物的看法。

接下來我們看看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因為錯覺的影響。

第一,因為矛盾心理產生的認知不協調理論。

認知不協調理論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L.費斯汀格於1957年提出的一種社會認知論。

說的通俗易懂一點就是,每個人都想自己心裡沒有矛盾,當沒有矛盾的時候,你的心裡就會覺得協調。但是所有人都沒有辦法消除這種矛盾心理,這就會產生不協調。費斯汀格就把這種「有矛盾」和「沒有矛盾」稱之為「不協調」和「協調」,從而對認知進行分析。

角度不同,認知不同

在生活中,有這樣一個例子:

當兩個人發生衝突的時候,一方就會去指責對方的言行不當,即使他自己意識到自己也有需要反省的地方,依然會去指責對方,而讓自己的言行有一個正當的理由。藉此來消除這種內心與行為的不協調性。

因為在認知不協調的情況下,大部分人並不能很快的轉換自己的情緒。即使知道這件事情是不對的,也會給自己找一個理由反駁對方,讓這件不對的事情變得正確。這就是一種錯覺感。

第二,因為「沉錨效應」產生的心理錯覺。

沉錨效應是心理學名詞,意思是當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的時候,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者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船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用一個限定的詞語或者規定引導人們的行為,從而達成行為效應的心理效應,稱之為「沉錨效應」。

沉錨效應

比如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當我們在淘寶店鋪選購服裝的時候,你看到一件衣服標價599元,你是會覺得貴還是便宜呢?於是你開始搜索同款服裝,發現其他價格相對比較便宜。你就會覺得剛剛那件599元的服裝很貴。

但是如果你看到店鋪出的活動是,原價1599,今日特價599,你就會覺得很便宜,因為你感覺買到了,你就賺到了。

這就好比我們在商店裡面買東西討價還價的時候,當你詢問老闆價格的時候,老闆就會給你設置一個「虛價」,從而在你討價還價之後,老闆還可以賺錢。

這種改變原本的價格,從而影響我們的判斷。就是沉錨效應,這種「沉錨效應」就是利用了人們的心理錯覺。

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自認為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的選擇,其實都是受到了大腦錯覺的影響。

那錯覺是如何產生的呢?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大腦的構造。

大腦是由三層結構構成的。

大腦的三層結構圖

最外層是大腦新皮質,也被稱為「理性腦」,主要用於思考。中間層是大腦邊緣系,也被稱為「感性腦」,主要負責發出食慾等本能欲望和喜怒哀樂等感情信號。最裡層是腦幹,也被稱為「反射腦」,主要控制神經、激素、呼吸和體溫等身體本能反應。而控制大腦錯覺的就是最裡層的腦幹部分。腦幹的基本功能就是輸入和輸出,輸入是問題,輸出是結果。

比如,當大腦輸入一條「為什麼我成功不了?」,大腦就會輸出「成功不了的原因」,然後再次輸入「成功不了」這個信息。

與此相反,當大腦輸入一條「怎麼做我才能成功?」,大腦就會輸出「怎麼做的方法」,然後再次輸入「能夠成功」這個信息。

這就是大腦的輸入和輸出形成的一個腦迴路。所以,思考什麼樣的事情是輸入,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是輸出。只有一個正向的輸入才能讓我們產生正向的努力。

從大腦的構造來看,我們會認為,成功者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做出了理性的選擇,事實並非如此。

因為腦幹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對必須要做的事情做出本能的反應。如果只是理性腦發揮著作用,而本能反應是排斥的,你還是無法實現自己的目標。

這就是為什麼當你對一件事情感興趣的時候,你會把這件事情做好,而不感興趣的事情,往往結果不盡如人意。

這就是因為你的本能反應幫你做出了選擇和判斷。

所以你想要成功,還需要鍛鍊你大腦的本能,因為本能才能決定你的行動。

如何鍛鍊大腦的本能?

大腦的本能反射區是由大腦邊緣系和腦幹組成。你的行動就是由這個反射區決定的。

所以你想要成功,就要不斷地向大腦的本能反射區輸入能夠成功的信息,這種好信息會儲存在你的大腦,從而產生好的行動。讓大腦產生一種「我就是能夠成功的幸運者,所以我一定可以成功」的錯覺。

所以,即使你的大腦總是被錯覺欺騙,你還是可以成功,因為正面的錯覺會重新建設你的思維結構,從而使自己走向成功。

如何輸入正面錯覺,重建思維結構,從而讓自己成功。

第一,利用「優越錯覺」,讓自己感覺比一般人優秀。

在美國,有這樣兩個人,一個是芝加哥大學的尼古拉斯·艾普利,一個是康奈爾大學的大衛·鄧寧。他們面向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士,就「自我認知度」做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幾乎所有接受調查的政客都以為自己比其他政客道德更高尚。90%的大學教授覺得自己在學術上的造詣高於其他同事。96%的司機都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比其他司機更高超。這些認為自己比別人優秀的人,是因為他們有一種優越錯覺,說的簡單一點就是覺得自己比一般人優秀。而這種優越錯覺會讓你變得積極,更加有行動力,從而在某些方面從周圍人群中脫穎而出。

優越感

就如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黑澤爾·馬庫斯調查發現,在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學生中,那些堅信自己將來會成為優秀醫生的學生的課堂表現更優秀,成績也更好。

雖然我們都知道,人與人之間是一樣的,但是擁有優越錯覺的人更加容易成功。

然而,沒有擁有優越錯覺的人會時刻關注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比如:

不如別人會做飯。不如別人會開車不如別人會說話不如別人記憶力好…………

因為你總是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從而讓自己產生自卑的心理。

其實,每個人都有優秀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關鍵在於你從哪個角度去看,不同的角度就會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當你想要成功,你就需要擁有這種優越錯覺,讓自己感覺比一般人優秀,從而使自己更加積極的去做事,最終獲得成功。

第二,利用「肯定性錯覺」,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在《錯覺的法則》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人只分為兩種,一種是產生肯定性錯覺的人,另一種是產生否定性錯覺的人。這是因為,根據大腦的特性,人是無法同時思考兩件截然相反的事情的。」

產生肯定性錯覺的人,會產生積極的想法,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從而做出正向的努力,使自己獲得成功;產生否定性錯覺的人,就會產生消極的想法,覺得自己做不到,從而開始放棄或者逃避,也就無法使自己成功。

比如,《望梅止渴》的故事就屬於肯定性的錯覺。

望梅止渴

這則故事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

三國時,曹操帶兵打仗,一路長途跋涉,士兵們都非常口渴。曹操便告訴士兵:「前面有大片的梅子林,結了很多的梅子,梅子又酸又甜,可以解渴。」士兵們聽了以後,嘴裡都流口水,一時也就覺得不渴了。

因為曹操向士兵們大腦輸入了肯定性的語言,所以士兵們大腦就產生了肯定性的錯覺,最後他們才度過了困難。

所以,要想獲得成功,你就需要不斷的向大腦輸入肯定性的語言,讓大腦產生積極的想法,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從而取得好的結果。

第三,利用「運感力」,相信自己是一個運氣好的人。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真的太幸運了」,「你運氣太好了」,「祝你好運」。

我們把這種運氣好稱之為「運感力」。雖然很多人說這種運氣好完全就是錯覺,但是即使如此,取得成功的無一例外都是認為自己運氣好的人。反之,沒有運氣的人,肯定不可能取得成功。

馬雲說「阿里巴巴成功是靠運氣,並非勤奮」。馬化騰說「創業初期70%靠運氣」。陳士駿說「成功要靠90%的運氣和10%的努力」。

所以,當你擁有運感力,你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如果你沒有運感力,你就會覺得一切的好運和自己無關,就會產生一種自我否定的心理,讓自己處於不安的情緒中,做一些與他人沒有必要的比較,最後導致對自己不滿的地方越來越多,從而離成功越來越遠。

所以,如果你也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就需要擁有運感力,相信自己是一個好運氣的人。

好的錯覺和行為不會產生壞的結果;壞的錯覺和行為不會產生好的結果。正如有句諺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以,好的錯覺會結出好果實,壞的錯覺會導致壞結果。人生想要成功,只有輸入正面的錯覺,消除負面的錯覺,才能重建大腦思維結構,使自己得以成功。

我手寫我心,提筆走天下。一個樂觀的女孩,希望交到更多的朋友。歡迎點讚、評論、轉發和關注。謝謝!——檸檬心屋

相關焦點

  • 你所認為正確的事情,其實99%以上都是錯覺
    如今人們對大腦深入研究之後,發現這句話其實是有道理的。 在日本,有個叫西田文郎的人,他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研究大腦潛能。經過四十多年的研究後,他得出結論,人們認為正確的事情,其實99%以上都是錯覺。 西田文郎並不是唯一發現這一現象的人。
  • 《錯覺的法則》:是欺騙大腦,還是被大腦欺騙?這關乎你的人生
    《錯覺的法則》一書是由日本印象訓練研究指導先鋒西田文郎所著。他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科學開發大腦潛能的研究,構建了利用生理學和心理學提升大腦功能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超級大腦訓練」(SBT)。西田文郎通過45年對大腦的研究,得出一個結論:大腦認為正確的事情,其實99%以上都是錯覺。而這些錯覺會逐漸地改變你的人生。
  • 會欺騙你我眼睛和大腦的8個視錯覺畫面
    我們的視覺系統並非總是能夠像我們所認為的那樣準確的感知圖像,有一些畫面會非常考驗我們的大腦反應能力。而實際上,這種被稱為視錯覺效果的畫面,很容易欺騙我們的雙眼和大腦。這一次,V哥就要列舉:會欺騙你我眼睛和大腦的8個視錯覺畫面。
  • 「欺騙」大腦的錯覺無處不在,善用「錯覺法則」,開啟積極人生
    01 無處不在的「錯覺」:當我們的大腦被「欺騙」前段時間,看到由畢淑敏小說《女心理師》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發布了海報,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開始數到底能在海報中找到幾張人臉。觀察一會兒之後,我發現在瀑布的右側邊緣,恰好是一張人臉的形狀,但其他的「隱藏人臉」卻未能發現。
  • 幾張欺騙人類大腦的視覺錯覺圖,你能看「清」幾個?
    我們的眼睛有時候會帶給我們一些錯覺,和我們的大腦一起欺騙著我們的意識。下面是幾張欺騙人類大腦的視覺錯覺圖,你能看「清」幾個呢?下圖是來自日本一所大學研究機構的成果展示,我沒看到明明是方形的物品倒映在鏡子中,卻成了圓形;相反,圓形的物品倒映在鏡子中卻成了方形。
  • 10個會欺騙我們大腦的視錯覺畫面
    視錯覺,我們也可以將其稱為視覺幻覺,簡單的來說,就是在視覺上對我們的大腦產生欺騙性質的方式。這可能與圖像的排列、顏色的影響,以及光源或其它變量的影響不無關係。視錯覺可能既有趣又迷人,但它們也可以告訴我們關於大腦和感知系統如何運作的大量信息。
  • 有人盯著你?研究發現這其實是大腦產生的錯覺
    有人盯著你?其實是你大腦的錯誤信號  【搜狐科學信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來自澳大利亞視力中心的科學家近日研究發現,當人們陷入自我懷疑時,即使周圍的人沒有盯著自己看,他們也會誤以為有人在盯著自己。  人們認為,他們會自然而然的判斷出是否有人在凝視自己,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簡單,大腦往往會使出很多「花招」來幹擾判斷。來自雪梨大學的教授兼視力中心的研究人員科林-克利福德(Colin Clifford)表示,人們常常會利用「注視知覺」能力去觀察一個人,這也是人們認為理所當然的社交暗示。
  • 11張欺騙人眼的視錯覺圖,你明白其中的原理嗎?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錯覺,有一些藝術家更是刻意的製造出這些錯覺,這些錯覺大多都是利用人類大腦的一些習慣所創作的,但是無論如何,它們都是如此的令人著迷的存在,小編今天就選取了11個經典的視錯覺,證明眼見並非為實,你都明白其中的原理嗎?
  • 26張可以欺騙大腦的怪異的視覺錯覺圖
    我們習慣於相信我們所看到的東西,因為我們確信沒有人可以欺騙我們的眼睛。但有些圖片可以讓我們看到不存在的東西。這是因為我們沒有用眼睛看到,而我們用大腦看到了。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其實很容易被欺騙。而我們將在這篇文章讓你相信它。擼哥收集了26個視覺幻象,向你證明你自己的大腦是可以欺騙你的。1、向上和向下滾動此圖片,你將看到方塊的移動。
  • 不是錯誤都是壞的,錯覺就能幫你成功,你相信麼?
    說到這裡有的小夥伴提問道:照你這麼說,生活中到處都是錯覺了?你還別說,還真就是那麼回事。生活中看似理所當然的狀況,其實是都是暗藏著各種「錯覺」的。大家想想著名的「望梅止渴」是不是就是經典的錯覺?而且我還告訴你們:成功會垂青「欺騙」大腦的人的。這可不是我信口開河,而是一位在日本相當著名的人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的。什麼?你們想知道這書名,大家別著急,謎底馬上揭曉!
  • 趣了解 你的眼睛欺騙了你——視覺錯覺
    我們都聽說過所謂的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也就是說你眼睛看到的才是真實情況,可是,從科學角度來講呢,眼睛……會欺騙你的。1.視覺惰性:當手電筒靜止照在牆上時,它呈現出一個圓形的亮斑,然而當其做往返反覆運動時,你看到的則是一條亮線,這就是視覺惰性,作用於人的光線消失後,亮度感覺並非立即消失,即物體雖消失,但其留在大腦的影像會保留一段時間,這就是為啥子會將亮斑看成亮線。它的存在,會將原本不連續的看成連續的(看電影),會將原本不是同時出現的看成同時出現。
  • 一組會欺騙大腦的視錯覺圖片,你全部都能看出來嗎?
    你知道大腦在某些情況下會欺騙眼睛的嗎?由於大腦會把看到的熟悉事物會識別成應該的樣子,這導致了一些特殊圖片會看起讓你懷疑自己的判斷力,在你即便知道答案的情況下還是無法做出正確判斷,下面來挑戰一下你自己的眼睛吧!
  • 4張欺騙大腦的錯覺圖,床上的黑洞,圖三你看懂了嗎?
    4張欺騙大腦的錯覺圖,床上的黑洞,圖三你看懂了嗎?你看得出來嗎?其實這也是一張錯覺圖,你以為他拿著車子嗎?其實不然,只不過手正好落在了車子上面,感覺像在抓著那輛車。
  • 不要懷疑你的眼睛, 欺騙你的是自己的大腦!
    這種「無意識的幹擾」,將導致我們的大腦使用預測功能去填補某些空白,大腦根據其處理視覺數據的方式而重新構建圖像,我們就這麼被自己給「欺騙」了。以下是相關的幻覺實驗,以及背後的科學解釋。1.但是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人們對這件衣服是什麼顏色產生了巨大的爭議。有人認為它是黑色和藍色的條紋(右),也有人則將其視為白色和金色條紋(左)。巨大的爭議在網絡上炸開了鍋,直到有人用科學解釋了這一切。當我們認為件衣服是黑色和藍色的時候。但是由於背後有明亮的光,因為我們的大腦知道陽光會干擾物體反射的光,所以它將自動校正這種幹擾,從實際物體中減去這些波長的光。
  • 視覺錯覺圖片 欺騙你的眼睛(圖)
    原標題:視覺錯覺圖片 欺騙你的眼睛(圖)   圖1:此圖創作於2003年,名為「轉動的蛇」。溫馨提示:此圖會導致部分觀賞者噁心嘔吐  視錯覺,是當人或動物觀察物體時,基於經驗主義或不當的參照形成的錯誤的判斷和感知。
  • 眼見未必為實 有種欺騙叫「視錯覺」
    舉個最有意思的例子:這件衣服讓你看起來很瘦很美,其實這恰恰是服裝巧妙應用視錯覺,「改造」著我們的身型。不同研究人員從各自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視錯覺定義。「視錯覺是由心理與生理兩種因素造成的。」齊虹認為,人類視覺的產生需要視覺感知器官與大腦共同參與,是由視神經元接收到外界客觀事物的刺激從而作用於人腦產生的影像。「在認識客觀事物和世界中,人類主要靠視覺,其次是觸覺和味覺。」「看」是一個主動的構建過程,大腦可根據先前經驗和眼睛獲得的有限信息作出最好詮釋。
  • 錯覺的法則|哇,原來成功人士都是靠自我欺騙變優秀的
    說白了,你能不能成功,你自信或者自卑,都是一種錯覺。要想變優秀,先要學會欺騙大腦。01 被大腦欺騙人類的大腦是所有器官中最複雜的一部分,並且是所有神經系統的中樞。當你身邊的人都跟你說「你不行」、「你不如XXX」、「你缺乏......」等等之類的話時,你的大腦就會輸入這些信息。而後,你就會陷入自我懷疑中。當你在面對某件事情的時候,你的大腦就會輸出一些信息,來證明之前輸入內容的正確性。
  • 4張欺騙人類大腦的視覺錯覺圖,全都能看清的是「大佬」
    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4張欺騙人類大腦的視覺錯覺圖,全都能看清的是「大佬」,你能看「清」幾個呢?第一張:據說這張圖是日本一所大學研究機構的研究項目,實物和鏡子中的圖片形狀完全不同,方的變成了圓的,圓的變成了方的,鏡子中這種完全改變物體形狀的圖片,完全欺騙了人的眼睛。
  • 日本視錯覺大師作品震撼世界:你親眼看到的只是一種欺騙
    近日,日本視錯覺大師、明治大學特任教授杉原厚吉的「錯覺箭頭「作品又引起世界人民的關注: 反射,透視和視角的巧妙結合產生了這種驚人的幻覺:箭頭向右?轉過來還是向右?
  • 神秘的錯覺,欺騙眼睛的視錯覺藝術
    一,錯覺是對客觀事物的一種不正確的、歪曲的知覺。人容易被自己的視覺系統所欺騙。但當你嘗試轉向那個斑點時,它就會神奇的消失掉 )只有接近注視中心,才能看到物體的細節,越偏離視覺中心,對細節的分辨能力越差,到了視野的最外圍,甚至連辨別物體都困難。但現實生活中,人類習慣不斷的移動眼睛,使得產生各種清晰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