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本書幫你解決人生6大錯覺,越早越好!

2021-01-13 中信書院

房價會跌,股票會漲,吃一頓不會胖……人啊,總是活在各種各樣的錯覺之中。這也沒什麼不好,誰不是陰差陽錯一輩子呢,說不好,還能「上錯花轎嫁對郎」呢(一個暴露年齡的梗)!

不過,活明白還是有好處的。那些早就懂了「房子是用來炒的,股市是用來住的」這條真理的人,差不多已經告別中產,衝著自由美好的日子去了。所以,錯覺這東西,能認清還是早點認清的好。本期,小編針對生活中常見的6大錯覺,推薦24本治療秘籍,祝你早日煉成神功,脫胎換骨!

1

診斷:「Ta喜歡我」

症狀:苦惱,TA今天又看了我28次,跟我聊了30句的天,說了5次「我去洗澡了」和8次「不說了」——陷入情網,長相廝守的香甜感覺真讓人苦惱,因為全世界還有好幾億人對我有這樣的感覺。

病因:喜歡自作多情,對愛情有大大的誤解。

治療:看清愛情的腦迴路,學會愛的藝術。

《情商》

丹尼爾戈爾曼 著

中信出版社

2010年10月

不是所有叫「情商」的東西都是雞湯。作為「情商」一詞的原創者,本書其實是一本硬科普,嚴肅地討論腦迴路。你對愛情的誤解,對愛的所有表達背後,都是杏仁核、海馬體、神經迴路和前額葉皮層共同勞動的結果。

如果一個人分不清楚正常交往和互相愛慕的區別,那說明,你遇上了一個綠茶大腦中的某些部分要麼休假了,要麼受傷了,總之就是不在服務區。重新找回這些東西很難,但是總比再長點智商要容易。

《親密》

奧瑞·布萊福曼 著

中信出版社

2012年1月

論一見鍾情的技巧,把「TA喜歡我」從錯覺變成現實(還不要998,良心價啊)。對很多人而言,一見鍾情的本質其實是一見鍾臉,所以,你只需要照照鏡子,心裡就會很有數了。

凡事總有例外,有些人是不論長相的,他們有一種魔力,讓人迷人,讓人覺得舒服,更有一種欲罷不能。在這種氣質的背後,其實是滿滿的套路。本書就為你解讀這種套路,並幫你打造這種氣質。等你成為一個萬人迷,你就會發現,原來這種氣質在事業上也很有用。

《愛的藝術》

艾·弗洛姆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8年4月

我們經常嘲笑法海不懂愛,但實際上法海跟小青攀談千年(在此,推薦話劇《青蛇》),比我們強多了。我們的問題是,不懂愛,沒有愛的能力,卻對此一無所知。

弗洛姆比我們強點兒,他知道自己不懂愛。所以,他花了大半生的時間來學習,直到50多歲才寫出了這本關於愛情的供養。他說,只有人格完整的人才有愛的能力,這是一輩子的修行。

2

診斷:「努力,就能成功」

症狀:加班到3:00是家常便飯,朋友圈裡全是半夜回家的照片,見過這個陌生城市空蕩的街道和冒著熱氣的包子鋪後面升起來的太陽。

病因:被頭懸梁的故事洗腦,誤解了成功的定義。

治療:戳穿真相,提供方向。

《異類》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著

中信出版社

2014年4月

如果努力就能成功的話,那麼人人都是成功者。因為這年頭,不努力根本活不下去!

為什麼勵志的故事不會因為我們虔誠的模仿而重演?因為那是不具有普遍性的個案,本來就不適大眾模仿。

本書告訴我們,努力,是一個人成功的地基。為了建造生命的高塔,每個人都需要在自己的領地上進行一萬小時的努力。但是塔能有多高,其實取決於你有沒有條件選最好的那塊地,以及你是不是那頭站在風口的幸運的豬。

《隨機漫步的傻瓜》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著

中信出版社

2012年7月

你的成功不見得是因為比其他人高明,而很可能是運氣的結果。這就是成功的赤裸的真相。那些成功人士把運氣掛在嘴邊的謙虛,從來都是真相的一部分。

生活從來都是由隨機性組成的,這也造成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不要忽視低概率事件,雖然低概率的成功從來都不會出現,但是低概率的失敗比比皆是……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這句話,說的就是拿著靠才華和努力來打拼的你。

《見識》

吳軍 著

中信出版社

2018年3月

想要靠努力成功,你不光需要運氣,更需要見識。很多人都在憑著同樣的天資,進行著類似的努力,最後創造出差不多的事業。沒有見識的人的努力,只比原地踏步好一點點。

而有見識的人,諸如馬雲爸爸之流,在10多年前就佔到了對的坑。一個人窮不可怕,但是窮且沒有見識,那就真的無藥可救了……本書提供了一些增長見識的方法,重點還是看實踐。

《躍遷》

古典 著

中信出版社

2017年8月

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往前走,然後時間都去哪兒了,怎麼還沒成功就老了?當然是因為你在走路的時候,別人都打車了啊。雖然你一步一步,摩擦摩擦的場面感人,但想要成功,就得找到對的車。行話叫「躍遷」。

想要躍遷成功,需要思維模式、戰略、方法和修煉,找到那個你想撬動的球的支點,本書給你提供一根單身多年的、強壯的槓桿。

3

診斷:「我認識好多人,大家都會幫我」

症狀:維持著5000人的朋友圈,自以為招呼一聲就有千軍萬馬赴湯蹈火,實際上連個半夜吃串看球的人都找不到,差一步就成了10w+那個「半夜獨自吃串看球:成年人的世界有多孤單」的主角。

病因:分不清朋友和認識的人,對人際關係有誤解。

治療:直面友情和人性,來一場交際層面的斷舍離。

《人性的弱點》

戴爾·卡內基 著

中信出版社

2012年12月

一提到卡內基,很多人都嗤之以鼻。因為成功誘人,成功學騙人。不過,本書原名「如何贏得友誼並影響他人」,跟成功無關,與人際交往和友誼有染。

無論是不是朋友,你至少應該先學會與人為善。生活愉快,工作成功的前提是合作。在巴菲特成功的因素裡,卡內基是第一個重要因素。想要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不是由你認識了多少人決定的,而是跟你怎麼對待認識的人有關。

《自私的基因》

理察道金斯 著

中信出版社

2012年9月

為什麼沒有人幫你?人到中年,在職場上飄蕩幾年,經歷一些事情,就會明白——雖然被人幫助會覺得幸福,但我們根本沒精力去幫助別人。

人就是這樣自私,天生如此,無論是多高尚的文化環境,都難改自私的基因。當然,這並不是說人人都自私,真相是,所有基因都自私而盲目地追求在基因池裡最大化。只有少數的基因才決定生物體本身是否自私。

認清點讚之交的本質,才能不因為孤獨而失望。

《洞察》

艾美·赫曼 著

中信出版社

2018年1月

無需把自己置於一個龐大又不熟悉的朋友圈之中,偽友情這種東西該斷舍離就乾脆一點。所謂狐朋狗友當然能帶來快樂,但總歸不踏實。西門慶就是個反面例子,前腳跟別人擺著把子,後腳給別人戴著綠帽子,結果自己也要承受背地裡戳來的刀子。

找到值得交往的朋友,是很需要洞察力的。作者作為曾經指導FBI破案的人,在書中不光提供交友指導,更有全方位的洞察本領。

4

診斷:「還有時間,我能行」

症狀:說好了半個小時寫完一篇兩千字的文章,結果兩個小時之後發現自己刷了微博,看了大明宮詞,吃了泡麵、西瓜、雪糕……稿子雖然只寫了半個標題,但是半個小時之內肯定能完成。

病因:沉迷娛樂不能自拔,拖延,無法專注。

治療:打通任督二脈,拔掉拖延症 。

《娛樂至死》

尼爾波茲曼 著

中信出版社

2014年4月

「別人娛樂至死我信,我自己那是不可能的。」然而,一個抖音總能擊垮十個梁靜茹給我們的勇氣。儘管猝死的新聞都看了好幾個,但還是要黑著眼眶熬著夜……

作者寫本書的時候,還只是電視的娛樂化對人的影響。而到了今天,網絡無孔不入。作者所警示的事,正在變成我們的生活。那些讓我們欲罷不能的遊戲,並非程式設計師太給力,而是太多心理學大師的建議。一切文化內容正在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悄無聲息地被流量俘虜,就這樣,「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拖延心理學》

簡博克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年12月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試問,還有人不拖延嗎?(沒有。這本書就是拖了好幾年才看完的)

接下來是中槍時間,這本書給出的拖延理由,能把絕大多數人突突幾個小時:自信心不足,害怕成功,靠拖延來推脫失敗;討厭被人委派任務,用拖延爭取控制權;注意力分散,衝動;目標和酬勞太過遙遠……有時候,拖延是因為大腦在保護我們不受傷害。(感謝大腦背鍋)

書中提供了自救辦法,請給位自行補救(小編先去躺一會兒)。

《意志力》

羅伊·鮑邁斯特 約翰·蒂爾尼 著

中信出版社

2012年6月

工作低效、對象沒談,減肥反彈,各種亂花錢?人生不就是這樣起起落落落落落落……不完麼?

意志力這事兒也太難了……但實際上,意志力就跟肌肉一樣,是通過練習就可以增強的。就跟彭于晏通過鍛鍊把肉體搞的很美好一樣,巴菲特總是通過訓練讓自己的意志力很強大。

本書提供了抵擋誘惑,提高意志力的方法。

《心流》

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 著

中信出版社

2017年11月

高效,是解決拖延的最好辦法。

那些在武俠小說中打通任督二脈,瞬間從青銅升級到黃金的人,總讓人羨慕。但是自從知道了任督二脈的位置之後,這種羨慕裡難免會帶一點獵奇……

相比來說,高效的任督二脈打通起來似乎要靠譜一點,只要找到「心流」這種狀態即可。簡單來說,就是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當然,要想做到,也需要很多步驟的努力。

5

診斷:「我很理性,我是對的,我很完美」

症狀:大腿一拍,眼珠子一轉,就做出了堪稱完美的決定;明明是單身狗,還熱情地享受第二杯半價,以為佔到了便宜;總能愛上完美的愛豆;從來都不願意放棄到手的東西……

病因:被自己的大腦套路了……

治療:跟著行為經濟學大師,成功反套路。

《思考,快與慢》

丹尼爾·卡尼曼 著

中信出版社

2012年7月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但其實,你根本就不了解自己。你總以為自己做了對的決定,但你完全不知道,這個決定是你大腦裡哪個系統的任性而為。在大腦中,有快思考與慢思考兩個作業系統(不要試圖打開大腦尋找),一個經常性懶癌發作,一個靠心情做決定。

所以,你以為你以為的還真不一定就是你以為的。想要做正確的決定?那就跟這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心理學家來學習套路大腦的秘訣吧。

《「錯誤」的行為》

理察·泰勒 著

中信出版社

2018年4月

一個單身狗(看什麼,說你呢),天天衝著第二杯半價去,不僅花了錢,還長了肉。那麼,他錯了嗎?

傳統經濟學家:他錯了。

理察·泰勒:他沒有錯,因為那多出來的東西,安慰了一個單身狗的寂寞。我們作為經濟學家,當然要考慮到單身狗的不理性行為,他已經很慘了,好嗎?

諾貝爾經濟學獎:好好好,你說的對,這屆獎盃給你了。

雖然理察·泰勒善良到把普通人的不理性考慮到經濟中去了,但是商家卻順著普通人沒有錯的那些行為,挖了不少的坑。

《選擇的價值》

Cass R. Sunstein 著

中信出版社

2017年3月

選擇困難症?不知道兩件衣服選哪件?不是因為你足夠窮,而是因為商家忽悠的不夠好。

可以自由選擇是值得羨慕的,但是如果看不清背後的坑,那就需要為這種選擇付出代價。就比如,小編在年少無知的時候,租到了一個非常便宜的大房子,激動了半天,住了一天,就被黑中介斷了水電,趕出來了,然後吃了好幾個月的土……

很多人有選擇困難症,其實就是不願意背負這種代價。告別選擇困難,做出對的選擇,是本書的目的。

《清醒思考的藝術 》

羅爾夫·多貝裡 著

中信出版社

2013年1月

《明智行動的藝術 》

羅爾夫·多貝裡 著

中信出版社

2016年8月

你清醒一點!廣告裡的明星用了某個東西,皮膚馬上就變好是因為他們打了肉毒桿菌,用了美容手段,最後還上了美顏神器ps……你pick的愛豆其實就是為了騙你的銀子。

當然,這樣的思維誤區是很多的,想要清醒一點,不能光靠海娃死了十年,你還得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專家的不一定對,真理也未必在群眾這裡。只有從自身出發,掌握了正確的思維模式,才能做出明智的行動。

《習慣的力量 》

查爾斯·杜希格 著

中信出版社

2013年3月

「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我們日常行為中的40%都不是我們自己做主的,而是習慣性行為,那些一個菜能吃好幾個月的人一定深有同感。總是找不到喜歡的工作,老愛上不該愛的人,花錢如流水……說明,你的多巴胺釋放錯了地方。

本書教你如何在對的地方釋放多巴胺,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

6

診斷:「我能有錢,我能幸福」

症狀:認真上班,艱苦勞動,認真交稅(雖然屢次因為個稅起徵點上調導致中斷),是一個自認為很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完成了小時候想要接班以及能吃得起泡麵的夢想(一個感人的事情是,這麼多年泡麵漲的沒有像房價那麼厲害)。

病因:對有錢有誤解,對幸福有更大的誤解

治療:認清生活的真相,找到熱愛生活的理由。

《窮查理寶典 》

彼得·考夫曼 著

中信出版社

2016年8月

你什麼時候見過真正的勞動者能有錢?(啊,在夢裡~)就連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當著優質律師事務所的頭牌律師,卻要因為養不起孩子而轉行(雖然八個孩子確實有點多)。

所以,妄圖通過認真工作來賺錢……任何一個稍微工作兩年的人都會明白,配合這個梗的表情一定是苦笑。查理·芒格給我們提供了他賺錢的秘密——放長線,釣大魚。查理·芒格的長線來自於他的房地產投資、看人待物的眼光,以及長壽。如果沒有長線,那就去投投指數基金,不危險,也沒有智商的硬性要求。

《金錢不能買什麼 》

麥可·桑德爾 著

中信出版社

2012年12月

「金錢不能買什麼?」當本臺記者把這個問題拋給王思聰的時候,王思聰低頭沉思了一下,然後微笑著搖了搖頭,走開了。(by 洋蔥臺)

「是愛情呀,」廣場舞大媽劈了一個優雅的叉,「愛情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當然,跟愛情相關的一切,諸如幸福此類的東西,都不太能買得到。

但是本書探討的是另一個問題,在市場邏輯下,一個東西只要有人想買,也有人願意賣,那麼交易就可以達成,因為市場邏輯從不考慮道德問題。看完本書,你會發現什麼叫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力。

《丹麥人為什麼幸福 》

邁克·維金 著

中信出版社

2017年6月

丹麥人連續四年被聯合國《世界幸福報告》評選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他們為什麼這麼幸福呢?除了有錢(福利保障、工資、大把的假期)之外,他們竟然還有別的理由——HYGGE。

HYGGE,丹麥人的小確幸,有條件文藝且矯情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他們為什麼不追求努力的成就感?因為他們不用努力就已經有體面的生活了啊!讀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覺,就跟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的感覺一樣,幸福都別人的,而劉姥姥什麼也沒有。

《幸福的方法 》

泰勒·本-沙哈爾 著

中信出版社

2013年1月

無論怎麼樣,我們還是要追求自己的幸福。

既然名利難求,那麼尋找生命的核心價值也許是一條路。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並全情投入,才能達到真正的幸福。只要我們還有勇氣與意志,那麼我們的手中就有選擇的機會。

西西弗斯雖然沒有能夠把石頭立在山頂上,但是他總還是需要一定的希望的。(都是成年人了,還是樂觀一點吧!)

相關焦點

  • 人生五大錯覺,越早認清越好
    錯覺背後,大多是人生的真相。錯覺一:認識的人越多越好有人說:「朋友多了好開路。」於是大家都忙著認識更多人,拓展交際圈。這個世界有很多厲害的人,你認識他們,他們卻與你無關。所以,一個社交格局大的人,還懂得擇善而交,重朋友質量,而不是數量。
  • 生活中的三大錯覺,越早清醒活得越體面
    時間才不管誰跑得多快多慢呢,人生是一場歸途,卻總有人要比速度。無論快慢,時間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人生很多追求,其實都是一種錯覺。人生有三大錯覺,越早認清越好,那麼人生三大錯覺是什麼?人生三大錯覺第一個錯覺:朋友越多,越好人生三大錯覺是什麼?第一,朋友越多越好。關於社交,有句俗話:朋友多,好辦事。但其實,很多時候,廣交朋友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 人生三大錯覺,越早認清越好
    當然,有些事情,你的認為是對的,但是有些事情你的認為,卻只是一廂情願而已。正如有句話說的那樣:「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和美好的都能夠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生活中,你要通透一些,要現實一些。不要總是活在下面這三種錯覺中,到最後只能讓自己遺憾,甚至是讓自己陷入困境。
  • 人生的「苦難守恆定律」,越早知道越好,現在看還來得及!
    人生的「苦難守恆定律」,知道的越早越好,現在看還來得及!有人說,人生存在一條「苦難守恆定律」:人這一輩子,所受的苦難是守恆的,是不可逃避的真相,但也是最好的考驗,你經歷的苦難都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回報你,前提是你通過這種考驗。
  • 人生三大錯覺之外,第四大錯覺
    人生有三大錯覺:手機在震有人叫我一本書看一遍,不等於學了一遍,能看懂也不等於能深刻理解。往往只是學了一些皮毛,並沒有懂背後的深刻邏輯,所以才只能回憶出大概。你最博學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大部門人都會說,肯定是高中了。
  • 《駱駝祥子》:虎妞告訴我們,身為女人,這些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都說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就哈姆雷特 ,在讀《駱駝祥子》這本書時,你看到的是什麼呢?是一個社會底層人士的無奈還是不屈服於命運的不斷反擊?我看到的,反而不是祥子,而是祥子身邊的那個女人——虎妞。《駱駝祥子》:虎妞告訴我們,身為女人,這些道理越早明白越好在那個黑暗的年代,普通人的生活尚且十分艱難,更不用說是一個女人的處境,但是從虎妞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一些道理,這些道理,越早明白越好。錢是人的膽兒——要有獨立的經濟能力文中,虎妞是一個「強勢、狠毒、厲害」的複雜角色。
  • 稻盛和夫:一個人能否成大器,就看是否有一個特徵,越早知道越好
    稻盛和夫能有今天的這種成就,靠的就是他獨特的人生哲學和工作理念,而他把這些寫在了三本書中,這三本書就是《活法》《幹法》《心法》,《活法》是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也是他成功的「道」,《幹法》是他的工作理念,也是他成功的「術」,而《心法》是稻盛和夫人生追求的修煉,「道術」結合加上「人生的修煉」,就成就了他的所有成功!
  • 6本書告訴你,這樣發展孩子的大腦,未來人生會開掛
    在這6本教養書中,西格爾系統地介紹了孩子全腦均衡發展的方法——整合大腦,幫助父母和教育者建立「整合」觀念,培養出聰明、健康、幸福的孩子。01.從整合左右腦、整合上下腦、整合記憶、整合自我以及整合自我和他人等五大維度,教你如何整合孩子大腦,拓展孩子的思維,幫助孩子獲得無限發展的能力。書中還通過12個訓練方法,把這些發現應用到日常育兒實踐中,告訴你如何解決孩子的情緒、行為、學習和社交等問題,如何培育「全腦兒童」,讓孩子更加平和、快樂。02.
  • 《錯覺的法則》:是欺騙大腦,還是被大腦欺騙?這關乎你的人生
    《錯覺的法則》一書是由日本印象訓練研究指導先鋒西田文郎所著。他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科學開發大腦潛能的研究,構建了利用生理學和心理學提升大腦功能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超級大腦訓練」(SBT)。西田文郎通過45年對大腦的研究,得出一個結論:大腦認為正確的事情,其實99%以上都是錯覺。而這些錯覺會逐漸地改變你的人生。
  • 不是錯誤都是壞的,錯覺就能幫你成功,你相信麼?
    噹噹噹噹~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明星《錯覺的法則———識破大腦開關詭計的思維管理法》(以下簡稱「錯覺的法則」)。它的作者西田文郎在這裡告訴我們:大腦認為對的事情,其實99%都是錯覺。但愉快的錯覺會開啟積極行動,孩子成長的動力,其真正的來源在於母親那「充滿善意」的謊言。到底是操控大腦還是被大腦所操控,這可是比結婚生子還重要得多的人生大事。
  • 白內障手術千萬不能拖,越早做越好
    越早做越好。"武漢愛爾眼科漢口醫院青白科主任許榮在做手術白內障手術越早做越好"現在白內障手術很快,一般5~10分鐘就可以做完。術後第二天就可以看清東西了,一周基本恢復視力。"許榮主任介紹,"三十年前,白內障手術設備比較落後,只有等到白內障成熟變硬才方便取出來。而現階段得白內障手術設備已經非常先進,患者完全沒有必要等到成熟後再接受手術治療。"
  • 愛情裡,女人容易出現的三大錯覺,越早認清越好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有這樣的錯覺,尤其是女人在愛情中,總是太過於感性,所以容易陷入朦朧的錯覺當中。 愛情裡的朦朧美,真的很誘人,很多女生在初戀的時候,就以為遇到了自己的真愛。 但等真正經歷過戀愛後,才發現自己太傻了,愛情原來沒有那麼簡單!
  • 人生三大錯覺你真的被愛了嗎
    這就是所謂的人生第一大錯覺呀!不單單是對異性如此自信,而且人往往對自己是世界的主角這件事總是遊移不定,雖然持續地長久地屢屢地被現實打敗,但是自己多多少少能為自己找到一絲唯我獨尊的所在!這些正是天地間偶然生出智慧的螻蟻自大地活下去的理由,沒有這份虛妄的自大,屌絲們還不得自閉了?哪裡還會有日後逆襲的機會?
  • 弱視是不會自愈的,治療越早越好
    不同年齡段兒童,視力正常值下限有所不同:3歲以下兒童,正常值下限是0.4,4~5歲為0.5,5~6歲為0.6,7歲或以上為0.7。  看東西常眯眼,視力可能有異常!   弱視越早發現越早幹預,治療效果越好。那怎樣才能及早發現弱視呢?  孩子最遲不要超過4歲,就要開始第一次視力檢查了。
  • 人生必看的十本書推薦:1000+優質書籍背書的精選
    」第一本推薦的是我的心頭摯愛《約翰·克裡斯朵夫》:我們研究系統論的講究全局看問題,《約翰·克裡斯朵夫》就是人生的總覽。如果你只看一部名著,我強烈推薦看《約翰·克裡斯朵夫》。在這部書中,你可以看到生活的真相,而且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還可以擁抱並熱愛它。
  • 格賽爾雙子爬樓梯實驗:早教不是越早越好,小心對孩子揠苗助長
    在心理學界,科學家格賽爾曾做過一個研究"超前教育"的實驗——格賽爾雙子爬樓梯實驗,研究表明:早教不是越早越好,扭曲的成長規律對孩子而言是苗助長。一、 格賽爾雙子爬樓梯實驗:早教不是越早越好1、格賽爾雙子爬樓梯實驗作為心理學專家和兒科醫生,格賽爾博士是兒童發展研究領域的先驅,其最出名的學術成果之一就是"格賽爾雙子爬樓梯實驗",具體的研究模式是雙胞胎在不同的時間內學習爬樓梯的過程和結果。
  • 讓人受益無窮的三個數字定律,越早知道越好
    這三個數字定律讓人受益無窮,我們越早知道越好!1、二八定律,二八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意思就是說:在任何一個組織裡面,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二八定律,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學及企業管理學等。
  • 中風或小中風後6個月 是中醫調治康復的黃金期 越早越好
    中風或小中風後一旦有後遺症,建議在病後6個月的黃金康復期試試中醫調理,越早越好。張醫師還特別提起一位病情比較有代表性的病人——吳師傅夜裡12點多,發覺手腳有點發麻,以為只是「睡麻了」,凌晨5點多,他起床上班,才發現出了大問題——從臉到腳,左半邊全麻了,動彈不得。
  • 這6本書,教你管好自己的小情緒
    精讀君此前也寫過情緒管理方面的微課,今天,精讀君給大家介紹的以下6本書,也可以教你更好地管理情緒。1《我們內心的衝突》豆瓣評分8.7 1086評價作者簡介卡倫霍妮,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心理學家。內容簡介本書討論了人內心的主要的衝突類型和它們的各種表現形式,分析並歸納了各種相互矛盾的態度和傾向,指出了被這些衝突所擾之人旨在解決衝突的努力結果怎樣導致失敗並陷入惡性循環,提出了解決這些衝突的切實可行的建議和設想。推薦理由本書實際上是教你怎麼去理智地看待自己內心的問題,對於情緒問題,想要完全靠書解決是不大可能的。
  • 人生的3個層次,越早明白越好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主人公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於是,「我」們並腿並肩地坐在大樹下,富貴開始給「我」講述他坎坷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