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自然分娩的疼痛,一直被認為是頂級的疼痛。很多媽媽選擇剖腹產,其實是因為害怕經受順產的疼痛。
順產究竟有多疼呢?經歷過的寶媽這樣形容:「像十二根肋骨同時斷掉。」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確切,順產的疼痛不是一刀切,而是一陣一陣地痛。
分娩過程中,讓每個媽媽感到記憶深刻的痛點都是不同的,最痛的事情真是過了多年也忘不掉。很多寶媽都覺得內檢才是最痛的。
順產到底哪裡痛?這5件事產婦媽媽說什麼也忘不掉
小晴懷孕41周,寶寶一直安安靜靜沒有發動。小晴和老公實在不敢再等下去了,收拾收拾就去了醫院。
打了催產針,小晴在病房裡靜靜地等著,寶寶就是始終沒動靜。幾小時過去了,小晴感到身下「譁啦啦」流出一股水:「破水了!醫生,我是不是要生了?」
醫生過來摸了摸,結果小晴連一指都還沒開……還沒體會宮縮的疼痛,小晴就被內檢痛到想要大叫了。
後面的幾個小時,醫生每隔30分鐘過來內檢一次,小晴痛得說不出話來。經歷了內檢的痛徹心扉,宮縮開始以後,小晴倒是沒覺得特別痛了。
宮縮的疼痛,並不是真的像肋骨斷掉一樣突然,而是像曲線函數一樣,有節奏、有規律,痛感有低谷、有峰值。在兩次宮縮的間隙,還能放鬆一下小憩一會兒。
順產讓媽媽感到的疼痛的那些事
分娩過程中,讓產婦媽媽們感到疼痛難忘的事情,並不是生娃的瞬間,而是生娃前後的這幾件事。
1. 內檢
所謂的內檢,就是醫生用手來測量產婦媽媽宮口打開的寬度。這件事讓產婦媽媽感到又羞又痛,尤其是宮口才開到2~3指的時候,醫生的手往往比較用力,媽媽會感到特別疼。
2. 宮縮、開指
宮縮的疼痛,是順產過程中最漫長、最難捱的。即使是經產婦,宮縮一般也得經歷個6~8小時,初產婦更是需要10~12小時左右,才能等到宮口全開。
宮縮的目的,就是促進子宮頸口打開,讓宮頸口從不到一指的縫隙,有一個慢慢擴張的過程,逐漸打開到十指寬,也就是10cm。
宮縮過程中的疼痛感不是突然而至的,更像是正弦函數曲線,呈現出規律的波浪式。每3~5分鐘宮縮一次,每次持續1~2分鐘,有明顯的痛感波峰和波谷。
3. 放水囊
並不是每個媽媽都會經歷放水囊,主要是寶寶過了預產期還沒有發動,需要催產的媽媽,可以通過放置水囊,來促進宮口打開。
只要是經歷過放水囊的媽媽,幾乎都會畢生難忘。水囊的位置就放在宮頸口處,身體最敏感的位置。裡面30ml,外面70ml,想想都覺得疼。
好在放水囊的過程很快,一般10分鐘就結束了,挺一挺就過去了。等到拆除水囊的時候,幾乎是沒什麼痛感的。
4. 側切、縫針
分娩的痛苦經歷,在經歷過以後,大腦會自己慢慢遺忘,只留下幾點點殘缺的記憶碎片。宮縮的過程雖然漫長又痛苦,事情過後卻很難回憶起來。
想起生孩子的痛疼,那「咔嚓」一聲的側切肯定是記憶猶新的。為了防止產婦媽媽會陰出現嚴重撕裂,影響到以後的排便,很多媽媽都要經歷側切。
承受一剪子側切之後,寶寶終於娩出,媽媽的會陰還得縫幾針才行。縫針的過程基本都是沒有麻醉的,那疼痛感可以說是很清晰了。
5. 手剝胎盤
一部分產婦媽媽在寶寶出生之後,胎盤卻沒有自行娩出。胎盤滯留在宮內,媽媽的身體不僅無法恢復,嚴重的還會大出血,這個時候醫生需要進行手剝胎盤。
醫生需要將手伸到子宮裡,在裡面來回搜刮,找到胎盤,然後用力拔出來。之後還要再次伸進去掏一掏,確定宮內沒有組織殘留。
經歷過手剝胎盤的媽媽,想必餘生也不再懼怕什麼大風大浪了,還有比手剝胎盤更痛的事情嗎?想必是沒有了……
給順產媽媽的建議
▼ 無痛分娩
無痛分娩並不是真的不痛,而是在產婦媽媽腰上打一針麻醉針,和剖宮產的半麻比較相似。打過麻藥之後,產程中疼痛感可以減輕70%左右,比起自然分娩還是會舒服很多的。
▼ 分娩呼吸
媽媽們可以在孕期練習拉瑪澤呼吸法,網上有很多關於各種分娩呼吸的教程。
等到進了產房,可能很多媽媽會痛到無法集中精神,即使是無法執行呼吸法,也要記得緩慢呼吸,鼻吸口呼,盲目用力或者喊叫不僅浪費體力,還會讓疼痛更強烈。
【孕育島寄語】
分娩是痛苦的經歷,也是幸福的過程,每個媽媽都是偉大的英雄。
【今日話題】
順產媽媽集合!說一說分娩經歷中,哪件事痛到記憶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