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屬鱗翹目錘角亞目昆蟲,據目前所知,全世界有蝴蝶16000多種,大部分分布於南北美洲,而且以南美亞馬遜河流域(巴西境內)最為集中.我國蝴蝶約1300種以上,約佔世界十分之一.大部分種類在各省均有分布,但以南方各省較為集中.根據前人及我們10餘年來的考察,新疆產蝴蝶計有220種另45亞種.分屬於7科78屬,產地以阿爾泰山為最多,天山次之,崑崙山、準噶爾盆地和塔裡木盆地種類較少.蝴蝶成蟲五彩繽紛,招人喜愛。
新疆共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16種,昆蟲類只佔1種,為阿波羅絹蝶,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分布於東歐、美洲西北部等地,在我國僅存於新疆。下面從分科這一層面了解一下中國蝴蝶的大概情況,看看新疆都有哪些蝴蝶。
粉蝶科本科蝴蝶屬小型至中型的蝶種。常以白、黃色為基調,飾有黑、紅、黃等色彩的斑紋,多數種類的翅膀表面如被粉狀。粉蝶科成蟲的前足端部兩爪間具有一個中墊(吸盤),因此它們能夠停留在豎立的玻璃等光滑的垂直物體表面。
前後翅近似隋圓形,兩翅中室均為閉式。前翅 R 脈 3~5 分支,多數種類前翅的 R2 與 R3 常合併,部分種類的 R4 與 R5 也有合併;M1 與 R 脈共柄;A 脈只有 1 條(2A)。後翅具有肩橫脈(h);兩翅外緣較鈍圓;靜止時側面看不見腹部,後翅內緣較發達,A 脈有 2 條(2A 及 3A)。
其中,菜粉蝶是害蟲。白粉蝶和暗脈菜粉蝶均為害十字花科蔬菜,樹粉蝶為害果樹。
蛺蝶科屬小型至中型的蝶種,少數為大型種,已知 5000 種以上,是蝶類中為數最多的一科。色彩豐富,形態各異。前足退化,無爪,翅疊於背上。易於識別。稻眼蝶幼蟲為害稻和竹,前翅有 2 眼紋,如日月,故又名日月蝶。屬小型至中型的蝶種,少數為大型種。色彩豐富,形態各異。
蛺蝶科成蟲的下唇須特別粗壯;觸角端部明顯加粗;部分種類的中胸特別粗壯發達;前足退化,收縮不用,雄性為一跗節,雌性 4 至 5 跗節,爪全退化。幼蟲無毛但常有肉質枝刺,常被誤認為"毛蟲",但不蜇人,可用手觸摸。
本科蝴蝶的翅形豐富多變,屬間的差別較大。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為開式或閉式;R 脈 5 分支,R2~R5 共柄;M1 與 R 脈不共柄;A 脈只有 1 條(2A)。後翅近圓形或近三角形;部分種類邊緣呈鋸齒狀;中室開式或閉式;肩區具有較發達的肩橫脈(h); 內緣臀區較發達,A 脈有 2 條(2A 及 3A)。
灰蝶科本科蝴蝶屬小型蝶種。翅正面以灰、褐、黑等色為主,部分種類兩翅表面具有燦爛耀目的紫、藍、綠等色的金屬光澤,且兩翅正反面的顏色及斑紋截然不同,反面的顏色豐富多彩,斑紋變化也很多樣。
灰蝶科成蟲的觸角具多數白環;前足退化,但仍能用於步行,雄性前足多為一跗節,一爪,極少分節;雌性前足為 2~5 跗節。
本科蝴蝶的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為閉式或開式;R 脈 3~4 分支,R4~R5 共柄;M1 與 R 脈共柄;A 脈基部有或無分叉(3A 併入 2A 或無)。後翅近卵圓形形;中室為閉式或開式;肩區無肩橫脈;內緣的臀區較發達,A 脈有 2 條(2A 及 3A)。
幼蟲大都植食性,少數能捕食蚧或蚜。
灰蝶絕大多數種類的分布都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反應靈敏,其種類和數量的波動在一定程度上能間接反映周圍植物的變化
絹蝶科多數為中等大小,白色或蠟黃色。絹蝶成蟲觸角短,端部膨大呈棒狀;下唇須短;體被密毛。翅近圓形,翅面鱗片稀少(鱗片種子狀),半透明,有黑色、紅色或黃色的斑紋,斑紋多呈環狀。前翅 R 脈只 4 條,A 脈 2 條,無臀橫脈;後翅無尾突,A 脈 1 條。
本科種類均產於高山上,耐寒力強,有的在雪線上下緊貼地面飛翔,行動緩慢,容易捕捉。
環蝶科本科蝴蝶多屬中型至大型的蝶種。常以灰褐、黃褐色為基調,飾有黑、白色彩的斑紋。色暗多呈黃色,灰色,棕色,暗褐色,也有少數暗紫色。翅膀上有大型斑點。末端部分逐漸加粗,但不明顯;前足退化,收縮不用,雄性為一跗節,雌性 4~5 跗節,爪全退化。
兩翅面積較大,蟲體較小;前翅近似三角形;中室為閉式,后角向外突出;前翅 R 脈 4~5 分支,R2~R5 共長柄;M1 與 R 脈不共柄;A 脈只有 1 條(2A)。後翅近圓形;中室為開式;肩區具肩橫脈(h);內緣臀區很發達,A 脈有 2 條(2A 及 3A),兩翅反面近亞外緣常具多數環狀斑紋。
斑蝶科中型或大型的種類,體多黑色,頭部和腹部有白色的小點,翅膀多色彩豔麗有群棲習性。斑蝶成蟲觸角端部逐漸加粗,但不明顯;前足退化,收縮不用,雄性前足為一跗節,雌性 4~5 跗節,爪全退化;胸部側面常具有多數白斑;雄性腹部末端有可伸縮的長毛撮。
前後翅近似三角形;兩翅中室均為閉式。前翅 R 脈 5 分支,R3~R5 共柄;M1 與 R 脈共短柄;前翅 A 脈基部呈分叉狀(3A 併入 2A)。後翅圓三角形,肩區具短小肩橫脈(h);A 脈有 2 條(2A 及 3A);部分種類的雄蝶有香鱗斑或突出的香鱗囊。幼蟲光滑無毛,取食夾竹桃科或蘿藦科的有毒植物。
眼蝶科本科蝴蝶多屬小型至中型的蝶種。常以灰褐、黑褐色為基調,飾有黑、白色彩的斑紋。
眼蝶成蟲觸角端部逐漸加粗,但不明顯;前足退化,收縮不用,雄性只有一跗節,雌性 4~5 跗節,爪全退化。前翅呈圓三角形;中室為閉式;前翅 Sc 脈基部常膨大,部分種類的 Cu 脈及 A 脈的基部也有膨大;R 脈 5 分支,R3~R5 共柄;M1 與 R 脈不共柄;A 脈只有 1 條(2A)。後翅近圓形;中室為閉式;肩區具較發達的肩橫脈(h);內緣臀區較發達,A 脈有 2 條(2A 及 3A),兩翅反面近亞外緣常具多數眼狀的環形斑紋。
珍蝶科本科從蛺蝶科分出,成蟲近似斑蝶科種類,因此又稱班蛺蝶科。成蟲屬中小型蝶種,呈褐色或紅色,飾有黑、白色彩的斑紋。
珍蝶成蟲觸角端部逐漸加粗,但不明顯;前足退化,收縮不用,雄性只有一跗節,雌性 5 跗節,爪全退化,中後足的爪不對稱;雌性交尾後,腹部末端有三角形的臀套。成蟲前翅呈窄長卵圓形,明顯長於後翅;中室為閉式;R 脈 5 分支,R2~R5 共柄;M1 與 R 脈不共柄;A 脈只有 1 條(2A)。後翅近卵圓形;中室為閉式;肩區具肩橫脈(h);M1 與 Rs 共短柄;內緣臀區的 A 脈有 2 條(2A 及 3A)。
喙蝶科本科蝴蝶的種類較少,全世界只有十種。屬中小型的蝶種,是至今發現在地球出現最早的蝶種。
喙蝶科成蟲的下唇須特別長,達頭長的兩倍以上;雄性前足退化,收縮不用,端部為一跗節,爪全退化;雌性的前足正常。前翅呈三角形;中室端部為弱的橫脈封閉;R 脈 5 分支,R3~R5 共柄,M1 與 R 脈不共柄,M2 脈明顯突出,超過頂角;A脈基部有分叉(3A 併入 2A)。後翅呈多邊形;中室端部為弱橫脈封閉;肩區具肩橫脈(h);內緣臀區較發達,A 脈有 2 條(2A 及 3A)。
蜆蝶科本科蝴蝶屬小型蝶種。
以紅、褐、黑色為主,飾有白色斑紋,且兩翅正反面的顏色及斑紋對應相似。成蟲的觸角具多數白環;雄性前足退化,收縮不用,端部為一跗節,爪全退化;雌性前足正常。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為閉式;R 脈 5 分支,R3~R5 共柄;M1 與 R 脈共柄;A 脈基部有分叉(3A 併入 2A)。後翅近卵圓形形;中室為閉式;肩區具較發達的肩橫脈(h);內緣臀區較發達,A 脈有 2 條(2A 及 3A)。
弄蝶科本科蝴蝶種類較多。成蟲屬於小型蝶種,是蝶類中形態及生活習性最特殊的種類。
弄蝶科成蟲的觸角端部呈尖鉤狀;雌雄成蟲的前足均正常。成蟲前翅呈窄長三角形;中室開式或閉式;R 脈 5 分支,各支均直接自中室平行伸出;A 脈有 2 條(2A 及 3A)。後翅多呈三角形;中室開式或閉式;M 脈 2~3 條;肩區具肩橫脈(h);內緣臀區發達,A 脈有 2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