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抬頭仰望那美麗的星空,在繁星之中每一個光點都代表著一顆星球,因為宇宙實在是太過宏大,所以人們總是會思考,在地球之外有沒有其他的生命存在?或者類似於地球這樣適合人類宜居的星球?我們真的是孤單的嗎?
近百年以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從理論到實踐,科學家們從未停止過對宇宙的探索,雖然我們目前最多只能登錄到月球,但可觀測的星球、星系已早超數千光年以外。令人驚喜的是,在科學家的觀測下,還真的找到了另一顆「地球」!
另一個「地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現這顆行星與地球非常相似,位於「天鵝座」,根據觀測結果數據分析,該行星面積大約是地球的1.6倍,重力約是地球的2倍,也同樣是圍繞著與太陽同類型恆星旋轉,且行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和地球與太陽相似。
因此該行星有可能擁有大氣層和流動水,並且該行星的公轉周期約相當於地球上的385天,預測表面環境與地球十分類似,處於宇宙中的「宜居帶」!該行星也被命名為:克卜勒-452b
克卜勒-452b有沒有生命存在?
我們現在暫無法得知,因為452b距離我們太過遙遠,足足有1400光年,就算是目前最為先進的宇宙飛行器也要3000萬年才能到達!這是一個恐怖的數字,人類自從誕生到現在都遠沒有3000萬年的百分之一。
而克卜勒-452b僅是在我們可觀測宇宙中距離最近的相似星球。不得不說,對宇宙的探索換算成宇宙單位以後,無疑是讓人絕望的。不排除有更多類似的星系及行星的可能性,只是距離我們更為遙遠。
可能外星真的存在生命,但也和我們一樣,光是空間距離就像是無形的枷鎖,限制了各宇宙文明的發展。
宇宙超級文明推論
如何打破空間距離的枷鎖,是成為超級文明的首要條件,不然星際探索毫無意義,就算宇宙中存在無數個文明,無數個可宜居星球,也只是鏡花水月而已。想要打破空間的枷鎖,就得先打破固有的認知。
我們都知道,根據相對論的「光速不變」定律,宇宙速度的上限為光速,如果這真的是宇宙法則定律之一,那麼宇宙中是不可能出現「有效控制範圍若干光年」的文明的。
每秒30萬公裡的宇宙上限速度,意味著從銀河系一端至另一端都需要幾十萬年,如此極端的延遲對任何一個高速發展的文明來說都是無法承受的。
所以光速真的就是上限了嗎?根據目前科學研究得知,超光速現象有三個:「宇宙膨脹」、「量子糾纏」和「空間摺疊」。這其中每一個都會打破相對論的速度限制,掌握其中任何一條技術的文明才具備宇宙探索的資格,才能成為「超級文明」。
在宇宙單位中,是不能以物理距離來計算的,維度根本不一樣。宇宙組成的普通物質僅佔宇宙總質量的5%,而我們的物理定律是基於這5%而產生,放到宇宙認知中是不適用的。
宇宙中另外還存在「暗物質」、「暗能量」及「反物質」,任何一種物質和能量的研究突破,才能讓文明的發展有質的蛻變!
打個比方:別人都在研究怎麼「跑」才快的時候,得跳出來研究怎麼運用動力及能量製造飛機,才能拉開彼此的差距,做到量級上的碾壓。不然都在同一起跑線,根本沒有半分可能,也談不上是「超級文明」。
當然,這也僅僅是基於「碳基生命」形式的角度做的理解,生命形式的不同,對於宇宙的感知及能量的運用也肯定是不同的。生命是一種高度有序的開放系統,能夠在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的過程一直維持自己的「低熵值」,所以不難猜出,宇宙中可能存在很多種生命形式。
尾言
也許宇宙文明的真實樣貌,就是各個文明都被困在不同的井裡,不跳出這個井,意味著整個文明在消耗完井內的資源後,將從宇宙中消亡,僅此而已。科技文明發展之路可能艱難,但條條大路通羅馬,當然,有些文明可能就在羅馬。
對於超級文明的理解,也僅僅是我個人的思考,沒有任何依據。但不管如何,我想說的是,開拓眼界提升思維維度總是好事,我們要科學理性的看待,畢竟宇宙實在是太過宏觀浩大,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