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這幾天的杭州炎值爆表,整個火辣辣,好一隻「秋老虎」!「燒烤+燜煮」模式同時運行,走在路上怕化了,坐在家裡怕熟了。今天起,三伏天的最後一段「末伏」開啟,炎熱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醫生提醒:請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謹防中暑。
8月12日22時37分,120急救車一路鳴叫著飛馳到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急救中心的門口,抬下來的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家人怎麼呼喊他的名字都沒有反應。急診醫學科的醫生立即著手進行急救。
據家人介紹,小袁這一天在戶外幹活近10個小時,晚上7點左右被路人發現熱暈在路邊,於是打了120先送到了附近的醫院。當時入院體溫測量顯示,已經高至41.8攝氏度,當地醫院給予補液、降溫等治療,但是小袁仍然意識不清。
於是,小袁的家人決定把他轉到浙江省立同德醫院。雖然當時小袁的體溫已降至38.6攝氏度,但他心率快,145次/分(正常是60次/分—100次/分),呼吸急促,44次/分(正常是12次/分—20次/分),處於昏迷狀態。急診的醫生考慮「熱射病」,給予床邊監護、吸氧,深靜脈置管、留置導尿,大量補液、調節體溫,保肝護胃,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監測尿量等治療,後檢查結果提示多臟器功能損傷、橫紋肌溶解、代謝性酸中毒、繼發性感染等,故予抗感染,糾正酸中毒等治療。2小時後,小袁的意識開始清楚,能夠正確回答醫生的問題。到8月13日上午,小袁的臟器功能損傷、感染、酸中毒等有了明顯改善,體溫也穩定在37.0攝氏度左右,脫離了生命危險。
小袁的例子是發生在長時間戶外高溫作業的人都有可能會遇到,有些人會想,那我待在家裡,總不會這麼容易中暑吧。
7月30日下午,家住頂樓的王女士,感冒發燒,她想用出汗的方式來讓自己快點好。於是,獨自在家的她,關了窗戶、空調和風扇,蓋上了被子來捂汗。晚上7時,王女士的丈夫回到家一看,怎麼喊她都沒有反應,全身滾燙並伴隨大量出汗,立即撥打120送到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急診科。
急診科醫護人員快速評估病情,發現王女士已經出現昏迷狀態,雖然眼睛睜得很大,眼珠不自主轉動,但是體溫達到了40℃,除了發熱出汗還伴有間斷性嘔吐,檢查身體查出雙巴氏徵陽性。急診科醫生立即給予王女士吸氧、保持氣道暢通防誤吸,冰鹽水快速輸注、冰帽等降溫,補液、止嘔等搶救措施,並完善相關檢查。而後的頭顱CT、頸動脈CTA檢查排除了腦出血及大血管栓塞可能,醫生首先考慮王女士得的是熱射病,經過快速降溫、補液等對症治療,半小時後王女士體溫下降至38.5℃,70分鐘後她的意識好轉,已經可以簡短的正確對答,雙巴氏徵轉陰。
王女士意識雖然已經好轉,但各項指標提示肝、腎、心功能損傷且存在感染性休克跡象,夜間王女士的體溫有反覆,血壓不穩定,醫生加用抗生素、血管活性藥物、護肝藥等治療。直到第二天,王女士的神志已經完全清楚,言語流利,口唇紅潤,一周後康復出院。
小袁和王女士都屬於最嚴重的中暑——「熱射病」,該病一旦發生,死亡率、致殘率極高。
「熱射病」是由於長時間暴露於熱環境和/或劇烈運動所致的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人體核心溫度迅速升高至40℃以上,引起多系統、多器官損害,以神經系統受損為主,可同時合併橫紋肌溶解,急性腎損傷、肝損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消化道出血、凝血功能異常等等,甚至在發病幾小時內即可出現,且進展快,病情極其兇險。有資料顯示,熱射病病死率高達50%。
人為什麼會被熱死呢?這還得從人體的基本結構單位說起。大多數人的細胞只有在37℃左右才能存活和發揮正常功能。對溫度最敏感的當屬神經細胞,高溫持續42℃以上不退時,大量神經細胞開始死亡。其中小腦的細胞又是最敏感的,所以嚴重時很可能有動作不協調、言語不清的後遺症。神經細胞大量死亡還會出現腦出血、腦水腫,顱內壓增高,單純腦部的這些病變就足以致命。在死亡之前,人會陷入昏迷,昏迷時間越長,能被救活的希望越渺茫。
如何預防熱射病
1.避免在高溫、高溼、無風的環境中停留的時間過長。
2.避免劇烈體力活動或長時間高強度體力活動。
3.上述兩點無法避免,需避免獨自活動,及時補充水和電解質,如有不適及時呼叫同伴。老年人(65歲及以上)、嬰兒、兒童、慢性疾病患者(如少汗症、嚴重皮膚疾病)體溫調節能力弱於正常人,更應警惕。酗酒或吸毒者、肥胖者、服用影響體溫調節的藥物(抗膽鹼類、抗組胺類、抗精神類藥物等))的個體也應更加重視。
出現中暑該怎麼辦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急診醫學科醫生教您中暑急救五步法:
1.脫離高溫環境
迅速將患者搬離高溫場所, 選擇附近通風陰涼處, 讓患者平躺並解開衣服扣子, 同時讓其雙腳提高, 有利於增加患者腦部的血液供應。
2.物理降溫
用冷毛巾敷患者額頭, 有條件的情況下, 還可以用冰袋、冰棒、冰飲料冰敷在患者額頭、後腦勺、胸前、手肘窩以及大腿的根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 然後用扇子扇風, 以加速散熱。要注意適度, 以免造成患者感冒。降至38℃以下的時候, 就要停止扇風、灑冷水等降溫方法。
3.藥食祛暑
患者清醒時, 補充含鹽分或小蘇打的清涼飲料,如有清涼藥品(如十滴水、人丹、薄荷油),也應儘早使用。
4.手法促醒
患者已失去知覺, 可以按壓其人中穴和合谷穴,如附近有玻璃物品(如玻璃杯),可將其砸碎,用其刺指尖放血等促其恢復意識。
5.維持呼吸循環
昏迷抽搐的患者, 立即撥打120。在等待救援期間, 應使患者平臥, 頭向後仰, 保持呼吸道開放,如有嘔吐,立即將患者頭側向一邊,其嘔吐物順利排出,防止誤吸入肺;如出現呼吸停止, 應及時人工呼吸,如心跳停止,應及時胸外按壓。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