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天氣是越來越熱了。特別在太陽底下分分鐘汗流浹背,不少人都已經在家開始吹空調了,那麼吹風扇和開空調哪一個對人體更健康呢?
01
風扇好?還是空調好?
風扇和空調都能解暑,怎麼選擇,關鍵要看溫度。
氣溫不是很高時,如:早上或傍晚,可以選擇用電風扇,其原理是帶動空氣的流動產生風,並迅速蒸發汗液,而汗液蒸發時需要吸收大量的熱量,所以能達到降溫的效果,使人感到涼爽。
若是氣溫較高,比如室內溫度超過32℃,那風扇的風可能會變成熱風,這時候還是選擇空調較好,不僅能降低室溫,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室內溼氣,所以越是溼熱的地方,一般對空調的需求越高。
由此可見,二者之間沒有誰更好,只是在不同的時候,哪種更合適而已,可以從溫度、溼度、風速等方面綜合考慮,恰當選擇。
但如果風扇、空調使用不當,反而可能遭罪受!
02
吹風扇也要注意
很多人都追求「冬暖夏涼」,特別是一些上班族,夏季幾乎一整天都在冷空調的環境下度過的,「空調病」也越來越多。因此,有人就覺得吹電扇更健康。殊不知,電扇吹不對,也會致病!以下常見的吹電扇誤區你有嗎?
1
定向近距離吹
雖然現在的電風扇多是搖頭扇,但為了「獨享大風」,提高舒適度,很多人喜歡定向對著身體或頭部吹。
但是,這樣吹風並不科學,因為這會導致吹風的一面溫度顯著降低,而吹不著風的一面汗液蒸發慢,體溫高,會造成血循環差距,神經中樞失去平衡,從而引發不適。
因此最好還是搖頭吹,並距離人2米遠左右,溫度均勻,不至於讓人感到太涼;也可以採用反射吹風:讓風扇對著牆吹,風通過牆面反射到人身上。
2
最大風吹
為了儘快涼爽,一開就是最大檔,但這樣其實反而達不到快速降溫的效果。
若空氣溫度已經很高,電風扇吹出的風會是熱風,此時散熱主要是靠人體汗液的蒸發,但如果風扇風過大,皮膚表面溫度快速下降,毛孔閉塞,體內的汗液就散發不出,你不僅會覺得熱,還極容易導致腰酸背痛。
因此,建議先用低速或中速檔吹,讓體溫慢慢降下來,再開最大檔。
3
長時間吹
長時間對著風扇吹容易引起傷風、感冒、腹痛、腹瀉等疾病。因此,吹風扇的時間也得把握好,腸道等較為敏感的人,儘量不要長時間吹,更不要對著肚子吹。
小貼士:電風扇在使用時最好放置在門、窗旁邊,不僅便於空氣流通,還可以提高降溫效果,減少耗電量。
03
空調的使用守則
夏季炎熱,很多基礎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關節炎、熱感冒等也都與空調使用不當有關,那我們該如何正確使用空調,平安度夏呢?
1
先開空調後關窗
先開空調,等空調中的一些顆粒、灰塵物質釋放以後再關閉門窗,以免雜質吸入體內造成呼吸道感染。
2
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
空調的溫度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一般維持在26℃較好,室內外溫差最好不要超過5-8℃,以免一進一出,誘發感冒,甚至影響血管收縮、舒張,誘發心血管疾病。
若家中較悶熱,可以先適當調低一點,等溫度降下來後再調至26℃。
3
時間控制
長時間待在空調房中易得「空調病」——鼻塞、噴嚏、咳嗽、腹痛、腹瀉,皮膚幹、緊,關節肌肉酸痛等。
建議開啟空調的時間不超過3小時,並且關閉空調後打開窗戶通風10-15分鐘,保證空氣流通,減少室內空氣汙染,降低「空調病」風險。
4
補充水分、保持溼度
空調的使用會加速水分的散發,造成室內環境過於乾燥,人體容易缺水,出現眼睛乾澀、嘴唇乾裂等現象,因此應養成適當多喝水的習慣。
研究發現空氣溼度保持在40-60%時,病原體致病力、傳播能力會迅速下降,人體舒適度更高,因此建議在空調房中使用加溼器增加空氣溼度(加溼器也要勤清洗)。
5
定期清洗
有些家庭從來都沒有清洗空調的習慣,殊不知,空調長年不清洗,會積攢很多的灰塵、細菌、蟎蟲等,容易傷害呼吸道及肺部。
建議每1-2個月清洗一次,包括空調面板、過濾網外。
溫馨提示:晚上睡覺時空調可以設置成睡眠模式,最好溫度控制在26度左右哦!
資料:高質量生活家
編輯:陶欽憶
普陀這裡的時髦「微度假」讓你刷爆朋友圈
普陀這條標杆道路越來越美了!
普陀的他們根治城市「頑疾」絕不手軟→
一女子在路口疏導交通45分鐘,原來是……
這些學校擬入選全國青少年校園網球特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