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服裝出口瓶頸效應開始顯現

2021-01-09 全球紡織網
我國服裝出口瓶頸效應開始顯現

2003-07-02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近一段時期,由於紡織服裝行業陸續進行企業改制,致使全國各地中小型服裝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服裝加工屬於看樣下訂單的行業,企業數量增多,必然造成訂單分散、競爭加劇,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出口產品數量上升,價格下跌。

  我國服裝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雖然初見成效,但出口市場的集中度問題依然存在,加之部分企業因盲目擴大生產規模,致使某一類產品大量湧入進口國(地區),不僅大大增加了進口國反傾銷的機率,同時也導致我國出口服裝產品價格無法上揚。此外,今年我國服裝行業還將面臨原材料漲價及非典帶來的負面影響等不利因素。服裝出口的瓶頸效應開始顯現。

  非典效應

  非典對服裝出口的影響在4月份已經開始顯現,5-7月應是擴大出口最為困難的時期,預計出口增幅有可能回落10%左右。據企業反映,一些國外的企業借我國爆發非典疫情之機,爭奪原屬於我國的產品訂單。
印度媒體報導稱,歐盟進口商將大量訂單轉向印度,其中已有至少5%的訂單已流向印度。

  專家表示,隨著疫情的緩解,政府的積極交涉和輿論引導,絕大部分市場可以失而復得。

  我國完善的基礎設施、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等優勢並沒有因為非典而消失。服裝是我國傳統出口大類產品,與國外一些競爭對手相比還是有著比較明顯的競爭優勢,因非典而失去的市場在今後可以被收回。如果最終丟失了一些市場,只能說明在這一領域我們的產品已經不具備競爭優勢,也有國際分工的合理性因素。

  缺乏品牌優勢

  今年,我國服裝行業發展將繼續保持平穩向上的態勢,但服裝產品價格低位運行的態勢在短期內仍然難以有所改變。提高產品附加值才是我國服裝企業成長壯大的緊要任務,一個成功的企業要從品牌上去獲取利潤,而不是只賺取低廉的生產加工費。除了缺乏品牌,我國服裝產品價格賣不上去的重要原因,是生產企業的產品結構不合理、營銷策略不得當,單純依賴大路貨、低價位戰略等打入國際市場。

  為爭奪市場份額自相殘殺、競相壓價的惡果已經顯現。今年5月21日,美國決定對中國服裝啟動限制性措施,使中國服裝出口門檻陡然增高。歐盟最近也新修訂了關於歐盟以外國家紡織品進口的共同規定的條例。該條例規定,假若來自中國內地的紡織品及服裝可能「擾亂市場,妨礙歐盟市場正常發展」,歐盟可在2008年12月31日前任何時候,針對該產品實施特別市場保護措施。規定中對「擾亂市場」一詞沒有任何具體界定,歐盟隨時可借這一不確定的「理由」對中國服裝採取限制措施。歐盟新出臺的針對中國服裝出口的條例,具有極大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是典型的「彈性壁壘」。

  產品品種單一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指出,中國紡織品必須儘快改變傳統以量取勝、以規模取勝的做法,要在提高產品檔次和提高產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在出口模式上,依靠「大路貨」、「大規模」、「低利潤」的辦法出口換匯已經越來越容易成為一些國家對中國設限的藉口,出口企業應在產品多樣化、市場多元化上下功夫。

  目前中國紡織業(包括服裝業)的國際依存度約在40%以上,如果剔除部分來料加工貿易,實際的國際依存度也在30%以上;而服裝業的國際依存度更是高達50%以上。據測算,中國服裝出口每下降1個百分點,全國服裝生產就要下降0.5個百分點,全國就會有3萬多人失業。可以預見,一旦美方根據該措施進行設限,將會給中國輸美紡織品企業造成極為嚴重的打擊。

  服裝行業不僅要從外貿出口的金額、更要從考慮就業因素來評價美歐設限帶來的影響,通過提升成本、技術、品牌等綜合優勢,確保國際競爭力、保持穩定的國際市場份額。

相關焦點

  • 回歸實業效應顯現溫州鞋類產品出口井噴
    回歸實業效應顯現溫州鞋類產品出口井噴 2013-02-20 08:17:50 來源:網上輕紡城 記者近日從浙江檢驗檢疫局獲悉,今年1月,溫州出口鞋類產品共計
  • 「春節效應」顯現 中國2月出口數據波動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中國海關總署日前披露的一則數據引發各方關注,2月份,中國出口9227.6億元人民幣,下降16.6%。單從數據來看,中國出口似乎面臨著不小壓力。市場亦有疑問,這是否是貿易摩擦影響的顯現?但對任何一項經濟研究來說,脫離季節性因素的數據分析,都只會讓結論遠離事實。
  • 粵北站出省「瓶頸效應」再現
    文/圖 羊城派記者 張文 通訊員 馮進富樂廣高速單向三車道車流和京港澳高速韶關北段(京珠北)單向兩車道車流匯合後,由京港澳高速粵北收費站集中出省,收費站以北的京港澳湖南段僅有兩車道容納北上車流,每到節假日,「瓶頸效應」就會顯現,粵北收費站前等待過閘北上的車輛動輒排起長達
  • 衛浴企業運用「東風效應」消釋「瓶頸效應」
    因此,如何讓企業決策者們注重「品牌」效應成為了解決問題的關鍵之一。因此,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引導下,突破產能的瓶頸對品牌企業具有更大意義。開拓新的渠道 突破發展瓶頸目前衛浴的銷售大都集中在建材市場和自營專賣店中,相反傳統衛浴,電商平臺也開始逐漸興起,這也導致了衛浴在這一渠道的缺失,延緩了衛浴產品市場推廣普及的進度。
  • 「瓶頸效應」凸顯 地板行業走入「窮途末路」
    當前,地板產品從出現到現今,它經歷了高速發展時代,獲得過暴利,同時也逐漸開始步入了微利時代,甚至很多人以為,地板行業已經開始走入了「窮途末路」,其實不然,地板行業面臨極大瓶頸,若能突破,前面依舊是一片藍海。 產能過剩 蛋糕不僅要做大還需做精 產能過剩這是一種畸形的商業模式,元兇就是產能過剩。
  • 杭州灣跨海大橋給長三角南翼帶來的效應開始顯現
    雖然距離正式通車還有一年時間,但跨海大橋給長三角南翼帶來的效應已經開始顯現:生產要素的流動明顯加速,眾多城市的定位正在悄然改變……
  • 被疫情耽誤一個月,服裝企業開始搶「春光」
    從初二開始,太平鳥女裝就專門成立營銷小組,進入了線上營銷,後續太平鳥旗下事業部也開始跟進。太平鳥寧波天一中心的店長潘潘回憶說,從鍾南山院士的第一次發聲開始,光顧門店的客人越來越少……團隊覺得這樣不行。原本很多導購因為會員服務加過消費者微信,假期一開始,大家就憑著賣貨的直覺,開始在線上和消費者溝通。同時,總部和區域經理也協同開始制定銷售應對策略。
  • 高鐵效應有幾何?
    隨著鄭西高鐵、鄭武高鐵的陸續開通,高鐵沿線的房地產、旅遊會展、商貿往來開始聞「鐵」起舞。同樣,即將於12月26日全線貫通的京廣高鐵,更是讓很多人充滿了期待。  歷史上,每一次交通方式的革命性突破,都深刻影響了一個地區乃至國家的發展。尤其是高鐵作為當今「交通革命」的一個重要標誌,在中原經濟區建設過程中,將會不可避免地出現「高鐵效應」。
  • 浙江象山出口服裝被檢出含禁用偶氮染料
    浙江象山出口服裝被檢出含禁用偶氮染料 2013-05-13 10:52:03 來源:網上輕紡城 近日,浙江象山某服裝企業報檢的一批出口至日本的針織童裝被檢出含有禁用偶氮染料
  • 每天學點心理學:瓶頸效應
    瓶頸效應 在生活中,你會有這樣的體驗:如果許多人依次通過一個狹窄的路口,就會很容易,且行進的速度越快流量也越大。而當人們蜂擁著一起擠到那個路口時,卻只有少量的人能夠順利通過。這就是瓶頸效應。
  • 孟加拉國服裝業發展遇瓶頸 勞動力技能短缺最致命
    孟加拉國服裝業發展遇瓶頸 勞動力技能短缺最致命 2015-07-06 08:32:23 來源:雨果網 孟加拉國的服裝行業迅猛發展
  • 2020年斯裡蘭卡服裝出口或將減少20億美元
    2020年斯裡蘭卡服裝出口或將減少20億美元 發表時間:2020/8/10
  • 「虹吸效應」顯現 臺灣青年眼中的福建平潭
    這位曾經的「學霸」如今跨界做起了服裝設計,並將工作室設在了與臺灣隔海相望的福建平潭。「畢業後,我放棄了去銀行和大企業的機會,選擇自己創業,原因很簡單,就是出於對設計的熱愛。儘管我沒有太多的專業背景,但這並不妨礙我追求自己的夢想。」許淯善說。由於博士就讀於北京,許淯善曾考慮將北京作為創業的起點。
  • 2017-2020年中國服裝行業現狀調研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在服裝品牌方面,也開始了新一輪的品牌升級,注重時尚化、高品質,並推廣品牌文化,從產品競爭轉向文化的競爭。  前景預測  國內服裝業由代工走向品牌發展是服裝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服裝品牌研究中心研究發現,國際上新興國家服裝產業的發展都遵循從代工到品牌發展的模式。我國服裝產業的發展也是先從生產大國,再到消費大國,然後發展成為品牌大國。
  • 原磊、鄒宗森:企業異質性、出口決策與就業效應—兼論中美貿易戰的...
    國際市場需求持續低迷,「逆全球化」興起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開始挑戰現有國際貿易規則。尤其是2018年7月以來,美國開始對華34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並決定對額外的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中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勞動力豐裕的發展中國家,擴大就業和治理失業始終是政府的重要關切和施政目標,對外貿易在解決就業問題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湖北省黃石市服裝基地
    特色產品是出口高檔男裝、出口高檔女裝和休閒裝及用品。截止2012年,基地有重點骨幹企業21家、上下遊關聯企業237家,其中,服裝企業160家,2012年生產各類服裝3500萬件,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利稅3億元、出口3.1億美元,佔全市外貿出口總額的28.6%以上,佔全省服裝行業出口的20%以上,是全市外貿出口和全省服裝行業出口的主力軍。
  • 工程機械:在投資滯後效應中探尋出口彈性
    今年上半年行業的旺銷是四萬億投資拉動滯後效應的結果。為應對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我國在2008年年底啟動了四萬億投資計劃,根據項目周期推算,2009年一季度是項目申報審批和落實資金階段,二季度進入前期土地平整動遷,三季度、四季度開始陸續有項目進入開工期。2009年工程機械行業的銷售也是從二季度起步,三季度開始進入高速增長,這基本與四萬億投資的工程項目進展周期相吻合。
  • 江陰發現含禁用偶氮的出口服裝面料
    近日,江蘇省江陰國檢局對1批出口歐盟服裝面料的抽樣檢測中,發現含有嚴重超標的禁用偶氮染料。該局追根溯源,發現該批面料為鄰近縣市一家個體印染廠生產,該廠使用含有2,4-二氨基甲苯的硫化染料染色,使檢測出的禁用芳香胺達到64mg/Kg,超過國家規定染色產品檢測出的禁用芳香胺不得超過20mg/Kg二倍多。
  • 人民幣低利率顯現「盆地效應」 - 新聞中心
    東方網10月14日消息:經過連續7次降息的人民幣與國際主要貨幣相比較,目前處於一個較低的利率水平,這已經把不少海內外融資者的目光吸引到人民幣資本市場,人民幣低利率政策的「盆地效應」已經初步顯現。現在,歐元的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為4.75%,港幣的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為5.87%,美聯儲的貼現率、聯邦基金利率更是達到6%和6.5%,而我國商業銀行向人民銀行借款20天的貸款利率僅為3.24%,如此大的利差在資本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個「盆地」,使許多國內企業和外國企業在華公司已經考慮在中國的資本市場進行大規模的融資活動。
  • 黃劍輝:經濟微刺激政策滯後效應明年顯現
    2013年我國經濟面對上半年較大的下行壓力,在政府「穩增長」政策的激勵下,從三季度開始,整體經濟實現企穩回升。  我國經濟從10%左右的高速向目前7.5%左右的中速轉換後,出現了許多矛盾和問題,包括傳統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前兩年貨幣政策擴張後大量資金進入房地產和虛擬部門;政府通過基礎設施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使政府債務風險增加;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財政收入減緩等。筆者認為,我國經濟將向「增速放緩,結構改善」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