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揚州第一場春雷長達7小時 接地閃電超1000次
昨天凌晨,一場閃亮而隆重的「春雷秀」上演了,這也是2014年的初雷。氣象專家介紹,「春季雷電長達7小時,罕見。最大強度達到116.7千安培,少有。接地閃電超過1000次,驚人。」
持續時間長
春季發生7小時雷電過程,罕見!
突如其來的雷聲打破夜半的寧靜,一場強對流天氣降臨。市氣象局防雷高級工程師遊志遠告訴記者,「昨天我們發布了雷電黃色預警信號,根據氣象預測預計未來兩天,揚州降水將維持,而且不排除出現短時雷雨大風的可能。不過這場雷電風雨還是有點出乎意外。」
監測數據顯示,從昨天凌晨0:06開始的雷電過程,一直持續至清晨7:37。「持續時間是極長的,在揚州氣象記錄歷史上都屬罕見。」
「一場雷電天氣為什麼持續了7個小時,這麼久?為什麼釋放的能量這麼多?是哪些因素造就了這場春雷?我們都在收集數據,要研究分析,未來要寫成文章。」遊志遠說,這場春雷有3個特點:持續時間長,雷電強度強,閃電很密集。
雷電強度強
最大接地閃電116.7千安培,少有!
「在持續7個小時的雷電天氣裡,最大接地閃電強度達到了116.7千安培。」遊志遠介紹,揚州雷暴的強度一般在20—30千安培,達到90千安培以上的並不多見,而且多在夏季。「比如2013年入梅首日,雷電強度最大達到了134千安培左右,而在春季,強度超過100千安培以上,非常少見。」
遊志遠說,這主要由於前些日子暖溼氣流較為活躍,而到晚上時,北方冷空氣擴散南下「騷擾」暖溼氣流,從而形成強對流天氣,近些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雷電過程,也在冷暖空氣的爭鋒中出現。不過,根據歷史資料進行雷暴強度次序排列,此次出現的116.7千安培並不能劃入其列。揚州2011年遭遇的首次雷暴,就達到191.4千安培。歷史上,揚州還出現過一次250千安培的雷暴,打在了長江裡。
接地閃電多
閃電超3000次,接地超千次,驚人!
如果大夥被雷聲驚醒,會發現,昨天的雷聲是一聲接著一聲,聲聲入耳。氣象專家介紹,昨天的雷電過程,一次雷暴基本上是幾個雷球連續「滾」來,所以大家會覺得這雷聲隆隆不停歇,加上閃電,造成了極強的氣勢。據統計,昨天整個市區上空大約有3000多次閃電,閃電與地接觸超過1000次。「應該說,這個數據也是相當驚人的。」
3問2014初雷
1 昨天的雷算「春雷」嗎?
答:過了驚蟄,就算春雷
昨天,揚州的微博、微信上都在發表著和這場「春雷」有關的留言。因為氣象意義上,揚城尚未入春,那麼昨天的這場雷算春雷嗎?氣象專家告訴記者,「應該說,這場雷電天氣意義非凡,它不僅是今年首場初雷,而且算是一場春雷。」據了解,一般來說,過了「驚蟄」節氣,聽見的雷聲就可以當作春雷。
2 揚州是不是容易打雷?
答:揚州確是雷暴「高發區」
遊志遠說,揚州是雷暴天氣高發地帶,每年都會有雷擊事故,造成人員和財產的損傷,這是由揚州獨特的地理位置造成的,揚州的西面是儀徵丘陵,地勢較高;南面是長江,水汽豐富;而北面又是邵伯湖和高郵湖,東面又有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地形複雜。
3 揚城哪些地方常遇雷?
答:楊廟到文昌閣成必經之路
據介紹,雷電每次「抵達」揚州的路線其實都很有規律,如:楊廟到文昌閣一帶,是雷暴每年的必經之路。遊志遠告訴記者,通過多年統計總結,共發現3條雷暴穿越揚州市區的災害線路:從西北向東南,即從楊廟到市區的文昌閣,再到東花園一線;還有一條是由西向東橫穿揚城;另外從西南向東北穿越揚城。「其實揚州整個天氣系統都是從這三個方向移動。」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