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有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梁山好漢李逵殺了扈三娘的一家人,扈三娘轉過頭嫁給梁山好漢王英,還和李逵稱兄道弟,絲毫不提報仇雪恨的事。而且在以後的日子裡,也沒發現扈三娘有報酬雪恨的跡象,這就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了,即便扈三娘害怕梁山的實力不敢出手,也沒必要死心塌地的和仇人稱兄道弟吧。
很多網友以為,是施耐庵老爺子的失誤,前面寫了李逵殺了扈三娘家人,後面就忘了這個情節。當然了,也是有這種可能,但扈三娘這反常的行為也並不是不可能,先來看一個故事
1973年,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有兩名歹徒搶劫了一家銀行,並劫持了四名銀行職員做人質,瑞典警察接到報警,包圍了銀行。兩名歹徒和警察對峙了6天時間,最後以歹徒投降而結束。但在接下來的法庭指控中,四名被劫持的銀行職員沒有指控兩名歹徒,反而其中一名女職員還和其中一名歹徒訂婚。
這就有點大跌眼鏡了。被劫持的女職員怎麼會愛上劫匪呢?這件事引起了當時社會學專家的興趣。他們經過研究後發現,四位銀行職員在6天被歹徒劫持的時間裡,生命隨時受到歹徒威脅,慢慢的他們會把自己的生命權交給歹徒,而另一方面,歹徒又對他們頗為照顧。比如對他們吃飯睡覺會噓寒問暖。被劫持的職員就會感到受到了莫大恩惠,不但不會恨他們反而感激和崇拜歹徒。
這種反常的舉動被稱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也就是說,四位銀行職員被兩名歹徒馴化了。
人被馴化?這有點匪夷所思吧?再來看扈三娘。
扈三娘被梁山用計所抓,被捆綁著押解上了梁山,舉目無親被綁到了梁山,除了死可能沒別的可能了。但梁山卻很「仁義」的給扈三娘鬆綁,溫柔的向她給王英提親,又答應她回扈家莊舉行婚禮。這就滿足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兩個硬性條件。第一,生命受到梁山威脅。第二,梁山很寬容的放了她。這和銀行職員對歹徒的感激是一樣的。
所以,扈三娘忘記家恨,和「饒恕」自己的梁山恩人們稱兄道弟,又為了梁山赴湯蹈火直到付出生命。
但是很可惜的是,得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人,自己是感覺不到的
又比如,當某家企業要裁員,員工們就很害怕,當有些員工幸運的沒有被裁掉,他們就會感激握有決定權得那個人,他們會想:他裁掉那麼多人,卻放過了我,真是太感謝他了,真的很感激,很崇拜他。這就是病態的感覺。這就有點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了。
又比如,人在談戀愛的時候為什麼會對若即若離的人特別瘋狂,這就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原因了。
結語: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人基於動物性的本能,但就像宗教和儒家讓人克制欲望一樣,首先人要清楚的認識自己,和認識自己到底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所以,外界和他人給我們的感受不能是我們真實的情感。所以,做事和交友要理性。只有這樣才能脫離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影響,做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