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消失的兩條半好漢,在另兩本書出現: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2020-11-21 半壺老酒半支煙

我們看水滸傳,發現兩條半好漢神秘消失了——當然,這兩條半好漢並不是梁山好漢,梁山一百單八將也不全是好漢,如果我們敢當面叫顧大嫂孫二娘扈三娘「好漢」,輕則挨頓胖揍,重則會變成饅頭餡兒。

那神秘消失的三個人,有兩人真稱得上好漢,他們就是比林衝有骨氣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祝家莊的鐵棒教師欒廷玉,而扈家莊的飛天虎扈成只能算半條好漢——被黑旋風李逵的板斧嚇跑,老父親扈太公和全村被殺,他也不敢殊死一搏。

按照常理,一本小說中比較重要的人物都應該有來有去,起碼怎麼死的要說明一下,比如最先出場而且耗費筆墨較多的好漢王進,絕不應該銷聲匿跡。要說他出場就是為了傳授九紋龍史進武功,也難以服人,因為跟魯智深武松林衝等人相比,史進連個聯合主演都算不上,他的師父完全可以一筆帶過。

於是有人懷疑現在咱們看的是假水滸,尤其是《古本水滸傳》被發現後,有更多的人懷疑通行版水滸傳後五十回並非施耐庵先生原著。在《古本水滸傳》和《殘水滸》這兩本書中,那兩條半神秘消失的好漢都出現了,而且表現都很搶眼,尤其是最先出場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真的在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的軍中打開了一片天地。

在梁山軍三打祝家莊時出逃的飛天虎扈成,在歷史上還真確有其人,但也只能算半條好漢:曾經參加過抗金戰爭,還當上了宋軍統制官,但是潰敗後卻成了打家劫舍的流寇。

據《宋史·卷一百六十七·職官七》記載,統制官是宋高宗建炎南渡之後出現的:「渡江後,大軍又有統制、同統制、副統制、統領、同統領、副統領,其下有正將、準備將、訓練官、部將、隊將等名,皆偏裨也。」

扈成此人在《宋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朝北盟會編》中均有記載,因為與本文無關,所以一筆帶過:建康統制扈成被張俊部將戚方(也是宋將潰敗為盜,被嶽飛擊敗後投靠了張俊)埋伏的長槍手殺掉了。

《古本水滸傳》中的扈成逃出祝家莊後當上了青州團練使,並成了欒廷玉徵討梁山的先鋒官。可能是對李逵那對板斧刻骨銘心,扈成再次出現,也似乎變成了李逵模樣:「先鋒扈成手執巨斧,身騎劣馬,口出狂言。」

用大斧的扈成似乎變得比李逵還厲害,鐵笛仙馬麟被他幾斧子砍跑,花項虎龔旺中箭虎丁得孫倆打一個也打不過:「龔旺、丁得孫的武藝,怎生及得扈成?扈成掄動巨斧,越殺越勇,二人漸漸不支……」

飛天虎扈成能打贏馬麟龔旺丁得孫這樣的二三流角色,面對真正的一流高手董平,他也沒有好果子吃了:第一戰被董平一槍挑掉半隻耳朵,第二戰就被董平殺掉了。

董平槍挑扈成,是欒廷玉的副將金必貴親眼所見:「俺和扈將軍好容易突圍而走。哪知走不多遠,斜刺裡又攔出一幹強盜,為頭的叫做雙槍將董平,好不了得,扈先鋒給他一槍刺死。」

這半條好漢丟了半隻耳朵又丟了整條性命,算是為當年不顧父親性命出逃付出了代價。

在李逵眼裡,扈成是個懦夫,在宋江眼裡,欒廷玉則是一條好漢。欒廷玉下落不明,宋江還在感嘆:「只可惜殺了欒廷玉那個好漢!」

這就是宋江杞人憂天自作多情了:欒廷玉是病尉遲孫立的師兄,梁山馬軍五虎將能單打獨鬥都很難將其斬殺,更何況三打祝家莊時關勝呼延灼董平都還沒上梁山,欒廷玉想跑,還真沒人能攔得住。

斬殺欒廷玉這樣的大功居然沒人認領,由此可見他是跑掉了,而他在《古本水滸傳》中出現,也就順理成章了。

欒廷玉的武功在《古本水滸傳》中得到了展現:二十回合生擒赤發鬼劉唐、三十回合擊敗病尉遲孫立、單廷珪魏定國雙雙敗走、跳澗虎陳達被挑落頭盔、醜郡馬宣贊被一鞭打得口吐鮮血、井木犴郝思文被震得虎口出血、急先鋒索超三十回合後力盡被捉,只有青面獸楊志能跟欒廷玉打成平手。

旁邊觀戰的大刀關勝也對這二人的激戰由衷敬佩:「但見欒廷玉果然好表人物,鎧甲鮮明,人強馬壯,綽有大將威風。楊志槍馬高強,氣雄萬夫,正自不弱。二人照面,雙槍並舉,槍來時如萬點梨花,槍去處似千層雪浪,各自逞能,兩不相讓。」

李逵不知死活想衝上去接戰,卻被宋江罵得縮回頭去:「黑旋風李逵連跳帶叫,堅欲出戰,卻吃宋江喝道:『軍中了得的正多,何用你這匹夫出去。』」

最後連大刀關勝的左肩窩也中了欒廷玉一箭,差點掛掉,只有打虎英雄武松能讓欒廷玉心存忌憚,正在武松準備擒斬欒廷玉的時候,又是李逵出來攪局:「李逵早到陣前,提高了破喉嚨喊道:『武二哥,不要放鬆,俺來助你!』武松今日有心要獻些本事,欲將欒廷玉生擒活捉,不想李逵闖將上來,武松不願再戰,便跳出圈子回歸本陣。」

武松一撤,李逵就抓瞎了,被人家一箭射中大腿倒在地上哀嚎,武松只好出去把他拖死狗一樣拖了回來——再遲一步,欒廷玉手下的撓鉤就伸過來要把李逵鉤走了。

欒廷玉雖然悍勇無敵,如果林衝魯智深武松楊志不出手就沒人能製得住他,但是梁山好在人多,大刀關勝傷好之後,與呼延灼等人群毆後刀劈了欒廷玉——這才叫有始有終,不像咱們看的通行版水滸有那麼多漏洞。

這裡順便插一句,在宋江吳用眼裡,梁山好漢中只有魯智深武松單打獨鬥能勝過欒廷玉,所以官軍擺下分瓣梅花陣之後,吳用為缺少一員頂級悍將頭痛:「這就難了!魯智深、武松都去五臺山朝佛(《古本水滸傳》中公孫勝魯智深武松一去不回,最後梁山等待招安的只有一百零五人),少卻個驍勇膽壯之人,如何破得此陣。」

扈成死了,欒廷玉也死了,這一條半好漢都有了結局,在水滸傳中第一個出場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又怎麼樣了呢?有豹子頭林衝、花和尚魯智深和九紋龍史進在,當然不會讓任何人傷害王進,魯智深為此還差點跟宋江翻臉。

魯智深差點跟宋江翻臉,這事兒記載於《殘水滸》第七十二回(前七十回與通行版一樣)「劫軍餉林武師遇友,念庭闈公孫勝歸山」中。

王進替老種經略相公押運抗擊夏人(即西夏,種家軍一直在跟西夏作戰)的軍餉,宋江吳用居然把主意打到了事關大宋安危的軍餉上面,並且還想讓魯智深武松出手:「剛掉過頭來望武松、魯達,只見魯智深已霍地立起身來道:『洒家不去。』一句話使吳用吃了一驚,急問道:『魯兄弟說什麼?』魯智深道:『洒家說不去就不去!』聲音很響,堂上頭領呆了一半。」

魯智深不劫老鍾經略相公的軍餉,自有他的道理:「洒家是受種經略提拔的,不劫他軍糧!」

後面發生的事情不用多說:花和尚魯智深不去,豹子頭林衝去了,去了之後就跟王進下馬寒暄,九紋龍史進見了師父也是連連磕頭,劫軍餉的事情當然再也不提,搶先動手的李逵被官軍一通突火槍(宋軍還真有這玩意兒)撂倒(李逵肩臂腿上連著幾槍,撲地就倒),也沒人管他了。

林衝跟王進見面,也埋下了《殘水滸》中林衝魯智深武松史進歸建種家軍的伏筆,林衝魯智深武松史進歸附種家軍,他們的嫡系兄弟自然也跟著去了,智多星吳用見勢不妙,也腳底抹油開溜。

在王進穿針引線、种師道誠意感召之下,盧俊義、吳用、關勝、楊志、燕青、曹正、宋萬、杜遷、施恩、張青、孫二娘、時遷等四十五人一股腦全去了。這四十五人都跟王進做了同袍戰友,王進在其中好像軍銜最高。

在筆者看來,比林衝堅決果敢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是一位真英雄,鐵棒教師欒廷玉雖然站錯了隊(也許沒站錯),但他仍不失為一條好漢,而飛天虎扈成不能保護老父和祝家莊婦孺,頂多能算半條好漢,看了《古本水滸傳》和《殘水滸》中這一位英雄一條半好漢的結局,不知讀者諸君會有何感想?

相關焦點

  • 《水滸傳》中,李逵的母親被老虎吃了,為何眾好漢反而大笑?
    「李逵母親被老虎吃掉,梁山好漢反而把這事當個笑話」,這種說法並不嚴謹,如果題主仔細看過《水滸傳》原著的話,就能發現梁山好漢並沒有取笑李逵,笑他的是宋江和晁蓋二人,而且笑的是梁山添了兩條好漢,隻字未提李逵母親被吃掉的事。
  • 水滸傳中隱藏驚天騙局,武松並非病逝在六和寺,真實結局讓人心痛
    水滸傳中隱藏驚天騙局,武松並非病逝在六和寺,真實結局讓人心痛相信大家對於水滸傳並不陌生,無論是看書,還是看電視劇。都會對《水滸傳》有一定的了解,雖然不能全篇的記住,可是一定有幾位英雄好漢和故事情節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水滸傳》作者安排梁山好漢大吃牛肉用意頗深
    《水滸傳》是否參考了作者生活的年代。施耐庵(約1296年—約1370年),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代表作品有《水滸傳》。大明立國2年後,施耐庵卒,故耐庵是元朝人,耐庵未必了解北宋的情況,他寫作水滸傳有可能參考元朝的習俗,難道元朝就可以放開吃牛肉嗎?
  • 二斤牛肉,兩角酒,水滸傳中的好漢們吃飯都是這麼簡單粗暴的嗎?
    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水滸中的好漢們要吃飯時,往往來到酒店,叫喊著切二斤牛肉下酒,因為這酒肉出現的太多次,以致於總給人一種錯誤,他們這吃食也太過簡單了吧?難道宋代的食物就這麼單調嗎?切二斤牛肉下酒之所以讓人深刻印象,主要是因為武松打虎的情節太過經典,那時武松在景陽岡打虎前吃的一頓飯,是這樣的情形:「武松拿起碗,一飲而盡,叫道:『這酒好生有氣力!
  • 《水滸傳》裡好漢們「切二斤熟牛肉」是假的?官方禁止,民間私殺
    似乎是《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標配。然而很多人質疑,在古代耕牛是重要的生產工具,官方為了鼓勵農業,往往都會在法律中規定禁止宰殺耕牛,所以很多人說好漢們吃牛肉根本就是假的,那麼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呢?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宋朝官方確實禁止宰殺耕牛。《宋刑統》規定:「今後應有盜官私馬牛雜畜而殺之,或因仇嫌憎嫉而潛行屠殺者,請並為盜殺……故殺官私馬牛者,請決脊杖二十,隨處配役一年放。
  • 水滸傳中,108好漢結局最好的4個人,最後一人太讓人羨慕!
    梁山108好漢,在被招安之前,一直沒有死傷。但是宋江堅持招安才是正途,不顧一些兄弟的反對,費盡心思終於還是投靠了朝廷。多年的土匪惡霸,成為朝廷的軍官,豈有這麼好的事。為了消耗這些眼中刺,朝廷將梁山好漢派去討伐遼國。 沒想到遼國也忒不爭氣,沒費多大力氣,就被梁山好漢大敗。
  • 水滸傳開頭為什麼會出現王進這樣的龍套角色
    水滸傳中,王進是最早出場的好漢,但幾章過後,王進就消失得無影無蹤。通俗地說:王進就是個「跑龍套」的。那麼,王進這個角色是不是就無足輕重呢?非也!無論是從情節、內涵和故事走向上,王進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高俅是水滸傳中的大反對派,但是也是主角之一,沒有高俅,水滸英雄們缺少了對比,少了三分英雄氣。在交代了高俅的前事之後,又借高俅的發跡,引出了宋徵宗登基等故事。其後,才有了膾炙人口的林衝出場。而王進在史家莊收徒授藝,才有了九紋龍史進橫空出世,更有了九紋龍前去尋找王進、與李忠、魯智深相遇相識,才有了後來的英雄聚義。沒有王進,就無法展開情節,怎麼能是敗筆呢?
  • 在《水滸傳》中,梁山號稱有108位好漢,但真正的好漢只有5位
    在《水滸傳》中,梁山乃是「四大寇」中實力最強的一支,號稱有一百零八好漢,但這一百零八人真的都算是好漢嗎?其實不然,這些人中絕大部分都算是被迫入夥梁山的,還有一些本來就是濫殺無辜的惡人,這些人其實都算不得是好漢。什麼叫好漢?
  • 水滸傳中最狂的7句話,狂人出狂語,「好漢」實至名歸!
    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從誕生開始就給予讀者們以巨大的心靈衝擊,他們的形象深入人心、令人難忘。水滸傳中最狂的7句話,狂人出狂語,「好漢」實至名歸!接下來就盤點這些角色說過的最狂妄的話。狂妄到了讓人不禁拍案叫絕,感慨能說出這樣的話的人,才配當真正的好漢呀!
  • 《水滸傳》中的「滸」是什麼意思,其創作的背景到底是什麼
    《水滸傳》對我們而言,並不陌生。其中的一百單八將以及他們的綽號和武功排名對於「水滸迷」來說簡直是如數家珍,能夠信手拈來。所謂的「水滸」也就是水邊的意思,那麼《水滸傳》就是發生在水邊的故事。對此,我們難免不會心生疑竇,這個故事為什麼發生在水邊呢,以及它的創作背景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是不是有影射現實的情況?
  • 外國人翻拍《水滸傳》,好漢的綽號該怎麼翻譯?
    廣大網友對於美國人拍中國古典名著故事,總是不太放心,甚至有人問,他們不會去找黑人來飾演黑旋風李逵吧?「獸」在中西文化中都有生猛之意,寓意被壓迫的人隨時有可能如猛獸般爆發,因此譯為beast較為生動形象;而由於文化差異,漢語的「青」翻譯成英語一般用blue。因此兩個版本都將之譯為——The Blue-faced Beast,也算契合了原語與譯語的文化生態環境。
  • 趣看|外國人翻拍《水滸傳》,好漢的綽號該怎麼翻譯?
    「獸」在中西文化中都有生猛之意,寓意被壓迫的人隨時有可能如猛獸般爆發,因此譯為beast較為生動形象;而由於文化差異,漢語的「青」翻譯成英語一般用blue。因此兩個版本都將之譯為——The Blue-faced Beast也算契合了原語與譯語的文化生態環境。
  • 「金毛犬」是國際玩家,《水滸傳》中的地狗星 梁山好漢
    從今天開始,聊一聊《水滸傳》。《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影響深遠的草莽小說,有評價說,這是一本怒書。在清、民國兩代,大部分的草莽英雄都是學著《水滸傳》來成立幫會。還有許多英雄用的綽號實際上都是仿效《水滸傳》的。
  • 《水滸傳》書名到底啥意思?原來作者用意這麼深!
    水滸傳中英雄輩出,就連小學生都能順嘴說出幾個,諸如武松,林衝,魯智深等。這是一部宣揚農民起義的書籍,書中以幾個重點的英雄好漢背景故事為脈絡,最終走向了一條路,那就是梁山的水泊。正常來講,有很多讀過水滸傳的人通讀了全本書籍,對裡面的英雄好漢和背景故事瞭若指掌,但是卻不知道書名的含義。水滸傳中的水滸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何作者要取這麼一個生僻的詞彙來作為書名呢?下面小編一一為您解答。
  • 水滸中兩大奇現象,一是108將沒哪個姓趙,第二個更暗藏玄機
    「尋常的瓦舍評書,暗藏著救世秘訣……」這是《水滸傳》電視劇配歌的一句歌詞,雖然稍有誇張嫌疑,但還是精闢總結了這本書的「明」與「暗」。所謂「明」,就是指寫在明面上的情節,所謂「暗」,就是指藏在文字背後、值得大家細細探索的真相。
  • 水滸傳有位好漢,入梁山很晚,排名卻比林衝還高,他是誰
    在《水滸傳》中,梁山108位好漢的排名,並不是按照武功高低來排名的,要不然軍師吳用也不會排在第三了,而是排在末尾了。 排名的順序,是宋江根據綜合情況來的,比如他要考慮到是否有助於以後的招安工作,是否自己的嫡系親信,是否有一定的威望,是否能給梁山帶來資金,然後才會考慮到武藝方面。
  • 他在《水滸傳》108梁山好漢中排名79!綽號最悲催,死得最窩囊!
    《水滸傳》,是我國最著名的古代四大經典名著之一。《水滸傳》描述了水泊梁山聚義的108名好漢,在頭領及時雨宋江宋公明的領導下,豎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反抗朝廷的封建壓迫,書寫了一副波瀾壯闊的英雄史詩。《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聽著綽號就讓人敬佩不已的英雄人物比比皆是。像「豹子頭」林衝,「八臂哪吒」項充及「黑旋風」李逵和「玉麒麟」盧俊義等。哪一個不是威名赫赫、武藝超群的大英雄?!但梁山108位梁山好漢裡,也不乏充斥著一些打醬油充當綠葉角色的人物;還有一些綽號聽著挺霸氣,卻和實力極不般配的人物。
  • 評《〈水滸傳〉與中國古典政治哲學》
    因此魯迅將《水滸傳》視為流氓強盜的文化聖經,認為這本書應當受到批判。 與會的學者對《水滸傳》與政治哲學的關係進行了探討,並結合自身的研究領域和方向,諸如史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人類學、經濟學等一切相關領域,分別從不同角度對這部奇書進行了闡釋。會後,劉小楓教授對此次研討會的內容進行了選編,最終結集為《與中國古典政治哲學》一書。
  • 大家認為《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們到底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
    今天就是簡單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梁山好漢的功與過,究竟如何?一宋江等人的替天行道真的是順天而為嗎? 看過原著的都知道,《水滸傳》其實也是一本充滿封建迷信色彩的神魔小說。從此之後的故事主線才拉回了現實社會中來,梁山好漢也逐漸登場。從書中表達出來的意思可以看出,梁山兄弟其實也屬於是順應「天命」而生!一切都是天數,放眼水滸全書,有誰能稱得是「天命之子」?我認為只有一人一神,即宋徽宗與九天玄女娘娘!
  • 了解《水滸傳》的故事後,你知道「水滸」是什麼意思?誰都想去
    《水滸傳》作為我國名著之一,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本書就是武俠小說,相比功夫而言,故事裡的人物更注重江湖情義,所以在不少小男孩心目中種下了重情義的種子。不過這顯然將這本書看淺顯了,長大後再看,這本書就是在通過這108個人物的故事,講述所有人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