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作者安排梁山好漢大吃牛肉用意頗深

2020-12-03 道家孔館長
施耐庵

梁山好漢生活在北宋末年,不論繁華酒樓還是荒野小店都有牛肉賣,梁山好漢動不動就要來二斤,武松經常要吃五斤,熟牛肉的出肉率約50%,也就是4斤生牛肉才能出2斤熟牛肉。兩宋時期是漢人建立的農業正權,雖然工商業較為發達,但農業仍是其立國基礎,對殺牛宰馬刑罰甚嚴,吃牛肉不可能蔚然成風。

《水滸傳》是否參考了作者生活的年代。

施耐庵(約1296年—約1370年),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代表作品有《水滸傳》。大明立國2年後,施耐庵卒,故耐庵是元朝人,耐庵未必了解北宋的情況,他寫作水滸傳有可能參考元朝的習俗,難道元朝就可以放開吃牛肉嗎?

蒙元時期,牛馬必須在官府登記造冊。

《元史》記載:「闊端赤牧養馬駝,歲有常法,分布郡縣,各有常數,而宿衛近侍,委之僕御,役民放牧。……瘠損馬駝。大德中,始責州縣正官監視,蓋暖棚、團槽櫪以之。」必須要蓋暖棚,團槽櫪這樣的規定出現在了史書中著實少見,可見元朝統治者,對於牛馬是多麼地重視。

在遊牧民族治理的元朝,牛肉也不是說吃就能吃的,當時根本沒有這麼大的供應。

殺牛有罪

北宋《宋刑統》規定:「諸故殺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殺牛者徒一年」。南宋則規定:「諸故殺官私牛,徒三年」。

作者施耐庵生活在元末,我們看看元朝法律:

《元史刑法志》中記載說:"諸每月朔望二弦,凡有生之物,殺者禁之。諸郡縣歲正月五月,各禁宰殺十日,其饑饉去處,自朔日為始,禁殺三日。諸每歲,自十二月至來歲正月,殺母羊者,禁之。……諸私宰牛馬者,杖一百,徵鈔二十五兩,付告人充賞。兩鄰知而不首者,笞二十七。本管頭目失覺察者,五十七。有見殺不告,因脅取錢物者,杖七十七。若老病不任用,從有司辨驗,方許宰殺。已病死者,申驗開剝,其筋角即付官,皮肉若不自用,須投稅貨賣,違者同匿稅法。有司禁治不嚴者,糾之。諸私宰官馬牛,為首一百七,為從八十七。諸助力私宰馬牛者,減正犯人二等論罪。諸牛馬驢騾死,而筋角不盡實輸官者,一副以上,笞二十七;五副以上,四十七;十副以上,杖六十七,仍徵所犯物價,付告人充賞。」

大小酒肆到處賣牛肉不合理

施耐庵生活在魚米之鄉的江浙,在宋朝牛作為重要的生產工具,供應量有限,在元朝亦然,尤其施耐庵生活的元末,時局動蕩、民不聊生,牛的損耗更大,不可能有大量的牛持續上市。

牛一年只能生產一次,以一胎居多,約300天才能斷奶,古代獸醫水平不高,按照梁山好漢的吃法,社會中上階層一起吃,一兩年就有可能把牛吃絕跡。

唯一合理的解釋,便是施耐庵本人愛吃牛肉,而且經常吃,然後安排梁山的好漢頓頓離不開牛肉。

施耐庵不諳世事,犯了「何不食粥糜」的錯誤?

施耐庵和劉伯溫是同榜進士,蒙元開科舉士,從皇慶二年(1313年)至元滅53年間,蒙元共舉辦過科舉考試9次,取士1200餘人,憋那麼多年考一次,天下的人才競爭可想而知,大明第一功臣李善長就是那時的落榜生,施耐庵和劉伯溫擊敗李善長,從頂尖人才中脫穎而出必不是等閒之輩。從他們的成就看也確實如此,施耐庵創作《水滸傳》之前曾作張士誠的幕僚,對錢糧刑名、市價民情應該有所了解,不會想當然的讓牛肉充斥梁山時期的各大酒肆。

法律、風俗不允許、產量供不上,施耐庵為什麼安排梁山好漢大吃作為重要生產工具的牛呢

施耐庵的出身

施耐庵自幼熟讀四書五經,19歲時中秀才,28歲時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史料記載,朱元璋曾多次請施耐庵出山做官,耐庵抗拒不從,竟然躲到了興化,施耐庵首先對腐朽的元朝失望至極,後跟隨張士誠「造飯」,但張士誠胸無大志,言不聽計不從,耐庵對「造飯領秀」再度失望。

耐庵功名出身,高中進士,本就心繫大元,對元廷失望後無奈加盟張士誠「造飯」集團,士誠貪圖江南安逸不思進取,耐庵再度失望,他不再相信「造飯」集團能建立一個欣欣向榮的新王朝,他自幼熟讀四書五經,滿腹忠孝廉恥,立場重新回到元廷這邊,期盼著元廷幡然醒悟革除弊政重煥生機,由此,耐庵隱居起來遠離宦海潛心創作,等待黎明的到來。

施耐庵讓梁山好漢大碗喝酒大口吃牛肉另有深意。

施耐庵的立場和站位

《水滸傳》的快意恩仇我們都喜歡,在當今壞人囂張、好人自衛輕則賠錢重則坐牢的背景下,梁山好漢對仇人殺之而後快,還能躲進水泊讓官府抓不著很得人心,我們都盼著官府抓不著。

但這在施耐庵看來是不行的,他讀了四書五經中了進士尤其在張士誠處失望之後他的站位更加堅定了那就是要堅決維護元的統一和穩固哪怕你再重義氣、再除暴安良、再得人心,只要威脅到了正統元廷,就必須絞殺。

這不由得讓我想到現今的學者專家為什麼他們的言論那麼聳人聽聞」,為什麼他們得不到民眾的認可延遲退休」、「鼓勵生育」、「農民無用等言論我終於明白是這些專家學者的立場和站位變他們還在象牙塔時他們的立場就像寒窗苦讀時施耐庵一樣站位已悄然轉移到元這邊了什麼延遲退休加大社保繳費只要能維護元的穩定在所不惜

專家學者

我曾經寫過一片小文犧牲一個家人救100萬人你願意嗎?》所有人包括我的回答都是不願意施耐庵這類人幹的出來因為他們胸懷國心繫天下為了拯救元決堤淹沒家鄉數十萬鄉眾含他們的家人),專家學者們幹的出來因為他們的站位就是家天下或許他們把家人接出來了再放水可能性更大一些犧牲一個家人可以拯救100萬人,你願意嗎?

所以再有專家學者口吐驚人言論哥哥不必理會便是他們就像籠子裡的蟈蟈鳴叫是他們生存的須要是為了討一碗飯吃

所以,梁山好漢必須死,只有幾個醫生、工匠活下來,其餘基本都被做掉了;施耐庵先安排宋江一心歸順朝廷,本質表明了耐庵自己的心跡;後安排梁山和方臘自相殘殺,「以賊治賊」,這個情節安排夠殘忍,我們看著也很殘忍。

瞧不上朱元璋、陳友諒和張士誠,諷刺他們沒有法統

古代牛是生產工具,牛肉十分稀缺,斷不至於充斥市場;酒乃糧食釀造,古代出酒率不像現在這麼高,梁山好漢天天大碗喝酒大口吃牛肉,這明擺著一副「造飯者」、混世魔王的形象,註定在施耐庵的作品裡成不了大事。我們還可以看一下施耐庵安排的108將都是什麼人,武松濫殺無辜、孫二娘做人肉包子、李逵殺人不眨眼,善偷盜的時遷,尤其故意陷害玉麒麟盧俊義入夥梁山,情義何在?耐庵安排這麼一批人能成什麼大事呢?梁山後來舉義對抗宋廷,梁山(和方臘)一夥像極了元末的「造飯」隊伍,私鹽販子張士誠、沔陽(miǎn yáng)漁夫陳友諒、放牛娃朱元璋,其部下也基本出身賤民草莽,和梁山好漢並無兩樣,耐庵自張處失意後,根本瞧不上這些隊伍,不曾想出身最卑微的朱重八沒有按水滸的路數走,重八打敗了蒙元,建立了漢人王朝大明,耐庵失算了但耐庵不後悔。

施耐庵「忠君」思想太重,另外儒生(進士)的傲氣作祟,他也不願意輔佐「討飯皇帝」,致死推辭朱元璋的offer。

諷刺朱元璋兒時殺牛?

重八兒時連年饑荒,爹媽陸續餓死,遂和小夥伴們把地主家牛殺掉吃了,有人說施耐庵借梁山好漢大吃牛肉諷刺朱元璋兒時殺牛,我不太認可,沒必要安排所有人都吃牛肉吧,可以安排宋江一個人大吃特吃,這樣諷刺的效果豈不更好?更可安排梁山好漢時常下山搶牛,像鬼子一樣拉著牛往山上走,地主一家哭天搶地,諷刺的效果更勝一籌。所以這個推測是站不住的。

大小酒肆到處賣牛肉、暗諷禮崩樂壞

古代,牛是不能隨便殺的,在古代殺一頭牛和現在殺一隻大熊貓的刑罰差不多,且北宋末年戰事頻仍、賦稅很重,民不聊生,與其說大口吃肉是施耐庵的美好願望,不如說他想藉此諷刺宋廷(和元廷)的腐朽,而且梁山、方臘也不是什麼好鳥,耐庵希望朝廷能重新振作起來,這個美好而遙遠的願望永遠也不會實現。

大吃牛肉只是一個極小的細節,《水滸傳》歸根到底還是一部主旋律作品,讓人讀來,大快人心後終要回歸正統,每個人都想按自己的想法活,自由自在,敢愛敢恨,但在社會規則、自然規則的牢籠之下,無論聽從內心的灑脫之人,還是屈從規則苟活的成功之人,都不過是正統的犧牲品,在正統面前都毫無意義。

相關焦點

  • 《水滸傳》書名到底啥意思?原來作者用意這麼深!
    《水滸傳》書名到底啥意思?原來作者用意這麼深!水滸傳一書成書於明朝,在後來的明清之時都被列為禁書。為什麼說它是禁書呢?因為在封建王朝時期,沒有幾個君主願意百姓讀這種宣揚造反的小說。水滸傳中英雄輩出,就連小學生都能順嘴說出幾個,諸如武松,林衝,魯智深等。這是一部宣揚農民起義的書籍,書中以幾個重點的英雄好漢背景故事為脈絡,最終走向了一條路,那就是梁山的水泊。
  • 梁山好漢:切五斤牛肉打兩角酒 包拯:統統抓起來 帶回衙門打板子!
    看《水滸傳》,很多人都羨慕梁山好漢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幸福生活,他們基本不做什么正經工作,但口袋裡卻似乎總有花不完的銀子,那個小小的宋押司,連個品級都沒有,說得難聽一點,他連個「不入流」的官員都不是,但是一出手最少十兩銀子,按照當時對大米的比價,能換算成現在的一萬三千多塊錢,相當於一個普通白領兩三個月的工資。
  • 此人在梁山排名第八十三,首位上梁山的好漢,卻成最後陣亡之人
    前文談到了梁山首位陣亡的好漢——雲裡金剛宋萬,本文要說的是梁山最後一位陣亡的好漢。巧合的是,此人與宋萬一樣,都是梁山的元老。如果按照山上的前後順序,此人是首位上梁山的好漢。此人便是排名第八十三位、綽號摸著天的杜遷。
  • 梁山好漢36天罡星中最沒有存在感的兩個人,應該是這對兄弟!
    《水滸傳》中後來108好漢,分別得號36天罡星,72地煞星。前36名好漢稱天罡,這些人應該是梁山的核心頭領了。事實上,水滸傳全書的描寫,在前36人身上著力尤其之多。比如著名的魯(智深)林(衝)十回,武(松)十回等等。
  • 「金毛犬」是國際玩家,《水滸傳》中的地狗星 梁山好漢
    從今天開始,聊一聊《水滸傳》。《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影響深遠的草莽小說,有評價說,這是一本怒書。在清、民國兩代,大部分的草莽英雄都是學著《水滸傳》來成立幫會。還有許多英雄用的綽號實際上都是仿效《水滸傳》的。
  • 在《水滸傳》中,梁山號稱有108位好漢,但真正的好漢只有5位
    在《水滸傳》中,梁山乃是「四大寇」中實力最強的一支,號稱有一百零八好漢,但這一百零八人真的都算是好漢嗎?其實不然,這些人中絕大部分都算是被迫入夥梁山的,還有一些本來就是濫殺無辜的惡人,這些人其實都算不得是好漢。什麼叫好漢?
  • 梁山好漢吃「禁肉」其實是施耐庵不為人知的隱喻,意義深刻!
    看過《水滸傳》的讀者都知道,梁山英雄好漢們都喜歡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水滸傳》是元末小說家施耐庵,以北宋末年為時代背景,寫成的一部偉大小說,根據北宋《宋刑統》規定,民間嚴禁殺牛為食!因為牛作為當時主要的農業生產「工具」,是被嚴格保護的。既然如此,作者又為何寫英雄們大啖「牛肉」呢?難道作者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
  • 水滸傳有位好漢,入梁山很晚,排名卻比林衝還高,他是誰
    在《水滸傳》中,梁山108位好漢的排名,並不是按照武功高低來排名的,要不然軍師吳用也不會排在第三了,而是排在末尾了。 排名的順序,是宋江根據綜合情況來的,比如他要考慮到是否有助於以後的招安工作,是否自己的嫡系親信,是否有一定的威望,是否能給梁山帶來資金,然後才會考慮到武藝方面。
  • 他在《水滸傳》108梁山好漢中排名79!綽號最悲催,死得最窩囊!
    《水滸傳》,是我國最著名的古代四大經典名著之一。《水滸傳》描述了水泊梁山聚義的108名好漢,在頭領及時雨宋江宋公明的領導下,豎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反抗朝廷的封建壓迫,書寫了一副波瀾壯闊的英雄史詩。《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聽著綽號就讓人敬佩不已的英雄人物比比皆是。像「豹子頭」林衝,「八臂哪吒」項充及「黑旋風」李逵和「玉麒麟」盧俊義等。哪一個不是威名赫赫、武藝超群的大英雄?!但梁山108位梁山好漢裡,也不乏充斥著一些打醬油充當綠葉角色的人物;還有一些綽號聽著挺霸氣,卻和實力極不般配的人物。
  • 四大名著之《水滸傳》作者想通過好漢的外號和星宿告訴我們什麼?
    其實水滸這部書非常高深,不然清初時期的才子金聖歎也不會讚嘆它為「天下第一奇書了」作者施耐庵在書中埋下了很多伏筆和隱晦的道理暗示,不僅為了抒發他的個人情懷,也在希望讀者能通過思考來了解和讀懂他書中的深意!這其中,梁山眾好漢尤其是天罡星三十六人的外號以及星宿名稱就大有文章。下面,我將通過我對這部奇書的個人理解和心得,挑幾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為大家逐一解析!
  • 《水滸傳》中,李逵的母親被老虎吃了,為何眾好漢反而大笑?
    「李逵母親被老虎吃掉,梁山好漢反而把這事當個笑話」,這種說法並不嚴謹,如果題主仔細看過《水滸傳》原著的話,就能發現梁山好漢並沒有取笑李逵,笑他的是宋江和晁蓋二人,而且笑的是梁山添了兩條好漢,隻字未提李逵母親被吃掉的事。
  • 外國人翻拍《水滸傳》,好漢的綽號該怎麼翻譯?
    這個題目含蓄地描述了梁山好漢之間的聯繫;二是沙博裡(Sidney Shapiro)的百回全譯本 Outlaws of the Marsh(水泊好漢),它被認為是目前最具權威、譯文最準確的版本,2004年,該譯本5卷本入選「大中華文庫」漢英對照選本。
  • 趣看|外國人翻拍《水滸傳》,好漢的綽號該怎麼翻譯?
    >《水滸傳》的一大特色,就是梁山108位英雄好漢都有綽號。這個題目含蓄地描述了梁山好漢之間的聯繫;>2004年「大中華文庫」《水滸傳》沙博理譯本5卷本精裝版綽號翻譯精確篇《水滸傳》的一大特色,是梁山108位英雄好漢的綽號
  • 七尺男人到底有多高,梁山好漢的具體身高是多少?
    今天我們以《水滸傳》為例,聊一聊古人的身高問題。按照原著中的描述,我們對梁山108將中幾個知名度比較高的好漢排個順序。梁山好漢身高排名一丈:鬱保四九尺:盧俊義八尺五:關勝(八尺五六),朱仝(八尺四五)八尺:公孫勝、武松、魯智深、林衝。
  • 排名第八十位的梁山好漢:上山前追殺宋江,上山後受宋江特殊關照
    從被判刺配江州到與晁蓋等人一起前往梁山,宋江這一路上經歷的事情不少,也因此結識了不少江湖人物。這些人有近二十人之多,最終也都成了梁山好漢。不過,客觀來說,在這近二十人中,有本事的並不多,大都是一些龍套角色。本文要說的便是其中的一位。他便是在梁山排名第八十位,綽號小遮攔的穆春。
  • 《水滸傳》裡好漢們「切二斤熟牛肉」是假的?官方禁止,民間私殺
    似乎是《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標配。然而很多人質疑,在古代耕牛是重要的生產工具,官方為了鼓勵農業,往往都會在法律中規定禁止宰殺耕牛,所以很多人說好漢們吃牛肉根本就是假的,那麼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呢?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宋朝官方確實禁止宰殺耕牛。《宋刑統》規定:「今後應有盜官私馬牛雜畜而殺之,或因仇嫌憎嫉而潛行屠殺者,請並為盜殺……故殺官私馬牛者,請決脊杖二十,隨處配役一年放。
  • 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梁山好漢?有標準嗎?
    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梁山好漢?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標準。梁山前後有三位首領,分別是王倫、晁蓋和宋江,這也可以看作是梁山的三個不同時代,即王倫時代、晁蓋時代和宋江時代。本來,梁山是一個「躲災避難」的地方,很多「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奔梁山而來,梁山也把他們「收留在彼」,但梁山人員很多,想成為一名好漢卻也並非易事。
  • 大家認為《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們到底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
    今天就是簡單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梁山好漢的功與過,究竟如何?一宋江等人的替天行道真的是順天而為嗎? 看過原著的都知道,《水滸傳》其實也是一本充滿封建迷信色彩的神魔小說。從此之後的故事主線才拉回了現實社會中來,梁山好漢也逐漸登場。從書中表達出來的意思可以看出,梁山兄弟其實也屬於是順應「天命」而生!一切都是天數,放眼水滸全書,有誰能稱得是「天命之子」?我認為只有一人一神,即宋徽宗與九天玄女娘娘!
  • 《水滸傳》的「徵田虎、討王慶」為什麼不是施耐庵寫的?
    《水滸傳》如今的常見版本主要有四個:七十回本、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簡本、一百二十回繁本。與一百回本相比,一百二十回簡繁本主要是增加了被招安的梁山好漢「徵田虎、討王慶」的故事。在一百二十回簡本和繁本中,「徵田虎、討王慶」加起來共有將近二十回的篇幅。
  • 水滸傳中消失的兩條半好漢,在另兩本書出現: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我們看水滸傳,發現兩條半好漢神秘消失了——當然,這兩條半好漢並不是梁山好漢,梁山一百單八將也不全是好漢,如果我們敢當面叫顧大嫂孫二娘扈三娘「好漢」,輕則挨頓胖揍,重則會變成饅頭餡兒。於是有人懷疑現在咱們看的是假水滸,尤其是《古本水滸傳》被發現後,有更多的人懷疑通行版水滸傳後五十回並非施耐庵先生原著。在《古本水滸傳》和《殘水滸》這兩本書中,那兩條半神秘消失的好漢都出現了,而且表現都很搶眼,尤其是最先出場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真的在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的軍中打開了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