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吃「禁肉」其實是施耐庵不為人知的隱喻,意義深刻!

2020-12-05 歷史店

看過《水滸傳》的讀者都知道,梁山英雄好漢們都喜歡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更細心的讀者也許已經發現,這些英雄們最喜歡吃得是牛肉,雖然我們現在吃牛肉很普遍,但當時可是「禁肉」!《水滸傳》是元末小說家施耐庵,以北宋末年為時代背景,寫成的一部偉大小說,根據北宋《宋刑統》規定,民間嚴禁殺牛為食!因為牛作為當時主要的農業生產「工具」,是被嚴格保護的。既然如此,作者又為何寫英雄們大啖「牛肉」呢?難道作者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水滸傳》中關於牛肉的記載和描述很多。比如在第十五回,阮小二說:「有甚下口?」店小二回:「新宰得一頭黃牛,花糕也似好肥肉!」阮小二大喜:「大塊切十斤來。」

這些關於吃牛肉的記載在書中出現多達四十餘次。要說三五次也就罷了,但是出現這麼多次就肯定就是有事兒,否則這部書怎能被譽為「四大名著」呢,所以,作者這樣寫,是用牛肉設了一個不為人知的「隱喻」,「隱喻」中藏有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施耐庵生活在元末,他為官三年,後因不滿官場黑暗,憤然辭官回鄉,並寫下了這部小說《水滸傳》。而小說故事背景正是北宋末年,當時的官、場黑惡勢力互相勾結,狼狽為奸,魚肉百姓。水滸英雄大多是被黑暗的朝、廷逼上梁山,這和施耐庵的境況有著高度的相似之處,既然作者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反抗朝、廷,那麼他就藉助了筆桿子,來表達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而這肉雖然實為牛肉,但是在作者筆下其實是指貪、官汙、吏,社會的黑、惡勢、力。《宋刑統》表面上是立法保護耕牛,其實是保護統、治階級的利益,作者就是要藉助梁山好漢的拳頭,打破這種官場的霸權主義。

其實,在宋朝的時候,雖然牛肉是「禁肉」但是也是可以吃得到的,因為商販們在利益的驅使下總會做出一些違反法律之事。比如孫二娘開黑店賣牛肉,便是有利可圖的例證。

除此之外,這牛也有生老病死,既然活牛不得宰殺,那麼病牛或者老牛該如何處理呢?所以當時宋朝還規定,這樣的牛隻有在當地官府登記,便可以解牛而食,或者拿去市場上交易。所以說吃牛肉也是正常的,但畢竟物以稀為貴,所有這些牛肉價格很高,不是普通百姓之家可以消費的,而梁山好漢們行走江湖,劫富濟貧,腰裡不缺的就是銀兩。

施耐庵出生在1269年,他寫成《水滸傳》時,已經古稀之年了。他正處在黑暗的元末時期,他環顧四周,制度黑暗,壓迫如山,他作為一個文人,幾乎沒有一舒胸臆的空間,他只能用牛肉說事,並將其隱喻為腐朽的朝、廷,讓天下的英雄共食之——來表達對元末政、府的不滿。他亦渴望有一群人可以建立起一個新的社會,讓天下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此憂國憂民之心不可謂不深啊!

相關焦點

  • 《水滸傳》作者安排梁山好漢大吃牛肉用意頗深
    施耐庵梁山好漢生活在北宋末年,不論繁華酒樓還是荒野小店都有牛肉賣,梁山好漢動不動就要來二斤,武松經常要吃五斤,熟牛肉的出肉率約作者施耐庵生活在元末,我們看看元朝法律:《元史刑法志》中記載說:"諸每月朔望二弦,凡有生之物,殺者禁之。諸郡縣歲正月五月,各禁宰殺十日,其饑饉去處,自朔日為始,禁殺三日。諸每歲,自十二月至來歲正月,殺母羊者,禁之。……諸私宰牛馬者,杖一百,徵鈔二十五兩,付告人充賞。
  • 梁山好漢:切五斤牛肉打兩角酒 包拯:統統抓起來 帶回衙門打板子!
    梁山好漢不是大觀園裡的鶯鶯燕燕,人家在大觀園裡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梁山好漢一般都是在鄉野小店「切五斤牛肉,打兩角酒」,或者來兩盤「黃牛肉包子」。《水滸傳》寫的是粗豪的「英雄好漢」,他們的食譜上,似乎除了人肉就是牛肉了,其中王英是吃人專家,宋江是人肉宴席的始作俑者,但是他們最常吃的,還是牛肉。
  • 此人在梁山排名第八十三,首位上梁山的好漢,卻成最後陣亡之人
    前文談到了梁山首位陣亡的好漢——雲裡金剛宋萬,本文要說的是梁山最後一位陣亡的好漢。巧合的是,此人與宋萬一樣,都是梁山的元老。如果按照山上的前後順序,此人是首位上梁山的好漢。此人便是排名第八十三位、綽號摸著天的杜遷。
  • 梁山好漢的綽號哪幾個最好?為什麼?
    綽號好不好要看綽號跟自身實力是不是匹配,起碼在梁山好漢中綽號不代表實力,尤其梁山一百單八將有不少人的綽號吹得震天響,但其本人的本事卻稀鬆平常。一個無能的人卻擁有一個根本就配不上的綽號,到頭來只能自取其辱,成為笑談。
  • 七尺男人到底有多高,梁山好漢的具體身高是多少?
    按照原著中的描述,我們對梁山108將中幾個知名度比較高的好漢排個順序。梁山好漢身高排名一丈:鬱保四九尺:盧俊義八尺五:關勝(八尺五六),朱仝(八尺四五)八尺:公孫勝、武松、魯智深、林衝。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在宋、元時期,一尺合今天的31.68釐米,明朝的一尺等於今天的31.1釐米。及時按照這樣31.1釐米計算,那梁山上最高的鬱保四身高達到了3米多;即使身高六尺的宋江和燕青也要1米8以上了。這顯然就是巨人國了。那作者筆下的一尺到底是多少呢?民間的一尺是一「虎口」現在我們所查閱到的歷代的一尺長度都是官方制定的。
  • 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梁山好漢?有標準嗎?
    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梁山好漢?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標準。梁山前後有三位首領,分別是王倫、晁蓋和宋江,這也可以看作是梁山的三個不同時代,即王倫時代、晁蓋時代和宋江時代。本來,梁山是一個「躲災避難」的地方,很多「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奔梁山而來,梁山也把他們「收留在彼」,但梁山人員很多,想成為一名好漢卻也並非易事。
  • 梁山中這五人都是核心人物,卻被排到地煞星50名以後,略有不公
    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湊到一起便成了所謂的梁山一百單八將,在招安之後宋江更是以「上映星辰,下奉皇命」自居,真是看得起自己,其實讀過《水滸傳》原著的朋友都知道,梁山上有不少好漢是湊數的,這麼一幫歹人湊在一起也不配被稱為好漢,但皇帝為什麼願意招安他們?
  • 梁山好漢36天罡星中最沒有存在感的兩個人,應該是這對兄弟!
    《水滸傳》中後來108好漢,分別得號36天罡星,72地煞星。前36名好漢稱天罡,這些人應該是梁山的核心頭領了。事實上,水滸傳全書的描寫,在前36人身上著力尤其之多。比如著名的魯(智深)林(衝)十回,武(松)十回等等。
  • 《水滸傳》的「徵田虎、討王慶」為什麼不是施耐庵寫的?
    與一百回本相比,一百二十回簡繁本主要是增加了被招安的梁山好漢「徵田虎、討王慶」的故事。在一百二十回簡本和繁本中,「徵田虎、討王慶」加起來共有將近二十回的篇幅。然而很多研究《水滸傳》的學者與愛好者認為「徵田虎、討王慶」不是施耐庵寫的,而是後來的某些文人冒名加進去的。首先,現在已知最早的《水滸傳》一百回本是明朝嘉靖年間的郭勳本,而最早的一百二十回本是明朝萬曆年間的楊定見本。
  • 水泊梁山有五大絕技,真正不可或缺的只有一絕,讓梁山泊戰無不勝
    水泊梁山有108將,每個人身上都有其獨門絕技,比如說關勝的刀法天下無雙,林衝的槍法獨步天下,盧俊義的棍法無人能敵,以上列舉的都是水泊梁山一流的高手,他們都身懷絕技,但還談不上獨門絕技,所謂獨門就是別人不會的,只有你自己會。
  • 在《水滸傳》中,梁山號稱有108位好漢,但真正的好漢只有5位
    在《水滸傳》中,梁山乃是「四大寇」中實力最強的一支,號稱有一百零八好漢,但這一百零八人真的都算是好漢嗎?其實不然,這些人中絕大部分都算是被迫入夥梁山的,還有一些本來就是濫殺無辜的惡人,這些人其實都算不得是好漢。什麼叫好漢?
  • 《水滸傳》裡好漢們「切二斤熟牛肉」是假的?官方禁止,民間私殺
    似乎是《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標配。然而很多人質疑,在古代耕牛是重要的生產工具,官方為了鼓勵農業,往往都會在法律中規定禁止宰殺耕牛,所以很多人說好漢們吃牛肉根本就是假的,那麼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呢?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宋朝官方確實禁止宰殺耕牛。《宋刑統》規定:「今後應有盜官私馬牛雜畜而殺之,或因仇嫌憎嫉而潛行屠殺者,請並為盜殺……故殺官私馬牛者,請決脊杖二十,隨處配役一年放。
  • 《水滸》梁山108好漢排名有貓膩,並不是根據立功多少而排
    所以說如果有人要幹點什麼事兒,首先要借老天的名義,說為什麼我要成功了,你們要聽我的呢,那不是我能耐多大,是老天爺讓我幹的,我代表老天爺,所以《水滸》一開篇,就預示著整個梁山好漢的命運,也代表著施耐庵作者本人,他的一種意圖。但是這個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為什麼說貫穿全書呢?
  • 大家認為《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們到底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
    今天就是簡單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梁山好漢的功與過,究竟如何?一宋江等人的替天行道真的是順天而為嗎? 看過原著的都知道,《水滸傳》其實也是一本充滿封建迷信色彩的神魔小說。從此之後的故事主線才拉回了現實社會中來,梁山好漢也逐漸登場。從書中表達出來的意思可以看出,梁山兄弟其實也屬於是順應「天命」而生!一切都是天數,放眼水滸全書,有誰能稱得是「天命之子」?我認為只有一人一神,即宋徽宗與九天玄女娘娘!
  • 水滸山地戰專家,梁山天罡星裡暴哭,意氣難平鏟奸邪
    梁山一百單八將裡,天罡末尾壓浪子燕青一頭的,是一對兄弟,姓解。一個綽號兩頭蛇,一個綽號雙尾蠍,即解珍、解寶。這對解氏兄弟的綽號,恐怖至極。解氏兄弟之所以成為梁山好漢,外力推送所至,決非他倆初衷。《水滸傳》第49回"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裡,交待了解氏兄弟上梁山的原因。他倆本是登州守法獵戶,標準良民,只因捕虎一事,被毛太公父子誣陷,蹲了大牢,心態大變。在孫立孫新等好漢的營救下,反出牢獄,成了殺人放火的強盜。
  • 水滸人物命運的主宰——施耐庵
    誠然,假如人類真的掌握了時空隧道,人生的意義和樂趣也喪失殆盡。試想,打撲克,你事先知道自己手裡的牌和對手手裡的牌,然後贏了。你會覺得這樣的遊戲有趣嗎? 賦予生命更多色彩 人類本屬大自然一類生物,就如其他動物,生老病死,繁衍後代,周而復始,並無特殊意義。
  • 水滸108好漢,有5個綽號徒有虛名,放到如今,臉皮薄的人羞於啟齒
    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梁山上一共有108個好漢,而且他們除了本名之外,還都有一個響噹噹的綽號,甚至在讀者中,好些人只記得好漢的綽號,不記得他們的本名。
  • 段景住為何排名108條好漢最後一名?差點毀了梁山
    眾所周知,梁山泊一共有108條好漢。及時雨宋江排名第一。在他之後,有盧俊義、吳用、公孫勝、關勝、林衝、秦明、呼延灼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好漢。排在最後一名,即第108位的好漢,是金毛犬段景住。那麼,段景住在梁山好漢中的排名為什麼那麼低呢?一、段景住在梁山沒有人脈。「一根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宋江為什麼能夠穩坐梁山好漢第一把交椅,靠的不是武功——如果單打獨鬥,他甚至打不過李逵,也不是財產——他那點家產,與盧俊義相比無異於九牛一毛,而是有眾多兄弟捧場。
  • 梁山108將中,排名最憋屈的4位好漢,一人為梁山立了7件大功
    梁山聚集了108位好漢,這些好漢中有呼延灼、關勝這類威名遠揚的朝廷將領,也有盧俊義、李應這類財主出身的好漢,還有王英、周通這類人品極差的山頭霸王,以及武松、魯智深、宋江等朝廷官吏出身的好漢,他們雖然來自三教九流,但聚在梁山後大家還是比較和諧的,能兄弟齊心。
  • 劉承邦:「黃金海岸線」的「梁山好漢」
    劉承邦:「黃金海岸線」的「梁山好漢」文圖/趙勇進、劉敬善有這樣一名警察,他剛過而立之年,入警不到十年,就已經小有名氣,常被同事稱為「師傅」;他在每一個平凡崗位上,用梁山人的的豪爽與樸實,得到了上下一致肯定,贏得了辦事群眾的普遍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