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徵田虎、討王慶」為什麼不是施耐庵寫的?

2021-01-07 鬼說天下

《水滸傳》如今的常見版本主要有四個:七十回本、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簡本、一百二十回繁本。與一百回本相比,一百二十回簡繁本主要是增加了被招安的梁山好漢「徵田虎、討王慶」的故事。

在一百二十回簡本和繁本中,「徵田虎、討王慶」加起來共有將近二十回的篇幅。然而很多研究《水滸傳》的學者與愛好者認為「徵田虎、討王慶」不是施耐庵寫的,而是後來的某些文人冒名加進去的。

首先,現在已知最早的《水滸傳》一百回本是明朝嘉靖年間的郭勳本,而最早的一百二十回本是明朝萬曆年間的楊定見本。從版本出現的時間來看,「徵田虎、討王慶」的故事大概率不是施耐庵寫的。

其次,「徵田虎、討王慶」的故事與前後情節存在明顯不符的地方。比如梁山的兵力在接受詔安的時候大約有七到十萬人,在徵田虎、討王慶時卻突然增加到二十萬人,在徵討方臘時又回落到六萬人。

與上述類似的情節還有不少,比如重點刻畫卻又在徵方臘前夕強行退場的河北降將喬道清和孫安,簡本與繁本差異很大的徵田虎過程等等。能看出「徵田虎、討王慶」的作者與施耐庵不符的創作思路。

最後,《水滸傳》的文學水準在四大名著裡也稱得上位居前列的。除了某些有特別用意的章節之外,施耐庵創作《水滸傳》時會儘可能地避免雷同,比如朝廷每次攻打梁山的戰爭過程都是不一樣的。

可「徵田虎、討王慶」的故事卻存在很多與前文相似的情節,比如梁山在討王慶時的九宮八卦陣幾乎是兩敗童貫時的「複製粘貼」。「徵田虎、討王慶」故事的人物刻畫更是與《水滸傳》其他章節相差甚多。

相關焦點

  • 《水滸傳》為什麼徵田虎招降一大波將軍,徵王慶卻一個都沒有
    梁山好漢一直都是所向披靡的存在,不管是徵遼國,戰田虎,擒王慶,都是順風順水,一百單八將不曾少了一個。雖然在徵方臘的過程中有很多牽絆,但不影響他們的武藝和同心協力的能力。不過,熟讀《水滸傳》的都應該知道,徵田虎的時候一百單八將變成了一百二十多,但徵王慶的時候卻一個俘虜招降的都沒有,這是為什麼呢?一、時間前後梁山好漢招安之後,幾乎滅掉了大遼, 然後馬不停蹄的直奔田虎的管轄地,讓田虎和他的偽官員措手不及。導致很多人沒有來得及撤退就被俘虜,進而依靠宋江吳用等人的三寸不爛之舌,權衡利弊,勸說歸降。
  • 《水滸傳》應不應該有招安?徵田虎、徵王慶該不該拍?
    我們眾所周知的央視版《水滸傳》和張涵予版《水滸傳》基本遵照100回本的繁本《水滸傳》,即有徵方臘一段,而無徵田虎、徵王慶的部分。 那麼,徵田虎、徵王慶該不該拍?拍水滸戲究竟以哪個版本為準?
  • 施耐庵寫《水滸傳》的時候,為什麼經常把關羽搬出來?
    他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神。人們竟連他的名字也不敢叫,只稱他為「關公」,或「關忠義」。人們把關羽當作一尊神,雲頂禮膜拜。而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利用各種藝術手段,又對關羽作了種種的美化,把他寫成為忠,義、勇的化身,成為人們行動的楷模。在《水滸傳》中,關羽也時常被搬了出來,並把他作為一種鼓舞人的精神力量來描寫。
  • 《水滸傳》四大勢力的王牌是誰?宋江有盧俊義,王慶田虎方臘呢?
    北宋末年有四大草寇,他們分別為宋江,王慶,田虎,方臘。他們就是《水滸傳》中和朝廷作對的四大賊王。然而宋江就喜歡做官,代表梁山108將接受朝廷的招安,開始徵討其他三寇,然而這三寇都不是省油的燈,每個人麾下都是高手如雲,不能怠慢。當然大戰不能光靠武力,還要靠腦子!
  • 電視劇《水滸傳》,看起來非常的經典!
    電視劇版《水滸傳》對於人物形象的人性化處理,是對原著人物形象的豐富和提升。「情節,即事件安排。和小說相比,電視劇《水滸傳》情節的提煉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把戰爭內容合併成為一個:剿滅方臘;二是去掉了小說中的「神話」因素,把「天意」改成「人為」。1、情節的提煉就《水滸傳》小說而言,各版本的情節有很大的差異。
  • 宋江、方臘、田虎、王慶,這四股勢力讓你選擇的話,你會選擇誰?
    《水滸傳》中,最大的四股起義勢力就是:山東宋江,準西王慶,河北田虎,江南方臘這四股勢力。這皇帝眼中的四大賊寇,個個都是聚眾甚多,如果是你,你會選擇那股勢力呢? 山東宋江
  • 《水滸傳》作者安排梁山好漢大吃牛肉用意頗深
    《水滸傳》是否參考了作者生活的年代。施耐庵(約1296年—約1370年),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代表作品有《水滸傳》。大明立國2年後,施耐庵卒,故耐庵是元朝人,耐庵未必了解北宋的情況,他寫作水滸傳有可能參考元朝的習俗,難道元朝就可以放開吃牛肉嗎?
  • 水滸傳開頭為什麼會出現王進這樣的龍套角色
    水滸傳中,王進是最早出場的好漢,但幾章過後,王進就消失得無影無蹤。通俗地說:王進就是個「跑龍套」的。那麼,王進這個角色是不是就無足輕重呢?非也!無論是從情節、內涵和故事走向上,王進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王進是梁山好漢的「另外一個選擇」王進在書中的戲份並不多,但王進卻是最有大智慧的英雄之一。王進發現新上任的高俅,是父親當年的仇人,立刻選擇了遠走高飛。放棄了收入豐厚的教頭、拋下了家中的房屋田產,割斷了與同袍街坊的情誼,一切以保命為上。不是每個人都像王進這樣值得放下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決斷和選擇的。
  • 水滸中的田虎,王慶,方臘,宋江,四個人誰的武藝更厲害?
    水滸中的田虎,王慶,方臘,宋江,四個人誰的武藝更厲害?在水滸傳裡面一共有四個很強大的勢力讓朝廷非常頭疼,他們就是宋江,方臘,田虎,王慶。每個人都有對抗朝廷的本事。這四個人每個人都很有能力,那麼他們四個人誰的武藝最厲害呢?
  • 水滸中的四大寇:山東宋江、淮西王慶、河北田虎、江南方臘
    古今智謀讀歷史,懂智謀,成為智者四大寇是指《水滸傳》中的宋朝四大反賊,有山東的宋江、淮西的王慶、河北的田虎、江南的方臘。1、山東的宋江宋江(1073~1124),字公明,綽號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
  • 水滸人物命運的主宰——施耐庵
    朱元璋屢徵不應;最後居淮安卒,終年74歲。 洪太尉要挖石碑時,作者施耐庵就說過「卻不是一來天罡星合當出世」,這就說明,到了此時,天罡星註定了要出世投胎為108將。因為108將本來就是天罡地煞,他們在上界魔心未斷,殺性未泯,需要下來歷練。
  • 《水滸傳》中與女人有感情糾葛的十位男人
    一部《水滸傳》,除了西門慶、高衙內是好色之徒外,108條好漢給人的印象是大多不近女色,其實不盡然,只是施耐庵的落筆重點有所側重,像大哥級的人物宋江實因失手殺了姘頭閻婆惜上了梁山,而在他手下混日子的好漢們,除了真君子外,自然少不了與女人有染之徒。下面按有染程度由淺至深一一列舉。
  • 百獸之王老虎和草原之王獅子到底哪個更厲害?
    百獸之王之王老虎和草原之王獅子到底哪個更厲害?在很多的古書和現代的影視劇中都有著對虎的大量描寫,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施耐庵的《水滸傳》中景陽岡片段,陽穀縣武松打虎,把虎的整個氣勢寫的淋漓盡致,雖然最終是武松把虎打死了,更說虎只有那三板斧,其實當初施耐庵寫武松打虎片段也是在家將虎模仿了千百遍後才有了最終的領悟,但說到底,施公最終也沒有見過老虎一面,所有這些對虎的描述也都是取經於打虎人和自己的編纂或者自己的臆想
  • 《水滸傳》一丈青綽號來源於挖耳勺?古代美女們的首飾有妙用
    關於《水滸傳》裡的女性角色,很多讀者都連連搖頭,不是孫二娘這樣的母夜叉,就是二潘(潘金蓮、潘巧雲)那樣的不守婦道之人,要不然就像林娘子一樣,因為太過美好,而被人欺凌,最終只能自盡以保全清白。偌大一部《水滸傳》,難道就沒有稍微正常點的女性角色嗎?仔細想想,還真有一個,一丈青扈三娘啊!
  • 梁山好漢吃「禁肉」其實是施耐庵不為人知的隱喻,意義深刻!
    《水滸傳》是元末小說家施耐庵,以北宋末年為時代背景,寫成的一部偉大小說,根據北宋《宋刑統》規定,民間嚴禁殺牛為食!因為牛作為當時主要的農業生產「工具」,是被嚴格保護的。既然如此,作者又為何寫英雄們大啖「牛肉」呢?難道作者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
  • 《水滸傳》書名到底啥意思?原來作者用意這麼深!
    《水滸傳》書名到底啥意思?原來作者用意這麼深!水滸傳一書成書於明朝,在後來的明清之時都被列為禁書。為什麼說它是禁書呢?因為在封建王朝時期,沒有幾個君主願意百姓讀這種宣揚造反的小說。雖然書的末尾還是被朝廷招安,但是老百姓天天看這種書,不免心中升起一股江湖的豪氣,真要是哪天昏了頭,大家一起打家劫舍,造起反來,豈不是把皇帝都給坑了?水滸傳中英雄輩出,就連小學生都能順嘴說出幾個,諸如武松,林衝,魯智深等。這是一部宣揚農民起義的書籍,書中以幾個重點的英雄好漢背景故事為脈絡,最終走向了一條路,那就是梁山的水泊。
  • 從細節描寫看《水滸傳》的性別觀,依然是男尊女卑的世界
    在文學作品中,女性角色更是地位低下的代表,尤其在《水滸傳》中更是隨處可見。《水滸傳》中女性人物僅僅充當著陪襯和附庸,鄙視女性的性別觀凸顯。水滸女性的描寫最多的,就是淫賤蕩婦、兇悍夜叉、歹毒老婦等形象。書中刻畫的女性形象數量較少,在全書人物中也不是作品所要表現的重點內容,但作者卻有意對男尊女卑觀念作出集中和充分的表現。
  • 為什麼時遷排名倒數第二?三點原因
    梁山一百單八將招安之後,為朝廷效力,先是打敗遼國,接著又相繼平定了河北田虎、淮西王慶以及江南方臘。雖然最後不少兄弟陣亡,大家很傷心,但活著的人還是要繼續微笑活下去。宋江率領大軍駐紮杭州時,鼓上蚤時遷、病關索楊雄等五人又不幸得了絞腸痧,腹痛而死。時遷心中一直有個問題,他活著時找不到答案,死後也想弄個明白。
  • 《水滸傳》其實是佛道之爭(二):曝光飛天夜叉丘小乙、打假飛天蜈蚣...
    在上一篇中,小編說《水滸傳》中有明顯的「褒道貶佛」的意味。很多人可能要反駁,因為瓦罐寺和蜈蚣嶺的兩個道人,可是如假包換的壞淫。如果施耐庵要褒揚道教,為什麼還要寫這些反面形象呢?《水滸傳》中在幾個老和尚的嘴裡得到消息,一個雲遊和尚帶著個道士,趕走了老方丈,然後在這裡殺人放火,強搶美女作威作福作淫。再從打鬥來看,魯智深與崔道成打十四五合,然後丘道人從背後拿了條樸刀,陰險地從背後助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