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人物命運的主宰——施耐庵

2020-11-28 騰訊網

——水滸傳與創業001

施耐庵(公園1296—1370),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舟人之子,13歲入私塾,19歲中秀才,29歲中舉人,36歲中進士。36歲至40歲之間官錢塘二載,後與當道不合,復歸蘇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歲,張士誠據蘇,徵聘不應;與張士誠部將卞元亨相友善,後流寓江陰,在祝塘鎮教書。71歲或72歲遷興化,族遷白駒場、施家橋。朱元璋屢徵不應;最後居淮安卒,終年74歲。

施耐庵畫像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所謂利者,主要是滿足人的各種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而這些往往需在博弈中方可獲得。凡涉及博弈之事,人們希望的都是贏。事實卻是,凡屬博弈可能成功,也有失敗的風險。無論是《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演義》還是《水滸傳》,其中人物的結局似乎都有定數,而安排其命運的主宰就是小說的作者。

未來無法預知

施耐庵可以安排水滸裡各色人等的來龍去脈,命運曲直,興衰榮辱。要你生,萬劫難滅;要你死,頃刻斃命。

水滸的主要背景設定在北宋末年,徽宗做皇帝時候。實際上,水滸的開篇,是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國說起。說趙匡胤是霹靂大仙轉世,太宗、真宗一帶而過,後說到仁宗皇帝治理瘟疫。仁宗起初聽從文彥博的話,大赦天下,讓道士和尚禳災,但沒有效果,京師瘟疫反而更盛了。後來,在範仲淹的建議下,仁宗讓洪太尉去江西龍虎山請張天師,來禳災消除瘟疫(佛家不行道家來)。

宋真宗畫像

洪太尉上了龍虎山後,先遇大蟒蛇,後遇老虎,嚇得半死,最後遇到一位童子。童子告訴他,天師早知此事,已去解決瘟疫問題,叫洪太尉早點回去。

範仲淹畫像

洪太尉回來後,主持真人告訴他,童子就是天師。洪太尉想自己在京城錦衣玉食,還覺得不太舒服,現在來這地方受罪,還被童子和真人戲耍,莫名火大,就想找事兒發洩,結果來到伏魔大殿。

儘管真人百般勸阻,但在洪太尉威逼之下,真人只得命人打開大殿。當看到石碑上的「遇洪而開」時,洪太尉更加確信,真人是在嚇唬人,自己做的沒錯。結果,當人掘開石碑後,被鎮壓數百年的魔君就此出世,這股黑氣衝破大殿一角,飛到半空中,化為百餘道金光四散去了。

洪太尉要挖石碑時,作者施耐庵就說過「卻不是一來天罡星合當出世」,這就說明,到了此時,天罡星註定了要出世投胎為108將。因為108將本來就是天罡地煞,他們在上界魔心未斷,殺性未泯,需要下來歷練。

當初洞玄國師在鎮壓108位魔君之時,就算定了這些魔君不可能永遠被鎮壓,時機一到,必然要出來,所以在石碑上刻下了「遇洪而開」。也可能是天帝讓洞玄國師這麼做的,因為讓天罡地煞下來磨練的人,就是天帝。

水滸中,魔君出世之時,天下有大事嗎?當然有,那就是瘟疫。因為瘟疫爆發,所以仁宗皇帝才會讓洪太尉請天師,因為請天師,洪太尉才掘開石碑,放出魔君的。待這108魔君投胎轉世,長大成人後,水滸正式開始。

現實中,每個人都是凡人,由來無從考究,未來也非個人所知。我們每個人的命運由誰安排呢?如果依照基督教的說法,主宰人類命運的是上帝。對於此,愛因斯坦提出的問題是:對於未來,上帝是把劇本寫好了,等待著人類按部就班呢?還是如同投擲骰子,隨機或隨心情安置?如果科學界所說的時空隧道真的存在,某人又可以進入,並加以掌控,那某人就成了上帝。

搜集信息很重要

請輸入圖片描

可以確定的是,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時,通過時空隧道先知或掌控未來,暫時是指望不上了,那就更多的學習知識和搜集信息吧。任何強大的軍事集團都擁有強大的信息搜集系統。信息(軍事上也稱情報),對於決策的正確與否至關重要,沒有全面準確的信息,決策失誤率顯然要高。反之,勝算大增。

信息與創業成敗息息相關,是創業者無時無刻不可低估的決策要素。在無法進入未來的情況下,多掌握一些目前有價值的信息,可以增加成功的砝碼。

誠然,假如人類真的掌握了時空隧道,人生的意義和樂趣也喪失殆盡。試想,打撲克,你事先知道自己手裡的牌和對手手裡的牌,然後贏了。你會覺得這樣的遊戲有趣嗎?

賦予生命更多色彩

人類本屬大自然一類生物,就如其他動物,生老病死,繁衍後代,周而復始,並無特殊意義。只因有豐富的信息交流方式,且善於製造和使用工具,人類成為萬物靈長,並不斷賦予生命更多意義,且將發生過的大事和特色事以故事的形式流傳後世,人生因之精彩。

施耐庵創作了《水滸傳》,看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有各自站在不同角度的理解。毛先生認為水滸是一部反面教材,告訴人民什麼是「投降派」;文人讀水滸,感受到人世間無處不在的「義」;百姓世代傳說水滸人物的傳奇故事;朝廷出於維穩需要則不希望這類書籍在民間傳播。但無可爭辯的是,該書在「義」字大旗之下,塑造出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為後世津津樂道,使有的沒的歷史人物活現在後人面前。這是書中人物不同於芸芸眾生的亮色。

想好了 就幹吧

創業成功,越做越大,可能要啥有啥;若是失敗,損失資金、精力、年華、信任、人際關係,會造成巨大心理創傷,甚至使人陷於家破人散,精神崩潰的狀態。具有很強的賭博屬性。(當然,個體攤販不在此列。)

人生不過幾十年,難得拼幾回。經過輾轉難眠的思考,決定創業了,把最壞的局面都設計好,並做好了能夠承受的準備,那就義無反顧的去幹吧。認真經營,仔細品嘗酸甜苦辣,體會喜怒哀樂,不枉來人世豐富一回。

品讀水滸傳 了解施耐庵

認真讀過《水滸傳》,會發現施耐庵的一些觀念和思維方式,很值得玩味。

1.貼標籤

凡屬被施耐庵定義為奸臣、小人的都是壞蛋,無論做什麼,都沒懷好心。一旦被定義為英雄好漢,不論是造反、殺人、搶劫、放火,還是強姦、行賄、受賄、設計圈套逼人就範,就都是正義、良善和解氣的做法了。

企業家如果也是這種思路,可能會在待人方面判斷出現失誤。

2.信息社會的先驅

雖沒有網際網路和其他電子通信設備,施耐庵講述的水滸故事裡的信息傳遞速度那是相當迅速的,諸如宋江的「及時雨」大名,江湖各條好漢的稱謂和特長,天下的主要事件,都能在水滸的各色人等甚至百姓之間快速傳遞。頗令當今媒體汗顏。

3.歧視女性

在水滸中除了林衝妻子美麗嫻熟,忠於愛情,比較正常外,其他的女子,不是女漢子,如梁山三女將,就是蕩婦,如武大之妻潘金蓮、楊雄之妻潘巧雲等,還有就是無義小人,如清風寨劉高的夫人。這與當今觀念嚴重不符。

儘管如此,水滸傳從多個角度說,都是一部經典,會被世人永久傳揚下去。

生當鼎食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

鐵馬夜嘶山月曉,玄猿秋嘯暮雲稠。

不須出處求真跡,卻喜忠良作話頭。

千古蓼窪埋玉地,落花啼鳥總關愁。

相關焦點

  • 「水滸」這兩個字的含義是什麼?你知道這個詞的出處是哪嗎?
    大家好,歡迎觀看今天的水滸故事,喜歡的朋友請多多關注喲!水滸傳的故事想必每個人都是無比熟悉,就算沒看過小說,電視劇也是看過的。讀了水滸,跟隨著裡面人物的喜怒哀樂人生歷程,你會發現他們其實就是在夢想和現實世界中穿梭,在整個書裡也沒有一個完美的人物,和我們現實中的人一樣,是有著缺點的普通人而已。作者施耐庵先生別出心裁的給書中的每位角色都起了一個外號,可以讓人輕鬆的理解人物特點,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水滸」這兩個字又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呢?單從字面意義來說的話,水這個字不需要過多解釋,那滸字呢?
  • 張睿做客寧波 暢聊水滸中的快意江湖
    昨日下午1時,水滸研究專家、編劇、網路遊戲製作人張睿做客寧波新華書店直播間,舉行《快意江湖〈水滸傳〉》分享會。他將《水滸傳》與作者施耐庵、羅貫中身處的時代緊密結合,從小說中的梁山好漢講到現實裡的歷史人物,最終還講述了《水滸傳》與天一閣的故事。小說中的人物都能找到原型「《水滸傳》中,作者把潘姓的女性都寫得很不堪,結局也很慘,之所以這麼寫是有歷史原因的。
  • 水滸中兩大奇現象,一是108將沒哪個姓趙,第二個更暗藏玄機
    施耐庵寫《水滸傳》時也在文中留下不少伏筆,咋一看好像不起眼,細細讀來卻能發現玄機,比如原著中的兩大奇現象:一,梁山上有108將,排首位的是「天魁星呼保義」及時雨宋江,順著下去數,依次是盧俊義、吳用、公孫勝……一直數到最末尾的「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居然沒哪個好漢是姓趙的。要知道施耐庵給人物取名賦姓的時候,有些是根據歷史人物原型來,有些是自己組合。
  • 梁山好漢吃「禁肉」其實是施耐庵不為人知的隱喻,意義深刻!
    《水滸傳》是元末小說家施耐庵,以北宋末年為時代背景,寫成的一部偉大小說,根據北宋《宋刑統》規定,民間嚴禁殺牛為食!因為牛作為當時主要的農業生產「工具」,是被嚴格保護的。既然如此,作者又為何寫英雄們大啖「牛肉」呢?難道作者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
  • 施耐庵寫《水滸傳》的時候,為什麼經常把關羽搬出來?
    只要讀過《水滸全傳》的人,都會感到作者在行文的過程中,只要有機會,都直接或間接地稱贄關羽一番。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裡,朱武、楊春來救陳達時對史進說:「小人等三個,累被官司逼迫,不得巳上山落草,當初發願道: 『不求同日生,只願同日死。』雖不及關張劉備的義氣,其心則同。……」「不求同日生,只願同日死」。這是《三國演義》裡寫的桃園三結義的誓詞。
  • 水滸裡有一個「壞女人」,竟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悔悟了
    《水滸》在一般人認為,是一本寫男人的書,別的不說,只說一百零八將裡面,男人就有一百零三個,剩下的三個女人,除扈三娘長得漂亮些,還有些女人味外,另外兩個也是男性化的,孫二娘叫母夜叉,顧大嫂叫母大蟲,從綽號上看就是厲害的女漢子,其實,水滸裡還有不少的女性,像金翠蓮、閻婆惜、潘巧雲、李巧奴、白秀英、潘金蓮等等,他們都是女配角,可他們在整個水滸故事中所起的作用可不小,
  • 水滸中兩位天師:一位鎮住108位魔王,一位祈禳瘟疫,都有何來歷
    一、哪位前輩天師,鎮住的108位魔王熟悉《水滸傳》的人都清楚,在水滸開篇,便是洪太尉奉皇上旨意,上龍虎山請張天師,結果他最終因私闖伏魔殿,放走了被鎮壓在此地的108位魔王。到了宋徽宗時期,這108位魔王齊聚梁山,從此便有了水滸108將。
  • 水滸開篇說到「遇洪而開」,究竟是什麼意思?有何寓意
    水滸的背景,設定在北宋末年,徽宗做皇帝時候。但實際上,水滸的開篇,是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國說起。說完趙匡胤是霹靂大仙轉世,又帶過太宗皇帝、真宗皇帝,說到仁宗皇帝治理瘟疫。在施耐庵老家附近的興化,有這樣一個傳說。元代有一位詹士龍,他曾經修範堤,發動了很多人,修了十六個月才修建成三百裡長的堤壩。而在修堤之初,工人曾經挖出來一塊石刻,上面寫著「遇詹再修」,還有「景祐二年八月仲淹記」幾個大字。原來範仲淹早就知道,後來會有一位姓詹的人再重新修建這座堤。
  • 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成為自己靈魂的舵手
    很多哲學家曾說過:人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但為什麼人能主宰自己,他們卻大多沒有說明。人主宰自己的世俗地位,尤其是自己的經濟地位,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人之所以能成為自己的主宰以及自己環境的主宰,是因為它具有影響自己潛意識的力量,並且他能通過它與無窮的智慧合作,從而主宰自我。
  • 《水滸傳》的「徵田虎、討王慶」為什麼不是施耐庵寫的?
    然而很多研究《水滸傳》的學者與愛好者認為「徵田虎、討王慶」不是施耐庵寫的,而是後來的某些文人冒名加進去的。首先,現在已知最早的《水滸傳》一百回本是明朝嘉靖年間的郭勳本,而最早的一百二十回本是明朝萬曆年間的楊定見本。從版本出現的時間來看,「徵田虎、討王慶」的故事大概率不是施耐庵寫的。其次,「徵田虎、討王慶」的故事與前後情節存在明顯不符的地方。
  • 水滸中唯一的唯美愛情故事,男女主人公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這些女人大體分兩類,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正面人物多數長得都不太好看,反面人物基本上是淫婦,而且,幾乎所有的女人下場都很悲慘。同時,她們還有個共同的特點:都是「人妻」,卻不是「人母」。但有一個女子例外,她不但有浪漫的愛情,還有美滿的婚姻,後來做了幸福的母親,她就是梁山沒羽箭張清的妻子瓊英。張清是彰德府人氏,善用飛石打將,百發百中。
  • 水滸裡此人充滿爭議,水滸外引發一場論戰,至今仍是個謎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將小說形象與歷史形象做對比,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姓名、事跡等諸多方面,稍有差池便會引發爭議,本文要介紹的這位《水滸傳》人物的歷史原型考證便是如此。這個人物名叫解寶,是《水滸傳》裡梁山一百零八將中的一員,排名第三十五位,綽號是雙尾蠍。小說中解寶的故事其實並不複雜。他本是登州山區的一名獵戶,與哥哥解珍一起一打獵為生。官府貼出告示懸賞捕捉山中猛虎,這哥倆忙了三個晚上,好不容易將老虎射傷,卻不料引發了與當地土豪毛太公的惡鬥,最終這哥倆被誣陷入獄,幸好他們的表親顧大嫂及其丈夫孫新一家出手相救,這才免於被毛太公所害。
  • 水滸山地戰專家,梁山天罡星裡暴哭,意氣難平鏟奸邪
    施耐庵用一首《西江月》,道出解氏兄弟特點:世本登州獵戶,生來驍勇英豪。穿山越嶺健如猱,麋鹿見時驚倒。手執蓮花鐵鏜,腰懸蒲葉尖刀。豹皮裙子虎筋絛,解氏二難年少。其中"驍勇英豪"四字,滿滿的正能量,說明施耐庵十分欣賞解氏兄弟。一句話,作者認為他倆是英雄豪傑。
  • 水滸中的四條龍,結局卻各不相同,有一個竟成了真龍
    有看過《水滸傳》或者看過《水滸》的人應該都知道,施耐庵先生筆下的108個好漢的故事個個有特點,個個不相同,有個別人的故事還特別吸引人。咱們今天說說梁山上的四條龍,都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和結局。地煞星的兩位:出林龍-鄒淵說實在的,這個人在影視和書本裡描繪的都不多,而且施耐庵給他的定位也很大眾,在梁山湊數人群裡他應該算一個。
  • 女人如何做命運主宰的心理暗示!
    女人如果想要主宰自己的世界,主宰自己的命運,首先要主宰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奴隸。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人生必將飄搖不定,最終會與失敗為伍,與成功絕緣。李潔給人的印象始終是陽光積極的,多年來別人從未在她的臉上讀到過憂鬱。難道她的生活中就沒有過不快發生,難道做什麼都是一帆風順?後來,人們發現她婆婆臥床不起,丈夫終日在外打拼,家庭經濟捉襟見肘。
  • 晝夜交替繁華不落 東平水滸影視城再現千年歷史風華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楊慶國 李繼澤 泰安報導兵臨城下,硝煙驟起,秋風獵獵中,戰馬嘶鳴;華燈初上,燈光琉璃,夜色闌珊裡,遊人如織.....11月9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從泰安市東平湖文旅集團了解到,由水滸影視城打造的大型實景馬戰演出《三打祝家莊》項目一經推出,備受關注。
  • 了解《水滸傳》的故事後,你知道「水滸」是什麼意思?誰都想去
    《水滸傳》作為我國名著之一,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本書就是武俠小說,相比功夫而言,故事裡的人物更注重江湖情義,所以在不少小男孩心目中種下了重情義的種子。不過這顯然將這本書看淺顯了,長大後再看,這本書就是在通過這108個人物的故事,講述所有人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