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邦:「黃金海岸線」的「梁山好漢」

2020-12-06 問心求是

劉承邦:「黃金海岸線」的「梁山好漢」

文圖/趙勇進、劉敬善

有這樣一名警察,他剛過而立之年,入警不到十年,就已經小有名氣,常被同事稱為「師傅」;他在每一個平凡崗位上,用梁山人的的豪爽與樸實,得到了上下一致肯定,贏得了辦事群眾的普遍點讚;他始終踐行著諾言,用熱忱傳遞著溫暖,用無私打擊著犯罪;他時刻懷著對人民警察的熱愛,用睿智和堅守,捍衛著「黃金海岸線」的美譽。

他就是港航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民警劉承邦。

01善於「取經」的「劉法制」——「那就慢慢學唄,我肯定也能行!」

「小夥子特別喜歡學習,而且善於鑽研,別看他年齡不大,來交通科工作僅兩年多,就已經頂起了半邊天。」港航公安局交警大隊政委林麗萍對我們說。

剛過而立之年,入警不到十年,在港航公安局交警工作才四年,領導何以對他有如此高的評價?

「其實,剛入警的時候我啥也不懂。」劉承邦謙虛的說,「在蓬萊分局時,我經常在上下輪渡客運站的進站大廳執勤,負責查緝混在旅客中的不法分子。當我看到一起執勤的同事只要在成百上千的乘客中掃一眼,就能揪出犯罪分子,我感到非常驚訝,我就想,他們難道有火眼金睛嗎?」

要想在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的旅客中,一眼識破犯罪嫌疑人的偽裝,那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此,劉承邦暗暗跟自己較勁:「那就慢慢的學唄,我肯定也能行!」

於是,他就想方設法從同事身上「取經」。工作不忙時就黏在同事身邊,旁敲側擊討教辨敵要領;下班了,經常地請同事吃個飯,在拉近感情中學習經驗。平時,自己不斷摸索總結,很快他就提煉出「索、問、辨、查」「四字查緝法」,根據不同季節和不同車次,以及旅客衣著相貌、行李物品、來龍去脈等情況,對可疑人員進行查緝。

2013年初,劉承邦在一掃而過的乘客中,發現一名男子形跡可疑,便向前詢問,落實該乘客信息,該男子神情慌張,謊稱未帶身份證,而且答非所問,經進一步審查,發現其為網上在逃人員,這次坐船準備從蓬萊回東北老家,沒想到被劉承邦一眼識破。

「你小子行啊,剛來半年就立功了!」同事笑著對他說。

後來他被調往交警大隊,起初負責路面執勤,他認真研究交警工作特點,每天早出晚歸,查處交通違法創港航公安局歷史記錄。由於表現突出,兩年後他又被調入交通科擔任法制員,負責刑事及行政案件工作。

新的工作崗位一切是零基礎,沒有任何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但是這難不倒劉承邦。他就想,單位裡沒有現成的,可以到附近工作性質相近的市局交警支隊一大隊、二大隊以及開發區等兄弟單位去學。

「去年我請假次數最多,經常是因為有了案子,自己不懂怎麼辦,那就只能到友鄰單位去請教學習。」劉承邦說,「後來,為了工作方便,我就專門建了一個微信群,把兄弟單位的辦案民警都拉進來,有了不明白的,就讓他們在群裡給我支招。」

憑著這種擔當負責的恆勁、刻苦鑽研的學勁和思路靈活的巧勁,在很短的時間內,劉承邦積攢了豐富的執法辦案經驗。他負責的法制工作也實現了從無到有、由點到面的跨越式發展。在市公安局「積案清零」和「大數據+網上督察」活動中,法制工作得到各級的高度認可,辦理案卷實現「零差評」,並被評為「模範單位」「樣板案卷」。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劉承邦自己學到了本領,但他想的更多的是怎樣把自己學到的及時傳授給他人。在加班加點刻苦學習鑽研的基礎上,他向領導建議,每月對大隊所有人員組織一次法制培訓;針對不同天氣、不同時間容易發生的案事件,不定時地在內部微信群內發布辦案提醒;搜集整理經典案例,總結下發《辦案指引》,通報案件情況、處理結果,並對案情進一步分析,延伸出相近案例、適用的法律以及執法易錯點或示範點。通過這些做法,不到兩年,交通大隊整體執法水平得到有效規範和提高。

慢慢地,同事對他的稱呼逐漸發生了改變,由以前的「小劉、承邦」,變成了「師傅、劉法制」。而他經常為了一個案子,依然時刻奔跑在「取經」的路上。

02追求夢想的「年輕人」——「決不能讓假象掩蓋真相、決不能放過壞人!」

「父親原來是一名稅務警察。小的時候,每次看到他穿著制服就特別羨慕,夢想著自己長大後也要當警察。」說起父親,劉承邦非常自豪,「退休前,他是單位的先進典型,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在父親的薰陶影響下,2008年高考結束後,劉承邦沒有給自己預留任何後路,只填報了一個志願——山東警察學院。而且在整個大家庭中,兄弟姐妹全部是人民警察,有刑偵、治安、交通等多個警種,他們一家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民警察大家庭。

也許是從小就夢想著當警察抓壞人,小時候的劉承邦就喜歡看「黑貓警長」動畫片,骨子裡融入了一種捨我其誰的責任擔當;也許是從梁山好漢故鄉走出來的漢子,他從小就喜歡伸張正義,血液裡流淌著一種嫉惡如仇的性格。對待違法犯罪,劉承邦的眼睛裡是容不下任何一粒沙子的。

今年4月份,劉承邦巡邏執勤時,發現在環海路立交橋處有一起單方交通事故,事故車輛損失嚴重,但在場司機並未受傷。在詢問過程中,劉承邦敏銳地發覺當事人眼神飄忽、神情慌亂,對有的問題答非所問。他立刻感覺這個人有「頂包」嫌疑。為了查清真相,他將該人帶回大隊,進行了細緻盤問和視頻調取追查,果然發現確實存在「頂包」情況。在對「頂包」人進行普法教育後,他又迅速出警,將酒駕的正主及時抓捕歸案。

在這起案件辦理過程中,同事王剛感到非常佩服:「這樣一個單方交通事故,又沒有人受傷。如果是我,按照正常程序處置就行了,我是不可能想到會存在『頂包』情況的。」

面對任何一件案事件,他都公平公正,心細如髮,他說:「決不能讓假象掩蓋真相,警察的職責要求我們決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壞人。」

2020年9月11日,劉承邦在環海路石油庫路口處疏導交通時,聽到大隊手臺緊急呼叫,有一輛白色越野車在轄區零點立交橋上逆向逃竄,需要立即截停。聽到信息後,他不怕危險,獨自一人駕駛警車,以最快速度逆行通過非機動車道,第一時間趕到白色越野車前面將其逼停,並對車內駕駛人進行了有效控制。看到這一幕,現場群眾紛紛拍手叫好。通過訊問後,了解到該違法嫌疑人冒充軍人到處招搖撞騙,剛駕車來到芝罘區準備行騙就被抓獲了。

事後,同事關心道,「以後不能這麼拼命。」而他卻說:「在犯罪分子面前瞻前顧後,那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警察!」

入警以來,不管是在刑偵治安、消防管理還是法制辦案,劉承邦總是衝在第一線,哪裡最需要,他就出現在哪裡,哪裡有違法犯罪,他就衝鋒到哪裡。正是憑著這樣一份責任擔當,無論身處哪個崗位,他都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受到了各級的一致稱讚。

「我沒看走眼!2011年7月我去山東警察學院面試時,當時就感覺這小夥子不錯,一米八的個頭,一看就是一個山東大漢、梁山好漢,而且他還是學院優秀畢業生,當時我就想,他肯定是幹警察的好材料。」說起劉承邦,現任芝罘灣派出所所長刁鵬有點沾沾自喜,他既為自己發現了千裡馬而自豪,更為劉承邦入警以來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

03堅守初心的「魯提轄」——「別認為他是個粗人,他是粗中有細!」

劉承邦除了負責法制工作、行政和刑事案件辦理,還要擔負起轄區的交通秩序。大連到煙臺每天的客滾船約有六船次,每班約有300名乘客、130輛車,劉承邦幾乎每次都到現場執勤維護秩序。

每當客滾船到達後,只要閘門一開,旅客拖著行李的、抱著孩子的、頂著箱子的,就像潮水般湧出來。他總會提前站在廣場前道路中央,提醒旅客注意安全,引導車輛順利通過。對於外地來煙問路的旅客,儘量詳盡地回答方向、路程以及乘車的注意事項,讓旅客在異地他鄉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作為一名警察,在打擊處置違法犯罪分子的同時,劉承邦也時刻不忘用一顆溫暖的心服務群眾。他認為,只有時時處處把群眾當作自己的親人、帶著自己的深厚感情去工作,群眾才會理解支持我們,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愛戴,你如果這樣去做,違法犯罪的人也會越來越少,社會就會越來越和諧。

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有一次,他在處理一次交通事故時,有一方當事人棄車逃逸。當時,雙方只是車輛剮蹭受損,沒有人員受傷。為了徹底查清事故發生原因,劉承邦加班加點進行分析研判,後來發現逃逸駕駛員竟然是在案網逃人員。他又通過交通事故中的遺棄車輛查詢到辦理保險的預留電話,聯繫到車主並找到了當事駕駛員。最後,他在電話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通過大量的普法說理教育,使該網逃人員認清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最終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群眾面臨危險時,劉承邦也不怕犧牲,毫不猶豫的衝鋒向前。2016年11月10日下午17時,劉承邦接到報警稱在環海路立交橋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他迅速趕到現場,發現事故車撞在道路中間護欄上,駕駛員不在現場,但副駕駛坐了一位老太太,面部有輕微的挫傷。同時,他發現路面上灑有汽油,初步判斷是車輛事故導致油箱破損。

根據他以前從事過消防工作的經驗,車輛隨時可能自燃。可老人並沒有意識到危險性,仍穩坐車中等待駕駛員回來。為防止意外,劉承邦立刻勸說老太太下車。可是老人不願意,並表示車上有兩斤海參等物品,要下車就必須把東西一起拿下車。看到情況緊急,本著以救人為第一位的原則,他先勸說老太太下車,並轉移到遠處安全地方等待,並迅速與趕來的戰友一起疏導過往車輛。僅僅過了兩分鐘,車輛就爆燃,頃刻間被火焰包圍,燒成了空殼。

事後,老人的兒子蔡某說:「我媽今年82歲了。非常感謝民警能及時趕到現場,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你看他一米八多的大高個兒,一臉山東人憨厚的模樣,但是千萬不要被表面現象迷惑了。他就像《水滸傳》裡面的魯智深一樣,表面看是個粗人,其實他是粗中有細。查辦案件時特別認真仔細,接待群眾時非常有耐心,與他相處時你能時刻感受到他身上的溫暖和真誠。」同事初耀旭和我們說。

劉承邦是從「梁山好漢」故鄉走出來的一名人民警察,面對犯罪分子時,他就像黑臉包公,堅決鬥爭到底;面對廣大群眾時,他始終懷揣著一片赤誠,用一顆溫暖的心來取得支持理解。他認認真真的從身邊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傳遞著人間大愛。

劉承邦說,實現了兒時的夢想,工作著就是幸福的,未來的路還很寬很長,他要一輩子堅守在人民警察的工作崗位上。

王學波:「守港警」與他的「電喇叭」福山公安的「林教頭」

張仁超與3800篇特殊的「結業總結」王磊:這個所長有點「神」

相關焦點

  • 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梁山好漢?有標準嗎?
    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梁山好漢?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標準。梁山前後有三位首領,分別是王倫、晁蓋和宋江,這也可以看作是梁山的三個不同時代,即王倫時代、晁蓋時代和宋江時代。本來,梁山是一個「躲災避難」的地方,很多「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奔梁山而來,梁山也把他們「收留在彼」,但梁山人員很多,想成為一名好漢卻也並非易事。
  • 此人在梁山排名第八十三,首位上梁山的好漢,卻成最後陣亡之人
    前文談到了梁山首位陣亡的好漢——雲裡金剛宋萬,本文要說的是梁山最後一位陣亡的好漢。巧合的是,此人與宋萬一樣,都是梁山的元老。如果按照山上的前後順序,此人是首位上梁山的好漢。此人便是排名第八十三位、綽號摸著天的杜遷。
  • 在《水滸傳》中,梁山號稱有108位好漢,但真正的好漢只有5位
    在《水滸傳》中,梁山乃是「四大寇」中實力最強的一支,號稱有一百零八好漢,但這一百零八人真的都算是好漢嗎?其實不然,這些人中絕大部分都算是被迫入夥梁山的,還有一些本來就是濫殺無辜的惡人,這些人其實都算不得是好漢。什麼叫好漢?
  • 《水滸傳》作者安排梁山好漢大吃牛肉用意頗深
    施耐庵梁山好漢生活在北宋末年,不論繁華酒樓還是荒野小店都有牛肉賣,梁山好漢動不動就要來二斤,武松經常要吃五斤,熟牛肉的出肉率約牛一年只能生產一次,以一胎居多,約300天才能斷奶,古代獸醫水平不高,按照梁山好漢的吃法,社會中上階層一起吃,一兩年就有可能把牛吃絕跡。唯一合理的解釋,便是施耐庵本人愛吃牛肉,而且經常吃,然後安排梁山的好漢頓頓離不開牛肉。施耐庵不諳世事,犯了「何不食粥糜」的錯誤?
  • 梁山好漢的綽號哪幾個最好?為什麼?
    綽號好不好要看綽號跟自身實力是不是匹配,起碼在梁山好漢中綽號不代表實力,尤其梁山一百單八將有不少人的綽號吹得震天響,但其本人的本事卻稀鬆平常。一個無能的人卻擁有一個根本就配不上的綽號,到頭來只能自取其辱,成為笑談。
  • 梁山108將中,排名最憋屈的4位好漢,一人為梁山立了7件大功
    梁山聚集了108位好漢,這些好漢中有呼延灼、關勝這類威名遠揚的朝廷將領,也有盧俊義、李應這類財主出身的好漢,還有王英、周通這類人品極差的山頭霸王,以及武松、魯智深、宋江等朝廷官吏出身的好漢,他們雖然來自三教九流,但聚在梁山後大家還是比較和諧的,能兄弟齊心。
  • 段景住為何排名108條好漢最後一名?差點毀了梁山
    眾所周知,梁山泊一共有108條好漢。及時雨宋江排名第一。在他之後,有盧俊義、吳用、公孫勝、關勝、林衝、秦明、呼延灼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好漢。排在最後一名,即第108位的好漢,是金毛犬段景住。那麼,段景住在梁山好漢中的排名為什麼那麼低呢?一、段景住在梁山沒有人脈。「一根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宋江為什麼能夠穩坐梁山好漢第一把交椅,靠的不是武功——如果單打獨鬥,他甚至打不過李逵,也不是財產——他那點家產,與盧俊義相比無異於九牛一毛,而是有眾多兄弟捧場。
  • 七尺男人到底有多高,梁山好漢的具體身高是多少?
    按照原著中的描述,我們對梁山108將中幾個知名度比較高的好漢排個順序。梁山好漢身高排名一丈:鬱保四九尺:盧俊義八尺五:關勝(八尺五六),朱仝(八尺四五)八尺:公孫勝、武松、魯智深、林衝。及時按照這樣31.1釐米計算,那梁山上最高的鬱保四身高達到了3米多;即使身高六尺的宋江和燕青也要1米8以上了。這顯然就是巨人國了。那作者筆下的一尺到底是多少呢?民間的一尺是一「虎口」現在我們所查閱到的歷代的一尺長度都是官方制定的。但是在民間的很多地方仍然使用著最古老的尺,這個尺就是手掌。在遠古時代,古人是「布指知寸,布手知尺」。
  • 水滸傳有位好漢,入梁山很晚,排名卻比林衝還高,他是誰
    在《水滸傳》中,梁山108位好漢的排名,並不是按照武功高低來排名的,要不然軍師吳用也不會排在第三了,而是排在末尾了。 排名的順序,是宋江根據綜合情況來的,比如他要考慮到是否有助於以後的招安工作,是否自己的嫡系親信,是否有一定的威望,是否能給梁山帶來資金,然後才會考慮到武藝方面。
  • 梁山好漢中最讓人看不懂的5個綽號,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書中塑造了108位栩栩如生的梁山好漢形象。一些梁山好漢比如武松、林衝、魯智深、宋江等人的故事都深入人心。在水滸傳中,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細節就是108位梁山好漢都有自己的綽號。梁山好漢的綽號,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 大家認為《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們到底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
    今天就是簡單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梁山好漢的功與過,究竟如何?一宋江等人的替天行道真的是順天而為嗎? 看過原著的都知道,《水滸傳》其實也是一本充滿封建迷信色彩的神魔小說。從此之後的故事主線才拉回了現實社會中來,梁山好漢也逐漸登場。從書中表達出來的意思可以看出,梁山兄弟其實也屬於是順應「天命」而生!一切都是天數,放眼水滸全書,有誰能稱得是「天命之子」?我認為只有一人一神,即宋徽宗與九天玄女娘娘!
  • 梁山好漢:切五斤牛肉打兩角酒 包拯:統統抓起來 帶回衙門打板子!
    看《水滸傳》,很多人都羨慕梁山好漢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幸福生活,他們基本不做什么正經工作,但口袋裡卻似乎總有花不完的銀子,那個小小的宋押司,連個品級都沒有,說得難聽一點,他連個「不入流」的官員都不是,但是一出手最少十兩銀子,按照當時對大米的比價,能換算成現在的一萬三千多塊錢,相當於一個普通白領兩三個月的工資。
  • "梁山好漢"牌酒鬼花生脆瓜等10食品不合格被食藥局下架
    原標題:食藥局下架10種不合格食品  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監督檢查工作中發現「梁山好漢」牌酒鬼花生脆瓜等10種食品不合格(名單見附表),表1為商品流通領域中發現,表2為本市生產企業中發現,現決定對不合格食品在流通領域採取停止銷售措施,不合格食品名單予以公示。
  • 梁山好漢吃「禁肉」其實是施耐庵不為人知的隱喻,意義深刻!
    看過《水滸傳》的讀者都知道,梁山英雄好漢們都喜歡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宋刑統》表面上是立法保護耕牛,其實是保護統、治階級的利益,作者就是要藉助梁山好漢的拳頭,打破這種官場的霸權主義。其實,在宋朝的時候,雖然牛肉是「禁肉」但是也是可以吃得到的,因為商販們在利益的驅使下總會做出一些違反法律之事。
  • 梁山好漢36天罡星中最沒有存在感的兩個人,應該是這對兄弟!
    《水滸傳》中後來108好漢,分別得號36天罡星,72地煞星。前36名好漢稱天罡,這些人應該是梁山的核心頭領了。事實上,水滸傳全書的描寫,在前36人身上著力尤其之多。比如著名的魯(智深)林(衝)十回,武(松)十回等等。
  • 排名第八十位的梁山好漢:上山前追殺宋江,上山後受宋江特殊關照
    從被判刺配江州到與晁蓋等人一起前往梁山,宋江這一路上經歷的事情不少,也因此結識了不少江湖人物。這些人有近二十人之多,最終也都成了梁山好漢。不過,客觀來說,在這近二十人中,有本事的並不多,大都是一些龍套角色。本文要說的便是其中的一位。他便是在梁山排名第八十位,綽號小遮攔的穆春。
  • 《水滸》梁山108好漢排名有貓膩,並不是根據立功多少而排
    所以說如果有人要幹點什麼事兒,首先要借老天的名義,說為什麼我要成功了,你們要聽我的呢,那不是我能耐多大,是老天爺讓我幹的,我代表老天爺,所以《水滸》一開篇,就預示著整個梁山好漢的命運,也代表著施耐庵作者本人,他的一種意圖。但是這個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為什麼說貫穿全書呢?
  • 梁山好漢中這三個綽號細思極恐,及時雨宋江只能排名第三!
    ——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915字,閱讀約2分鐘我們都知道梁山好漢有很多外號,而這些外號往往會讓人浮想聯翩。比如白勝的綽號「白晝鼠」,總讓人覺得他的功夫永遠是徒勞的。到最後,宋江卻拖著108名梁山好漢走上了和平之路,最後的死亡幾乎是一樣的。第二,是黑旋風李逵。至於為什麼叫黑旋風,那是當地的傳說。據說,在一些流行土葬的地區,在大土袋裝小土袋的地方,看到夾雜著落葉的黑色旋風,實在是極其恐怖。住在那裡的老人會告訴我們,如果出門遇到這種黑旋風,一定要能夠儘量躲避,儘量避開。
  • 水滸傳中108位梁山好漢,武松排名14,是否存在「屈尊」一說?
    打下東平和東昌兩府後,水泊梁山剛好湊成了一百單八人,宋江大喜遂於吳用、公孫勝等人商議,搞了個36天罡、72地煞的排名,於是英雄大聚義,按對梁山泊的貢獻、武力值高下、江湖名望、山頭派系等綜合因素考量,各授職務和軍銜,眾皆大歡喜。
  • 水泊梁山有五大絕技,真正不可或缺的只有一絕,讓梁山泊戰無不勝
    水泊梁山有108將,每個人身上都有其獨門絕技,比如說關勝的刀法天下無雙,林衝的槍法獨步天下,盧俊義的棍法無人能敵,以上列舉的都是水泊梁山一流的高手,他們都身懷絕技,但還談不上獨門絕技,所謂獨門就是別人不會的,只有你自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