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邦:「黃金海岸線」的「梁山好漢」
文圖/趙勇進、劉敬善
有這樣一名警察,他剛過而立之年,入警不到十年,就已經小有名氣,常被同事稱為「師傅」;他在每一個平凡崗位上,用梁山人的的豪爽與樸實,得到了上下一致肯定,贏得了辦事群眾的普遍點讚;他始終踐行著諾言,用熱忱傳遞著溫暖,用無私打擊著犯罪;他時刻懷著對人民警察的熱愛,用睿智和堅守,捍衛著「黃金海岸線」的美譽。
他就是港航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民警劉承邦。
01善於「取經」的「劉法制」——「那就慢慢學唄,我肯定也能行!」
「小夥子特別喜歡學習,而且善於鑽研,別看他年齡不大,來交通科工作僅兩年多,就已經頂起了半邊天。」港航公安局交警大隊政委林麗萍對我們說。
剛過而立之年,入警不到十年,在港航公安局交警工作才四年,領導何以對他有如此高的評價?
「其實,剛入警的時候我啥也不懂。」劉承邦謙虛的說,「在蓬萊分局時,我經常在上下輪渡客運站的進站大廳執勤,負責查緝混在旅客中的不法分子。當我看到一起執勤的同事只要在成百上千的乘客中掃一眼,就能揪出犯罪分子,我感到非常驚訝,我就想,他們難道有火眼金睛嗎?」
要想在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的旅客中,一眼識破犯罪嫌疑人的偽裝,那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此,劉承邦暗暗跟自己較勁:「那就慢慢的學唄,我肯定也能行!」
於是,他就想方設法從同事身上「取經」。工作不忙時就黏在同事身邊,旁敲側擊討教辨敵要領;下班了,經常地請同事吃個飯,在拉近感情中學習經驗。平時,自己不斷摸索總結,很快他就提煉出「索、問、辨、查」「四字查緝法」,根據不同季節和不同車次,以及旅客衣著相貌、行李物品、來龍去脈等情況,對可疑人員進行查緝。
2013年初,劉承邦在一掃而過的乘客中,發現一名男子形跡可疑,便向前詢問,落實該乘客信息,該男子神情慌張,謊稱未帶身份證,而且答非所問,經進一步審查,發現其為網上在逃人員,這次坐船準備從蓬萊回東北老家,沒想到被劉承邦一眼識破。
「你小子行啊,剛來半年就立功了!」同事笑著對他說。
後來他被調往交警大隊,起初負責路面執勤,他認真研究交警工作特點,每天早出晚歸,查處交通違法創港航公安局歷史記錄。由於表現突出,兩年後他又被調入交通科擔任法制員,負責刑事及行政案件工作。
新的工作崗位一切是零基礎,沒有任何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但是這難不倒劉承邦。他就想,單位裡沒有現成的,可以到附近工作性質相近的市局交警支隊一大隊、二大隊以及開發區等兄弟單位去學。
「去年我請假次數最多,經常是因為有了案子,自己不懂怎麼辦,那就只能到友鄰單位去請教學習。」劉承邦說,「後來,為了工作方便,我就專門建了一個微信群,把兄弟單位的辦案民警都拉進來,有了不明白的,就讓他們在群裡給我支招。」
憑著這種擔當負責的恆勁、刻苦鑽研的學勁和思路靈活的巧勁,在很短的時間內,劉承邦積攢了豐富的執法辦案經驗。他負責的法制工作也實現了從無到有、由點到面的跨越式發展。在市公安局「積案清零」和「大數據+網上督察」活動中,法制工作得到各級的高度認可,辦理案卷實現「零差評」,並被評為「模範單位」「樣板案卷」。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劉承邦自己學到了本領,但他想的更多的是怎樣把自己學到的及時傳授給他人。在加班加點刻苦學習鑽研的基礎上,他向領導建議,每月對大隊所有人員組織一次法制培訓;針對不同天氣、不同時間容易發生的案事件,不定時地在內部微信群內發布辦案提醒;搜集整理經典案例,總結下發《辦案指引》,通報案件情況、處理結果,並對案情進一步分析,延伸出相近案例、適用的法律以及執法易錯點或示範點。通過這些做法,不到兩年,交通大隊整體執法水平得到有效規範和提高。
慢慢地,同事對他的稱呼逐漸發生了改變,由以前的「小劉、承邦」,變成了「師傅、劉法制」。而他經常為了一個案子,依然時刻奔跑在「取經」的路上。
02追求夢想的「年輕人」——「決不能讓假象掩蓋真相、決不能放過壞人!」
「父親原來是一名稅務警察。小的時候,每次看到他穿著制服就特別羨慕,夢想著自己長大後也要當警察。」說起父親,劉承邦非常自豪,「退休前,他是單位的先進典型,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在父親的薰陶影響下,2008年高考結束後,劉承邦沒有給自己預留任何後路,只填報了一個志願——山東警察學院。而且在整個大家庭中,兄弟姐妹全部是人民警察,有刑偵、治安、交通等多個警種,他們一家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民警察大家庭。
也許是從小就夢想著當警察抓壞人,小時候的劉承邦就喜歡看「黑貓警長」動畫片,骨子裡融入了一種捨我其誰的責任擔當;也許是從梁山好漢故鄉走出來的漢子,他從小就喜歡伸張正義,血液裡流淌著一種嫉惡如仇的性格。對待違法犯罪,劉承邦的眼睛裡是容不下任何一粒沙子的。
今年4月份,劉承邦巡邏執勤時,發現在環海路立交橋處有一起單方交通事故,事故車輛損失嚴重,但在場司機並未受傷。在詢問過程中,劉承邦敏銳地發覺當事人眼神飄忽、神情慌亂,對有的問題答非所問。他立刻感覺這個人有「頂包」嫌疑。為了查清真相,他將該人帶回大隊,進行了細緻盤問和視頻調取追查,果然發現確實存在「頂包」情況。在對「頂包」人進行普法教育後,他又迅速出警,將酒駕的正主及時抓捕歸案。
在這起案件辦理過程中,同事王剛感到非常佩服:「這樣一個單方交通事故,又沒有人受傷。如果是我,按照正常程序處置就行了,我是不可能想到會存在『頂包』情況的。」
面對任何一件案事件,他都公平公正,心細如髮,他說:「決不能讓假象掩蓋真相,警察的職責要求我們決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壞人。」
2020年9月11日,劉承邦在環海路石油庫路口處疏導交通時,聽到大隊手臺緊急呼叫,有一輛白色越野車在轄區零點立交橋上逆向逃竄,需要立即截停。聽到信息後,他不怕危險,獨自一人駕駛警車,以最快速度逆行通過非機動車道,第一時間趕到白色越野車前面將其逼停,並對車內駕駛人進行了有效控制。看到這一幕,現場群眾紛紛拍手叫好。通過訊問後,了解到該違法嫌疑人冒充軍人到處招搖撞騙,剛駕車來到芝罘區準備行騙就被抓獲了。
事後,同事關心道,「以後不能這麼拼命。」而他卻說:「在犯罪分子面前瞻前顧後,那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警察!」
入警以來,不管是在刑偵治安、消防管理還是法制辦案,劉承邦總是衝在第一線,哪裡最需要,他就出現在哪裡,哪裡有違法犯罪,他就衝鋒到哪裡。正是憑著這樣一份責任擔當,無論身處哪個崗位,他都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受到了各級的一致稱讚。
「我沒看走眼!2011年7月我去山東警察學院面試時,當時就感覺這小夥子不錯,一米八的個頭,一看就是一個山東大漢、梁山好漢,而且他還是學院優秀畢業生,當時我就想,他肯定是幹警察的好材料。」說起劉承邦,現任芝罘灣派出所所長刁鵬有點沾沾自喜,他既為自己發現了千裡馬而自豪,更為劉承邦入警以來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
03堅守初心的「魯提轄」——「別認為他是個粗人,他是粗中有細!」
劉承邦除了負責法制工作、行政和刑事案件辦理,還要擔負起轄區的交通秩序。大連到煙臺每天的客滾船約有六船次,每班約有300名乘客、130輛車,劉承邦幾乎每次都到現場執勤維護秩序。
每當客滾船到達後,只要閘門一開,旅客拖著行李的、抱著孩子的、頂著箱子的,就像潮水般湧出來。他總會提前站在廣場前道路中央,提醒旅客注意安全,引導車輛順利通過。對於外地來煙問路的旅客,儘量詳盡地回答方向、路程以及乘車的注意事項,讓旅客在異地他鄉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作為一名警察,在打擊處置違法犯罪分子的同時,劉承邦也時刻不忘用一顆溫暖的心服務群眾。他認為,只有時時處處把群眾當作自己的親人、帶著自己的深厚感情去工作,群眾才會理解支持我們,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愛戴,你如果這樣去做,違法犯罪的人也會越來越少,社會就會越來越和諧。
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有一次,他在處理一次交通事故時,有一方當事人棄車逃逸。當時,雙方只是車輛剮蹭受損,沒有人員受傷。為了徹底查清事故發生原因,劉承邦加班加點進行分析研判,後來發現逃逸駕駛員竟然是在案網逃人員。他又通過交通事故中的遺棄車輛查詢到辦理保險的預留電話,聯繫到車主並找到了當事駕駛員。最後,他在電話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通過大量的普法說理教育,使該網逃人員認清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最終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群眾面臨危險時,劉承邦也不怕犧牲,毫不猶豫的衝鋒向前。2016年11月10日下午17時,劉承邦接到報警稱在環海路立交橋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他迅速趕到現場,發現事故車撞在道路中間護欄上,駕駛員不在現場,但副駕駛坐了一位老太太,面部有輕微的挫傷。同時,他發現路面上灑有汽油,初步判斷是車輛事故導致油箱破損。
根據他以前從事過消防工作的經驗,車輛隨時可能自燃。可老人並沒有意識到危險性,仍穩坐車中等待駕駛員回來。為防止意外,劉承邦立刻勸說老太太下車。可是老人不願意,並表示車上有兩斤海參等物品,要下車就必須把東西一起拿下車。看到情況緊急,本著以救人為第一位的原則,他先勸說老太太下車,並轉移到遠處安全地方等待,並迅速與趕來的戰友一起疏導過往車輛。僅僅過了兩分鐘,車輛就爆燃,頃刻間被火焰包圍,燒成了空殼。
事後,老人的兒子蔡某說:「我媽今年82歲了。非常感謝民警能及時趕到現場,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你看他一米八多的大高個兒,一臉山東人憨厚的模樣,但是千萬不要被表面現象迷惑了。他就像《水滸傳》裡面的魯智深一樣,表面看是個粗人,其實他是粗中有細。查辦案件時特別認真仔細,接待群眾時非常有耐心,與他相處時你能時刻感受到他身上的溫暖和真誠。」同事初耀旭和我們說。
劉承邦是從「梁山好漢」故鄉走出來的一名人民警察,面對犯罪分子時,他就像黑臉包公,堅決鬥爭到底;面對廣大群眾時,他始終懷揣著一片赤誠,用一顆溫暖的心來取得支持理解。他認認真真的從身邊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傳遞著人間大愛。
劉承邦說,實現了兒時的夢想,工作著就是幸福的,未來的路還很寬很長,他要一輩子堅守在人民警察的工作崗位上。
王學波:「守港警」與他的「電喇叭」福山公安的「林教頭」
張仁超與3800篇特殊的「結業總結」王磊:這個所長有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