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系第一壓鑄網撰稿、編輯:蘭虎義
8月21日晚間,東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宜安科技」)發布公告稱,2020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764萬元,同比下降73.05%,營業收入約為4.19億元,同比下降20.09%。
公告顯示,宜安科技業務涉及廣泛,涵蓋新能源汽車、液態金屬、醫用鎂合金、消費電子、5G精密通訊基站零部件、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等多個領域。目前,公司在新能源汽車、液態金屬新材料行業擁有領先的核心技術,並取得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專利技術。
宜安科技表示憑藉獨特的新材料技術,公司擁有獲取、研發和產業化整合能力,不僅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技術壁壘,在細分領域佔有一席之地,更藉助完整的產業鏈條、領先的技術水平和嚴格的質量體系認證,成為一家具有極強成長潛力的新材料公司。
資料顯示,新能源汽車方面,宜安科技長期致力於新能源汽車輕量化新型材料研發,在新能源汽車輕量化新型材料的技術、產能、現場管理方面能力突出,具有在模具研發設計、新材料工藝、表面處理等領域領先的研發實力,具備較強的精益生產能力和完整的產業鏈優勢。
在汽車輕量化方面增加稀土鎂合金,超薄鎂合金和非晶材料的應用,精密的壓鑄成型技術,精密的CNC加工技術,多樣化的表面處理及組裝線,保證了汽車產品的穩定性和精密度,能夠滿足不同客戶對產品功能和價格的需求,為客戶提供專業快速的一站式服務,實現客戶與公司的共同發展。
目前,公司作為供應商已進入特斯拉、寧德時代、比亞迪、吉利、TKP、HBA、TRW、GKN、江淮、LG、佛吉亞、大陸集團、阿爾派等國際國內知名客戶供應鏈。
依據公告,液態金屬方面宜安科技上半年液態金屬產品銷售收入達到7,097.88萬元,同比增長71.25%,主要原因是液態金屬手機鉸鏈收入增加。宜安科技在非晶合金成分、成型技術設備等多個方面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具備非晶合金材料成分的設計、母合金的熔煉、精密模具設計和製造、精密機加工、表面處理及液態金屬真空成型設備的製造等全製程的能力,擁有中國最大規模非晶合金的生產線。在塊狀非晶合金的應用與產業化方面取得行業領先優勢,成功開發並生產大塊非晶系列產品。
宜安科技具備生產液態金屬鉸鏈的能力和實力,迄今為止,公司為國內最大手機終端客戶提供兩款液態金屬鉸鏈,分別定義為第一代和第二代。公司也是全球唯一將液態金屬應用在汽車行業的企業,公司液態金屬材料除應用於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等領域外,在機器人及智能製造領域也有應用。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與特斯拉、格立、小米、華為、OPPO、藍思科技、ABB、索尼等國內外知名客戶合作關係進一步增強。
醫用鎂合金方面,宜安科技研發團隊「生物可降解鎂合金及相關植入器件創新研發團隊」是廣東省引進的第二批創新科研團隊,是一家在生物醫用材料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2018年申報了歐盟(CE)註冊申請。2019年4月,公司可降解鎂骨內固定螺釘項目取得ISO13485:2016體系證書。2019年7月,公司可降解鎂骨內固定螺釘臨床試驗審批正式通過,成為國內首款獲準臨床的生物可降解金屬螺釘,標誌著可降解金屬植入物產業化步入了新階段。
據了解,報告期內,宜安科技研發總投入金額為6,110.75萬元,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23.35%。公司累計擁有授權專利101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7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65項、外觀設計專利授權1項、國外註冊的專利8項,技術創新優勢地位進一步凸顯。
此外, 截至報告期末,宜安科技募投項目累計投入募集資金26,268.41萬元(其中宜安雲海輕合金精密壓鑄件生產基地項目投入16,850.22萬元、非晶合金(液態金屬)精密結構件產業化擴產項目投入9,410.75萬元、非晶合金(液態金屬)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投入7.44萬元)。
8月21日晚間,東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宜安科技」)發布公告稱,2020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764萬元,同比下降73.05%,營業收入約為4.19億元,同比下降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