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壹心理
晴岸|作者
樸素的樹、蟲子|編輯
lucas|圖源
今天,壹心理和你聊聊「鍾情妄想症」(Love Paranoia)。
「請問男人的自信哪個連結可以買到??」
近日,杭州某公司,50多名員工連續收到多封誹謗、侮辱該公司女員工張某的郵件,內容不堪入目。
後經警方調查,發信人系該公司前員工男子潘某。
原來2019年,張某給了對面工位潘某一瓶牛奶,這讓已婚的潘某,產生了「她是不是對我有意思」的錯覺。
於是,潘某試著向張某發了幾封曖昧郵件,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不甘心的潘某,又發送了一些色情圖片,文字也從表白變成了「你就是個綠茶婊」等侮辱歧視性內容。
張某把情況反映給了公司,隨後公司將潘某開除。
一年後,已經換了新公司的潘某,對被開除一事仍耿耿於懷。為了發洩心中怨恨,他又多次向前公司全體員工群發郵件,對張某進行刻毒的人身攻擊。
目前,潘某已被警方處以行政拘留六日的處罰。
評論區炸開了:
「醒醒好嗎?人家只是出於同事間的客氣才給你的,不要加戲。」
「這個男人那麼普通,卻那麼自信。」
這讓我不由想起之前的一條新聞:
一年輕男子,在王府井書店偶遇一姑娘,姑娘和他對視了幾秒鐘,男子便覺得姑娘深深愛上了自己。
為此,他在書店苦苦等候了五十多天,還專門製作了尋人啟事,上面詳盡描寫了姑娘當天所穿的衣服細節,還有那句:「你中意的人,也很中意你!」
然後,不知疲倦地派發到地鐵、學校、大街上。
該男子稱,為了「她」,自己已經兩個多月沒上班了,吃了上頓沒下頓,錢都靠找親戚借。
後來,事情發展得越來越離譜,他竟然把女生告上法庭,原因是「她已經住到我心裡了」,要求女生和他當庭對峙,給他一個答案,將他從巨大的精神痛苦中解脫出來。
國外這種例子也很多。
日本一名46歲的男子,對20年前加油站偶遇的18歲少女,一見鍾情。
同時,堅信女孩也喜歡他。
然後,他通過翻女孩扔下的垃圾,摸清了女孩的住所,開始了長達近20年的騷擾。
聽上去是不是像恐怖片?
這種情況,很像鍾情妄想症(Love Paranoia),最早由弗洛伊德發現並提出。
簡單說來,就是一個人,偏執地認為另一個人愛上了自己,雖然現實中,並沒有任何真實證據表明這一點。
「鍾情妄想」的3種跡象
首先,對於愛情這種親密關係,大多數人都存在著「感知偏差」。
比如,當你碰見一個很有感覺的人,對方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會引發你的遐想。
畢竟,人生三大錯覺:
手機震動
我能反殺
她喜歡我
其實,我們腦補的一些愛情場景,只要沒有異常行為和表現,沒有嚴重影響自己和他人的真實生活,那我們的想像是完全正常的。
但「鍾情妄想症」不同。
它有三個顯著特徵:
a. 過度解讀
顧名思義,就是連你眨個眼、喘口氣,他都能解讀成「你喜歡他」。
網上一個妹子自訴被一男子糾纏。
男子問:「你對我有感覺嗎?沒事,大膽一點,不要害羞。」
在得到明確答覆「沒有」之後,該男子緊接著問:「真的假的?」
隨後開始魔鬼般地分析:
「可是跟我嗑瓜子的時候,你的神情,羞澀又開心。」
「還有你走路的時候,故意避開我。吃飯的時候,也故意避開我。我認為,如果你對我沒感覺,就會像大家一樣正常一桌吃飯。故意避開我,反而說明你對我有感覺。」
「你的朋友圈屏蔽了,但是有背景圖。第一次,是揉碎的紙。代表需要安慰,需要撫平,需要溫柔。但我離職那天,你把它換成了『允許喝酒,允許喧譁』,代表你的心情因為我的離職而失落,你怕以後再也見不到我了。」
並言之鑿鑿地說:「我是根據你的眼神判斷你喜歡我的。」
「唱KTV那次,你在門口望著我,我進門的時候,你把話筒遞給我。」
「後來我給你飲料,你問我是不是自己買的。你很在意,你只喜歡喝我買的,而不是別人那裡拿來的。」
「還有一次,你和我一起走出公司大門,你騎單車在前面,我在後面,走遠了,你還回頭看了我一眼。根據這些,我判斷,你喜歡我。」
「接著,我不想讓你喜歡我的願望落空,所以提出了做你男朋友的請求。」
——這就是典型的「鍾情妄想」,對方的一舉一動,在患者眼裡都是愛的證明。
據說妹子看完留言,當即一口老血吐出來,果斷拉黑。
但對於病入膏肓者而言,拉黑並不是結束,因為拉黑在他眼裡,很可能意味著:羞澀的你害怕面對這份感情……
b. 偏執
妄想和偏執是連在一起的。
表現為:即使對方嚴詞拒絕,患者也會死纏爛打,甚至會認為這是在故意考驗自己,並愈發堅定對方就是非我不愛。
總而言之,患者對愛情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也有著極深的執念。
之前戀上靳東的江西六旬大媽黃月,就具有「偏執」的特徵。
當心理諮詢師問她:如果靳東當面對你說,他不愛你,他拒絕你呢?
黃月馬上斬釘截鐵地回答:「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換句話說,患者拒絕接受其幻想之外的任何情況。
c. 暴力行為
安徽一陳姓男子,多年來一直單戀某女生,但他一直堅信兩人是互相喜歡,女方只是出於女孩子的矜持,才不肯公開這段戀情。
於是就一直以女方的「地下男友」身份跟蹤、偷窺對方長達11年。
在女孩宣布結婚喜訊後,陳姓男子竟認為自己被劈腿,飛到上海找該女生質問,並當街連捅五刀,致女孩當場死亡。
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心理學教授馬克·格裡菲斯博士介紹說:「鍾情妄想症患者可能會給對方寄卡片、跟蹤、監視對方、親自造訪毫不知情的對方,甚至威脅到對方的人身安全。」
而且這種人非常容易始於「痴情」,終於暴力。
旁人以為他們是「愛」得太深了,於是「因愛生恨」。
實際上那並不是愛,只是需要。
強烈的需要沒有被滿足,變成了強烈的恨。
面對「鍾情妄想」,該怎麼辦
「鍾情妄想」患者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沒有檢驗現實的能力,分不清現實和想像。
想像是嬰兒的心理狀態。
很多人在生命早期嚴重被忽視,導致其心理髮育水平永遠地停留在了嬰兒階段。
這樣的人無法進入到現實世界,也看不見他人的存在和感受,基本就是憑自己的想像,自導自演,孤獨地度過一生。
還有一種情況是,在現實世界嚴重受挫,於是退行回早期的心理狀態——也就是想像的世界。
比如《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女主角被老師性侵,她告訴自己,「我是愛他的,和喜歡的人發生關係是可以的」,以此來讓自己活下去。
現實太殘忍,超出承受範圍,因此不得不「自欺欺人」,活在想像中。
所以有的時候,當真實世界一片狼藉時,頭腦的想像可以保護我們暫時活下去,單從這一點上看,想像是有其積極意義的。
但是,如果一直沉浸在想像中無法自拔,甚至發展出暴力的傾向或行為,結果一定是傷人傷己。
如果你身邊有「鍾情妄想」症狀非常嚴重的人,如有攻擊性,有傷害他人、自殘、暴力等表現,我給你的建議是:
立即設法切斷連結,不要試圖辯解,迅速離開這段關係。
心裡要明白,這不是你的錯,千萬不要去想: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他才這樣對我?是不是我哪句話說錯了?
事實是,無論你說什麼做什麼,他都會一廂情願地解讀為「你愛他」。
如果你發現,這個人還是能進入到你的生活,一定要當機立斷,實現物理隔離,直到他已經對你失去了興趣。
當然,如果有可能,永遠都不要和他再次接觸。
有「鍾情妄想」的人,固然是可憐的,但幫助他們改變,需要專業人士的介入。
希望你能以保護自己為前提,助人先助己。
也希望你可以遠離幹擾,過好自己的生活。
世界和我愛著你。
參考資料:廣州日報《狗血!杭州已婚男子發郵件侮辱女同事「你就是綠茶X」》
北青網《男子單戀女同學11年,女孩宣布婚訊後表白再被拒,當眾捅死女孩》
- The End -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