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爬蟲」可能觸犯的三宗罪

2020-12-08 騰訊網

導師:冉晉 | 整理:一本學院

最近網上流傳一個順口溜:爬蟲玩得好,監獄進得早。數據玩得溜,牢飯吃個夠。

自2019年9月以來,多家知名公司相關人員被抓或被調查,這些機構均涉及大數據風控業務和爬蟲技術的應用。由此,大數據業務的合規合法問題、爬蟲技術的合理應用問題,引起了大數據和金融科技行業的特別重視。

爬蟲技術違規嗎?開展業務到底存在哪些風險點?

近日,在一本學院的風控與助貸業務課堂上,上海瀛東律師事務所的高級合伙人及管理委員會成員冉晉律師,特別就大數據行業的合規合法問題進行了深入解讀。以下為部分內容整理。

01「爬蟲」本中立,數據應保護

一、公民個人信息不可侵犯

現在國家對數據行業和數據相關業務的整頓非常嚴厲。

最近有這樣一個案例:X公司是某快遞公司的分包服務商,可以登錄該快遞公司的後臺查詢快遞信息。X公司的一名員工自行開發了一個爬蟲軟體,利用這家快遞公司給的權限密碼登錄後臺系統,抓取了後臺25萬條用戶信息。

這個案件被發現後,開發爬蟲軟體的員工被定為主犯抓捕,公司法人被定為從犯一起抓捕。公司法人沒有參與這件事,不是第一責任人,但仍然是責任關係方。從判刑上來看,主犯是3-7年量刑,從犯是1-2年量刑。可見,數據安全的問題是涉及全行業的,不僅限於金融科技領域。

二、爬蟲技術只是中立的工具

最近被查的大數據風控機構,都涉及爬蟲技術。一時間,網絡爬蟲技術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在大數據行業內被廣泛使用的網絡爬蟲技術,到底是什麼呢?其實,網絡爬蟲,是網際網路時代被普遍運用的一項網絡信息搜集技術。該項技術最早應用於搜尋引擎領域,是搜尋引擎獲取數據來源的支撐性技術之一。簡單來說,它包含三個步驟:採集信息、數據存儲和信息提取。「爬蟲」作為一種計算機技術,理論上來說具有技術中立性,在法律上也從未被明令禁止。它不像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病毒本身就是負面的、破壞性的,而爬蟲是中立的。

那麼使用爬蟲技術有什麼風險呢?如果在獲取數據的過程中,無法甄別哪些數據可以爬取,哪些數據禁止爬取,甚至為爬取數據而破解被爬伺服器的防護措施,或者破壞被爬伺服器的信息系統,就會觸及監管紅線。

02數據爬蟲主要涉及的三類罪名

對爬蟲技術應用不當的企業,可能涉及的罪名有三個:

一、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1.爬取的數據信息屬於公民個人信息範疇

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繫方式、住址、帳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2.利用爬蟲技術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為非法獲取的

利用爬蟲技術收集公民個人信息數據,應當獲得被收集人的同意,尤其是在數據中包含身份證號、信用信息等敏感數據的情況下,還需要獲得明示同意。同時,利用網絡漏洞非法下載、非法購買等行為,都屬於「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

3.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達到「情節嚴重」以上的標準

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徵信信息、財產信息五十條以上,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記錄、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響人身、財產安全的公民個人信息五百條以上,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上述規定以外的公民個人信息五千條以上,都屬於「情節嚴重」。

4.相關法律依據:《刑法》第253條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該款的規定處罰。

合規建議:

利用爬蟲技術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應該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的規定,否則極易落入「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法律風險範疇。

此外,關於在公民個人信息已合法公開的情況下,利用爬蟲技術對其進行抓取是否構成非法獲取這一問題,暫時沒有明確答案,但《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三次審議稿)第816條寫到:行為人收集、處理自然人自行公開的或者其他已經合法公開的信息不承擔民事責任,但是該自然人明確拒絕或者處理該信息侵害其重大利益的除外。從立法走向上來判斷,收集已合法公開的個人信息應不屬於違法,但在立法尚不完善的階段,仍建議謹慎使用爬蟲技術抓取公開的個人信息。

二、構成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

1.利用爬蟲技術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獲取數據,或採用其他技術手段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

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不得破壞計算機及其相關的配套的設備、設施(含網絡)安全,破壞其運行環境安全、信息安全,影響其功能正常發揮。因此企業若在爬取數據時,存在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行為,包括破解被爬企業的防抓取措施、加密算法、技術保護措施等,則很有可能被認定為「侵入或以其他技術手段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

2.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達到「情節嚴重」以上的標準

獲取支付結算、證券交易、期貨交易等網絡金融服務的身份認證信息十組以上,或獲取其他的身份認證信息五百組以上的,均屬於「情節嚴重」。

3. 相關法律依據:《刑法》第285條

【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前款規定以外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或者採用其他技術手段,獲取該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或者對該計算機信息系統實施非法控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提供專門用於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實施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違法犯罪行為,而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該款的規定處罰。

合規建議:

嚴格禁止通過技術手段繞過伺服器的訪問限制,或破解被爬網站為保護數據而採取的加密算法及技術保護措施,從而對被爬網站受保護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中的數據進行爬取。

若被爬網站設定了獲取數據信息的措施(包括實名認證、帳號密碼、內部權限等),爬蟲企業應避免通過偽造實名認證或竊取帳號密碼、內部權限的形式獲取數據。

避免或謹慎抓取身份認證信息(網絡金融服務的身份信息10組/其他身份認證信息500組)。

三、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1.提供數據信息的網站為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

高頻使用的網站,如「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國裁判文書網」「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以及各地政府網站等,都屬於「國家事務」網站的法律範疇內。

2.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具有侵入行為

(1)只要有侵入行為,而不論侵入行為的結果。

(2)目前司法解釋未對「侵入」進行具體的定義,但一般法院在認定上主要有兩種方式:1)以非法手段登錄網站,獲取原本不該有權限獲取的數據信息;2)將惡意程序、非法文件等發送至網站,對網站的正常運行產生影響。

(3)在爬取此類網站的公開數據時,不存在「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情形。但當批量爬取數據信息時,需特別關注是否會對網站的正常運行產生影響,切不可逾越紅線。

今年曾有報導稱,裁判文書網數據被爬取後標價售賣。由於裁判文書網被很多技術公司通過爬蟲系統無限制並發訪問獲取數據,造成網站負荷過大,正常用戶無法訪問。最高人民法院發文稱,為了對抗爬蟲技術,更好地確保正常用戶訪問性能,相關方面已採取多種方式,包括驗證碼技術等,防止爬蟲功能。

合規建議:

對大數據公司,特別是大數據風控企業來說,獲取「裁判文書網」「執行信息公開網」的數據非常普遍且重要,但爬取這類國家事務網站的信息時應當尤為審慎,特別是在網站已採取相關「反爬措施」的情況下,仍強行惡意突破防護措施爬取數據,對網站運行造成影響的,均可能構成本罪。

除上述法律風險以外,利用爬蟲技術手段還可能產生構成不正當競爭、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等法律風險。

相關法規依據:

1.《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

2.《網絡安全法》第41條、第42條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3、4、5條

4.《信息安全技術 個人信息安全規範》第3.6、5.1、5.3、5.5條

5.《刑法》第253條

6.《刑法》第285條

7.《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

8.《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第3、7條

☆ 一本學院 10月 北京 ☆

2019年,金融科技行業「自由」採集和使用數據的時代迎來終結。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合規應用數據開展業務?哪些行為觸及紅線?爬蟲技術以後還能不能用?

一本財經特邀公安部及相關機構數據安全權威人士,組織閉門研討會和研討班,探討金融領域的數據合規應用問題。

課程報名請點擊連結:https://jinshuju.net/f/klqBOl

更多諮詢請微信聯繫:班主任13121379269

相關焦點

  • 獨角兕大王的「五宗罪」
    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之規定,其行為已觸犯非法拘禁罪(西行路上的妖魔鬼怪,不論出於何種理由,幾乎都有觸犯這條罪名)。 ///
  • 網友列舉三宗罪,結局卻反轉了
    我的世界進軍手遊端太過倉促導致問題頻頻出現,網友也列舉了我的世界"三宗罪",第一宗罪我的世界早期遊戲BUG非常多,眾所周知,一款遊戲如果遊戲BUG過多的話,很容易會影響用戶遊戲體驗,也正是這樣才導致不少用戶流失;第二宗罪我的世界固步自封無客服,很多玩家反應,我的世界客服回饋率為0;第三宗罪我的世界社交做的一塌糊塗。
  • 爬蟲刑事合規重點
    在一些公司使用爬蟲的過程中,可能觸犯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或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等。其中一些罪名是數據公司自身經營過程中,不當使用爬蟲技術導致的,同時數據公司向第三方提供爬蟲技術,也可能構成犯罪。
  • 爬蟲究竟是合法還是違法的?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往前走,智慧財產權問題會越來越重視,非法爬蟲是現在一個重要的打擊部分,如果有程式設計師走在灰色的邊緣儘早收手,不要因為一點小的收益導致觸犯法律,從而得不償失。技術是無罪的,但是用到了錯的地方代價也是非常巨大的。
  • 五宗罪:教你如何分辨奧迪Q7偽造行駛證
    如果看了1分鐘,你還是不能分辨出這個車的行駛證是偽造的,那我只能說你對汽車、手續的知識了解的太少了,這個行駛證做的太差勁了,簡直讓一個稍微了解汽車的人都很生氣,漏洞百出;我們一起細數這張行駛證的幾宗罪:第一宗罪:車輛類型填錯真的讓人不能容忍,大哥這好歹也是輛奧迪Q7,廠家指導價格75-109萬不等,你居然管它叫小型轎車,你讓其它的車情何以堪呢?
  • 學習爬蟲思路分析
    前段時間可能大家被各大新聞爆出眾多爬蟲工程師程序猿被抓,且不知道犯了什麼罪;大家心中產生了疑問,那學爬蟲的意義到底為何呢,給大家插入一個連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司的針對網絡爬蟲的法律規制(http://www.cac.gov.cn/2019-06/16/c_1124630015.htm)詳細閱讀,爬蟲並不違法,看你將他用在何處。
  • 西方地獄中的惡魔,三分之一都是原天使,個個都觸犯「七宗罪」?
    七宗罪,在天主教稱之為七罪宗、七大罪或七原罪,是對人類惡性的分揀類別,分在這幾類別中的,都是形成了不道德的行為和習慣造成的。罪由重到輕依次分別為:傲慢、嫉妒、憤怒、懶惰、貪婪、暴食、欲望。今天就來講講,那些觸犯規矩的西方地獄惡魔。
  • 網貸領域爬蟲,既非原罪者也非無辜者
    監管方對網貸數據爬蟲的監管力度也日漸收緊,並在2019年下半年達到高潮,魔蠍科技、公信寶、聚信立等第三方風控行業頭部公司相繼被調查或被波及,整個行業如履薄冰,主要爬蟲服務出於避險考慮基本暫停。網友紛紛調侃「爬蟲爬得好,牢房進得早;數據玩得溜,牢飯吃個夠」。在這一背景下更引人關注的是51信用卡被查處事件。
  • 在體制內,加班有哪「五宗罪」?
    那麼,在體制內,這種無謂的加班,究竟有哪「五宗罪」呢?一、有害健康。很大一部分公務員,工作是需要久坐的,這就要求,在業餘時間,必須保證一定量的運動。但是,下班了不去鍛鍊身體,還在辦公室坐著,久而久之,頸椎、腰椎都會出問題。二、有害家庭。家庭的親情關係,也是需要花時間去維護的,每天都在無謂的加班,導致沒有時間陪家人,陪孩子,久而久之,即便是再美滿的家庭,也會出現隔閡。
  • 危害人類11宗罪- 網易國際新聞策劃
    危害人類罪二戰後初次適用 量刑等同戰爭罪 危害人類罪(英語:Crimes Against Humanity),舊譯為「違反人道罪」,又譯為「反人類罪」,於2002年7月1日生效的《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Rome Statute of International
  • 中國食品安全的尷尬與現實:十年成疾「三宗罪」
    食品安全「三宗罪」在程明看來,今年出現的問題食品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那就是「不乾不淨」、「亂添亂加」、「不明不白」。「不乾不淨」指的是產品衛生指標超標,如菌落總數、大腸桿菌等超出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規定。有報導稱最嚴重的竟超標8000倍。
  • 威固太陽膜細數劣質膜五宗罪
    今天就跟著威固細數劣質太陽膜的幾宗罪:一、釋放有害氣體,危害人體健康劣質太陽膜中的染色劑和吸熱膠層會釋放甲醛、苯、TVOC等含致瘤物的有害氣體,平時緩慢釋放到車內,會讓人頭暈、胸悶、疲乏、易怒甚至中毒,貼有劣質膜的車室與毒氣室無異,幾近於慢性自殺。
  • 爬蟲最愛扒的50家網站:一份赤裸裸的《中國焦慮圖鑑》
    為什麼爬蟲這麼青睞亞航呢?因為它便宜。確切地說,因為它經常放出便宜的票。本來,亞航的初衷只是隨機放出一些便宜的票來吸引遊客,但這裡面黃牛黨是有利可圖的。據我所知,他們是這樣玩的:技術宅黃牛黨們利用爬蟲,不斷刷新亞航的票務接口,一旦出現便宜的票,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拍下來再說。
  • 2男子售熊牙觸犯刑律 成被告今認罪服法
    2男子售熊牙觸犯刑律 成被告今認罪服法時間:2018-03-23 16:35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男子售熊牙觸犯刑律 成被告今認罪服法 日前,由滿洲裡市森林公安局偵辦的漆某某非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案與蔣某某非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案在滿洲裡市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 湖南新晃「操場埋屍案」將於明日開庭,杜少平被控六宗罪
    湖南新晃「操場埋屍案」將於明日開庭,杜少平被控六宗罪 澎湃新聞記者 蔣格偉 2019-12-16 13:59 來源:澎湃新聞
  • 納智捷的「三宗罪」
    2011年裕隆集團首款產品——納智捷大7 SUV在大陸上市,傲慢的裕隆定價18.8-26.8萬元,和大眾途觀、本田CR-V、豐田RAV4基本一個價位,雖然大7 SUV號稱是「50多萬的裝備水平,20多萬的價格」,並備有獨此一家的「人機互聯繫統」和超大空間,但納智捷畢竟是納智捷,又怎麼可能是大眾、豐田的對手,所以即便是趕上了SUV紅利期,上市兩年裡,大7 SUV最高銷量也不過三千餘臺,而同期的途觀加價買到月銷
  • 光天化日下抱走別人家的小孩,觸犯了什麼法律?
    那麼對於這些抱走別人家的孩子的人,觸犯哪些法律?下面由華律網小編為讀者進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識對讀者有所幫助。一、抱走別人家的孩子,觸犯哪些法律抱走他人孩子是屬於拐賣兒童的行為,會構成拐賣兒童罪,會追究其刑事責任的,最輕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從一起案件談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客觀三要素
    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應以故意傷害罪追究被告人艾光俊的刑事責任。  被告人艾光俊辯稱,我的行為雖然造成了被害人劉月華受傷、經醫院搶救無效而死亡的後果,但是屬於過失和不可抗力造成的。當時我讓我兒子騎摩託車帶我到王家壩柑桔打蠟廠,我就見到許傳軍的車停在打蠟廠門口。
  • 亞馬遜FBA的十一宗罪,看看有沒你的那條?
    下面是綜合多位亞馬遜FBA賣家總結出的「亞馬遜FBA11宗罪」,看看有沒你對FBA不滿的那條「罪」——1.庫存限制亞馬遜對賣家入FBA倉有嚴格限制,尤其是今年,更是變本加厲,這也讓不少賣家不惜鋌而走險用「黑科技」以突破庫存限制。庫存的限制,讓賣家很難做到集中採購和集中頭程運輸,成本大大增加。
  • 什麼是「不知者不為罪」?
    假想有罪是指行為人的行為本來不構成犯罪,但誤認為自己的行為是犯罪的。比如一個中國公民在沙特定居生活,他在家裡有一個妻子的情況下又與另一名女子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誤以為自己的行為觸犯重婚罪,終日惴惴不安,但實際上他生活的國家是認可一夫多妻的,他的行為並不違法。由於刑法是規制行為的法律,只要他的行為不違法,即使他再認為自己行為違法也不會對他進行處罰。假想無罪是最常見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