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入伏,同在一個「蒸籠」裡,人們酷暑難挨,動物園裡卻是另一番景象:一天「幹」掉350公斤西瓜,竹筍專門用冷藏車從駐馬店運來,馬來貘時時刻刻都能洗淋浴,北極熊館24小時冷風,熊貓抱著冰塊賣萌……一個個懶洋洋、美滋滋過三伏。如果您想帶著孩子分享動物們的開心,那就趁著上午10點前還算涼快去看看吧。
摟冰塊 啃西瓜 噴淋浴
三伏天第一天,飼養員師傅卻穿上厚棉襖,走進冷庫,運出10來箱冰塊,總重量大約300斤,開上車挨家挨戶往北極熊、棕熊、熊貓館、大猩猩館裡送。因為打小就生活在北京,就是非洲象也怕熱,都需要防暑降溫。根據規定,當氣溫達到35℃以上時,飼養員們就要向動物供應冰塊——這是動物福利。
據飼養員介紹,室外氣溫超過27℃時,北極熊、大熊貓、黑猩猩會及時收回獸舍納涼。同時,即便是動物,空調的屋子也不能長時間待著,所以,高溫天氣會給它們打開串門,增強通風,同時也是讓它們自由選擇消暑地點。
冷風機吹著,有專用冰箱,北極熊館裡很愜意,「樂樂」舔了一口冰塊,繼續回到遊泳池中秀肌肉。十幾個大西瓜掰成三四塊,犀牛一口全吞,吃完瓜,工作人員還得給它們衝澡。大熊貓「萌二」目不轉睛地把冰塊上的胡蘿蔔蘋果吃進肚,摟著冰塊在遊樂場打盹。一會兒,噴霧開啟,白茫茫如熊間仙境,「萌二」扭著屁股,爬上高高的樹架,讓噴霧給自己的肚子降溫。
羚羊、盤羊的獸舍內都搭上了草棚,斑馬運動場的涼棚最講究,都是用棕櫚的樹枝和葉子搭起來的,又防雨水,又陰涼。草叢裡埋著滴灌裝置,既可以為草澆水,又可以降溫。10來只斑馬躲在涼棚下,把屁股朝著遊客。剛生下來的小斑馬趴在地上睡大覺,「這傢伙逮著機會就睡。」飼養員說。
馬來貘的運動場裡既有水池,又有淋浴,還有噴灌,一隻肥碩的馬來貘剛淋浴完,這傢伙長得真有特點:豬身子、象鼻子、犀牛的大屁股,皮毛油光瓦亮。地是黃土地,飼養員說,如果是水泥地,馬來貘的爪子就會開裂,它們喜歡水和泥土。
大象比馬來貘更喜歡泥土。它們淋完浴,吃完蘋果,就往身上撒土,一層又一層,全身敷滿「泥面膜」,防止蚊蟲叮咬。
熊貓喝綠豆湯 不露齒沒聲音
每到入伏,北京動物園就變身避暑山莊,仿若世外桃源:自動噴淋開啟,24小時空調,除了西瓜,還有25種應季蔬菜不斷頓地供應,每天總共700多公斤;多汁水的苜蓿、高丹草等青飼料每天吃掉2000多公斤。同時,還得給大熊貓、北極熊、棕熊、金絲猴、大猩猩送綠豆湯、白糖水及冰凍的果珍。一句話就能總結動物園裡的夏天——「吃貨們」快給飼養員累中暑了!
隆重介紹下下面這位「吃貨」。你以為熊貓會像貓一樣喝湯——拿舌頭舔,吧唧吧唧的,滿屋聽得見。其實並非如此,一小鍋底綠豆湯端過來,裡面放著一個剝了皮的雞蛋。18歲的「古古」把頭探進盆裡,把嘴貼進鍋底,然後一切就都靜止了,仔細聽,似有一點點小娃娃嘬奶水的聲音,再一看,綠豆湯慢慢見底兒,原來「古古」喝湯是吸而非舔。喝完湯,再從容地把雞蛋吸進嘴裡,再一抬頭,「古古」黑白的臉龐乾乾淨淨,似乎什麼都沒發生,賣萌地瞅著你。整個就餐過程優雅從容不露齒——真是一隻氣質貓,不,氣質熊。「熊貓在我們這兒歸入熊類,跟老虎獅子一樣是猛獸。」工作人員說,即便是綠豆湯也不能多喝,4隻熊貓每天不過一斤湯。
熊貓飼養間裡,擺著五六臺電磁爐,一臺爐子上蒸著玉米面的窩頭,香味撲鼻,真想掰一塊嘗嘗。香蕉、蘋果、大鴨梨12種水果整齊存放,新鮮得帶著水珠。竹筍嫩嫩的,涼得沁手心——從駐馬店裝車到送到熊貓嘴裡,不超過14個小時。
「古古」很願意吃竹筍,吃筍的時候,坐得端正,像個小學生,右手伸出籠子外,緊緊握著籠外的鐵把手;左手與利齒配合,利落地剝著竹筍皮。整個過程10來分鐘,右手一直一動不動,這是為什麼呢?「方便獸醫採血用。」飼養員告訴北京晨報記者,「鐵把手一翻個兒,它的爪心就朝上了,可以靜脈採血。它們都習慣這種姿勢了,一旦獸醫採血,也不會受到驚嚇,照吃不誤。」
■記者手記
沁人心脾的「溫馨提示」
與往年不同,2017年動物園熊貓館前立了塊「溫馨提示」的牌子:「大熊貓最適宜生存環境溫度是17℃—25℃,為了保障動物福利,當氣溫高於27℃時,動物將臨時調整到獸舍內避暑休息。」看到這個牌子,大熱天的頓感解渴,甚至有種沁人心脾的痛快。
凡居住在動物園的動物,必是野生動物,不同於養在家中的寵物,大多數的生活習性我們都不了解。而這個溫馨提示的牌子就很接地氣,很有針對性,很好地回答了孩子們「動物都去哪兒了,怎麼看不到」的疑問,甚至讓孩子們對看不見摸不著的高溫天氣也有了切膚的感受。每個孩子的腦子裡都有「十萬個為什麼」,可是家長卻沒有標準答案。這塊小小的牌子,讓動物園瞬間變成博物館——不僅看見動物,更是學到知識。
高溫日數整體增多
北京市氣象臺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12日的高溫天氣首先是「熱得早」。今年5月19日北京就出現了高溫天氣,當日15時47分,南郊觀象臺氣溫登上36.8℃,在1981年到今年的年份裡,排位第四早;在近十年裡排第二早,僅次於2009年高溫起始日5月18日。看看去年,首個高溫日出現的時間是6月16日,今年提前了快一個月,當之無愧的「熱得早」。從1981年之後的高溫歷史看,北京在5月上中旬就出現高溫天氣的年份並不多,只有四天。
其次,「熱得猛」。今年5月19日開始,京城就拉開了高溫季的序幕,5月裡接連出現了3個高溫日,為近十年裡最「猛」;在近37年裡的排位也僅次於1999年(4個高溫日)。今年6月的高溫日數有8個,與同期相比數量為近十年第一,近37年第二(和1999年並列),排位第一是2000年,6月出現11天高溫。從7月看,今年截至7月11日高溫日數已有4個,7月向來是出現高溫日的「大戶」,比如2000年7月有14個高溫日,1999年7月有13個高溫日。所以,今年7月我們還得慢慢「熬」。
北京市氣象臺專家表示,自1997年以來,京城在5-8月的高溫日數整體呈增多趨勢。今年夏季未過半,總高溫日數已有15天,已經達到歷年來的「中上水平」,在近十年裡與2009、2010年並列第一。
電網最大負荷衝高
隨著近日氣溫的攀升,電網負荷也開始「衝高」。7月12日16時,華北電網負荷已突破21385萬千瓦,北京電網最大負荷達到2120.4萬千瓦,增長率約為1.8%,均創歷史新高。
北京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應對此輪大負荷,確保本市電網運行安全,市城管委與北京市電力公司啟動應急響應,加強值班值守,密切跟蹤負荷走勢,加強重載設備運行監視,提前調整電網運行方式,降低設備線路運行壓力。同時安排運行人員重點關注預計出現的重載設備、線路,併到崗值守,縮短現場測溫周期,增加特巡頻次,及時處理過熱缺陷。此外,根據2017年度電網重載部分有序用電方案,相關部門對重點區域、線路和設備做好需求調控準備。
據了解,市城管委專門部署了公共建築夏季室內空調溫度不低於26攝氏度溫控標準執法檢查工作,引導並督促用電單位落實節能節電措施,實現科學用電、節約用電、錯峰用電,降低電力負荷,緩解電網運行壓力。
日供水量達310萬m3
最近,京城遭遇連續高溫天氣,北京市自來水集團12日稱,目前,北京城區日供水量在310萬立方米左右,屬於供水高峰期間的正常用水量。北京城區日供水能力為370萬立方米,可確保夏季高峰期首都的供水安全。當前,市自來水集團每天取用南水達227萬立方米,南水日取用量佔北京城區供水量七成以上。
針對近期持續高溫,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自來水集團城區供水管網與部分郊區實現了互聯互通,在保證中心城區供水安全的同時,還可向通州、大興等郊區供水,確保這些區域高溫天氣下的用水需求。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在市區主要道路、重點地區、在施工地等供水管網上布設了近3000個管網漏失監測儀,加強管網運行動態監測。此外,自來水集團96116客服中心全天24小時開通,隨時為市民提供報修、諮詢、投訴、舉報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