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兩天,我們曾報導過澳洲塔斯馬尼亞島州Macquarie海灣附近出現大批鯨魚擱淺的情況,
根據當時動物應急部門的調查統計顯示,共有270頭長肢領航鯨陷入了此次危機!
由於當地地形崎嶇且人煙稀少,它們在被發現時就已經距離事發後有一段時間了...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空中檢測團隊在今天又新發現了200頭先前沒被找到的擱淺鯨魚,
隨著擱淺鯨魚總數來到470頭後,此次事故也升級成了澳洲有史以來最慘烈的鯨魚集體擱淺事件!
儘管澳洲海洋保育學家們在周一聽到鯨魚擱淺的消息後便立馬組織起了救援行動,但無奈由於缺乏設備和人手,救援工作在周二時才得以開展,
所幸是在隔天清晨時,由當地熱心市民和附近漁船工作人員自發組成的60人志願者小隊也加入了救援隊伍,
他們在當天最高氣溫只有3℃的惡劣情況下,頂著刺骨的海風拼命拯救著這群迷途的鯨魚!
甚至想盡辦法用船隻上的特殊繩索,將擱淺的鯨魚們帶回深水區域...
然而即便救援人員們如此舍心盡力地搶救,最終也只救回了50頭鯨魚,
這對於此次多達470頭的擱淺鯨魚數量來說,顯然是微乎其微啊!
而且根據當地公園和野生動物服務部的經理Nic Deka表示,救援團隊經過在現場的檢查發現大部分擱淺鯨魚都已死亡:
「我們已經派員前去評估,但光是從空中檢測看出,似乎已無救援必要,
它們大多數好像都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但我們會等地面人員提出建議,再做出最後決定...」
要說的是,
距離上一次澳洲出現如此大規模的鯨魚擱淺事件,已經有20多年時間了,
那是在1996年的夏天,一群數量多達320頭的長肢領航鯨集體擱淺在了西澳大利亞州Dunsborough小鎮的海岸邊上!
儘管這場曾作為澳洲最慘烈的鯨魚擱淺事故到如今已過去多年,但這期間大大小小的類似事件幾乎從未斷過——
曾在2018年3月23日晚上,一群數量大約為150頭的短肢領航鯨在澳洲西部海岸的Hamelin灣擱淺,
由於胸壁不再受到水的支撐,它們的內部器官開始不斷壓縮,生命體徵也隨之逐漸下降,
待到當地的一名漁民在隔天清晨發現它們時,其中大多數鯨魚都已經死亡了,
雖然沒有及時對此發現和救援令無數人深感惋惜,但無奈事已至此,救援人員們最終也只能將僅剩的6頭倖存鯨魚拖回了海中...
這也並不是該地在近年來唯一一次鯨魚擱淺事件,甚至可以說當地人早已對此類現象「習以為常」——
早在2009年時,一批數量為80頭的長肢領航鯨在此處集體擱淺且死亡!
又在2015年時,大約20頭長肢領航鯨也在Bunbury市的海灘邊遭遇了同樣的處境...
除此之外,作為澳洲鄰國的紐西蘭同樣也是鯨魚擱淺事件的頻發地之一,
尤其是位於位於當地南島戈爾登灣北端的Farewell沙咀,那簡直就是鯨魚們的「噩夢之地」——
曾在2017年2月份時,有一批數量多達650頭的長肢領航鯨在這個地勢狹窄的海灘上集體擱淺,
所幸是當時事發時間為上午,應急部門對此發現得比較早,救援行動展開得非常及時,
這才奮力救回了近300頭鯨魚,但最終剩下超過一半的擱淺鯨魚已無力回天,
它們要麼就是因為失去生命體徵直接死亡,要麼就是由於傷勢過重而被施以了安樂死...
更值得一提的是,
儘管近年來病理學家們不斷對這些擱淺的鯨魚屍體進行檢查,以試圖了解其中的原因,
但直到現在這也依舊是個謎,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準確的定論,
不過由於鯨魚都有季節性遷徙的習慣,再加上它們又是群居動物,所以每次都是成群成群地移動,
有時候是以家庭為一組,有時候則是可能是數個家庭甚至是像一個部落一樣一起行動,
每次出門的時候,它們都會選擇一頭領頭鯨來充當它們的導航,其他鯨魚則會十分信任這頭領頭鯨,無論它去哪裡,剩下的都會緊緊地跟著,
領頭鯨不僅擔任起導航員的職責,還要帶領大夥去尋覓食物。它們靠著內在的「聲納系統」,通過聲音來確定方位和找到它們的獵物,
但是有時候導航員也可能會出現故障。領頭鯨有可能會受到其他聲音幹擾,而將鯨魚群帶向危險的淺水泥濘區域!
而且在非常淺的泥濘區域,使用回聲定位就像在大霧天穿過森林一樣,很難找到方向,於是在退潮之後,它們才發現自己已經身陷泥濘...
憑藉著鯨魚們的這一點活動軌跡,目前呼聲最高的推測就——
從水下聲納到用於油氣勘探的地震氣槍,人類水下活動的喧鬧聲都可能會使鯨類動物迷失方向,
根據研究顯示,過高的聲納可能會導致鯨魚們體內出血或形成氣泡,
而過低的聲納也會使它們感到痛苦而被迫逃離至陌生區域,期間就有很大機率出現擱淺現象!
雖說這些都還只是專家們的推測,但如今愈發頻繁的鯨魚擱淺事件想必與生活環境的改變脫不開干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