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履也就是草鞋,從原始人類到現在一直有人穿著。編制草鞋的原料有很多,有稻草,有麥秸,烏拉草等等。草鞋經濟實惠是傳統勞動用鞋。無論男女老幼,凡下地幹活,上山砍柴、伐木、採藥、狩獵等,不分晴雨都穿草鞋,取材方便而且十分廉價,已成為古代中國山區人裝束的一個顯著民俗特點。
草鞋為新中國建立也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勞,工農紅軍戰士,「打雙草鞋送給郎,南徵北戰打勝仗」、「腳穿草鞋跟黨走,刀山火海不回頭,直到建立新中國。」《三國演義》中的劉皇叔就是賣草鞋出身。說明草鞋在古代不僅平民百姓普遍穿用,連皇帝、俠客們也穿草鞋。從文獻和先後出土的西周遺址中的草鞋實物,以及漢墓陶俑腳上著草鞋的畫像證實,可確知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就已出現了草鞋。
今天我給大家講述一段慈賢大師的傳奇故事,遼太宗耶律德光攻陷開封,後晉被滅。耶律德光在開封正式建立大遼帝國。但耶律德光在開封改國號後,又匆匆撤出開封,原因是攻下城池但沒攻下民心。雖然那時中原地帶很亂,一些短命王朝就如走馬燈似的換個不停,但中原一直中漢族人生活居住地帶。契丹大軍與後晉戰爭很殘酷,燒殺搶掠,讓民眾很反感這支遊牧民族。當遼國軍隊進駐開封後,民眾認為這是外族的侵略,於是起來反抗。當時後晉雖然滅了,但那些殘餘軍隊並沒有被全部消滅,他們與民眾一起時常襲擾遼軍,這讓耶律德光很惱火。耶律德光也認識到,攻城掠地容易,但要收服民心卻很難,而且中原很多勢力並存,不能一時就平定下來,於是決定返回遼國都城。慈賢法師也隨其大軍回撤,在途中被慘遭追兵設伏,太宗被包圍於一座小城之內,危在旦夕,太宗對召見慈賢法師說:我命休矣,天要亡我,不能帶法師回我大遼,興我佛法了。慈賢法師笑答:我以算到大王由此劫數,但因大王當初響堂山止殺善念生,並有弘法之志,我佛慈悲,我來救你。隨即脫下自己穿的草鞋一雙,讓人將此草鞋掛於北城門之上,今夜我們就能化險為夷,遼太宗深信慈賢大師,按照吩咐將草鞋掛於城門之上,深夜天色驟變,北城門上,出現大批天兵天將,伏兵被此神跡嚇推,閃開退路,遼太宗得救班師回朝,從此佛法在遼大興,慈賢法師草履救難的故事也代代相傳。
草鞋在中國社會生活中形成了一種文化,那就是草鞋文化。它體現了勤勞和智慧,草鞋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久的將來草鞋將會帶著這種文化綁在你的腳上,讓你享受這中華民族賜予的舒適和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