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當餐車長的母親跟著高鐵列車長女兒再跑「蜀道春運」
從「6天一往返」到「當天打來回」
2月10日,姚樹玲和高敏母女在開往成都的G89次列車上合影留念。 記者王成果攝
「今天,我要跟隨女兒去體驗體驗36年後的『蜀道』新春運。」2月10日是姚樹玲55歲生日,早上8時零2分,她拿著女兒給她買的車票,在石家莊站登上了開往成都的G89次列車。
36年前的春運,姚樹玲是石家莊開往成都列車上的一名餐車長;36年後的春運,女兒高敏是石家莊開往成都列車上的一名高鐵列車長。
「1981年底,我到石家莊客運段參加工作,後來在北京到成都的189次列車上任餐車長。」姚樹玲清楚地記得,那時,石家莊到成都往返近4000公裡,需要近6天時間。
去年12月,西成高鐵開通。今年2月8日,石家莊到成都開跑「復興號」。高敏告訴媽媽,現在從石家莊到成都,單程最快只要6小時39分,當天就能實現「早出晚歸」。
旅行的速度變快了——
200km/h、220km/h、235km/h、247km/h……車廂內LED屏上不斷閃爍的數字,讓姚樹玲感受著高鐵列車的風馳電掣。
「真快!我剛上班跑成都時,車是綠皮車,沿途到處是大山,火車時速才40多公裡。」姚樹玲說,現在不但有了高鐵,還跑上了「復興號」,時速達到200多公裡,這變化實在太大了。
旅客出行選擇多了——
「過去,北京到成都、重慶的列車,加起來不超過4趟。」姚樹玲回憶起1982年第一次在「蜀道」上跑春運的情形,「人多,大包也多。人擠人、包擠包,超員200%是常事。」
2018年春運是高敏「蜀道」上的第一個春運。從北京到成都、重慶各有9趟列車,既有高鐵列車,也有普速列車。從2月1日進入春運開始,高敏已跟了3次車,都沒遇到過母親描述的場景。
「2月10日是農曆的臘月二十五,從客流看,這趟車不超員,通道很好走。」高敏說。
旅途環境更舒適了——
姚樹玲發現,「復興號」列車寬敞明亮,座位下面有USB接口,車廂裡還有WiFi信號,要吃飯還能從網上訂餐,從站外配送到列車上。
「過去春運時,經常因為人多,售飯車寸步難行,我們只能把盒飯裝進筐子裡,利用列車進站停車的幾分鐘,把筐子從車外抬到每節車廂。」姚樹玲說。
G89次列車穿過秦嶺,即將抵達終點時,高敏拿出了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一張電影《十二次列車》光碟和一本相冊。
相冊裡,有一張高敏10歲時和媽媽在餐車上的合影。看到這裡,母女二人不禁相視一笑。列車進站前,高敏再次和母親合影留念。
當天14時41分,G89次列車抵達成都東站。
之後,列車車次改為G90次,從成都返回石家莊。當天21時39分,G90次列車穩穩停靠石家莊站。
姚樹玲此次成都往返之行,用時13小時37分。
從綠皮車到「復興號」;從時速40多公裡,到時速250公裡;從6天一個往返,到當天實現「早出晚歸」;從擁擠、雜亂,到舒適、乾淨……先後在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石家莊客運段工作的這對母女,在「蜀道」上完成的春運接力,讓人們看到了36年來中國鐵路的新變化帶給百姓的新福祉。(記者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