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勇士」號返航 創造多項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2021-01-13 澎湃新聞

昨天早上八點,「探索一號」科考船順利抵達三亞。科考船於去年11月10日前往西南印度洋,歷時121天,航行17000餘海裡,「深海勇士」號在高海況、海底地質環境複雜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熱液區,以一次次下潛,創造了一系列我國載人深潛作業的新紀錄,書寫了中國載人深潛新歷史。本航次的完成,標誌著我國載人深潛運維能力大幅提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我們已經將深海潛水器這一大國重器的核心技術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裡,「深海勇士」號在大國重器向大國利器轉變之路上正從容前行。

TS10航次成果

01

載人潛水器運維能力大幅提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TS10航次自2018年11月10日開始,2019年3月10日結束,歷時121天,航行17000餘海裡,「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下潛作業62次,平均水中作業時間9時15分,平均水下作業時間6時13分。本航次中,「深海勇士」號在高海況、海底地質環境複雜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熱液區,以一次次下潛,創造了一系列我國載人深潛作業的新紀錄,書寫了中國載人深潛新歷史。本航次的完成,標誌著我國載人深潛運維能力大幅提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我們已經將深海潛水器這一大國重器的核心技術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裡,「深海勇士」號在大國重器向大國利器轉變之路上正從容前行。

「深海勇士」號TS10航次共下潛作業62次,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史單航次下潛作業次數的新記錄。

「深海勇士」號2018年度下潛87次,農曆戊戌年年度下潛105次,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史年度下潛作業次數的新紀錄,達到了國際單年度下潛次數的先進水平。同年,美國「阿爾文」號下潛次數為77次。

「深海勇士」號2018年12月在西南印度洋單月下潛作業25次,刷新了中國載人深潛史單月下潛作業次數的新紀錄。

「深海勇士」號在位於高海況的西南印度洋西風帶完成了連續15次下潛作業,實現了6~7級海況下的安全回收,多次完成了夜間布放、回收,已完全具備了應急連續下潛的能力。

「深海勇士」號潛航員團隊11人在TS10航次中共獲得了99人次的下潛實戰機會,完成了25次獨立主駕帶兩名科學家下潛作業,多次保障了2天3潛、4天6潛的高強度作業,兩名潛航員個人下潛數已達50次。本航次錘鍊出了一支踏實肯幹、業務精湛、以青年人為核心的載人深潛運維隊伍。

「深海勇士」號在地質環境複雜、多變的洋中脊熱液區海底,多次完成原位監測設備的水下布放與回收,成功實現了海底丟失潛標的追蹤,完成了一款國產深海成像聲納和二款萬米機械手的海底試驗,驗證了其高精度的水下搜尋、搜救作業和深海水下試驗能力。

在TS10航次中,建立了成熟的、具特色的載人深潛航次協調機制及組織管理工作制度,為我國後續載人深潛裝備的海試及科學應用提供了範本。

02

獲得了一批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深海熱液科考成果

TS10航次是中國載人深潛器第一次覆蓋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深潛科考航次,完成了共5個熱液區(天成、龍旂、斷橋、Kairei和Edmond)及2個異常區(德純和純熙)的深海水下實地勘察,獲得了大量高質量、高解析度的海底熱液活動視像資料,採集了豐富的熱液流體、硫化物、基巖以及熱液大生物樣品,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深海熱液科考成果,為深入研究現代海底熱液流體系統的物質循環、生命演化和適應機制以及生態環境效應提供了重要基礎數據和樣品。科學成果簡述如下:

釐清了西南印度洋龍旂熱液區熱液噴口的地理分布及其規律,在龍旂熱液區新發現了T、LQ-1、H等多處高溫熱液噴口,首次在龍旂熱液區附近發現了超基性巖的出露。

突破了西南印度洋斷橋熱液區為非活動熱液區的前期認識,首次確認斷橋熱液區尚處於活動階段。首次在該區發現了多達7處(D-1、D-2、D-3、D-4、D-5等)以中、低溫集中流和彌散流為主的活動噴口,並發現豐富多樣的熱液大生物群落髮育。

深化了對西南印度洋天成熱液區的認識,發現了新的熱液活動點和熱液生物群落分布。

自主研製的熱液保壓取樣器41次搭載下潛作業,取得共計178管高溫熱液流體樣本。在西南印度洋龍旂熱液區DFF6噴口測得最高溫度381°C,在中印度洋Edmond熱液區NuraNura噴口測得最高溫度382°C,為深入認識海底熱液流體形成及演化機制提供了樣本。

在龍旂、天成、Kairei、Edmond等熱液場的煙囪體、硫化物、羽狀流以及大生物樣品,進行了自養微生物和異養微生物的現場富集培養,海上現場已獲得100餘份不同溫度與底物的篩選培養物,為研究深海熱液微生物的生理演化及極端環境適應機制提供了樣本。

在西南印度洋、中印度洋熱液區及其鄰域共採集了400餘件熱液硫化物和基巖樣品,為深入揭示超慢擴張和中速擴張洋中脊多金屬硫化物與熱液系統的成因機制及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學問題提供了素材。

在西南印度洋、中印度洋熱液區及其鄰域共獲得了近5000份熱液大生物樣品,對研究熱液大生物的生物地理特徵分布、熱液基因流傳播途徑及熱液大生物對海底極端環境的適應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03

開放共享步伐進一步加大,國際深潛合作成效顯著

TS10航次邀請了國內外10家單位、總計30名科學家及媒體人員參加了本航次下潛作業,其中包括了3位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巴西聖保羅大學和法國馬賽地中海微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航次期間,三位外籍科學家作為右舷科學家,在西南印度洋龍旂熱液區分別完成了2個潛次(共計6個潛次)的下潛作業任務,他們對「深海勇士」號潛水器的性能、運行模式、運行效率和安全性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盼望進一步與中方進行深入合作。在模里西斯靠港期間,澳大利亞駐毛大使及模里西斯官員也表達了在深潛領域合作的強烈願望。TS10航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載人深潛科考的能力與風採,也展現了對我國自主研製的載人深潛裝備的高度信心。

內容來自:海南廣播電視總臺

未來兩天近海預報

預計明天,

渤海、黃海北部有1.5到2.5米的中浪到大浪區;

黃海南部有2到3米的中浪到大浪區;

東海西部、臺灣海峽、釣魚島附近海域有1到1.8米的輕浪到中浪;

東海東部、臺灣以東洋面有1.7到2.4米的中浪區;

南海東北部、巴士海峽有2到3米的中浪到大浪區;

南海中部、南部、北部灣有0.7到1.2米的輕浪。

預計後天,

渤海、黃海的大浪區減弱消失;南海東北部、巴士海峽的大浪區維持,浪高2到3米。

上圖為今天中午到明天中午的海浪預報

明日濱海出行提示

沿岸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天津海域有中浪,天津海域風力偏大,不適宜濱海休閒觀光活動。

大連海域有中浪,我國其他各海域均為輕浪,海況優良,適宜濱海休閒;

廈門、北海及海口海域受小陣雨影響,濱海出行最好備上雨具。

未來三天詳情請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中的「潮汐預報」

我國主要沿岸海域包含:

Ⅰ大連;Ⅱ天津;Ⅲ青島;Ⅳ連雲港;Ⅴ上海;Ⅵ舟山;Ⅶ平潭;Ⅷ廈門;Ⅸ深圳;Ⅹ北海;Ⅺ海口;Ⅻ三亞。

主要航線海況

預計明天,

大連到煙臺航線有中浪,乘船舒適度為二級;

我國其他主要航線是輕浪,均適宜乘船出行。

未來兩天詳情請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中的「航線預報」

我國主要旅行航線包含:

①大連-煙臺;②上海-普陀山;③海口-北海;④廈門-金門;⑤深圳-珠海;⑥海口-海安;⑦三亞-西沙北礁航線。

乘船舒適度分為五級:

一級:海面狀況極佳,非常適宜乘船旅行;

二級:海面狀況優良,適宜乘船旅行;

三級:海面狀況良好,較適宜乘船旅行,請做好預防暈船的準備;

四級:海面狀況較差,基本適宜乘船旅行,航行請加強瞭望;

五級:湧浪偏大,不適宜乘船旅行。

美麗海島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覺華島、長山群島、菩提島、長島、秦山島、潿洲島附近海域有1.3-2.0米左右的中浪,較適宜出行遊玩。

我國其他各美麗海島附近海域海況都不錯,適宜海島遊玩。

未來三天詳情請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中的「海島預報」

美麗海島預報主要包括以下35個海島:

覺華島、長山群島、菩提島、長島、劉公島、靈山島、秦山島、連島、崇明島、嵊泗列島、岱山島、東極島、普陀山、大陳島、玉環島、洞頭島、南麂島、嵛山島、三都島、平潭島、湄洲島、東山島、釣魚島、南澳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海陵島、南三島、東海島、潿洲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永興島、黃巖島、永暑礁。

國家海洋預報臺

我們提供適應不同需求的海洋預報產品,

總有一款適合您~

以上預報內容,

點擊箭頭下方「閱讀原文」可以輕鬆查看☺

相關焦點

  • 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勝利返航
    新華社三亞11月28日電(記者趙穎全、陳凱姿)28日8時30分許,隨著一陣汽笛聲響,在「地球第四極」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也隨船勝利返航。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書寫勇攀科技...
    11月28日8時30分,一陣汽笛聲響,在馬裡亞納海溝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南山港碼頭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隨船勝利返航。萬米海溝,幾近人類已知海底最深處。完全黑暗、地質運動莫測、水壓高、溫度低,實現自主載人深潛,談何容易!
  • 「奮鬥者」號坐底10909米 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奮鬥者」號坐底10909米,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逐夢深藍在逐夢深藍的路上,中國人又「潛」進了一大步。11月19日10時09分,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國重器」——「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這是繼11月10日、13日、16日三次萬米級海試後,「奮鬥者」號再探萬米洋底。
  • ——「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新華社記者張泉、董瑞豐、趙穎全、陳凱姿海南三亞,南山港。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人類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
  • ——「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人類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中國的深潛勇士們,經歷了怎樣的艱險?載人深潛精神又將如何助力中國勇攀深海科技高峰?
  • ——「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  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人類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
  • ​我們的2020丨「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我國載人深潛事業取得重大突破。「奮鬥者」號把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註在了世界海洋最深處,深潛人用奮鬥換來了收穫滿滿的一年。葉聰,「奮鬥者」號總設計師。夜裡九點多,在位於海南三亞的中科院深海所,他來到工程實驗室,確認「奮鬥者」號的技術細節,確保潛水器以最佳狀態交付給科研人員。
  • 中科啟元學子與「載人深潛英雄」楊波一起逐夢深海 用奮鬥開啟精彩...
    2020年11月10日上午8點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創載人潛海深度新紀錄10909米,潛航員從萬米海底傳來激動的聲音,「希望我們能夠通過『奮鬥者』的畫面,向大家展示萬米海底。」 「萬米的海底,妙不可言。」
  • 中國創造一項新紀錄
    終於,2009年,中國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橫空出世,這就是大家熟悉的「蛟龍」號。2012年6月24日,「蛟龍」號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標誌著中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8%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 但以咱中國人的性格,怎麼會放過那剩下的0.2%呢?
  • 中國載人深潛創紀錄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工作圖片 新華社發新華社電 28日8時30分許,隨著一陣汽笛聲響,在「地球第四極」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也隨船勝利返航。
  • 西安光機所助力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返回三亞。西安光機所副所長謝小平、海洋光學與技術研究室主任吳國俊、光子網絡技術研究室副主任汪偉參加接船儀式,歡迎光機所李鵬勇士凱旋,他參與「奮鬥者」號海試全過程並在此次深潛任務出海保障工作中表現非常出色,保證萬米洋底電視直播順利進行。
  • 成功坐底10909米深海!「奮鬥者」號勝利返航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也隨船勝利返航。自10月10日起,「奮鬥者」號遠赴馬裡亞納海溝開展第二階段萬米海試,成功完成了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1月10日8時12分,「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 中國載人深潛: 向海底一萬米進發
    日前,「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靠港三亞,圓滿完成了我國首次覆蓋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TS10深潛科考航次。本航次中,「深海勇士」號在高海況、海底地質環境複雜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熱液區,創造了一系列中國載人深潛作業的新紀錄。
  • 發揚中國載人深潛精神 挺進世界海洋最深處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於28日勝利返航。
  • 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
    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器下潛突破萬米2020年10月27日,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到10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今天「奮鬥者」號將再次挑戰全球海洋最深處。
  • 中國載人深潛新徵程:深海勇士號首獲深海水蝨樣品
    原標題:中國載人深潛新徵程:「深海勇士」號首獲深海水蝨樣品正在我國南海進行南海大計劃深潛航次海馬冷泉科考任務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近日在水深1386米的海馬冷泉附近深海海域,成功獲取一隻深海水蝨樣品。
  • 俠客島:就在今天上午,中國創造一項新紀錄
    「奮鬥者」號此次下潛深度達到10909米,創下新紀錄。終於,2009年,中國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橫空出世,這就是大家熟悉的「蛟龍」號。2012年6月24日,「蛟龍」號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標誌著中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8%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
  • 「全深海慧眼」系統助力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新聞—科學網
    自10月10日起,「奮鬥者」號遠赴馬裡亞納海溝開展第二階段萬米海試,成功完成了13次下潛,10月27日下潛首次突破萬米,並於11月10日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11月13日,「奮鬥者」號和「滄海」號深海視頻著陸器開展聯合作業,並在全球首次實現萬米洋底的電視直播。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返回三亞。其中,參與「奮鬥者」號海試全過程,保證萬米洋底電視直播順利進行的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李鵬凱旋。
  • 中國成功挑戰海洋最深處:勝利返航
    ——「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新華社記者張泉、董瑞豐、趙穎全、陳凱姿海南三亞,南山港。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人類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
  • 「奮鬥者」號昨勝利返航
    新華社據新華社三亞11月28日電 28日8時30分許,隨著一陣汽笛聲響,在「地球第四極」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也隨船勝利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