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新聞網5月22日訊 初見艾克拜爾•伊拉洪院士,沒有覺得他是一位科學家,倒覺得他真的是一位新疆的農民大叔。
皮膚稍顯黝黑,身材高大。如果他站在庫爾勒的果園、吐魯番的葡萄架下,你覺得他是一位果農;如果他站在麥田、瓜田和棉花地裡,可能你會覺得他是一位農民。
對,他就是和土地打交道的人,一位地地道道的「土」專家。現任新疆農業大學草業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俄羅斯農業大學聯盟院士、農業資源與環境科學系土壤化學研究室和實驗室負責人。
艾克拜爾•伊拉洪院士,1963年6月3日出生於新疆鞏留縣。交談中,他說他是「天津人」,戶口在天津。是天津市「挖」過來的「天津市『千人計劃』高端人才專家」。
艾克拜爾•伊拉洪院士說:「我是農村出生的土生土長的農民孩子,自從懂事那一天開始幹農活兒。當時因為農業技術的限制,農產品產量很低,農業機械化程度也幾乎為零。我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自然而然地考慮怎樣能夠幫助農民早日脫貧的問題。」
1982年,是艾克拜爾•伊拉洪一生中最難忘最高興的時候。中學畢業的他參加統一考試而獲得了上大學的資格。當時也是新疆八一農學院建校30周年校慶的時候,他在廣播裡大量宣傳該校的時候才知道在新疆烏魯木齊還有這樣一個能夠給農民幫助科學種地和早日脫貧的好專業——農學專業。
「所以我毫無猶豫的選擇了八一農學院農學專業並如願考上了該大學。」艾克拜爾•伊拉洪院士說,「農學專業是農業其他專業無法代替的一個專業,以前是的現在也是將來更是如此,因為農學專業是為人類創造糧食和衣物的專業,是實現『三不憂,三不愁』貢獻最大的專業。當年我上大學考慮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怎樣帶領農民朋友科學種地和早日脫貧,為了實現此目標我應該做什麼等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當然我畢業留校以後進一步深造而解答了。」
在大學學習兩年半後,在系領導和任課老師們的推薦下,把他從民族班轉學到土壤農業化學專業漢族班,與漢族學生們一起上課。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留在農學系土壤教研室任教,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執教的第七個年頭,他逐漸感覺到自己的知識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對知識的渴望越來越濃烈,終於在1994年他決定繼續深造。他背起饢餅,坐上開往西安的火車硬座,經過兩天三夜終於來到西北農業大學,參加1995級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並考取了西北農業大學的農化系研究生,最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他的畢業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碩士研究生論文。
之後,艾克拜爾•伊拉洪兩次赴俄羅斯深造,並取得優異成績回到新疆農業大學任教。這期間,他支持和參加完成國家級和地廳級科研項目19項,中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7項。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俄羅斯等國家都有合作研究。獲得世界生物學和農業特殊貢獻銀獎、俄羅斯農業與教育事業特殊貢獻獎、俄羅斯畜牧業特殊貢獻獎、世界科學和經濟特殊貢獻「十字架」金獎、新疆農業大學十佳教師標兵、新疆土壤肥料學會在十二五期間科普先進工作者等國內外多個獎項和榮譽。在2015年被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8年2月被選為俄羅斯農業大學聯盟院士。
2015年獲得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證書,與尤裡達西巴耶夫院士在一起
但是,艾克拜爾•伊拉洪思考最多的問題是,我要幹什麼?能為中國農業和農民做什麼?
「我2010年2月份回來的時候,負責我們科研的副校長把我找過來說,艾老師,我給你一個建議,你能不能考慮一下有機肥料方面的一些研究?」
這也是艾克拜爾•伊拉洪也一直考慮的一個問題。校領導一說,艾克拜爾•伊拉洪就馬上付諸行動。
「我就那一年自己專門到南北疆全部調研了一下,確實有機肥料方面有需要研究的要求。而且我為什麼在研究液體肥?因為從我們從小開始,我們家裡宰羊宰牛的時候,牛和羊的血要放到葡萄架地底下,那一年葡萄長得很好,味道也好,顏色也好。」
這給了艾克拜爾•伊拉洪很大啟發。
他把這個作為一個肥料的方式研究,然後通過把屠宰場的血液生物發酵以後,做出來了一個含胺基酸的液體肥料和微生物複合肥料。
「我們在南疆北疆都做了不同作物在不同土壤裡面的實驗以後,發現效果確實太好了。首先它調節土壤的PH值,調節土壤PH值以後,比如說我們新疆是個偏鹼性的土壤,用了我們肥料以後,他的土壤PH值從8降到7.5了。」
艾克拜爾•伊拉洪院士介紹,在植物營養的角度在PH值7.5的時候,很多營養元素的有效性是最高的。用了以後,土壤很快就疏鬆了,就是短短的1到2年,把鹽鹼化的土壤幾乎是恢復到原狀了。土壤疏鬆以後,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促進根系的生長,這樣吸收水分和氧分的能力就增加了。
接下來的數年,從講臺到實驗室再到田間地頭,艾克拜爾•伊拉洪幾乎走遍了整個新疆。
雖然艾克拜爾•伊拉洪院士的科研成果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成功,但他對科技成果轉化這方面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這當然難度很大。我是學者,而且我是大學的教師,我的經費來源是很有限的,但是我從來沒有貸款過,從來沒有向別人借過錢。我也沒有考慮。快快的把它擴展開,快快的掙錢,我的目的就是踏踏實實的給老百姓做事,讓老百姓受益,讓農民受益。所以我再大的困難,我們也一步一步的做了。」
據了解,艾克拜爾•伊拉洪院士現在和北京、天津、鄭州、新疆等地公司已經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把產品推廣全國。
「我本人為了農民朋友們的精準脫貧從2010年至今已經各種方式培訓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民朋友們超過3萬人次。」艾克拜爾•伊拉洪院士說。
說到將來的打算,艾克拜爾•伊拉洪院士說,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強調,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習主席還強調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所以,我目前準備研究土壤質量、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之間科學問題。
他說,土壤是萬物生長發育的基礎,沒有一個健康的土壤就不會有一個安全的食品和健康的人生。目前土壤整體質量的保護已成為關鍵性國際研究焦點。早期土壤質量幾乎不考慮環境對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的關係。最近把土壤與人類健康融為一體的研究成為土壤質量、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的研究焦點。目前我國土壤環境也有一定的潛在性危害,即土壤中各種養分的失衡、重金屬含量超標、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量與抗生素含量過剩和白色汙染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都給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帶來危害。
艾克拜爾•伊拉洪院士說:「我要通過我的工作,首先實現土壤的健康、通過健康的土壤生產安全的農產品,以安全的農產品來實現人體健康;其二加快精準脫貧步伐;其三提高老百姓生活質量;其四減少社會負擔;其五得到土壤環境保護;其六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