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喜歡吃海鮮的朋友應該多多少都聽過「殺人蟹」名字吧,尤其是居住在海邊附近的朋友應該更加的了解了。那今天的話題就是關於體長達到驚人的三米的殺人蟹究竟是自然的產物還是傳說中核輻射導致的恐怖生物呢?
先來簡單的介紹一下殺人蟹,殺人蟹產地在日本,長得形似酷似蜘蛛,也因此又被稱「日本蜘蛛蟹」
四隻腳是直立行走的,身高可達一米左右,腳也很大,又因此還被人叫做「高腳蟹」,或者是甘氏巨足蟹,屬於節肢動物,軟甲綱、真蝦蜘蛛蟹科、巨鰲蟹屬動物,是現存的體型最大的甲殼動物,是巨鰲蟹屬現存唯一的品種,幾乎都生活於日本本州島的巖手縣到臺灣東北角以外的太平洋海底。
我國東海也是少有的分布一些,生活在海平面下面500米到3600米左右,這個區間的溫度大約在10~15攝氏度,地形都是海底淤泥,食物富有多樣性,有鯊魚、盲鰻、螃蟹、各種魚類等,通常大都聚集在一起抱團,於是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個團體裡面必須有一個領導,而決鬥的方式也正是它們的螯,用其勾對方,倒下的就算是失敗的一方。
而勝利的一方則會佔有大多數的資源,且時時刻刻的顯示著自己的地位,它不但可以擁有在石頭上休息的權利,而且必須站得最高,如果有哪個不長眼的蟹的高度高過它了,那麼它就會毫不猶豫地採取行動維護自己的權威。
殺人蟹最著名的就是它的腳,除去它的腳,它的體型就要大打折扣了,只有排球的大小,成年的螯足伸展長度最長可以達到三米,而最短也有2米半,後面的4個腳長2米3左右,絕對算得上是十足的長腿蟹了。
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巨螯蟹總重達到19公斤、螯足大約4米、對足展開2.5米、殼體寬40釐米,一度打破了吉尼斯紀錄,但這僅是及個別現象,因為大多數的蟹足長度約在一米之間,殺人蟹屬甲殼動物,因此生長方式為蛻殼,與其他龍蝦類似。
有意思的是,殺人蟹體形大小與壽命的長短是有密切聯繫的,體型大就意味著細胞數量多,壽命長則表示新生細胞的數量更多,由於體型巨大,殺人蟹的壽命最長可以達到100年,這期間必須經歷13次生長換殼,對於殺人蟹來說這也是必經之路,是一種生與死的挑戰,當開始蛻皮的時候,蟹殼的裂縫就有5毫米寬,隨著時間的慢慢過去,新殼會慢慢變大,七八個小時後,殺人蟹的身體會開始震顫,當震動頻率達到最快的那一刻,殺人蟹就會把舊殼拋掉了,最後再用盡最後一絲力氣,舊殼就完全的被拋棄了,而新殼則要比原來的舊殼大一倍,換完殼的殺人蟹身體消耗也達到極限,它需要長時間的休息才能夠恢復過來。
那麼關於殺人蟹的種種傳說是真的嗎?
因為殺人蟹有著腳長爪大的特徵,常常被人用可怕來形容,曾經有人在太平洋邊上發現了一隻蟹,神奇的是該蟹現在還在生長,兩螯(腳)和汽車長度差不多,根據相關研究,殺人蟹是沒有氣囊的,因此根本不會浮水,那它靠什麼殺人呢?
它殺人的名聲是怎麼一傳十、十傳百的呢?
原來殺人蟹是因為殺人蟹來源於翻譯上的錯誤,它的英文名字是 「Dead Man Crab」當時中國人見到這個詞語又看到殺人蟹龐大的體型,翻譯成了殺人蟹,而真正的意思其實是「死屍蟹」才準確,還而又因為它有食腐的食性,因此殺人蟹就惡名遠揚了,隨後日本又在這上面做文章,流傳出眾多殺人版本。
最有名的是90年代的故事,傳言1998年7月,日本一位漁民「白井祥平」開著小船去薩哈林島南面海域捕撈大馬哈魚,為了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政府禁止大型捕撈,但他無視禁令,用網捕撈海魚,突然兩隻巨螯,鉗制住了他,同行人一看事情不妙,立刻斬斷巨螯才救下了他。
數日後,三浦津一也遇到了相同的情況,殺人蟹襲擊人的事件不斷發生,引起了日本海洋生物學家的關注,研究認為殺人蟹是由蜘蛛蟹演變而來的,蜘蛛蟹的個頭並不太大,通常生活在3600米以下的深海區,他們可能是受到人類排出的深海核廢料的汙染,進而發生了基因突變,生性變得殘暴,特別是在交配產卵期,殺人蟹成群結隊的向淺海區遷徙,可能會鉗到人,但是死人的事件世界上幾乎沒有。
其實這些事件都是子虛烏有的,實際上它非但殺不了人,而是常常被人捕獲成為餐桌上的佳餚和水族館的觀賞動物。
通過實驗證明它的鉗子的力量確實很大,可以輕鬆的夾碎硬殼生物,不過對人類很友善。
以上就是關於殺人蟹的內容了,如果你喜歡請記得點讚分享!
分享讓閱讀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