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號發射失敗預案:漁網回收墜海返回艙

2020-12-02 搜狐網

救助船進行神舟飛船返回艙模擬打撈演習。發現「返回艙」

船側攔截臂將「返回艙」收入網中

龍門吊吊起「返回艙」

成功回收北海救助局供圖

  今年6月11日17時38分,「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在航天員穿過大氣層,順利升空的時候,在西北太平洋的一支隊伍接到指令開始返航。在過去的兩個月間,他們一直在等待這一時刻。他們的任務很明確:一旦「神舟十號」發射失敗,載有航天員的返回艙墜落入海,這支隊伍需要在第一時間找到返回艙,進行打撈,快速有效地救援航天員。

  他們是由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部署在相應海域上的海上應急保障隊伍。自2000年以來,交通運輸部救撈系統已經圓滿完成了「神舟二號」到「神舟十號」的系列海上應急救援保障任務。

  6級海況下能打撈救援航天員

  載人飛天技術高難,此前只有美、俄兩國有過成功的先例,但也曾遭遇過多次失敗。為了預防不測,萬一火箭發射發生故障,必須採取一切措施,在第一時間裡找到「返回艙」,搶救航天員,搶救航天設備,將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根據航天專家分析,在火箭發射的軌跡範圍,劃定了6個區域,其中陸地3個、海域3個,陸地途經路線是從酒泉發射中心到連雲港,地域小,應急方案比較容易實施,而海上救助則難度較大。返回艙應急濺落在海上時,著陸場系統必須具備在6級海況條件下打撈救援航天員的能力。

  以「神舟十號」為例,它的發射海上應急保障任務主要集中在從發射點火到入軌的階段,一旦火箭分離發生故障,返回艙最有可能墜落的三個區域是:連雲港外的A區,西北太平洋某海域的B區,以及最遠的一處,關島以南約600海裡的C區。

  因此,救撈局在三處都派有救助船,A區還有一架救助直升飛機。根據預案,一旦「神舟十號」發射失敗,載有航天員的返回艙墜落入海,這些救助船將迅速尋找返回艙,進行打撈。

  加裝攔截臂 用漁網收返回艙

  北海救助局「北海救112」船受領了前往B區保障的任務。

  在前往目的海域執行任務之前,「北海救112」號用了將近2個月,完成各種設備加改裝和訓練、匯報演習。

  4月25日,全船船員隨船出動,到上海吳淞船廠進行設備加改裝。針對打撈返回艙等特殊任務,平日用於海上救助的「北海救112」分別加裝了攔截臂和龍門吊。一旦返回艙墜海,船側伸出一個攔截臂,漁網會將返回艙收入,縮口,然後用纜繩牽引到船尾部,隨後,龍門吊將返回艙吊入甲板中的固定卡槽中。

  加改裝結束,船員們真正的工作剛剛開始。5月16日,「北海救112」赴長江口嵊泗列島附近水域進行為期4天的海上模擬訓練,其中包括返回艙打撈訓練和搜索定向儀的校標、拉距實驗。

  為了更好地為夜間搜尋和打撈做準備。應急訓練時,更要求船員互相協調配合,甲板上三個加改裝設備的操作點,需要同時操作才能把設備抬起來,讓返回艙入網,而夜間的打撈,更需要熟練過硬的技術。為此,「北海救112」在各種海況下訓練達14次。

  抵達任務區 突遇颱風

  按照計劃,「北海救112」應該在6月10日抵達目的海域。不過,為保險起見,經過了930多海裡的航行,「北海救112」提前於9日到達任務區。

  6月10日中午12點半,距離「神舟十號」發射還有不到30個小時,「北海救112」號船剛剛在B區結束神十發射前的最後一次演習。

  此刻,船上的46人,包括本船船員27人,以及指揮長、應急潛水員、解放軍421醫院醫生、總裝備部人員在內的其他隨船人員19人,都聚集在後甲板上。

  一個令大家意想不到的大浪打來,足有5、6米高,站在圍欄邊的工作人員迅速退了一步,不少人的鞋還是溼透了。與此同時,正在駕駛艙內的船長史本東發現,監控儀器上,一股風團正在朝著「北海救112」輪的任務點移動,速度達到每小時10海裡,而此刻,風團與船的距離只有不到100海裡。

  史本東觀察到的風團正是今年第3號颱風「摩羯」。早在開航前,史本東和船上的指揮長就意識到,北緯12°、東經128°左右的低氣壓有可能增強為颱風,「不過,它的形成速度還是比我們想像的快了不少。」

  駛離颱風中心 貼著颱風繞圈

  船長、輪機長和指揮長等人聚在一起,馬上開會協商。按照常規,在海上作業的船隻一旦遇到9級以上的風力,將立即停止作業。但是三人異口同聲,「我們沒有選擇,只能想辦法克服。」

  按照以往遇到風浪的解決辦法,可以拋錨下去,穩定船隻。不過,這次的海域水深4500米,遠遠無法達到固定標準。「遇到這麼大的風浪,船員還能堅持,但是考慮到颱風離得特別近,外來的隨船人員特別多,身體狀況不佳,我們不能頂著颱風硬上。」史本東說。

  要駛離颱風中心,還有一個難題。此時距離發射還有20多小時,「我們不能偏離太遠,風浪這麼大,怕到發射任務時回不來,這就危險了」。再三考慮之下,指揮長和船長決定,偏離颱風中心,用右側船尾頂著風,以保證行駛在颱風安全半圓中,沿切線向右繞圈,繞到颱風後。但這也並不容易,「稍微使力,船就會跑太遠,要時刻保持著勻速,畫圓,不敢太快走得太遠。」與此同時,船體兩側的減搖鰭打開,船員把加裝在甲板上的大型設備搖臂和龍門吊綁紮固定,防止掉落。

  夜晚的大海一點燈光也沒有,到處是黑漆漆的一片。幾個小時後,海況並沒有轉好,相反,晚上9點,海上開始下起瓢潑大雨,「像瀑布一樣,什麼都看不清。」

  更為緊迫的是,大雨導致通訊中斷,無法與後方指揮中心聯繫。史本東解釋說,離開中國東海、過了日本的第一島鏈後,船上的電視、網絡和手機信號就已經全部中斷,全船唯一與外界聯繫的就是一臺海事衛星電話。而現在,暴雨導致海事衛星的信號也中斷了。雷達信號也是時有時無。

  此時,距離發射還有20個小時,經過研究,史本東和指揮長等人推算了回到目的海域所需的時間,救助船邊搜信號,邊保持角度,保證發射前回到任務區。接下來的十幾個小時裡,史本東一刻不離地坐在控制臺前,生怕再出一點紕漏。

  神舟發射成功 打撈船返航

  時間一分一秒地度過,「北海救112」號船逐漸行駛到颱風尾部,暴風雨停止,海上的風浪仍然不小。直到11日下午5點左右,船上的人開始緊張起來,聚精會神地站在駕駛臺前。天氣不好,這一次發射不能直觀地看到是否發射成功,5點38分,駕駛艙內,除了機器的轟鳴,沒有一點聲音。大家既緊張又興奮—希望發射成功,但同時也做足打撈的準備。

  18點03分,一個電話打破了沉默。海事衛星電話的另一端,北京航天城通知,「神舟十號發射成功,任務圓滿完成,可以返航。」

  史本東記得,大約是停頓了1秒鐘之後,全船才開始歡呼鼓掌、握手擁抱。而他自己,早已經興奮得不知道要說什麼好。

  6月14日下午,「北海救112」輪安全停靠在吳淞船廠碼頭。本次航程累計2100多海裡,航行時間220多小時,在全體參戰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一切困難,圓滿完成了「神舟十號」海上應急保障任務。

  史本東說,從前,聽到別的船長帶隊去完成神舟保障任務,自己心裡一直很癢,經歷了神九那一次保障之後,自己和大多數同事已經離開原崗位。今年春節前,已經幾年沒有在家過節的史本東接到任務,要提前準備「神舟十號」的保障任務,毫不猶豫就答應了,於是,原班人馬構成了這次北海的應急保障隊。史本東說,如果有可能,他還想繼續請纓參戰。

  統籌:記者彭美

  採寫:南都記者 劉佳 發自山東煙臺

news.sohu.com false 南方都市報 http://epaper.oeeee.com/A/html/2013-08/24/content_1921446.htm report 4361 救助船進行神舟飛船返回艙模擬打撈演習。發現「返回艙」船側攔截臂將「返回艙」收入網中龍門吊吊起「返回艙」成功回收北海救助局供圖今年6月11日17時38分,「神舟十

相關焦點

  • 我國明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神舟十號返回艙正式落戶韶山
    12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周建平說:「核心艙發射入軌以後,我們還將相繼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據了解,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將對空間站的新技術進行全面驗證,如再生生保技術、機械臂技術等,航天員還將進行多次太空出艙活動。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家」韶山
    來源標題: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家」韶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現場。昨天(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今後,返回艙將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長期展陳。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湖南韶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20日上午10時20分許,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簡稱「神十」返回艙)是兩天前從北京出發的。12月18日上午,記者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見證了「神十」返回艙啟運。在負責承運的平板運輸車上,返回艙被安放在一個鋼製底座架上,四周由綁帶牢牢固定住。返回艙長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是2噸多。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韶山市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韶山12月20日電 (付敬懿)12月20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經過兩天的運輸,順利從北京運抵湖南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
  • 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在廈展出
    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在廈展出 2016-11-19 20:02:18   中新網廈門11月19日電 (記者 楊伏山)中國航天60周年成就主題展19日在廈門開展,曾於2013年6月承載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往返於天地之間的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等珍貴航天實物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李國利、郭心濱)記者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了解到,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揭秘: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曾「消失」2.7秒(圖)
    「回收一號發現目標!」返回艙進入黑障區2.7秒後,胡長青如「鷹眼」般犀利的目光,快速準確地捕獲到神舟十一號返回艙。  作為飛船返回段的前置雷達站,回收一號是著陸場系統迎接飛船回收測控的第一棒。在飛船再入大氣層時,就只有回收一號這一套設備跟蹤飛船,傳送返回艙飛行數據,而胡長青就是該設備的角度操作手。  「操作手無論如何都要跟住目標!」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韶山向大眾展陳
    今天(20日),經過兩天的運輸,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運載火箭發射升空。6月26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主著陸場預定區域。天宮一號和神舟十號交會對接的完成,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第二步任務第一階段的完美收官,並全面進入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研製階段。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韶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韶山 2020-12-20 13: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舉行
    紅網時刻12月25日訊(記者 張興莎 何青 張必聞)2020年12月25日上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舉行。與會領導和嘉賓向毛澤東同志銅像敬獻花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湖南省委副書記烏蘭講話,雙方領導、航天員代表張曉光共同為紅綢包裹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揭幕。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安家毛主席故鄉
    據中國載人航天官方消息, 2020年12月25日上午,毛澤東主席誕辰127周年來臨前夕,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高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2噸多,此前曾在多個重要展覽中對外展出。  本次交接後,返回艙將長期展陳於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  50年前的1970年7月14日,毛主席親自批准「曙光一號」載人航天計劃。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 交給毛澤東家鄉湖南韶山
    與會領導和嘉賓向毛澤東同志銅像敬獻花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湖南省委副書記烏蘭講話,雙方領導、航天員代表張曉光共同為紅綢包裹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揭幕。交接後,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展陳於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50年前的1970年7月14日,毛澤東同志親自批准「曙光一號」載人航天計劃,為後續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2名航天員安全返回
    vid=397383  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網北京11月18日電(於子茹)記者今天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順利著陸 33天太空之旅全回顧
    中新網11月18日電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於今日(18日)下午順利著陸。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則將繼續在軌運行、開展有關實驗。神舟十一號任務是中國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飛行時間33天,是中國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
  • 組圖丨神舟十號返回艙超高清大圖,高溫灼燒痕跡都看得清
    神舟十號返回艙「穿上迷彩服」。穿戴整理後,宮振龍等人將帶著「神十」返回艙前往湖南韶山。迷彩服下,神舟十號返回艙長啥樣?接下來,紅網時刻記者帶你一睹風採。2013年6月11日發射2013年6月26日返回聶海勝、張曉光、
  • 組圖丨神舟十號返回艙超高清大圖,高溫灼燒痕跡都看得清!
    ,有條不紊給神舟十號返回艙「穿上迷彩服」。 穿戴整理後,宮振龍等人將帶著「神十」返回艙前往湖南韶山。 迷彩服下,神舟十號返回艙長啥樣?接下來,紅網時刻記者帶你一睹風採。 這張銘牌,也將歷史永遠地印在神舟十號返回艙上。 看細節。猜猜這是什麼?
  • 神舟十號返回艙:側面設計小窗供航天員看宇宙景色
    本報湘潭訊 12月20日上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韶山,將長期借用給湖南,今後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陳。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於12月18日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啟運。返回艙通過公路運輸的方式,從北京啟程運往湖南韶山市。
  • 神舟十號返回艙落戶湖南韶山,想近距離一睹其風採可來這參觀
    12月20日,一件航天領域的大事件在韶山發生: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將被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長期借用並公開展覽。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給毛澤東主席家鄉湖南韶山
    與會領導和嘉賓向毛澤東同志銅像敬獻花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湖南省委副書記烏蘭講話,雙方領導、航天員代表張曉光共同為紅綢包裹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揭幕。交接後,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展陳於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50年前的1970年7月14日,毛澤東同志親自批准「曙光一號」載人航天計劃,為後續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 太空「大禮」到韶山——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側記
    12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毛澤東廣場舉行。 10時許,在毛澤東銅像前,被紅綢包裹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緩緩地揭開「蓋頭」,與三湘兒女見面。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在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