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凌晨,月全食今年二度光臨。
此次月全食初虧發生雜2時24分。此時,月亮會緩緩走入地影,逐漸收斂銀色光輝。
食既3時30分,月球已經完全進入地球本影中,黯淡懸掛在天穹。
食甚4時22分,月球表面會呈現出暗紅色。

這其實是大氣層玩的一個「小把戲」。一般觀察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的太陽光,而月全食的時候,地球擋住了太陽的光輝,只有部分太陽光經過地球大氣層折射後打到了月亮上,而波長較長的紅色光線穿透力強,更容易完成這次「折射之旅」,並進入人們視野。所以月亮此時更多呈現出紅色、咖啡色等。
法國天文學家丹約翰還曾制定出月全食的目測標準,一共分為5個等級:0級,非常暗淡,幾乎看不見月球;1級,暗的月食,略有灰色或茶色,月面的細微部分不易辨認;2級,月面呈暗紅色,略帶灰色或茶色,影子中心有些暗色斑點,外側相當明亮;3級,磚色的明亮月食,影子中有明亮的灰色,有一段段的黃色帶;4級,銅色或帶紅的橙黃色,非常明亮,外側很亮略有藍色。
生光5時14分,全食結束,紅色逐漸退出「月宮」。
復圓6時19分。
與今年初的月全食相比,此次食甚發生在凌晨,因此即便天公作美,觀測條件也不如上次。
另外,所謂月全食,其實跟所謂千年一遇、百年一遇、奇觀等不沾邊兒。一年最多能趕上三次月食。
至於所謂近地、遠地,亮度等,其實用肉眼觀測很難感覺到光亮的差異,即使是超級月亮最多比往常亮度提高10%到30%。
記者 | 劉冕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