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理位置上說,古代巴比倫王國確實在今天伊拉克境內,也就是被稱為「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所謂「兩河」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兩條河流並行流淌,最終匯合成阿拉伯河並流入波斯灣。在大約5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生活著阿摩利人和蘇美爾人等多個族群,他們之間既存在著文化交流,也不乏軍事競爭。最終阿摩利人勝出並成為當地無可爭議的主宰,古巴比倫王國由此得以建立。
當王位傳至漢謨拉比時期,古巴比倫王國達到鼎盛,阿摩利人甚至編纂了世界上第一部相對完備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不過漢謨拉比死後,王國隨即轉入衰落,此時居住在巴比倫北部的亞述人趁勢崛起,他們不僅滅亡了巴比倫,還將腓尼基、敘利亞、埃及、巴勒斯坦和小亞細亞等地區納入版圖,一個在軍事上更加強盛的亞述帝國宣告成立。與巴比倫王國不同,亞述帝國選擇將自己的都城建立在伊拉克北部的尼尼微,而關於空中花園的地址究竟在巴比倫城還是尼尼微至今眾說紛紜。
公元前612年,古巴比倫境內的迦勒底人擊敗亞述並建立新的王國,為了同先前的古巴比倫王國相區分,後世稱之為「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在國王尼布甲尼撒在位時期國力強盛,在他的統治下巴比倫城被建設成一座如同堡壘的城市。方形的城市每條邊長達22.2公裡,外圍的城牆有8.5米高,甚至四匹馬並排拉的戰車都可以在城牆上疾馳,同時全城有100扇銅鑄的大門,而幼發拉底河則在城市底下穿牆而過。
不過此時從人種上說,新巴比倫已經與古巴比倫完全不是一回事了,並且這樣的變動在後續的歷史當中還將不斷上演。此後巴比倫先後被波斯人、馬其頓人和帕提亞人佔領,持續的戰爭和人口遷徙導致古巴比倫文明逐漸消亡。到公元7世紀,巴比倫故土被阿拉伯人控制,他們定都巴格達並將這裡建設成阿拉伯世界的中心,而新的宗教、技術和語言文化也隨即覆蓋整個中東。
19世紀,隨著海洋國家的強勢崛起,兩河流域成為英國殖民地,此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一直處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1921年,英國結束對兩河流域的託管,近代伊拉克王國獨立,但英軍依舊保留在伊拉克境內駐軍的權力。隨著阿拉伯民族主義者的反英情緒不斷高漲,王室的統治變得搖搖欲墜,到1958年伊拉克王國終於壽終正寢,取而代之的是如今的伊拉克共和國。此時回過頭來看,伊拉克境內的阿拉伯人和庫德人並非古巴比倫阿摩利人的後裔,雙方甚至不存在任何血緣上的聯繫。
儘管如此,但並不妨礙伊拉克以古巴比倫的繼承者自居,他們會自豪地向外人介紹號稱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空中花園」,也會不遺餘力地講述巴比倫人對外徵戰取得的成績以及震驚世界的古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