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刺蝟大戰大灰狼
2020年12月26日
早晨,小米粒剛一起床,就聽到姥爺雄壯的男高音,迴蕩在客廳裡。
「開飯了。」姥爺楊智大聲吆喝道。
大家圍坐在餐桌前,開始用餐。
「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正在用勺子挖小米粥的小米粒突然說道,「我夢見刺蝟媽媽。」
「什麼?」,楊智一聽,趕忙放下飯碗,從桌子上拿起手機,「你等會再說。」
他要抓住機遇,這種孩子自己講故事的場景,稍縱即逝。
只有用手機錄下小米粒講故事的過程,才能留下寫作的第一手資料。
「我做了一個夢,」,小米粒繼續講道,「夢見刺蝟媽媽。」
「啊,刺蝟媽媽怎麼啦?」老楊問。
「啊,帶著,帶著刺蝟寶寶去果園摘蘋果。」,小米粒繼續講,「他發現一個黑黑的身影,是大灰狼。」
「這可怎麼辦呢?」老楊嚇得聲音變了。
「然後,刺蝟媽媽用刺——扎它一下。」小米粒說著,左挙向外揮一下,表示刺扎向大灰狼。
「嗯。」老楊說道。
「好疼呀!」小米粒帶著痛苦的聲音。
「再扎一下。」小米粒又揮了一下拳頭。
「疼的直叫,」,小米粒表情痛苦地說道,「把它弄死了。」
「把誰弄死了?」老楊問。
「那個大灰狼。」小米粒認真地說道。
「把那個大灰狼弄死了。」老楊附合道。
「誰勝利了?」姥姥張菊問道。
「刺蝟媽媽勝利了。」,姥姥問道,「是不是刺蝟媽媽勝利了?」
「是。」小米粒喝著米粥說道。
「大象勝利了。」小米粒說道。
「怎麼又講到大象了。」老楊迷感不解地問道。
也許夢境就是這樣的。明明是刺蝟場景突然卻又轉換成大象的圖像。夢境有時有很大的跳躍性。
「刺蝟媽媽為什麼要跟灰狼搏鬥呢?」老楊問道。他想把故事向深處引發一下。
「保護誰呀?」張菊問道。
「保護小刺蝟。」小米粒想了想說道。
「啊,它保護小刺蝟,」,老楊問道,「說明它愛什麼?」
「孩子。」小米粒說。
「對,很棒。」老楊誇獎道。
「還有刺蝟爸爸。」小米粒說。
「刺蝟爸爸也愛自己孩子。」老楊說。
「還有刺蝟的家。」小米粒說道。
「還有刺蝟維護和諧。」張菊急切地說。
「你別說這個話。」小米粒生氣地說。她不希望別人打斷她的思路。
「孩子想問題呢。」老楊打圓場說道。
老楊沒想到,幾個月不見,三歲多的小米粒竟然能夠講出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個故事有人物,地點,發生的事件,最後的結果。
其實,小米粒是在講故事,或編故事。不管怎樣,這種活動能豐富她的想像力,培養她組織語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她的邏輯思維能力。
反思:遇到孩子想講故事的時候,
我們儘量不要去搶孩子的語言,讓她自己慢慢向我們道來。
另一方面,孩子講完一個故事,我們要給孩子鼓掌。我們不要陶醉在故事裡,忘記給孩子鼓掌。
這種鼓勵和表揚,會激勵孩子今後會講出更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