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正瑄
2014年,二連浩特市被批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實驗區。從大漠戈壁上的小小驛站到中歐班列的重要節點,對於中國正北方這個神秘的邊塞小城,你了解多少?古生物和邊境是二連浩特的兩張名片,小城的人們感受著異域刮來的無止息的風、交匯的中蒙文化和殘存了千百萬年的古生物遺蹟……總有一樣能讓你大開眼界。
01
這兒的「恐龍」比人多
對於一個轉遍各大城市,最後發現所有地方都大差不差的人來說,能發現一個充滿特色的安靜小城,就恨不得能待到膩再離開。二連浩特就是這樣一個能讓人放下浮躁,靜心遊玩的地方,當地人親切地簡稱它為「二連」。
二連是個口岸小城,整個地方車少人也少,唯獨「恐龍」多。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100年間先後有國內外的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在這裡進行過6次大型考察和挖掘,出土了大量較完整的各類恐龍骨骼化石,這也是小城二連能帶給遊客特別印象的原因之一。
從二連浩特賽烏素機場沿著208國道向市區行駛,會經過這座城市的標誌性「市門」——恐龍之吻。這座堪稱世界上最大的鋼結構恐龍雕塑由兩隻分別立在道路兩側的龐大腕龍組成,它們長長的脖頸向對方伸展,直至彼此的嘴巴觸碰相連,在路的中間形成一道拱門。據當地人介紹,恐龍之吻設立在這裡,預示著我們已經進入了幾千萬年前的恐龍領地,也喻意著二連浩特市以誠摯友愛的情感溝通世界、擁抱世界。
從恐龍之吻開始,在通往二連浩特市區的道路兩邊分布著綿延幾公裡的99隻不同的恐龍雕像。高大的恐龍雕像和白色風電鐵塔一起矗立在沒有高樓大廈遮擋的湛藍天空下,構成一幅遠古與現代交織的畫卷,給四周荒蕪的草原戈壁景象增添了一分厚重的魔幻現實感。
2
離古生物最近的距離
在二連看「真實恐龍」的絕佳場所有兩個,一個是著名的二連市恐龍博物館,另一個是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
恐龍博物館位於二連市的市區中心地段,是二連浩特被譽為「恐龍之鄉」的代表性必遊點,整個館舍完美融合了二連發展史和恐龍發展歷程兩大主題。其中恐龍世界廳佔了一整個樓層的面積,裡面模仿了七八千萬年前二連鹽池一帶湖泊沼澤遍布、密林叢生的生存環境,那裡曾是恐龍繁衍生息的樂園。
一樓寬敞的展廳內兩隻一比一的霸王龍塑像「破牆而出」,逼真的叢林環境裡還有幾隻能動的恐龍模型,置身其中好像穿越到了千萬年前,那個人類還未出現的遠古世紀。
在二連當地開採出來的較珍貴完整的恐龍蛋化石和恐龍骨骼化石也陳列在展廳內,幾具恐龍化石裝架和新生代哺乳動物化石裝架頗有震撼力。
二連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以晚白堊世恐龍化石群為主要景觀,被當地人習慣性地稱為恐龍墓地,是因為在這片荒蕪的不毛之地上曾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特別是2005年,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竊蛋龍類恐龍——二連巨盜龍的化石。
這裡是一年四季都適合觀賞的科普類地質公園,綿延千裡的藍天白雲下、空曠的草原之上,四處林立著大小不一、神態各異的原比例恐龍和恐龍化石的模型,向人們傾吐著古世紀的秘密,比博物館更具真實感。它們曾是這片土地上的霸主,滅絕的命運卻讓人唏噓,也引發人類對自身存在意義的思考。
3
行走在異域風情中
從千萬年前的古生物到百萬年前的化石,從幾百年前的伊林驛站到如今中歐班列的節點城市,二連浩特註定是一座見證歷史發展的包容之城。
行走在這座城市的街道上,四周的建築融合了蒙古風情和蘇聯式建築的風格,隨處可見寫有新蒙文(斯拉夫蒙古文)的商鋪招牌和掛著蒙古牌照的汽車,給人帶來時間和空間上的錯落感。
除了看一看城市布局和建築特色,另一樣能體驗異域風情的活動當然是吃。在二連最繁華的街道上有不少蒙餐餐館,不同於國內其它地方的是,二連人把當地具有特色的蒙餐叫做「蒙古西餐」,有些美味在內蒙古其它城市的蒙餐館都品嘗不到。
來到邊境城市,肯定不能錯過祖國的國門和界碑。
電影《戰狼》裡有一句話:這裡沒有人煙,沒有豐富的資源和寶藏,但這裡是最美的地方,因為這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神聖的國境線。事實證明,現實的意象帶來的觸動比電影更生動有力。
二連國門距離蒙古國第七大城市扎門烏德只有四五公裡,站在815國界碑旁邊遠眺過去,就是另一個國家的國土。五星紅旗在這邊迎著邊境吹來的風,像一位守衛多年的老戰士。
另外,在二連浩特當地的旅行社可以報名扎門烏德一日遊,如果不考慮溝通障礙問題,選擇坐火車自由行也不錯。雖然是出國,但是辦理程序並不繁瑣,只需要提前一天複印身份證,到公安行政服務大廳辦理出入境通行證就可以。
文中部分素材源自網絡
如有侵權聯繫後臺刪除
End
請關注
馨風尚DM
品牌瞬間傳遞,市場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