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死就「死」的北美負鼠:動物界中著名的表演大師

2021-01-15 環球人文地理

距今約100萬年前,地球進入冰川期,廣袤的大地被冰雪覆蓋,許多物種已經消失,而極少一些動物卻存活下來。毫不起眼的負鼠就是其中之一,它們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七千萬年,而與它同時期的鄰居,如猛獁象、劍齒虎等早已銷聲匿跡。面對變化多端的自然界、生存競爭殘酷的動物界,負鼠練就了一身與眾不同的本領——抗蛇毒,抗狂犬病毒,以及擬死……


北美負鼠是動物界中有名的裝死表演大師,因為精湛的演技,它還在電影《冰河世紀》中,客串了一把喜劇角色,其浮誇的裝死技巧,引得觀眾大呼驚奇。


 

北美負鼠(Didelphis virginiana)是棲息在北美洲唯一的有袋類動物,是一種遠古的原始低等級低智商生物。負鼠的化石最早出現在白堊紀晚期的地層中,距今約7000萬年。那時的美洲大陸上還生存著負鼠的有袋類同伴們,但好景不長,隨著食肉動物的入侵,沒有反抗能力的有袋類動物大多滅絕,而負鼠卻經受住了7000萬年的考驗,成為美洲大陸上有袋動物的不死族。



北美負鼠與齧齒目的大家鼠完全沒有關係,但長相的確有幾分老鼠模樣:除面部的毛呈白色外,全身覆蓋深灰褐色的體毛;口鼻部尖長,使它顯得無比狡猾;還有立在眼後的長圓耳朵,又讓它看上去十分機警。作為負鼠屬中體型最大的成員,成年的北美負鼠體長約38~51釐米,體重約4~6公斤,體型與中國狸花貓相似。關於外形,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北美負鼠長有軟鞭一樣的長尾巴,能夠纏握樹枝地將身體倒掛起來。當然,它們的爪子也十分靈活,類似人手,每隻腳爪上有五趾,後腳趾爪有能彎曲的拇指,非常便於抓握。



對北美地區的人們來說,負鼠並不是一種神秘的動物。這些小傢伙們常在靠近城市的區域出沒,尤其是在夜間。它們翻山越嶺,躲避馬路上的車來車往,抵達人類棲居地,在垃圾堆中翻尋食物,或在綠化帶的灌木草叢中尋找草籽、果實,以及昆蟲、蝸牛等小型無脊椎動物。對於食物,北美負鼠來者不拒,幾乎食用一切到達手邊的能咀嚼之物。



在地面尋找食物的北美負鼠,行走方式頗為可笑——它們以「順拐」方式前行(一側的前後肢同時行進,另一側的前後肢隨即跟上),也就是說,它們並不適合在地面迅速奔跑。但是,地面活動笨拙的負鼠在樹上卻靈活至極:長而捲曲的尾巴和便利的趾爪,讓它們可以在枝葉交錯的樹木間騰轉挪移,如履平地。可是,由於生性警惕,在樹上活動敏捷的它們也常會三思而後行。一般來說,它們會先用後腳鉤緊樹枝,站穩之後再考慮下一步的動作;這時候,若發現樹下有入侵者,它們也並不著急逃跑,而是用前肢緊緊地握住樹枝,並瞪大雙眼,注視著入侵者的一舉一動,然後再決定對策。

 

 

「裝死」聽起來雖然很蠢,但在動物界,卻是很多弱小動物的生存技能,因此還有了「擬死」這個專業稱號。會擬死的動物有很多,但擬死本領最強、最能以假亂真的,北美負鼠絕對獨佔鰲頭。正是靠著這一能力,它們成為了整個北美洲唯一生存至今的有袋類動物。


地面活動笨拙的北美負鼠,在被敵人追趕時,「裝死」就成了唯一生存的道路。這個時候,它們會立即停止逃命,摔倒在地,嘴巴微張,舌頭吐出,尾巴耷拉下來捲成圈,同時伴隨輕微的身體抽搐,仿佛命不久矣。為了欺騙敵人,它們還能做出痛苦不堪的表情,甚至連呼吸和心跳都能暫時停止(實為降低心率),體溫也迅速下降。那些喜歡吃活物的捕食者面對負鼠的逼真表演,受到迷惑,往往失去捕食的興趣,悻悻地離開。



萬一遇到對屍體也感興趣的動物,北美負鼠還有絕招。這時,它們從肛門附近的臭腺中排出一種帶有腐屍氣味的黃色液體,讓捕食者以為它已經死去好幾天,高度腐敗,從而失去用餐興致,不願捕食。在敵人離開後的幾分鐘後,倒地裝死的負鼠便恢復正常,在確保危機解除後,立刻爬起,逃之夭夭。


關於負鼠的擬死,人們曾一度認為並非騙術,而是它們被嚇暈過去。如今,通過對負鼠進行活體腦測試,根據它們不同狀況下生物電流的數據,得出結論:處於擬死狀態時,負鼠大腦一刻也沒有停止活動,與動物被麻醉或酣睡時大腦活動減緩不同,它們裝死時的大腦工作效率更高——顯然,它們是在緊張地等待逃命的機會。



擬死狀態下,北美負鼠的大腦雖然很活躍,但身體確實已被麻痺。它們在遭遇敵人威脅或襲擊時,體內會迅速分泌出一種麻痺物質,這種物質傳遞信息給大腦,使自己失去知覺,然後摔倒在地,一動不動。


除了裝死這種消極逃命方式,北美負鼠還有「急剎車」這種積極戰略。在遇到跑不過的敵人時,它們可以在逃命的「急奔」中突然立定,捕食者也往往跟著停下,但巨大的慣性會拖著它們再往前一段距離。在捕食者摸不著頭腦,也來不及調頭的時候,負鼠就腳底抹油,轉身逃命,待捕食者反應過來準備再次追擊,負鼠早就躲得無影無蹤。



最神奇的是,北美負鼠除了擁有逃命的小聰明外,還有抵抗各種毒素的硬本領。首先,北美負鼠不怕蛇毒。近百年前,人們就發現北美負鼠能抗響尾蛇的劇毒,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還從北美負鼠的血液中,成功提取出抵抗蛇毒的多肽。其次,它們也不用擔心萊姆病的騷擾。因為北美負鼠非常愛乾淨,每天都會反覆梳理自己的毛髮,並順嘴吃掉梳理出來的硬蜱——一種遍布北美、能傳播萊姆病的吸血硬蜱。這不僅讓負鼠保持了皮膚的健康,還讓它們毛髮也總是格外清爽。另外,由於體溫很低,北美負鼠成了哺乳動物中少有的不可能攜帶狂犬病毒的物種,也難以傳播別的疾病,反而能幫助人們消滅老鼠和蟑螂,實在是一種難得的「益鼠」。



 

「負鼠」這一名字並不算響亮好聽,但卻代表了溫暖的母愛——新生的小負鼠生活在媽媽的育兒袋裡,出了育兒袋後,在媽媽的背上長大。將孩子背在背上,是負鼠保護後代的獨特方式。


北美負鼠的繁殖非常快,母負鼠每年能繁殖2~3次,每胎產仔6~15隻。與其他有袋動物相同,北美負鼠的妊娠期特別短,從懷孕到產仔僅需12~13天。這麼短的時間裡,幼崽的發育很不完全,除了身體虛弱,個頭還很小,不足2釐米長,可能還不如一隻蜜蜂大。因此,負鼠幼兒必須爬入母親的育兒袋中繼續發育。育兒袋是小負鼠最安全最溫暖的保護傘,不僅能遮風擋雨、提供母乳,還能讓小負鼠抵禦外界傷害——在母親遊泳的時候,袋中的幼崽仍能保持乾燥,更令人驚奇的是,即使有車輛將母親撞倒,育兒袋中的幼崽仍能安然無恙。



當光溜溜的小負鼠體毛豐滿,身體也長大到育兒袋裝不下的時候,就會爬到母親背上繼續成長。直到三個月後離開母親獨立生活,然後在半年後達到性成熟。


儘管負鼠有許多保命的絕技和育兒的技巧,但按照計算和歸類,負鼠的確是智商最低的哺乳動物。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說,人類的智商大約是7.5,浣熊的智商約為1.4,而負鼠的智商大約只有0.35,算得上是哺乳動物中智商最低的種族。從社會關係來看,北美負鼠除了母獸與幼崽之間能維持大約三個月左右的親子關係外,其餘大部分時間都獨立生活,社會關係極其簡單,沒有群居關係,這也證明負鼠的智商並不足以處理複雜的社會關係。


繁殖迅速的北美負鼠壽命並不長,野生北美負鼠壽命最長不過兩年,如果恰好生存區域內沒有天敵,最多也只能再多活幾個月。即使是精心蓄養的北美負鼠,最長壽命大約也只有四年。



北美負鼠性情溫順,喜歡乾淨,還不會傳播疾病,因此成為了寵物愛好者熱捧的蓄養對象。它們的飼養十分簡單,只要有足夠大的玻璃缸,再供給它們乾淨的清水就好。至於食物,它們也並不需要特別的照顧,貓糧狗糧、蔬菜水果都可以用來餵養。打理它們的巢穴也很簡便,用刨花一類的物品墊底,加上細布條用於藏身,就算完成巢穴內部構造。也不用擔心它們的排洩,愛乾淨的負鼠只會選擇住處的角落作為廁所。


雖然負鼠允許作為寵物飼養,但仍需注意三點:第一,它們喜歡並且擅長於逃跑,所以玻璃缸一定要用紗簾封鎖嚴實;第二,負鼠是夜行性生物,白天是它們的休息時間,所以千萬不要在白天裡企圖去騷擾它們;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不能將負鼠簡單地放生,因為它們繁衍的確非常迅速……


圖丨Adam

更多精彩內容 

盡在《環球人文地理》


相關焦點

  • 動物界的騙術大師,為了生存之外他們還騙色
    在北美洲生活著一群被北美負鼠,當遇到危險被敵人追到窮途末路的時候,它們便會咣當一聲倒地,進入假死狀態。為了更逼真一點,北美負鼠在倒下身體後還會微微發抖,降低呼吸和心率,體溫下降。北美負鼠這由內而外的表演,頒一個奧斯卡獎綽綽有餘。
  • 奇聞異事:演技堪比萊昂納多,動物界裝死大師,都能聞到它的屍臭
    這兩個小跟班除了會用尾巴吊在樹上之外,還有一項絕技就是擬死,也就是裝死。這種動物在裝死的領域至今無人超越,它們的演技獲得奧斯卡獎也不為過。這就是今天要講的主角——北美洲負鼠。北美負鼠 雖然地球上大多數有袋類動物都生活在澳洲,但是北美洲卻出現了北美負鼠這個特例,北美負鼠在北美洲生活了近億年,它們也是北美洲進化的最成功的動物之一。
  • 它們分分鐘死給你看
    而這是種防禦策略,廣泛地存在哺乳類、鳥類、爬行動物、魚類和昆蟲身上,「死法」更是千姿百態。央視節目《挑戰不可能》中的5歲小女孩先後「催眠」(嚇懵)了狗、蜥蜴、雞、青蛙、蜘蛛,被瘋狂吐槽正因為假死太常見了,反而成就了一批所謂的動物「催眠大師」。他們將一個原本簡單的動物本能,弄得神乎其技,充滿了神秘色彩。
  • 北美負鼠自帶「死亡系統」,不一定受自己控制,受到威脅就自動開啟
    在地球的生物之中,弱肉強食是最基本的法則,就算是很弱小的動物,遇到食肉動物來了也不能等死,要努力進化出保命技能,拼死一搏。 而裝死也是一種逃命的技術,北美負鼠就是裝死技能的集大成者。但是它的裝死系統很奇怪,不一定受自己控制,只有在嚴重驚嚇的時候才啟動。
  • 北美負鼠因為跑得不快,遇到天敵時會「裝死」保命
    北美負鼠因為跑得不快,遇到天敵時會「裝死」保命 2020-11-30 13: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淺談北美負鼠:野生動物適應人類生活的範例,當地人對其又愛又恨
    《冰河世紀》第二部中出現了女主角——雌性猛獁Ellie,它在設定上是由一對負鼠兄弟Crash和Eddie養大的,並且一直以來把自己也當成了一隻大號兒的負鼠,掌握了很多負鼠才有的本領。不過我們今天的主角並不是猛獁,而是負鼠,具體來說,是北美負鼠Didelphis virginiana。
  • 北美負鼠知識免費科普,看一看你了解多少?
    北美負鼠的尾巴很長,沒有毛,能抓著樹枝及細小的物件。它們的耳朵沒有毛,鼻長而扁。北美負鼠有50顆牙齒,後肢的拇趾沒有爪及可與其餘四趾相反。北美負鼠有13個乳頭,其中12個圍成一個圓形及1個在中間。北美負鼠的腳印可見有5趾。後肢腳印由於拇趾的關係而很特別,一般拇趾印都與其餘四趾成90°或甚至180°。
  • 世界上最會裝死的動物 堪稱動物界的「奧斯卡影帝」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下裝死之王--負鼠。所有負鼠中除了北美負鼠生活在北美洲,其餘的都分布在南美洲,它們大多是樹棲或地棲動物,只有水負鼠營半水棲生活。負鼠常常夜間活動,捕食昆蟲、蝸牛等小型無脊椎動物,也吃一些植物性食物。它們能夠在疾速奔跑中緊急「剎車」,瞬間從風馳電掣到紋絲不動,它們經常藉助這個本領迷惑追捕者,成功從其手下逃脫。
  • 北美負鼠欲「偷渡」 天津海關及時捕獲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天津海關獲悉,近日,天津海關所屬保稅區海關在對一輛來自美國洛杉磯港的越野車進行查驗時,發現汽車底盤間隙中有疑似鼠類,海關現場查驗人員及時將疑似鼠類送天津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病媒生物實驗室進行種屬鑑定和攜帶病原體檢測
  • 北美負鼠奇特「裝死系統」,並不是隨意裝死,若被驚嚇就自動啟動
    在食物鏈中,弱肉強食是基本法則,有些動物的攻擊能力很強,有些動物的防禦自保能力很強,其中在防禦動物中有很多會選擇「裝死」來躲避獵食者的,例如豬鼻蛇、南美青蛙、一些蜥蜴類等,其中北美負鼠也是「裝死動物」之一,但它的「裝死系統」非常奇特:並不是隨意裝死,而是在被驚嚇時
  • 動物界演藝大賞之裝死的藝術
    北美的維吉尼亞負鼠就是這樣一種充滿心機的動物,它們能從至少2000萬年前繁衍到現在靠的就是祖傳的精湛「演技」。這麼看來給負鼠頒一個動物界「奧斯卡影帝」獎一點都不過分。因為裝死已經滲透進基因和血脈裝死作為動物界弱勢群體們的傍身「絕技」,獲得過程屬於後天習得以及基因遺傳,其中基因遺傳發揮的作用可能更大。而且,裝死不僅存在共性,還存在個性。研究發現,類似負鼠這樣逼真的裝死很可能並非是出於自願或受到意識控制,而是源於負鼠體內暗藏的特殊「開關」。
  • 世界上最會「碰瓷」的負鼠,空長50顆利齒,遇敵基本裝死
    重點是裝得特別像,嘴張大,瞪著眼睛,肛門處還會流出臭臭的綠色液體,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它真的死了,那麼你知道這是哪種動物嗎?北美負鼠喜歡夜間行動,白天的時候基本上都不出來,它們弱小,晚上出來活動更能保障生命安全。
  • 津關捉「鼠」具慧眼,車中巧識「偷渡客」——天津海關在保稅進境的進口汽車中全國首次截獲北美負鼠
    天津海關在保稅進境的進口汽車中全國首次截獲北美負鼠近日,天津海關在保稅區進境的一輛來自美國的進口越野車底盤間隙中發現了這樣一種生物——尖尖的嘴,大大的圓耳朵,長長的尾巴,蓬鬆的毛髮,四個爪子非常尖利,後背還有一道白毛,看上去就是一隻家貓大小的「老鼠」......
  • 被譽為「恐怖大師」的車臣武裝頭目巴薩耶夫,到底是怎麼死的?
    說起俄羅斯和車臣之間的淵源,雙方在歷史上可以說是仇怨頗深,即便是今天,俄羅斯軍隊已經控制了車臣大部分的領土,但是還是會有一些極端分子,仍然不斷的在俄羅斯境內製造恐怖活動。而說起車臣武裝,就不得不說說被譽為「恐怖大師」的車臣頭目巴薩耶夫。
  • 亞馬遜叢林上演罕見一幕:巨型狼蛛把負鼠給滅了
    密西根大學上傳到網上的一段視頻顯示,在最近一次科學活動中,他們第一次見到,狼蛛把負鼠給制服了。據密西根大學生態和生物進化學博士Mike Grundler介紹,當晚,他們一行人聽到奇怪的聲響,循聲望向一片枯葉堆時,發現一隻亞馬遜巨型狼蛛正拖著自己的獵物負鼠前行。在常識中,狼蛛的食物通常是小一號的蛙、昆蟲等,而負鼠的天敵多是狼、狗等。
  • 津關捉「鼠」具慧眼,車中巧識「偷渡客」
    天津海關在保稅進境的進口汽車中全國首次截獲北美負鼠近日,天津海關在保稅區進境的一輛來自美國的進口越野車底盤間隙中發現了這樣一種生物——當這個「神奇動物」由天津保稅區海關送至天津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病媒生物實驗室時,工作人員亦無法立刻做出辨認,直至翻過樣本,看到其腹部的育兒袋
  • 達斯汀·霍夫曼:霍夫曼是一位享有盛譽的電影表演大師
    達斯汀·霍夫曼:霍夫曼是一位享有盛譽的電影表演大師邁克·尼科爾斯:生於柏林,父親是猶太裔俄國人,因恐遭納粹迫害而於1939年舉家移居美國。就讀於芝加哥大學醫學院時,他做過夜間守門人、郵差等多種工作。因喜愛表演藝術,後來和人組成個即興小組,經常在校園和飯店演出。
  • 神算算到皇上能活80歲,結果皇上40歲就死了,死前說算的真準
    現在大街小巷地角落還會有一些穿的像大師一樣的人,留著鬍子戴個眼鏡,在地上鋪張八卦圖,為人算命,其實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騙子,為了賺錢給客人說一些他們愛聽的話,話裡一定有他們可能遇到的不好的事,但是怎樣怎樣之後就會柳暗花明,人生一帆風順。這些話往往一些暗示的嫌疑,也就是說本來可能不會發生的事,但是因為你的相信,它的發生率就增大了。
  • 尼採為什麼說「上帝死了」?
    一本為所有人而又不為任何人的書「上帝死了」是尼採最為瘋狂的名言之一,這句話出自《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尼採在《瞧!這個人》裡寫道:「在我的著作中,我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代表我自己。我以這部著作給予人類以前所未有的極其偉大的贈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