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產製作的推理懸疑片,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但能讓人記住的少之又少。最近幾年,導演圈新秀不斷崛起,忻鈺坤無疑是個冉冉新星。2015年,忻鈺坤攜處女作「心迷宮」首次亮相熒幕,這部影片的類型被歸為「劇情+懸疑+犯罪」,卻少見的融合了當下農村社會的現實圖景。
小成本製作的影片往往很難抓住大主題,但它是個例外。將本土化題材融進多重視角的交叉敘事結構中,千奇百巧,無絲毫贅餘,既是偏遠鄉村生活的縮影,也是游離在鄉村社會邊緣人的反映。故事情節的精打細磨,敘事節奏的緊湊流暢,無一點拖沓的演繹了一場近乎荒誕的鄉村「悲喜劇」。
由一具被焚燒的屍體引發的一連串荒誕離奇的故事,一步步抽絲剝繭,真相卻似乎愈走愈遠,一群奔走在生活中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因此而串聯在一起,當清正廉明的村長變為整個故事的推動者,結局卻不得不令人想起魯迅先生的那句:公正的裁判在陰間……
在影片中,導演一共設置了三條故事線,第一條:陳自立,麗琴,大壯,王寶山夫婦,演繹了一場關於婚姻圍城中「城裡城外」的故事。第二條線:白虎,白虎兄嫂,外加上放高利貸的人,這條線是游離在社會另一面的邊緣人的生活寫照。第三條:村長,村長兒子宗耀,以及宗耀女友黃歡,是一場血濃於水的親情與人性之間的較量。我們不難看出,這三個故事,實際上是三組對抗。
導演用一口無人認領的棺材當故事的引子,在第一組對抗中,飽受家暴折磨的麗琴通過這口棺材似乎看見了人生的希望,但也由此終止了與情人的關係;大壯藉此找到了接近麗琴的機會,卻也因為陳自立的死亡離麗琴越來越遠;白虎的兄嫂靠著這口棺材擺脫了白虎籤下的高利貸欠條;影片的名字叫做「心迷宮」,一口棺材看似為不同處境的人們找到了各自的生活出口,卻也將他們拖向了更深更遠的迷宮。
影片選取的故事看似荒誕,可在實際生活中卻並不少見。拿第一組故事裡的麗琴和陳自立各自的婚外情來說,在一個環境封閉的偏遠山村,鄰裡之間都十分熟悉的情況下,中年男女的關係就像一層窗戶紙,捅不捅,那是茶餘飯後一句話的事情。在他們眼中,法律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名詞,婚姻中的家暴,生活中時時刻刻在上演,與自己有關,與身邊人有關,但就是與法律無關。情感的不忠和婚姻裡的家暴被默許,輕易發生也很輕易就被接受。
再說白虎,村長的兒子宗耀和女友在夜晚約會時被白虎撞到,生性無賴的白虎以此為要挾,卻引來意料之外的殺身之禍,宗耀和女友兩人慌亂之中逃離了村子。而正直廉明的村長發現了兒子失手殺掉白虎的事實,繼而焚燒掉了白虎的屍體,為了保護獨子而掩蓋事實。儘管兩人的關係一直處於對抗的狀態,但這種血濃於水的親情還是很容易就戰勝了內心的正直本性。
整個故事看上去充滿了戲劇性,但在法治缺位的農村,人性的「私」和「惡」更容易被彰顯。影片結束後你不得不捫心自問,換做是你,你會在迷宮中時刻清醒嗎?觀眾們說這個劇本,主題過於繁雜,每一個單拎出來都足夠再創作一部影片,但是它卻沒有因為「雜」而讓人覺得「亂」,這正是編劇設計的過人之處。因為所有的一切,婚外情,賭博,包辦婚姻,人性的自私和貪婪,全部被包含在「落後農村」這一複雜的大背景中。
其實,這部影片劇本的靈感,來源於一個多年前發生在河南鄉下的真實故事,製片人的父母講述出來後,給了忻鈺坤最初的動力,他把自己悶在家裡一年多的時間,終於構思好了全部的故事情節。現實生活中的事件融合了太多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忻鈺坤的劇本將其變得曲折而反轉,鏡頭的變換交替,讓原本的真相變得撲朔迷離,整個故事串聯起來,容不得一點失誤,一環倒下,全局皆輸。
「心迷宮」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沒有像大多數懸疑片那樣,讓你提心弔膽、全程緊繃的看完全程,沒有讓你一邊看一邊想著逃出導演設下圈套的雜念,而是在影片的一開始,導演就對你講述了故事的真相,但你無法知道的是,處於故事中的這些人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這也就給影片增加了很多搞笑之處。
影片結尾出現的那一排字幕,「最後他們都去自首了」,令很多觀眾覺得是一個敗筆,其實這是影片在題材選擇上不得不做出的讓步。影片一開始叫《殯棺》,但是過不了審核,而最後的那一排字,也算是一種取巧的過審方式了。
另外,這部影片的拍攝過程十分不易,由於是小成本製作,去掉演員片酬和員工薪酬,還有交通,住宿和道具等費用,為了節省成本,導演父母主動承擔起了後勤工作。雖然是忻鈺坤導演的處女作,但是結構的精巧,敘事的從容,都讓他具備了一個成熟導演的老練。
看慣了熒幕上精雕細琢的構圖和布局,「心迷宮」的出現無疑是一個「粗製濫造」般的存在,但是這部影片卻以170萬的投入收穫了一千多萬的票房,無疑是國產懸疑片中的一匹黑馬,如今看來,的確不枉費所有人的這番心血。這種種表現也側面說明了觀眾們對電影本質的期待,不需要大牌明星,不需要眼花繚亂的逼真特效,觀眾想要的僅僅是一個足夠精彩的故事,和一個足夠縝密的敘述者為我們呈現這一切,其餘都只是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