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西洋,地磁有個「坑」,需不需要擔心?_中國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2021-01-21 環渤海新聞網

  最近有些朋友在網上轉,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地磁圖上,就像下邊微博附帶的圖上一樣,用紅藍顏色代表地球磁場強度時,在南大西洋的上空有個地球磁場強度非常低(藍色)的區域,範圍還特別大。一些報導用上了「斷裂」「大坑」「凹痕」等形容,以及「奇怪」「可怕」「嚴重」之類的詞彙,渲染說這樣一種異常發展猛烈,甚至會帶給人類滅頂之災,因為這個現象與地磁倒轉是直接相聯繫的。

網友暢所欲言(圖片來自網絡)

  大家在積極參與討論的同時,對這些事也不必過分緊張。南大西洋地磁異常區域,科學家發現和確認已經超過50年,而在這之前已經存在了許多許多年。目前沒有任何證據或者可靠的理論說它會對我們人類的生活產生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地磁圖上顯現出來的這個「坑」。有些喜好神秘故事的朋友應該聽說過神秘的「百慕達三角」區域,其實這個區域就是咱們要聊的南大西洋的一角。很多研究認為飛機、輪船經過這個區域時,通訊、導航很容易出錯,甚至電子儀器本身失靈,最後導致事故,而這些可能是磁場以及與之相關的帶電粒子特徵引起的。

  根據地球磁場的測量,南大西洋上空有一大塊區域的磁場強度比世界其他地區弱了30~50%,弱化的速度也比其他地區快了10倍,既然與「正常」非常不同,故而被稱做南大西洋異常區(South Atlantic Anomaly)。它的中心在南美洲與非洲之間的大西洋,範圍涵蓋了南美洲西南、非洲南端以及兩者之間的大西洋南部。

  地球磁場是個怎麼回事呢?磁場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物質,它不是由原子或分子組成的,但是實際存在。磁體周圍存在磁場,磁體間的相互作用就以磁場為媒介,所以兩磁體不用接觸就能發生作用。很早以前,人類就已經知道磁石及其磁性,也發明了指南針,因為它總是有一端指著南(另一端自然就是指北)。而我們的地球其實就好像一個大磁鐵。磁鐵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磁鐵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地磁軸和地理軸之間有大概11°的偏差。

地球和它的磁場(圖片來自網絡)

  法國學者皮埃·德馬立克(Pierre de Maricourt)於公元1269年論述了他仔細標明鐵針在塊型磁石附近各個位置的定向,也就是用磁鐵指向的方向定義磁場方向,從這些記號描繪出很多條線,也就是上圖中的磁力線或磁場線。他發現磁力線匯聚於磁石的相反兩端位置,他稱之為磁極,如下圖所示,磁力線從北極(N)指向南極(S)。後來威廉·吉爾伯特主張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石,其兩個磁極分別位於南極與北極,所以在地面上看磁鐵會指向南北方向。

磁力線指示了磁場的方向,從北極(N)指向南極(S)(圖片來自網絡)

  如此看來,地球的磁場在地面不同地方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會是完全一樣的了。有一些常用的表現磁場特徵的參數,我們習慣叫地磁7要素,包括了磁場總強度、水平方向的強度、垂直方向的強度、向東的強度、向北的強度,這些向各個方向的強度稱為分量,也就是水平分量、垂直分量等等,也包括了跟水平面的夾角(磁傾角)以及水平分量跟北向之間的夾角(磁偏角,也就是相對於向北轉過的角度)。這些參量在不同地方不同,隨著時間也存在變化。

  我們地球的磁場對地球生物圈有雙重保護作用:一是避免外來的高能帶電粒子入侵,二是減少大氣層中的帶電粒子逃逸。因為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會受到使它轉向的「洛倫茲力」,所以通常是「拘束」在磁場周圍的,而能量很強的帶電粒子也很難輕易「逾越」磁力線的控制。對來自宇宙(主要是太陽)的高能粒子而言,它們「吹」向地球並遭遇地球磁場時,會被磁場彈開,或者隨著磁場去到地球的夜晚側很遠的地方,有些遠離地球而去、有些經過「千辛萬苦」後進入到咱們地球周圍的空間中;對於地球的帶電粒子(主要是因為太陽輻射形成),地球的磁場也控制住它們在地球周圍飛行,難以離開。

顏色代表地球周圍高能粒子的強度(圖片來自網絡)

  地球的南大西洋地磁異常主要是磁場強度的異常,這裡約是同緯度正常區磁場強度的一半大小。現在我們認為,地核中的力和磁軸的傾斜共同產生了異常,也就是說,地球作為一個大磁鐵,本身在地核當中形成巨大磁場的時候,作為磁鐵的軸已經是偏的了,並沒有與咱們地球的地軸重合,而是處在更加遠離南大西洋的一側,另外磁軸一直在向西漂移。一些複雜而不規則的形狀和過程帶來了一個地磁「異常」的區域。

  雖然南大西洋異常是由地球內部的過程引起的,但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地球表面。這一區域對於穿越它的近地軌道衛星來說可能是危險的。如果一顆衛星被高能質子擊中,它會短路並引起一個稱為單粒子翻轉或單粒子翻轉的事件。這可能導致衛星功能暫時出現故障,或者在關鍵部件被擊中時造成永久性損壞。我們前文說的「百慕達三角」區域的種種事故,也與磁場、高能粒子相關的過程有關。

  不過,我們講的這些危險僅限於發生在南大西洋地區上空數百公裡高的空中。只有上千公裡高的空中會有能對你我人類以及人類生活產生影響的很高能量的帶電粒子,它們在大氣中會因為碰撞而失去能量,根本到不了你我的身邊。南大西洋異常區由於地磁異常,這個高度會下降到幾百公裡,但是!幾百公裡是什麼概念呢?飛機一般只飛10-20公裡高而已!

飛機飛得比雲更高,但也到不了衛星的數百公裡高度(圖片來自網絡)

  那麼,很多人關心的,與南大西洋異常相聯繫的,地磁倒轉是什麼樣的東西,有多危險呢?

  地磁倒轉是指地球磁場方向發生變化,也就是北磁極和南磁極的對調,該過程伴隨著磁場強度先減弱後增加。早在17世紀,人們就已經注意到了強磁化的巖石對羅盤指針有明顯的影響。到18世紀中葉,一些學者發現某些巖石是沿著地磁場被磁化的,這說明某些古代的巖石是可以記錄下當時的地磁場信息。20世紀初,法國科學家David和Brunhes對被熔巖流烘烤過的物質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這些物質所顯示出的磁化方向與當前地磁場方向相反。於是,科學家大膽地猜測地磁場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極性倒轉。後來,科學家們研究了全球各地的火山熔巖,證實了磁場的反向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至此,已經可以肯定地磁場的極性確實曾經與當前情況相反,但是當時尚無技術能確定極性倒轉發生的時間。直到1963年,美國科學家Cox和同事利用精確的定年技術證實了極性倒轉的全球等時性,地磁倒轉這一概念才開始被人們廣為接受。

  地磁倒轉的時間並沒有被發現有很明白的規律,平均持續7000多年,倒轉期間地磁場強度降低了約90%。歷史上它最快每隔1萬年就能發生一次,最慢相隔4千萬年才發生一次。上一次地磁倒轉發生在78萬年前,那麼下一次呢?從1840年以來,地磁場強度持續降低,平均每一百年就降低6%,因此,就像我們開篇提到的,又有人根據南大西洋異常就開始懷疑地磁倒轉已經開始。但是如果考察過去幾千年的磁場變化就可以發現,目前的地磁強度降低仍屬正常的波動範圍,尚無理由相信這是值得大驚小怪的。

  就說開始時說到的南大西洋異常區吧,發微博的人把這個區域擴大說的好像多麼出乎意料。其實呢,科學家們一直在關注著南大西洋異常區,我給大家引用兩張科學論文當中的圖,大家可以看到,南大西洋異常區逐年的變化非常微弱,而且範圍的變化也隨11年周期太陽活動而變,整體改變的趨勢並沒有那麼快:

1998-2008年的南大西洋異常區面積變化(圖片引自:Zou et al., JGR 2015)

2004-2008年南大西洋異常區強度隨月份的變化(圖片引自:Schaefer et al., Space Weather, 2016)

  曾有人根據我們前邊說道的地磁場對地球生物的保護,提出與地球磁場和高能帶電粒子相關的,地磁倒轉引發生物滅絕的理論,但是近年來逐漸已經被廣泛放棄。就我們所知,地球磁場至少經歷過幾百次倒轉,我們根本找不到大規模的災難與地球到轉的時間相匹配的有力證據。也就是說,很可能非常非常多次倒轉發生時,地球生物並沒有「滅頂之災」。

相關焦點

  • 南大西洋,地磁有個「坑」,需不需要擔心?丨Calling太空
    最近有些朋友在網上轉,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地磁圖上,就像下邊微博附帶的圖上一樣,用紅藍顏色代表地球磁場強度時,在南大西洋的上空有個地球磁場強度非常低南大西洋地磁異常區域,科學家發現和確認已經超過50年,而在這之前已經存在了許多許多年。目前沒有任何證據或者可靠的理論說它會對我們人類的生活產生影響。你考試沒及格?我開車闖了紅燈?隔壁老王家不孕不育……地磁異常就跟許多人篤信的神仙一樣,對它來說,我們人類的生活太渺小了,你我的煩惱不值一提。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地磁圖上顯現出來的這個「坑」。
  • 唐山氣象臺發布最新雨情,最大降水量在→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 趙雅靜)唐山氣象臺2020年08月16日7時發布雨情:受副高外圍西南氣流影響,15日白天到夜間我市出現降雨天氣。15日07時-16日07時,全市暴雨站4個,大雨站23個,中雨站25個,小雨站206個。
  • 唐山樹袋熊總部大廈開工_時政要聞_唐山環...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 王昊) 9月16日上午,大型機械設備整齊排開,工人師傅們喊出了響亮的承諾口號。作為我市建設「中國北方跨境電商總部基地」的重點支撐項目的樹袋熊總部大廈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由此標誌著我市首個5G智慧項目正式落地。副市長曹全民出席相關活動。
  • 地磁極翻轉是個騙局?
    一系列研究已經證實,地磁極如今處於高度不穩定的狀態。歷史統計表明,地磁極可能隨時發生翻轉。然而,近日一支國際研究小組表示,磁極翻轉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地磁場變化的現象被誇大了太多。
  • 高速公路編號大全,快快收藏起來吧_中國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命名編號調整後,每個城市繞線環線均有全國唯一的編號,每條國家公路均有獨立名稱,每個重要道路節點均有明顯的標誌,可確保上路司機認得清、看得懂、行得通、走得對。  高速公路編號還是傻傻搞不清楚?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想搞清楚,你只需要兩步↓↓↓  首先,我國的高速公路標誌牌很好辨認,由紅、綠、白三色組成,紅底白字意為國家級高速,綠底白字為高速編號。
  • 唐山師範學院簡介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  唐山師範學院是一所省屬公辦的綜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學校辦學歷史悠久,創建於1956年,成長於改革開放中,快速發展於新世紀。  學校所在地——唐山,素有中國近代化工業的搖籃之稱;北靠燕山,東、南臨渤海,西接京津,中擁平原,區位優勢突出,地理環境優美,經濟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正在飛速崛起的環渤海城市群中最突出的城市。
  • 《唐山鳥類圖鑑》出版
    《唐山鳥類圖鑑》出版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唐建勳 通訊員 李樹華)近日,《唐山鳥類圖鑑》正式出版。這標誌著我市鳥類保護研究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唐山鳥類圖鑑》收錄了我市行政區域發現和拍攝到的鳥類20目69科42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0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50多種。本書選編的照片栩栩如生,文字說明簡單明了,對各種鳥類的特徵、習性及分布的描述客觀準確,是一本簡約實用的鳥類知識的科普書,也是一本進行「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珍視生命、平衡發展」人文教育的教科書。
  • 微電影《光輝歲月》唐山首映
    微電影《光輝歲月》唐山首映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楊文進)5月3日,唐山市影視藝術研究會入駐河北聯合大學輕工學院揭牌儀式暨微電影《光輝歲月》唐山首映儀式在輕工學院舉行。市影視藝術研究會會長、導演、也是《光輝歲月》的出品人之一的肇曉賀,在青年節到來之際特別為學生安排了這部青春勵志微電影在唐山的首映。由麥田執導的《光輝歲月》講述了4個「80後」年輕人高中時因為喜歡beyond的歌曲走到一起,組建樂隊,10年後雖然生活在社會底層,依然對生活充滿希望的故事。觀看了首映式的大學生表示,該片情感真摯又不失幽默,喚起了當代年輕人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 五一期間唐山有大型恐龍展 兒童免費參觀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趙子星) 5月1日至5月3日,唐山將在大釗公園內唐山民俗藝術博物館舉辦《侏羅紀世界》大型恐龍展。本次展覽將面向全市兒童及殘疾人免費開放。  據了解,此次恐龍科普展引進高科技手段,結合電影《侏羅紀公園》制景手法生動逼真地再現了遠古恐龍世界的面貌。
  • 科學家發現,南大西洋區域磁場異常,有可能會引發一些未知的變故
    要知道,人類已經走出地球達半個多世紀,也對太陽系的各個行星進行了初步的探測,目前還沒有發現第二個生命星球。由此可見,生命星球在宇宙中也是非常稀有的存在,生命的誕生需要滿足很多的條件才可以。而地球能夠成為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自然也需要滿足很多的條件,這些條件有來自於地球外部的各種因素,比如處在宜居帶,有木星和月球的保護。
  • 「空中夢想杯」全國無人機競速巡迴賽唐山首戰落幕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 楊文進 包田紅)8月15日,為期兩天的「空中夢想杯」全國無人機競速巡迴賽唐山首站賽落幕,共有來自全國20個省市的48名職業競速選手參賽。此次巡迴賽涉及6個城市,在唐山啟動後,還要前往北京門頭溝、山東臨邑、江西九江、遼寧瀋陽、廣東深圳,歷時約一年。中國機電裝備維改協會無人機分會秘書長尹曰超介紹,此次活動選擇在唐山舉辦,是因為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有會員企業落戶唐山;唐山市內的山、海、河、湖等場景非常豐富,地理位置特殊,非常適合這項產業的發展。
  • 網傳唐山上空現「地震雲」 實則與地震無關(圖)
    微博上某網友曬出在唐山拍到所謂的「地震雲」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紀哲)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其中有網友指出,近日在唐山上空出現了「地震雲」。針對此事,記者聯繫了唐山地震局和唐山氣象局,雙方均表示,學術上對「地震雲」一說沒有明確的定義。  唐山地震局工作人員表示,「地震雲」理論在官方和學界均沒有定義,網傳在唐山出現的「地震雲」與8日在九寨溝發生的7級地震沒有直接關係。  唐山氣象臺工作人員表示,不存在「地震雲」一說。
  • 「絕跡幾十年的魚又見面了」——河北環渤海漁村走訪見聞
    記者走訪河北環渤海的滄州、唐山一些漁業鄉鎮了解到,攻堅戰實施一年多來,當地重點推動陸源汙染治理、人居環境整治、漁業生產轉型等工作,渤海環境明顯改善,一些絕跡幾十年的漁業資源重現渤海灣。(小標題)「渤海刀」重現渤海灣黃驊市南排河鎮是純漁業鄉鎮,全鎮5萬多人主要靠海洋捕撈和漁業養殖為生。受疫情影響,鎮裡的漁船從3月起才陸續出海作業,比往年晚了一個多月。
  • 環渤海高鐵方案和煙大海底隧道方案,哪個更好?真相一目了然
    ,也可以是橋隧結合的方式,如果建設起來的話,我國東北地區將可以橫越渤海海峽直通山東,而山東也可以直通東北,使得東北地區與山東等華東地區真正地連為一體。另外還有一個方案就是環渤海高鐵方案,該方案的規劃是建設一條高鐵,從遼寧的遼東半島向西經天津進入河北,然後進山東向東進入遼東半島,這條高鐵就像一個「C」字,幾乎將整個渤海灣環繞起來。串聯了絕大多數環渤海的城市,可以在此基礎上發展環渤海城市群,對環渤海經濟區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 南大西洋磁場表現異常!衛星過頂受影響,地磁逆轉發生先兆?
    地面的大型通信設施和電網也會受影響,具體到個人感受,就是電力供應的不穩定,GPS這些定位系統癱瘓;給人類社會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南大西洋磁場異常區是地磁逆轉先兆?今天最北端到葡萄牙,東端到南印度洋。它的成因有兩種說法,一這是外核流體運動的一次性產物,二是地球磁場過去幾十萬年間一種重複發生的正常現象。如果是一次性產物,隨著其不斷擴大和加深,可能就是新一輪地磁逆轉的開始!
  • 造一個全球最大淡水海,渤海灣圍起來300年,中國能完成嗎?
    中國渤海三大海灣之一的渤海灣,位於渤海西部,北起河北省樂亭縣大清河口,南至山東省黃河口,由薊運河、海河等注入,海床地形大致自南向北,自岸向海,沉積物以粉砂和細顆粒泥沙為主,渤海灣石油儲量豐富。這裡是著名的旅遊度假勝地,西邊塘沽是重要的港口。
  • 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空間視覺實驗室掛牌!_綜合新聞_唐山...
    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空間視覺實驗室在高新區掛牌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魏偉 通訊員 劉坤)10月29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空間視覺實驗室在高新區籤約並正式掛牌,這標誌著唐山高新區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合作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 不推薦《環大西洋》山寨版《環太平洋》,山寨版 山寨版
    ,還挺牛批,其他的不做評論山寨之王The Asylum公司出品的山寨版《環太平洋》2013年上映,目前總點擊 1次的《環大西洋》是由導演賈瑞德·科恩執導,格雷厄姆·格林,大衛·喬卡奇,安東尼·特雷奇·克裡斯,傑姬·摩爾,妮可·亞歷山德拉
  • 南大西洋區域磁場異常變化:強度加劇減弱
    南大西洋異常區(South Atlantic Anomaly)是地球磁場位於非洲和南美洲之間的一片區域,覆蓋範圍遍及南美洲南部及南大西洋海域。至少幾十年來,這一區域的磁場變得越來越弱,而這也是全球趨勢的一部分。根據歐洲空間局(ESA)的數據,在過去200年裡,全球磁場強度下降了9%。南大西洋異常區似乎是一個特殊的變化點。
  • 大型仿真恐龍亮相唐山燕東生態園(組圖)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王娜娜)5月24日至6月1日,唐山燕東生態園將舉辦「大型恐龍展」,帶你穿越侏羅紀!  據悉,一批由好萊塢大師設計,運用尖端科技量身打造的恐龍正式「亮相」唐山燕東生態園。恐龍展上將有超過30隻以上大型恐龍,最長恐龍超過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