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徽、人民幣的設計者都是同一人,他筆下有兩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2020-12-03 中信出版集團

去年,「最美奮鬥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藝術設計行業唯一一位被授予該榮譽的,是一位已百歲高齡的老先生——周令釗

說到周令釗這個名字,許多人並不熟悉,但他主創或參與設計過的作品,卻是1949年以後幾乎每個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譬如開國大典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黃鶴樓抗戰大壁畫、少先隊隊旗、共青團團旗、人民幣票面、深圳中國民俗文化村等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背後都有周令釗先生參與設計。

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集體模範獎狀(1950)

國寶級壁畫《世界人民大團結》

《劉三姐》封面設計

「第 26 屆世界桌球錦標賽」招貼

它們曾陪伴幾代中國人走過最艱難的時代,塑造了每個人對「國家」這一抽象概念的圖像記憶。

如今已百歲的周令釗老先生這一路是如何走過來的?這些重大設計又是如何實施的?今天想和大家來聊一聊。

20世紀30年代 抗日戰爭時的四處顛沛

周令釗出生於1919年的湖南平江。少年時代,他先後入讀長沙華中美術專科學校和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接受了良好的藝術教育。

1936年,17歲的周令釗到上海華東照相平版印刷公司,跟隨著名的製版印刷專家柳溥慶學習製版。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他積極投身抗日宣傳工作,次年進入武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藝術處美術音樂科工作。

在此期間,他和同仁共同參與了黃鶴樓《全民抗戰》大型壁畫的繪製。

1938年,19歲的周令釗為長沙兒童劇團設計的團徽。代表和平的白色幼鴿頭戴鋼盔,寓意令人動容

20世紀40年代,他參加抗敵演劇隊赴滇緬邊境,在戰鬥前線奮筆描繪,記錄炮火硝煙的生活。

1944年,周令釗在滇緬邊境前線的戰地寫生,畫面上的中國遠徵軍軍人正在眺望緬甸方向的戰事

抗戰結束後,他在上海育才學校作為美術教員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於1948年北上。

20世紀50年代 國家視覺形象設計師

1948年,周令釗接受徐悲鴻先生之聘來到北平藝專任教。

對於一個不到30歲的年輕人來說,這段人生經歷可謂跌宕起伏、豐富精彩。這個階段可以說是周令釗先生一生中最忙碌的時光,也是他藝術的成熟期。

被無數次印在課本裡的油畫《五四運動》(1951年)

北上後的周令釗很快接到了一項艱巨的任務,參與為開國大典繪製天安門城樓上懸掛的毛主席像的工作。

周令釗後來回憶說:

10月1日,天安門將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據說是大會主持人通過美院黨委書記要我為開國大典畫懸掛在天安門上的毛主席像,我高興。我和妻子陳若菊是在天安門城樓上大殿外東側牆邊作畫。畫幅約6米乘4.6米,畫布遇風易起褶皺,畫在馬口鐵皮上較平整。沒有放大機,就打格放大;尺子不夠長,便用粉線袋彈格;沒有升降機,便搭腳手架,爬上爬下退遠看效果。十多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按期畫好。那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第一天,毛主席和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共同奮鬥,無數先烈的犧牲得來一個全新的中國,將來的日子會更加美好。

1949年,為開國大典繪製天安門城樓上懸掛的毛主席像的情景

毛主席畫像後,他又投入到包括政協會徽、國徽和人民幣在內的新中國國家視覺形象的設計工作,完成了大量的國家設計任務。

隨後國徽的設計,可以說是新中國最重要的形象設計之一。

國徽設計先是全國徵稿,後由國務院牽頭,成立了中央美院和清華大學兩個設計小組。

清華組組長是梁思成,建築系的幾位老師參加設計;美院組組長是張仃,成員有美術系的張光宇和周令釗,項目由國務院總負責。

最後交出了兩套風格完全不同的設計方案:清華組設計的是一個玉璧,象徵完璧歸趙,還政於民;中央美院組的設計方案裡有齒輪麥穗,中間一個大五角星,下面是天安門。

最終中央美院組的方案勝出,不過之後國徽成型的浮雕等工作是交給清華大學建築系完成的。

國徽設計方案二(複製件)中央美術學院國徽設計小組,1950 年 中國政協文史館提供

1959年,第三套人民幣的整體設計重任也交由周令釗負責。為了畫好主景圖案,他到煉鋼廠、石油等單位,見煉鋼工人、車床工人、拖拉機手......這些基層工人的工作狀態,給了他諸多的設計靈感。

周令釗為設計第三套人民幣到石景山鋼鐵廠體驗生活期間所作

第三套人民幣於1962年4月20日開始發行,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歷時38年,是五套人民幣紙鈔中流通時間最長的一套。

第三套人民幣二角票面正面長江大橋景鉛筆大畫稿

當年30歲出頭的周令釗滿懷熱忱地參與到這些重大設計項目中,也成了這段歷史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者,而他和那一代設計師們參與的這些設計也奠定了新中國認可的民族化設計語言的基調,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

周令釗50—60年代的部分設計和繪畫作品

70年代至今 從公共壁畫到大型主題公園

1978年11月,周令釗開始了第四套人民幣的設計,這次他依然擔任整體美術總設計。第四套人民幣從1967 年1月提出設想,到1985年5月定案,歷時18年,是我國籌劃設計時間最長的一套人民幣。

而這套人民幣,是我們相當熟悉的一套了。很多大家倍感親切的描繪和紋樣設計,都出自周令釗之手。

第四套人民幣一元票面正面民族紋樣「喜鵲登梅」設計稿 周令釗、陳若菊 1979 年 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藏

第四套人民幣十元及以下的票面正面主景都是少數民族的雙人頭像。

比如五角票面是苗族和壯族婦女頭像,一元票面正面是侗族和瑤族婦女頭像,二元票面正面則是維吾爾族和彝族婦女的頭像……

第四套人民幣二元票面正面民族紋樣「竹林綬帶」設計稿周令釗、陳若菊 1979 年 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藏

其實這些少數民族人物形象所描繪的都不是哪個具體的個人,而是經過提煉、抽象和概括的藝術「典型」。

為了塑造這些藝術典型,除了之前數十年間走遍全國的素材積累,周令釗又於1979年去貴州、雲南實地考察,繪製大量寫生,留下了許多與西南少數民族有關的色彩寫生和速寫。

這些素材的積累,為人民幣上少數民族形象設計打下了基礎。

1979年改革開放後,中國城鄉建設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產生了大量公共空間,對這些公共空間進行建築裝飾的需求開始激增。

而說到公共空間的設計,黃鶴樓壁畫《白雲黃鶴》是其中一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作品。而這幅巨型壁畫的設計和繪製者,也是周令釗。

黃鶴樓,位於武漢市武昌區的蛇山頂上,於1981年重建,1985年落成,由著名建築師向欣然設計。

1982年,黃鶴樓施工方邀請周令釗創作一幅陶瓷壁畫,於是便有了這件大型壁畫《白雲黃鶴》。

其實黃鶴樓每層有壁畫,均由當時剛成立的中央美院壁畫系設計,而一層中央最大也最重要的壁畫《白雲黃鶴》是周令釗親自設計繪製的。這對於當時剛成立的中央美院壁畫系有極為重要的示範意義。

壁畫線稿

這幅壁畫高9米、寬5米,在迴廊上看,上半部仙人子安已乘黃鶴去;在廊下大廳看,下半部是李白把酒送行及湖北特色的三棒鼓、月琴等樂器,非常震撼。

當時條件有限,壁畫的製作過程中,可謂是重重困難。周令釗說:

作品是高溫釉下彩工藝,由宜昌彩陶廠燒制,共由756塊彩色陶板組成。我帶了七位年輕人在宜昌彩陶廠刻、畫陶瓷板。我們自己刻、自己上釉,白天刻制,晚上進窯。次日滿懷希望地出窯,但往往是全部或大部分報廢,又得重新刻制。

壁畫彩墨稿 1984 年 中國美術館藏

不過周令釗設計的眾多作品中,最意想不到的當屬深圳的「錦繡中華」和「中華民俗文化村」主題公園。鮮有人知道這個中國主題公園的先行者的總體設計是由周令釗擔任的。

「中華民俗文化村」是中國第一個薈萃各民族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和民居建築於一體的大型文化主題公園。1991年建成開放,有25個村寨,涵蓋22個民族的典型風格。

周令釗為民俗文化村的實景效果繪製了大量的手稿,那些豐富而又生動的細節,是他對廣袤中國大地上民族、民俗文化藝術的熟稔。

如果沒有他幾十年如一日的萬裡寫生路和大量的素材積累,想達到這種熔各民族文化於一爐、情景交融的總體構想是絕無可能的。

中華民俗文化村設計草圖 紙本線稿

今年5月,周令釗老先生度過了自己101歲的生日。在談到自己的創作心得時,他說道:

一路走來,現已百歲的我很榮幸見證了新中國美術七十年的光輝歷程......平時無論出門走到哪兒,我都會帶上寫生的行頭,把自己關在家裡閉門造車是 「憋」不出好作品的。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多看、 多想、多動手是我的習慣。作畫於我是生活的一部分。現在已過百歲,但看到美好的自然、美好的藝術,仍然會衝動, 仍然想動筆......

周令釗的作品既大開大合,又張弛有度。在這種巨大的張力之下,是周令釗先生樸素的人生本色。

中央美院教授、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過他這位老鄉和同事:

周令釗從不張揚,他搞了許多重大的事情,沒有多少人知道。換成有的人,如果能參與其中任何一項,都可以吹噓一輩子了。

現在這些記錄新中國成長史的重要作品正式集結出書了,它既是周令釗先生的藝術小傳,也是一部新中國簡史。

他以豐富漫長的藝術人生和卓越的創造力,塑造了一個時代的公共圖像和集體記憶。

相關焦點

  • 首枚金屬國徽鐫刻金色記憶
    原標題:首枚金屬國徽鐫刻金色記憶 新華社瀋陽9月28日電(記者張非非、石慶偉、於也童)60多年前,瀋陽第一機器廠的烈火中,熔鑄出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如今,這枚直徑2米寬、豎直徑2.4米高、重達487公斤的國徽,仍懸掛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熠熠生輝。
  • 要有正確的集體記憶!新傳er:微微一笑,什麼是集體記憶?
    也正是在社會中,他們才能進行回憶、識別和對記憶加以定位。」集體記憶必須是在社會間成員的互動、交往中逐漸形成的,具有普遍性、標準性,而並非各有差異的個體記憶。;②集體記憶最終會化為象徵符號,可以被反覆使用、重現、解讀,承載著族群的共同理念、意義,也是族群獨有的記號,能夠同其他族群區別開來;③集體記憶需要表現為集體行動與紀念儀式,能夠周期性地通過行動與儀式而得到鞏固,並給予族群成員力量與希望
  • 華師大跨學科工作坊:文化創傷、公共記憶與中國人的精神生活
    童世駿教授首先從哲學角度談了作為一種精神生活現象的記憶的理解。他指出,討論精神生活時我們通常會談論記憶、認同、意義和理想;記憶是面向過去的,理想是面向未來的,認同是關於自己的,意義是超越自己的。記憶本身是一種精神現象,它與認同、意義和理想都有關係。
  • 人類集體選擇性失憶,大腦竟可以篡改記憶?揭秘神奇的曼德拉效應
    有沒有那麼一瞬間你忘記自己出行的目的,有沒有那麼一瞬間你會想起某件可能發生過的事情?很多人都曾猜測過,自己的記憶會不會突然被抹去,因為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事情在我們的常規印象中和現實中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自己又有明確的記憶,這就是傳說中的「記憶偏差」。什麼是「記憶偏差」呢?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所相信的東西都與他的記憶有關,但記憶就一定準確嗎?
  • 金庸筆下最霸氣的八大姓名,它們都有什麼寓意?
    金庸筆下的人物取名大有考究,絕非閒言廢語,幾乎所有的姓名都有出處,所有的名字都有寓意。還有一些極美的名字,比如木婉清的姓名便取自詩人謝琨《遊西池》中的「水木湛清華」和《詩經》中「有美一人,清揚婉兮」之句。「語笑嫣然」化用宋玉賦「嫣然一笑」和《詩經》「巧笑倩兮」之句。阿朱阿紫的名字寓意「惡紫奪朱」便出自《論語》。
  • 亞美尼亞的國徽裡,為什麼有土耳其的大阿勒山?
    外高加索三國之一的亞美尼亞,其國徽中間有個山頂的圖案。這座山叫大阿勒山(亞拉拉特山、阿拉臘山),不過,這座山不在亞美尼亞境內,而在鄰國土耳其境內。
  • 記憶並不屬於你!Nature新研究:集體記憶會改變個人記憶
    近日在《自然·通訊》上的一篇文章認為,通過文化暗示、媒體和大眾態度表現出的「集體記憶」會融入並改變個人的記憶,每個人的大腦中都有專門區域存放這些集體記憶。而個人經歷和集體記憶之間的差異,會強烈影響到個人的幸福感。所謂歷史,可以視為時間,事實和人物的集合,但從更深的層次上講,歷史是將這些事實要素結合在一起的世代相傳的故事。
  • 人民幣的人物原型為何是他們?原來真有點特殊,一人是村裡一枝花
    文/往昔人民幣的人物原型為何是他們?原來真有點特殊,一人是村裡一枝花說到人民幣,大家都不陌生,應該沒有一個人不喜歡他吧。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第四套人民幣吧,它是籌劃設計時間最長的一套人民幣,歷時十八年,期間的艱難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 推純愛小說:大可愛戲精×超深情偏執,快穿之你的對象都是同一人
    大家好,歡迎來到書蟲文庫小說打卡地,今天分享2本純愛新文,正文都已完結,這本快穿甜文,你的對象都是同一人,另外一本是靈異題材甜文,前男友想和我複合,沒門!小眾向純愛小說,不喜勿看哦。因為系統設定主人公的名字需由玩家自行設定,米稻作為這個遊戲的編劇,對著自己筆下的主人公,除了自稱「爸爸」,他可從沒想過有第二個選擇。這是米稻被困在全息遊戲系統裡之後,經歷的第五個遊戲劇本。米稻是一個全息RPG遊戲編劇。他憑著自己海量的劇本產出,以及過人的才華,在年紀輕輕還沒禿頂的時候,混成了業界裡數一數二的人物。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國旗、國歌、國徽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國旗、國徽、國歌的相關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設計者是曾聯松。1949年6月16日,新政協籌備會決定成立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同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報》等報紙發表徵求啟事。
  • 一起來看看你的生肖在大畫家筆下的樣子!
    中國有十二生肖,每個中國人都有自己的生肖,很多畫家們也喜歡畫生肖,比如愛畫牛的李可染,愛畫馬的徐悲鴻,還有愛畫虎的張善孖,但他們幾位都是比較單一的畫某種或幾種動物,很少有畫家把十二生肖都畫了個遍的,唯獨有一位是把十二生肖都畫了的!他不僅是我國著名畫家,而且還是北京奧運會「福娃」的設計者,他就是韓美林。
  • 這個黑人拳擊手到底是不是中國人?他和泰森一度被人誤以為同一人!
    也許你會說,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對於「中國人」這個稱呼有什麼誤會,是不是只要有中國國籍就是中國人?或者只要從小在中國生活,並且擁有中國國籍就是中國人? 如若不然,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說,這個相貌完全就是泰森副本的拳擊手是中國人呢?
  • 文學家筆下的「攀援猴」:吳承恩為猴翻案
    文學家筆下的「攀援猴」:吳承恩為猴翻案 2016-02-09 15:43:24與他的前輩——《詩經》作者一樣,他對猴沒什麼好印象。「王孫」一詞,多義,古典詩詞中常見,如白居易詩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中的王孫,指貴族子弟或一般男子。而此辭賦中的王孫,則是指猴。對其醜陋形象有所不齒:「有王孫之狡獸,形陋觀而醜儀。」  三國時期的文學家曹操有詩歌存世,據說其文章被魯迅所賞識,稱之「改造文章的祖師」。
  • 俄羅斯等國國徽上的雙頭鷹源自何處
    阿爾巴尼亞國旗與國徽從左至右:塞爾維亞、俄羅斯、蒙特內哥羅共和國國徽雙頭鷹最初的雛形很可能來源於大約公元前2900年古代兩河流域早王朝時期拉格什城邦的安朱鳥,它的形象是獅頭鷹。在兩河流域神話傳說中,安朱鳥最早是長有獅頭鷹翼的怪獸,能夠吐水吐火,相傳它從眾神之王恩利爾那裡偷了「命運泥板」(集宇宙權力與智慧)並且將其藏在山頂,天神安努命令其他眾神去追討,不過他們都很害怕安朱鳥。後來戰神、拉格什的保護神寧吉爾蘇(尼努爾塔)與安朱鳥大戰,寧吉爾蘇召來神風並用箭射向安朱鳥,但是安朱鳥拿出「命運泥板」,擋住了所有攻擊。強攻不行,只能智取。
  • 換算不科學,那麼同樣面值的美元和人民幣,購買力如何?
    來源:青峰財經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這個獨立的貨幣消費在這個國家。即使外國人來中國,中國人出國旅行,他們提前兌換貨幣來準備消費。很多人在換貨幣後會有一些問題,比如1000人民幣和1000美元,他們的購買力是一樣的嗎?
  • 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周年的西藏記憶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區分公司 供圖中新網拉薩5月25日電 題: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周年的西藏記憶作者 張偉5月25日是中國人首次登頂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60周年,也是中國西藏登山隊成立60周年。
  • 詭異的曼德拉效應,是人類集體記憶失誤,還是真實歷史被篡改?
    曼德拉效應,指大眾對歷史的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具體而言,在2010年開始,逐漸有人在網上提出,自己記憶中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先生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在監獄中離世。並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看過的報導、葬禮的電視片段,甚至是曼德拉遺孀賺人熱淚的演講。但在現實中,曼德拉先生沒有在20世紀80年代死去,而是後來被釋放,還當上南非總統,直至2013年才逝世。
  • 美國國鳥禿鷹及伊朗的國鳥與國徽
    國徽、國鳥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一一種象徵。 窺一斑而知全豹,處一隅而觀全局。從國徽的設計及國鳥的選擇也可以了解一個國家的某些性格。
  • 是集體記憶偏差,還是真的存在平行宇宙?
    難道是記憶出現問題了嗎?為了確認不是聽錯,特意查了歌詞,確實是「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朵花」,大家的記憶裡面是「民族」還是「星座」呢?通過查閱資料,發現這原來是集體記憶偏差,也有說是曼德拉效應。提起曼德拉,你會想到什麼?
  • 他們背上十幾公斤重的國徽,穿梭於祿勸的綿延大山中 只為了做這件...
    祿勸縣法院供圖雲南省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多年來,祿勸縣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積極打造民族地區特色審判模式,著力用司法護航民族團結進步、維護邊疆繁榮穩定,淬鍊出了「背著國徽去開庭」精神、雙語法官精神和民族團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