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馬年我與妻子赴港澳臺旅遊。5月7日,陰,且有零星小雨。用完自助早餐後,我們在新北市貝爾頌精緻汽車旅館,乘坐「知見旅行社442—SS」大巴,前往「野柳國家地質公園」。因半路遇到趕廟會的隊伍,在大巴既不鳴笛又不超車的前提下,用了約一個半小時到達了景點。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灣北端的基隆市西北約15公裡,是一塊突出海面的岬角。遠眺野柳岬時,它就像一隻俯臥在海中的烏龜,所以又稱為「野柳龜」。野柳早期為大陸帆船至基隆港貿易的必經航道,因海域險惡,經常發生海難。因此民間傳說昔日有烏龜精潛伏在海中作祟,玉皇大帝得知消息,便命仙女騎著大象,手持寶劍下凡收妖。烏龜精中劍後元氣大傷,之後每當天氣惡劣時,野柳岬便會冒起一股股白煙,據說這是半死的野柳龜喘息之故。(圖1寶島臺灣)
野柳岬長約1700米,深埋海底的沉積巖上升至海面,產生了附近海岸的單面山、海蝕崖、海蝕洞等地形,海蝕、風蝕等在硬度不同的巖層上作用,形成了蜂窩巖、豆腐巖、蕈狀巖、姜狀巖,風化窗等世界級的巖層景觀,令人驚豔無比。(圖2蕈壯巖)
在遊客中心,導遊買了門票,大家沿著一條小路前往景點。在進門不遠的小路右側一塊草坪上,有一尊女王頭像,導遊告知那是「山寨版」的,不要在那裡逗留拍照浪費時間。只好側目一觀繼續趕路。
野柳地質公園分為三個區,第一區屬於蕈狀巖、姜石的主要集中區。在第一區可看到蕈狀巖的發育過程,同時也有豐富的姜石、解理、壺穴與溶蝕盤,有名的冰淇淋石與燭臺石就位於本區。看著滾雪浪花湧向永不失滅的燭臺,心中為大自然的造化而震撼嘆服。(圖3燭臺石)
第二區的景致與第一區相似,皆以蕈狀巖及姜石為主,數量比第一區少,但著名的女王頭、龍頭石與金剛石皆位於本區,還有形狀逼真的象石、仙女鞋和花生石等。(圖4靠背椅)
女王頭是臺灣旅遊業的一張名片。她雍容尊貴的形態,早已成為野柳地質公園的象徵。由於它的脖頸修長、臉部線條優美,神態極象昂首靜坐的尊貴女王,故稱她為「女王頭」。此時我想起世界上第一枚郵票,英國黑便士上的維多利亞女王頭像,卻不知眼前的「女王」何許人也?在這裡遊客們排隊拍照,照片不可能太理想化,只是到此一遊,留此存照罷了。(圖5女王頭)
第三區是岬角右前側的海蝕平臺,比第二區狹窄,平臺一側為懸崖峭壁,底下則是洶湧的海浪,在這裡可看到不少怪石散置期間,其中,較特殊的有二十四孝石、珠石、瑪伶鳥石等。(圖6蘑菇)
很多人往往由於高度關注女王頭象,而忽略了一、三景區,少看了很多內容,留下了諸多遺憾。
返回途中,我與妻子在一個岔路口發現了一個無人值守的小房子,裡面有野柳的宣傳資料,還有「女王頭、仙女鞋」等紀念郵戳,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我與妻子緊三火四蓋了幾張作為留念,一路小跑回到車上,在眾目睽睽之下,只好向大家「請罪」了。(圖7紀念戳)
【作者簡介】:林嶽棒,筆名老棒、齊魯棒,山東省棲霞市人。1975年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高級工程師。甘肅省詩詞學會會員。詩詞散文見於《甘肅工人報》、《黨風通訊》、《中國有色金屬報》、《演講與口才》、《全國詩書畫家精品集》、《中外當代文學藝術家代表作全集》、《中華散文網》等。出版了《老棒詩選》、《騎行天下(整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