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對於年紀稍小的小夥伴而言,他們從小所了解的知識就是太陽系八大恆星。但是一些關注天文學的人都知道,早在2006年之間,太陽系是存在第九大行星的,那就是冥王星。冥王星在過去是最遠的九大行星,隨著天文學家們對柯伊伯帶的深入研究,他們在這裡發現了許多體積甚至比冥王星還大的小行星。經過世界天文學會的研究,決定將冥王星歸類為矮行星。
經過2006的決定之後,太陽系的九大行星就變成了八大行星。但是一些科學家們仍不死心,認為太陽系中應該存在更多的行星。我們剛剛也提到,在科學家們對柯伊伯帶深入的研究中,也發現了不少比冥王星更大的星球。根據統計,比冥王星還大的星球應該有1-3顆。最重要的是,科學家們在測量它們的引力值時,發現這些數據並不正常,由此推斷出還有體積更大的星球。
雖然我們人類是地球上的霸主,比起一些體型更大的生物,人類能立足的根本是因為人類最具有智慧。所以人類的體積與這些行星比起來,更是渺小的像螞蟻一樣。科學家們在觀察遙遠的星球時,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用眼睛來觀察。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天體與天體之間存在引力的作用。科學家們只需要計算已知天體之間的引力,就可以通過誤差值來推斷出科學家們肉眼未能看見的星球。
所以只需要通過計算,科學家們就能發現一些看不見的星球。截止到2016年,美國天文家協會統計的數據表示,經過幾十年來不斷地觀測與計算,他們發現在柯伊伯帶中就有超過6顆星球的數據並不正常。如果不是有其他質量較大的星球存在,肯定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有科學家計算過,6顆星球同時出現異常的概率,只有不到萬分之一,這也為第九大行星的出現增加了可能。
根據目前已知的條件,科學家們初步計算得出的結果表示這顆第九大行星的質量,比地球還要大九倍。只有質量達到這樣的程度,才有足夠的引力來同時對6顆星球造成影響。科學家還推斷,這顆星球應該跟木星一樣是一顆氣體星球,因為它與太陽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而且按照這樣的計算,這顆星球的公轉周期達到驚人的幾萬年。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根據太陽的質量以及體積,太陽的引力有效範圍是2光年。也就是說,在2光年的範圍內,都有存在圍繞太陽運行的星球的可能。但是目前人類的科技實力,只允許我們搜尋1光年以內的範圍。
從星系誕生的規律我們可以知道,太陽系內的行星,衛星以及其他小天體都是由太陽星雲的殘骸組成。通過研究其他的星系,科學家們發現許多星系的外圍同樣也存在質量較大的行星。所以在太陽系的深處,同樣也有行星存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