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行動支付發達,通膨率高?臺灣初中地理課本現「仇中」離譜言論

2020-12-01 騰訊網

「我13歲女兒容容現在在學校用的臺灣初中8年級上冊地理科講義,請大家幫我看一下有什麼問題好嗎?」臺灣律師蘇逸修9月21日晚上在臉書上貼出7張照片,內容是上初中二年級的女兒所用地理科講義。貼文吸引了數百條網友評論和分享,大家看完嘆為觀止,驚呼「這哪是地理課本,根本就是一本羅織罪名的書籍啊!」「這樣的課本讀完,想不『仇中』都難。」

大陸行動支付發達,因提款機不普及、通膨率高?

事實上今年9月初,依舊是初中二年級,臺灣歷史教科書就因「去中國化」被鞭撻了一輪。因為歷史書被「大刀闊斧」刪減,課程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不只沒有三國歷史,《史記》、《漢書》、魏晉南北朝、貞觀之治、楊玉環與安史之亂統統不見了。

對此,檢察官出身、曾任跨國商務律師的蘇逸修,在指導13歲女兒的課業之際,發現女兒在學校所使用的2020年臺灣歷史課本內容偏頗。他感到憂心,決定親自指導女兒歷史,並以和「2020年大陸初中歷史課本」、「1980年代臺灣初中歷史課本」比較分析彼此內容異同的方式,為她建立正確的三觀。

蘇逸修在臉書上表示,臺灣中學歷史教育又創造了「歷史性的一刻」:進一步大幅刪減八年級歷史課本上冊的「中國史」內容,「去中國化」的程度令人觸目驚心。

沒想到,這回民進黨當局又對地理講義下手了!講義雖然不是教科書,但都是學生搭配教科書使用,所以也是必讀課本。

蘇逸修貼出的是「康軒版」初二上學期第4課《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全球關聯》7頁學習講義內容,裡面充滿醜化、詆毀大陸的文字。我們來看看——

其中1張地圖「中國霾害來襲」指大陸因工業發展的廢氣隨著盛行風飄送到日本、韓國、臺灣,甚至美國西岸。還稱大陸的環境問題包括空氣汙染、海洋汙染已經影響周邊國家和地區。講義還提到,大陸積極投資各國、倡議一帶一路是「製造窮國債務陷阱」。

更可笑的是,在關於「中國大陸行動(移動)支付發達的原因」一項中,是這麼寫的:中國大陸可說是目前全球行動支付最為盛行的市場,其成功發展除了因為擁有廣大的人口市場外,主要與提款及貨幣的問題有關。在提款問題方面,提款機與銀行平均密度不高,並且部分銀行不能跨行取款,即使可跨行取款,其手續費也高;此外,提款機品質不佳,常出現吃卡問題。貨幣問題方面,則因流通假鈔過多,及因貧富差距大,各城市的通貨膨脹比率不同,造成民眾面臨錢包裡究竟要多準備百元鈔,還是多放點零錢的問題,因此,使用手機行動支付就成為民眾最方便的選擇。

面對「羅織罪名」,有理有據一一反駁

片面的事實是有意的誤導。對於該地理講義「羅織罪名」之能事,網友一一「打臉」——

新版地理講義提到中國大陸有全球最高的碳排量,這和GDP總量一樣都屬於片面事實。沒說的是中國大陸人均碳排量低於美國外,東亞最高的人均排碳地區是臺灣。

至於「一帶一路」,則是經濟學觀念錯到底,把債權人講得如此邪惡,「所以世界各國購買美債都是在陷害美國囉?」而且,大陸對外投資是真的會幫助到當地地方建設,雖然也是有拿到礦產開採權。但如果投資沒有幫助到當地建設,只會讓當地不思進取。

而將行動支付成功的原因歸結成提款機不普及、通膨率高,這種把上進努力歸因於原生貧賤的論述方式完全是為反對而反對。智慧型手機普及、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網購的發展以及行動支付企業的推廣,才是大陸行動支付發達的主要原因。

「一綱多本」,核心價值不變的是「仇中」

蘇逸修的貼文經過《中國時報》報導後,在島內引起更廣泛的反響。他也特別強調自己的立場:在教育中埋入偏頗和仇恨的種子是錯誤和危險的,並同時建議臺灣的家長們,去了解一下自己的子女在學校念的課本寫些什麼。發現有問題的地方就自己教,其實不花什麼時間。

對此,臺灣民眾很悲觀,「他們會說《中國時報》不可信,然後繼續吃『臺獨』三(立)民(視)自(由時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沒被『洗腦』。」更多的是憤慨,「太離譜了!教科書灌輸錯誤的訊息太嚴重,一派胡言!學生讀這種書,怎麼可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難怪現在的年輕人無知到這般田地!去對岸看看吧!可悲!」

在臺灣如今「臺獨」課綱所謂「一綱多本」,考的是課綱,但考題只有一份,教科書有多個版本, 不管學校用何課本、講義,家長可以選擇自認合適者。只是每個版本大同小異,但核心價值不變的是「仇中」。

蘇逸修如此敢言說真話,有網友留言擔心他「被查水錶」,更擔心他兩個小朋友的安全和「校園霸凌」。對此,蘇逸修回復指出,小朋友清楚地知道學校的教材被刻意放入「仇中」內容,「因此被霸凌,他們更會明白學校教的是有問題的,何況他們在臺灣也不會念幾年書。」言外之意,下一代的未來,不在臺灣。

海峽導報記者@海峽派 綜合報導

相關焦點

  • 臺灣初中地理講義多處抹黑大陸 民進黨必自食「仇中」惡果
    繼新版初二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史後,臺灣初中地理講義(搭配教科書使用)公然出現大量造謠抹黑大陸的言論。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律師蘇逸修近日在社交媒體發出讀初二的女兒使用的由康軒出版社出版的地理科學習講義,講義中描述大陸的經濟情況是,「中國工業廢氣飄至臺日韓甚至美國西岸」、「行動支付盛行是因為提款機質量不佳」、「不願意積極配合籤訂氣候變遷國際公約」等。
  • 臺灣初中地理講義多處抹黑大陸
    在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操弄下,繼新歷史書三國消失史記不見後,又對初中地理講義下手!臺灣律師蘇逸修21日在臉書貼女兒初二康軒版地理科學習講義,其中「中國工業廢氣飄至臺日韓甚至美國西岸」、「行動支付盛行是因為取款機品質不佳」、「一帶一路製造窮國債務陷阱」、「不願意積極配合籤訂氣候變化國際公約」等多處對大陸經濟發展情況的描述嚴重失實,引發網友熱議。△圖片截取自臺媒學習講義雖然不是教科書,但都是學生搭配教科書使用。
  • 「大陸霧霾飄至美國西岸」?臺灣初二地理講義大肆抹黑大陸
    臺灣初二地理講義多處抹黑大陸。中國臺灣網9月23日訊 繼新版初二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史後,臺灣初中地理講義(搭配教科書使用)公然出現大量造謠抹黑大陸的言論。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律師蘇逸修22日在社交媒體發出讀初二的女兒使用的由康軒出版社出版的地理科學習講義,講義中描述大陸的經濟情況是,「中國工業廢氣飄至臺日韓甚至美國西岸」、「行動支付盛行是因為提款機質量不佳」、「不願意積極配合籤訂氣候變遷國際公約」等,引起網友熱議。蘇逸修表示,在教育中埋入偏頗和仇恨的種子是錯誤和危險的,現在不但孩子的中國歷史要自己教,恐怕連地理也是如此,「家長太難了。」
  • 臺灣初中地理講義多處抹黑大陸,年輕一代深受其害
    臺灣新版歷史教材的風波還沒有結束,又有人揭露:臺灣的地理講義惡意抹黑大陸。如果按照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的話,那麼臺灣年輕人會被島內的教材以及輔導書毒害,屆時兩岸關係將會越來越疏遠緊張。 臺灣地理講義惡意抹黑大陸 近段時間,臺灣新版歷史教材成為島內的一個任何話題
  • 臺灣家長太難了!新版臺灣初二地理講義被曝多處失實、抹黑大陸
    臺灣新版中學歷史課本此前被曝被刪得七零八落,不僅「三國消失、武后不見」,不少歷史教師更抱怨「根本沒法教」;如今,又有初二學生的家長氣得以拍視頻的方式爆料:臺灣地區新版初中二年級的地理學科講義,不僅多處描述失實,還極盡污衊造謠之能事來抹黑大陸!
  • 「大陸霧霾飄到美國」?家長曝臺灣初二年級地理講義多處抹黑大陸
    9月21日,臺灣律師蘇逸修在臉書和微博上同步發文稱,他發現自己女兒所用的地理講義上,存有大量污衊抹黑大陸的「洗腦內容」,多處對大陸經濟發展情況的描述嚴重失實。蘇逸修認為,在教育中埋入偏頗和仇恨的種子是錯誤和危險的,他決定親自教女兒正確的知識內容,並感嘆「現在的家長太難了」。
  • 臺灣這屆家長太難了!新版臺課本被曝多處失實,篡改抹黑大陸
    在近期就有一位初二學生的家長在社交網站上發視頻,爆料初二學生的地理課本中有多處描述錯誤的地方,此次以外,臺灣地區地理課本上還出現造謠抹黑大陸等莫須有事例。對此,這位家長還曬出了臺灣地區地理課本,稱「康軒版」地理講義中,不僅對大陸的經濟情況進行錯誤地描述,還扭曲了歷史的事實等。
  • 臺媒稱臺灣語文課本世界文學嚴重不足:應向大陸學習
    參考消息網9月8日報導 臺媒稱,臺灣12年教育語文課綱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選文正在吵不休。但有專家認為,臺灣高中語文課本的世界文學確實不多,這一點應該向大陸學習,大陸教材的翻譯文學佔到1/3。據臺灣中時電子報9月5日報導,「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表示,臺灣高中語文課本的世界文學比例確實不高,以她手邊某版本來說,高中6冊只有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蜘蛛之絲》及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看不見的珍藏》。
  • 臺灣初中地理講義多處抹黑大陸 內容奇葩讓人哭笑不得
    臺灣初中地理講義多處抹黑大陸 內容奇葩讓人哭笑不得
  • 臺灣綜藝節目智商感人言論,大陸網友:腦子是個好東西
    臺灣對大陸一直充滿著各種誤解,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臺灣某教授說大陸因為窮,吃不起茶葉蛋。臺灣的綜藝節目《wto姐妹會》,《大學生了沒》,《康熙來了》等是整天沒完沒了毫無底線地胡說八道。在這些臺灣綜藝節目裡,一些嘉賓和主持人高談闊論中,充滿對大陸的誤會和諷刺。
  • 臺灣網友:大陸太落後了才用手機支付!這智商真感人啊...
    (據說前段時間Apple Pay在慶祝用戶數量破億,微信和支付寶都笑而不語了好嗎)然而,就是行動支付這麼個大家都說好的東西,最近居然被臺灣的盆友們給嘲諷了……這是灣灣「知名媒體」自由時報 前兩天的一篇文章:▲「大陸行動支付盛行是因為太落後!他分析原因後被瘋狂點讚。」(via自由時報)文中提到了一個在大陸工作了十幾年的臺灣人。
  • 臺灣經濟成長率「傲世全球」?臺經濟部門打臉:靠大陸撐起來的
    文/歐尼(鳳凰網《臺灣日月談》特約作者)首發於鳳凰新聞客戶端新年伊始,蔡當局喜孜孜歡慶去年臺灣經濟成長率傲視全球,臺股持續創新高尹啟銘說,蔡當局「反中」、「仇中」是大家都知道的政策,「蔡當局一邊『敵中』、一邊『靠中』吃香喝辣」,2020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3.33%,其中3.20%來自境外淨需求,也就是貿易的貢獻,其中又大部分來自兩岸貨品貿易順差。換言之,3.33%主要來自大陸因素。這不就是在歌頌這當局經濟成長靠大陸嗎?
  • 非洲行動支付市場介紹——馬達加斯加
    很多人認為馬達大概在非洲大陸上的一個國家,但實際上是一個處於非洲大陸邊緣的世界第四大島(不要問我前3個是哪些),大概的方位就跟臺灣對應中國大陸的方位差不多。人口識字率64.7%,有一點要說,馬達男性與女性的識字率基本持平,說明國家沒有重男輕女思想,這從人口金字塔上的50:50也可以印證。城市化率36%,每年約增長3%-4%。全國首都及最大城市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人口210萬(2014年含郊區人口)。在這麼窮的國家,可以想像銀行的滲透率不會高到哪裡去,根據世行16年的數據,全國只有4%的人擁有銀行帳號。
  • 「不能回去的不是大陸,而是臺灣」
    大陸學生無法赴臺臺灣的政策還有很大的政治因素在裡面,5月份臺灣高校就開始規劃讓大陸和其他地方的學生返校,但是臺灣外事部門卻一直沒有解禁入臺禁令。在6月4日,又以檢疫能量問題宣布7月仍然不會解禁,使得臺灣144所學校2.6萬名學生無法返臺。
  • 陸委會稱地理上臺灣不是大陸一部分 國臺辦:該補補課
    陸委會稱地理上臺灣不是大陸一部分 國臺辦:該補補課 2017年05月25日 11:23:29  來源:中國臺灣網
  • 民進黨挑動「仇中」,國民黨不努力,臺灣前途危矣
    臺灣作家曹若梅在臺灣中時撰文說,因為所謂「求和說」而拒絕出席海峽論壇的國民黨團,看似各個正氣凜然,義正辭嚴的提出訴求,包括大陸相關單位必須道歉、提出保證,以避免臺灣遭受「矮化」對待等等。試問袞袞諸公何來的底氣,如此大言不慚的自抬身價,又莽撞躁進的自斷後路?
  • 臺灣中學地理教科書:依舊稱北京為「北平」
    21:匪夷所思的地理課題在中學地理方面,教的內容都還是1949年前國民黨統治大陸時的地理劃分,所以在課本裡用的都還是舊稱。何況有聯考撐腰,再複雜的年號,再豐富的礦產,學生一定能背起來的,就如同以下這道很典型的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臺灣中學的地理考題:皖南丘陵的居民外出經商,人口稀少而都市不發達,是因(1)石灰巖地形發達,土壤貧瘠;(2)河谷平原狹窄,耕地有限,食糧不足;(3)交通不便,經濟落後;(4)氣候嚴寒,不利人居。下列對於江西省的敘述,何者是錯誤的?
  • 臺灣「最發達的城市」,能達到大陸幾線城市的級別,答案猜不到
    臺灣「最發達的城市」,能達到大陸幾線城市的級別,答案猜不到,我國國土面積大,有很多自然資源,多年的發展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文化特色, 我國有很多城市,這些城市根據地理氣候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習俗, 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想吸引別人試試,所以旅行可以有很大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人想加入旅行隊,
  • 大陸「武統」言論持續發酵,新黨青年軍:蔡英文應主動釋善意
    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洪偉晟 記者 薛洋@臺海大師兄)島內2020年「大選」落幕,新黨得票率僅為1.04%,未達到獲得政黨補助款的門檻。輿論普遍認為,缺少經費的新黨,必將徹底走向泡沫化。雖然處境艱難,但新黨有一批年輕人選擇留下打拼,他們兩岸新聞平臺持續發聲,讓兩岸人民聆聽到統派的聲音,新黨副秘書長蘇恆就是其中一位。
  • 臺灣出現在語文課本上的景點,大陸遊客去了之後,直言表示很失望
    相信很多人在上學的時候,就被出現在語文課本裡面的一個景點所吸引了,這個景點就是臺灣的日月潭。不瞞大家說,小編在上學的時候就發誓長大掙錢之後一定要去這個地方旅遊。當然,是因為課本裡面對它描述得非常好。所以,得到了大家的嚮往。但是,大陸遊客真正去了之後才發現,真的是挺讓人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