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們別看小,個個都是「惹禍精」,家長稍不留神,孩子就出狀況,可是寶寶們可不這麼認為,他們自己通常自我保護意識可強了。
朋友曉琳家的寶寶剛剛6個月,她笑著吐槽寶寶說:每次洗澡的時候,滿臉的恐懼,兩隻小手使勁抓著我的頭髮,好像她的生命安全,全靠她自己一樣,簡直太好笑了!
寶寶們就是這麼可愛,有的時候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有的時候是「小心翼翼保護自己,生怕出現一點狀況」。
有位網友分享了一組寶寶跨越「鴻溝」的照片,真的是看一次笑一次,完全停不下來。
圖片中胖乎乎的小寶寶小心翼翼,挪著小碎步,鏡頭轉向寶寶,讓寶寶這麼害怕的「鴻溝」,原來是還沒有他的腳掌寬的一個小縫隙,爸爸在一邊鼓勵著他,伸著手保護著,這小胖墩才敢邁步,最後鬆了一口氣,到達「安全地點」了。
看完之後,真的是笑出豬叫聲,小寶寶怎麼可以這麼逗!
說到小寶寶走路,很多家長比較擔心的問題是,寶寶什麼時候走路算是正常的,有人擔心寶寶走路太早,影響腿型,有人擔心寶寶走路太晚,身體不正常。
關於寶寶什麼時候學習走路,想說以下幾個點:
1、 一般情況下是12個月
大多數情況下,寶寶學習走路的時間是滿周歲以後,但是也不能準確限制在這個時間內,提前2個月或者是延後2個月都是正常的。
最好不要早於10個月,因為寶寶的骨骼還沒有發育好,十分柔軟,走路太早,確實會嚴重影響腿型。
但是太晚都不會走路,也需要引起重視,如果到了一歲半寶寶還沒有學會走路,家長最好帶著寶寶到骨科醫院檢查一下,以防萬一。
2、不建議用學步車
很多家長會給寶寶買學步車,這樣可以預防寶寶摔倒碰到,但是從經驗上來說,不建議給寶寶買學步車,尤其是一些不科學的學步車,很容易導致寶寶羅圈腿。
家長可以給寶寶買一個圍欄,讓寶寶在圍欄裡玩耍,或者是自己扶著圍欄走路,比較安全。
3、寶寶站立的時間,家長要關注
寶寶學習走路的時間大約是一周歲左右,提前或者是晚兩個月都沒有關係,但是寶寶站立的時間是在12個月的時候,如果到了12個月還不能站穩,家長就要引起重視了。
寶寶9個月以後可以多一點練習站立,太早的時候,不建議讓寶寶練習站立,因為寶寶的骨骼還沒有發育好,比較軟,如果經常聯繫站立影響寶寶的腿型。
寶寶10個月以後,可以試著放開手幾秒鐘,讓寶寶自己練習站立,但是要注意練習時間。
不過對於寶寶來說,發育快點慢點,都比較正常,家長也不要過於擔心,而且不能單從發育快或者是慢,來判斷寶寶未來的運動細胞或者是大腦細胞發育情況。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