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小米商城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張海報,圖內文字為「造車?我們是認真的!」,小米似乎真的又要造車了?消息一出,迅速火爆整個網絡。一石激起千層浪,被外界視為小米官宣造車的信號。
然而,認真造車的海報發布沒多久就被小米刪除了。
隨後,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徐潔雲微博發文稱:「小米造車是沒有的事,是新媒體同事抖錯機靈了」。
勿怪乎公眾相信,「小米造車」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14年,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參觀特斯拉工廠的過程中,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緊接著,外界便有傳言稱,小米將涉足電動汽車行業,產品名稱定為「綠豆」,主要開發電動房車,面向北漂一族銷售。
此後,又有關於雷軍在車聯網大會上高調宣布造車,2015年實現量產、小米與比亞迪合作打造了一輛小型智能電動小汽車「米斯拉」,依託MIUI系統,售價39999元等一系列至今尚未破解的傳言。
2019年4月,小米與一汽奔騰合作定製了T77米粉系列車型,車內搭載AI全息智控系統,能夠提供3種人物、5套個性裝扮、43種場景化技能,並且支持語音控制空調、天窗等設備。
正當大眾激情燃燒,期待小米真的能造出一輛價格親民的汽車時,一桶冰水從頭而降。
小米商城官方微博又再致歉並稱「其實我們是認真做了一輛智能遙控車」,1:16比例復刻吉姆尼越野悍將形象,7月1日早10點將在小米商城開始眾籌。
2014年,雷軍曾經表明小米絕不會造車。但從目前來看,小米在汽車行業的廣泛布局均基於已有產品或生態基礎,並不像華為那樣深入智能汽車腹地,坦言要成為智能汽車的「超級供應商,也不像阿里斑馬那樣研發車載系統的底層架構,致力於打造自己的技術壁壘。
雷軍和他們的想法是不同的,他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造車不一定要造發動機,沒有發動機技術也能夠造車,就像波音公司不製造發動機,仍然是全球知名的頂尖飛機製造商。
一個引人遐想的宣傳文案「擦邊球」,一場引發業界熱議的「造車」烏龍。到底是誰在「抖機靈」?是新媒體同事個人行為?亦或就是小米自己?
對於小米這樣一家生產手機和智能家居產品的科技公司,非要抖機靈和「造車」扯上點兒關係,到底是為了刷存在感?還是在試探市場?一而再,再而三的抖機靈,用多了,也就不靈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