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這個社區拍了自己的微電影,導演竟然是……

2021-01-11 天津交通廣播

天津交通廣播《1068幫幫團》的《公益會客廳》欄目時間,我們會陸續邀請優秀社區、優秀公益組織、優秀公益人物走進直播間,講講社區那些事兒。今天走進直播間的是新興街犀地社區。

來聽今天的節目

↓↓↓

//

犀地社區簡介

//

犀地社區認真進行研究,結合社區實際情況,對志願者工作予以高度重視。首先健全組織,壯大隊伍,做出計劃開展有效活動。不斷調動社區志願者們的積極性,取得一定成效。

新興街是志願服務的發祥地,犀地社區是一個高檔住宅物業管理的新型小區,如何將志願服務精神發揚光大永遠傳承下去,是擺在社區工作人員的一項重要任務,社區共有註冊志願者817人,志願服務團隊8支。分別為犀攝影志願服務、義務指路志願服務隊、文化樂民、關愛農民工、關愛流動花朵等志願服務隊,每個團隊都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尤其是社區的文化樂民團隊在社區的重大節日如:迎新春聯歡會,臘八節、國慶節、重陽節期間都有著精彩的演出。義務指路志願服務團隊更是多年來風雨無阻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都是志願服務各項工作和活動的有力保障。

今年社區注重對志願服務精神的宣傳。為展示社區志願者的服務精神,借勢及時展示志願者精神。一年來社區組織志願者開展了多項有效活動,如:組織志願者護綠小分隊成員將周邊綠地裡的雜物清除乾淨,組織居民志願者參與治安巡邏。定期組織社區志願者隊空巢獨居老人家中進行走訪慰問。在世界清潔日期間開展了扮靚美麗社區、垃圾不落地活動、還組織昆明路小學的小志願者們參觀了海河愛心家園,讓他們認識毒品的危害性,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學生志願者們進行宣傳。我們還聯合了90中學的學生開展了志願服務活動定期擦宣傳欄、圍欄等保護社區的良好環境。十一期間社區編織組的志願者們還編織了國旗迎接國慶的到來。與此同時我們也經常聯繫周邊社區共建單位的志願者們開展防詐騙講座等。在重大節日,志願者們還為社區空巢獨居老人們帶來精彩的節目表演。年前還入戶為空巢獨居老人送去了福字和節日的問候。年初和年底定期召開志願者座談會,互相學習交流經驗。使志願者們服務思想不斷得到升華,通過一年多的努力他們所作的工作也得到社區群眾的認可和讚許。

//

義務指路小分隊

//

每天早上9點半,在西康路與小成都道交口附近,總會看到幾位老人熱情的為行人指路的身影,他們身邊的一面旗子特別顯眼,上面寫著「犀地社區志願者,義務指路小分隊」。

市民1:沙市道怎麼走?

志願者:沙市道往這邊走,第二個路口......

市民2:房管站怎麼走?就是和平房管站,說是成都道110號。

志願者:110號應該在那邊......

市民:好的,謝謝。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義務指路的志願者基本都是年過半百的老人。今年81歲的王偉新,就是這個志願服務隊的負責人。熟悉他的居民都喜歡叫他王大爺。王大爺是一名退休的老黨員、也是社區第一批註冊志願者。雖然年過古稀,但是內心卻充滿了熱情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在社區建設中,他總能想出新主意。一次座談會上,王大爺提出要組建犀地社區自己的志願服務品牌隊伍,在多次開會商討後,犀地社區志願者義務指路小分隊就這樣誕生了。王大爺告訴記者:

我們這些退休的黨員,雖然做不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兒,但是學習雷鋒的需要做具體的事兒啊,大夥一啟發,我建議咱們做點小事,成立一個指路小分隊,當時的情況我們也議論了,「指路、領路」在別的地方要錢,我就說咱們必須的義務指路,這樣就組織起來了。

為了更好的服務市民,義務指路服務隊的王大爺細心分析周圍環境、認真篩查幾個重點的地點,最後找到了一個最適合的指路地點,也就是現在的西康路與小成都道交口。從此,不論嚴寒酷暑,每個早上都能看到指路小分隊成員的身影。不僅如此,志願者們經常坐在一起互相交流學習,有點地方不清楚的,還得親自去一趟。這些年過花甲的老人們,把各條公交線路、天津地圖,記了又記,背了又背。王大爺說:

我們有地圖,大夥也學習。有的地方我們也不知道,比如有的地方拆遷搬走了,遷到哪了,我們還得騎車去看看,比如社保中心,原來就在我們門口,現在遷到新興路盡頭了,不能給人家瞎指揮,大家互相交流,尤其有幾名男同志,沒事咱們就騎車遛遛,親自的去那看看,怕給人家指路錯了。

不管來天津辦事的還是旅遊的人,找不到路是常事。不少人剛下公交車就直奔這個「義務指路」牌而來。不僅問路,還順便了解一下天津的人文,比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有什麼好處的美食等等,志願者們都是耐心講解。在路口指路,有時候還能遇到各種突發情況。王大爺告訴記者:

有個人騎自行車,騎車一抹給撞上了,自行車騎的特別快,撞車上了,當時附近沒人,我們趕緊過去把車攔住了說「別走」。先報警,我們給報警,把人扶起來,然後給家屬打電話,我們只能做到這些,家屬來了也挺感謝的,就在我們執勤的路口發生的。

通過認真貼心的指路服務贏得過往居民的欽佩和讚揚。志願者於阿姨也是社區的一名志願者,在王大爺的號召下,也加入了義務指路小分隊。於阿姨告訴記者:

參加社區活動,儘自己的能力吧,為社會能做一些事情,做一些志願活動,還有一次,我和一名在職黨員值班,有一個老太太過馬路比較吃力,拄著拐棍,還提著很重的東西,我們志願者馬上就跑過去,攙著老人過馬路,印象還挺深的,因為本身還挺忙的,大家都在共同的做一件有利於社會的事情,都在做一些公益,希望大夥每個人都做一點,社會就變得更好,更和諧。

義務指路小分隊志願者平阿姨,剛到天津的時候,一次問路的經歷讓她至今難忘。也正是因為這件事,讓她選擇了做一名志願者。平阿姨告訴記者:

我有一回,我剛到天津,有一次我問路,我當時問教育局在哪,其實教育局就在旁邊,但是我不知道,我就問旁邊的人,結果那個人告訴我,在那邊,一下子把我指的特別遠,我也不知道那個人是不認識,還是有意識的,回來我說咋不對勁呢,又問了一個人,說就在跟前。你看我現在也做志願者了,多好啊,都是正能量的東西。真是著急,我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我自己特別高興,給別人幫忙,心裡自己愉快。

在王大爺的帶領下,這支最初由10名老志願者組成的指路小分隊,現在已經發展到了20多人。王大爺以一顆樸實無華的愛心,書寫著自己的精彩人生,演繹著無私奉獻的動人故事。他以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愛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來表達,也不需要做出驚人的壯舉,只要真心付出,真誠奉獻,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愛心、散播愛心,就會使志願的人生更加快樂,就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他們從點滴做起,把正能量傳給身邊人。王大爺說:

原則上就是執勤崗,前後一個小時,這個必須每天堅持,如果是其他時間,就是流動崗,主動向不認識地方的人,比如坐汽車或者走路的時候,人家不認識路的時候,就要告訴人家。我們沒做大事兒,但是我們感覺這是一種精神。

//

夏大爺的幸福生活

//

在和平區新興街犀地社區有這樣一位志願者,他叫夏鵬漢,今年已經80歲了。記者發現夏大爺比同齡人年輕很多,耳不聾、眼不花,頭腦思路還特別清晰。夏大爺在社區裡可是個「名人」。因為他曾經在社區導演拍攝了兩部微電影。夏鵬漢退休前曾從事電影宣傳工作,有過劇本創作、拍攝影片的經驗。退休後,老人逐漸有了拍微電影的想法。夏大爺告訴記者:

2014年社區被評為美麗社區,既然是美麗社區,得有一個內容給大家看啊,什麼是美麗社區,從那時我就琢磨一個事情,怎麼把美麗社區反映出去。忽然聽到,我們社區裡很多老同志互相結對子,互相關照啊。

2015年拍攝的社區微電影《李大爺的煩心事》,在社區引起了強烈反響。說起微電影,很多人認為這是年輕人喜歡的一種用鏡頭講述故事的方式。社區志願者夏大爺雖然是高齡老人,但也能玩轉微電影。寫劇本、配鏡頭、找演員等等,各項技能都難不倒他。說幹就幹,社區電影工作小組成立了,夏鵬漢任編劇、導演和總策劃。小組成立後,拍什麼故事成為大家最關心的事。隨著志願者於淑萍關愛空巢老人李浩的事跡進入小組人員的視野,大家最終決定以此為題材拍攝微電影《李大爺的煩心事》,藉此謳歌無私奉獻的志願精神。

(微電影《李大爺的煩心事》......)

錄音:李大爺這個人啊,兩個兒子都在國外,老兩口沒人管,保姆有一天回老家了,老兩口就陷入生活的麻煩了,買菜也買不了,做飯也做不了,這時候志願者就去了,訂餐、去醫院輸液等等,就是根據這個事情寫了一個電影提綱《李大爺的煩心事》,就是反映空巢老人在志願者的照顧下,怎麼度過生活的難關。

為了使電影順利開拍,夏鵬漢帶領工作小組做了大量幕後工作,付出了許多時間與精力,終於使影片如期開機。為此,社區居委會還專門召開了一個社區微電影的開機發布會。夏大爺告訴記者:

後來開始選演員組織拍攝,這個電影的,所有人都是我們社區的,包括演員、攝像、剪輯等等,在開拍會上我就宣布,感謝大家熱情支持,一是沒有勞務費,二是沒有片酬,甚至連盒飯都沒有,大家來參加都是義務的,但是大夥都非常高興。根據這個情況我就開始物色演員,根據平時的了解,心裡有數了。寫劇本的時候,我也沒有每一句臺詞都落實在紙上,就是大概的一個提綱,關鍵詞我寫下來了,但是在拍攝電影的時候,遇到很多問題。

然而,正如很多事情一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沒有拍攝資金、演員都是社區居民、拍攝場景有限、後期配音訓練等等,各種問題接踵而來。夏大爺說:

這些都是群眾演員,雖然我物色了他們適合的角色,但是都群眾演員,演員的水平都不一樣,背臺詞的時候,有的背不下來,有的還沒說開拍,演員就著急演了,出現很多問題。有幾場戲是大場面的,很亂。我要重新配音,說實在的,這個配音,就是專業演員也很困難,口型、感情、準確性,都得需要對上,何況我們業餘演員,就這樣,我們也訓練出來了,而且配的很好。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拍攝歷時兩個多月,全部由居民自編自導自演,先後有50多名居民參與拍攝的微電影《李大爺的煩心事》終於和大家見面了,影片在重陽節期間放映,受到社區群眾一致好評。參與演出拍攝的社區志願者董大爺告訴記者,通過微電影的拍攝,鄰裡之間的關係拉近了,社區居民們也感受到了社區的溫暖:

拍了幾次還挺成功,挺好的,自己的任務也完成了,對咱們社區也做了點貢獻,提不上什麼演員,但是本身也喜歡這個藝術,我對這個事情也比較熱衷。

有了微電影《李大爺的煩心事》作為開頭,夏大爺更有信心了,微電影之路越走越遠,參與的居民也越來越多,很多人成了劇中的演員。大家通過鏡頭展示著身邊小事,展現著生活的變化。今年1月17號,習近平總書記到和平區朝陽裡社區視察,與社區志願者們見面,對志願者給予了很大鼓勵。為此,夏大爺又拍攝了第二部微電影《陽光下的指路小分隊》。夏大爺告訴記者:

把我們社區志願者活動張揚出去,把這種正能量傳遞出去。通過這種形式,用身邊的人反應身邊的事兒,來教育大家,這是很好的事情,何樂而不為。

目前夏大爺已經開始策劃第三部社區微電影的工作。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在社區中,像夏大爺這樣志願者還有很多很多,無論年齡多大,他們都心甘情願的付出自己的熱情和真誠。這些年來,作為一名社區志願者,夏鵬漢用自己的行動展現了一位普通老人的幸福生活。

每周一中午11點到12點,交通廣播《1068幫幫團》節目,推出《公益會客廳》專欄,邀請各大優秀社區,講述公益故事,敬請期待~

記者陳芳

往期精彩回顧

車主乖乖停在停車位內,竟被交警貼罰單!回應:你停反了

Jeep78周年感恩季 天津中進誠邀品鑑

天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客運班線公示!

保存圖片可放大查看

覺得本文不錯,請點一下這朵小花再走

覺得很方便的

點亮「在看」

往期精彩回顧

藥店門口為什麼總是放個秤?真相原來是…

一夜之間這張圖刷屏天津人朋友圈!月亮到底什麼顏色......

看視頻都嚇死了!騎車學生被撞倒,公交司機「一腳」救命……

保存圖片可放大查看

相關焦點

  • 社區微電影講述咱百姓自己的故事
    這不是某個專業的劇組拍攝現場,而是發生在青岡縣社區裡的一幕。靖城街道辦是青岡縣城區最大的一個辦事處,平日裡居民們的休閒娛樂文化活動比較常規化,像什麼扭秧歌、唱歌、下棋、跳舞等,且主要以老年人群體為主。「怎麼能讓大家的娛樂活動再豐富一些,從而吸引更廣泛的人群參與進來呢?」辦事處書記肖紅玲在思考。
  • 微電影可以成為名導演的「時光機」
    (右)一個獨居的女子,一直等待著自己跨越了南北邊界線而未歸的第一任丈夫,年歲老去,而內心深處卻一直存續著那年送丈夫出門時的心情。這是昨天中午在香港首映的一部時長30分鐘的微電影《慕戀》,它的導演是曾經拍出過戰爭大片《太極旗飄揚》、《登陸之日》的韓國人姜帝圭。張元拉著提琴,管虎舉著長長的收音器——這一次,這些知名導演飾演瘋人院裡的一群正在認真拍電影的瘋子。
  • 導演張元拍同性戀微電影:這是人類美好的一種情感
    導演張元拍同性戀微電影:這是人類美好的一種情感 談到該片劇情,張元表示儘管片名麻辣,但自己的拍攝手法比較穩重,劇情也是娓娓道來,十分收斂。  李泉首次挑戰同性戀題材  20日,《老闆,我愛你》邀請媒體探班,導演張元攜主演李泉和呂聿來接受媒體採訪。張元介紹稱,該片講述了一段微妙的同性愛情故事。呂聿來飾演的司機胡坤是一位同性戀者,他深深地迷戀上了李泉飾演的老闆魏子山。
  • 微電影《一維》開幕大影節 優酷出品扶植青年導演
    在「2013大師微電影」發布會上,優酷出品正式成立「青年導演導師團」,力邀請大師級導演:顧長衛、張婉婷、羅啟銳夫婦作為導師長期性扶植優秀青年導演。在第二屆微電影精品大賽中,優酷出品選送《2B青年的不醉人生》、《壞未來》、《刷車》、《絕世高手》等10部優秀精品微電影參與,並將與十餘家國內知名視頻網站精選推薦的百餘部微電影進行角逐。呂樂首嘗微電影 新作《一維》超前點映呂樂時隔五年後再拾導筒的回歸之作,聯手優酷出品打造的微電影《一維》首次與內地觀眾見面。
  • 為了兌現諾言,薛之謙當導演拍起了微電影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雲海一孤雁,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為了兌現諾言,薛之謙當導演拍起了微電影的事情,有興趣的同學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哦「薛之謙一年也是一個經歷過微風大浪的人,而李雨桐撕逼大戰曾一度成為往年的熱門,但他並無被這些言論所壓服,沒有人曉得他這幾天是怎樣來的,從一喜歡寧靜分手的人
  • 醫護人員自籌經費拍的微電影刷屏了,「導演」這樣說
    一句『醫生你好』,最能喚起職業的本能……」19日中國醫師節當天,一部由10多名醫護人員自籌經費拍攝的微電影在微信上流傳開來。  記者看到,這部不到3分鐘的視頻,更像是醫生與病人之間的「無聲」對話,展現的是面對病人和家屬的殷切期盼時,醫生們內心複雜的獨白。  微電影的「導演」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周寧。
  • 微電影怎麼拍?宣傳片拍攝經驗淺談
    本人從事影視行業將近10個年頭了,拍過不少的微電影短片,宣傳片,也跟過劇組。有這麼些經驗,但是不擅長寫文章,不過還是跟大家分享一下,說的不好的地方請多批評指正!微電影的製作流程:劇本-演員-場景-設備-工作人員-後期製作劇本:籌劃一部微電影,首先要確定劇本,劇本是最重要的,一個好劇本是影片的靈魂主線。劇本就像蓋大樓時的設計圖,如果不確定劇本是沒法開工的,這樣的話你就會做好多無用功,甚至返工。所以要先確定劇本。演員:根據電影劇本的需要,安排演員角色,確定人選。
  • 這個由張藝謀團隊導演的豎屏美學微電影系列,真是讓人驚豔了
    文/木易微電影是一種常見的影視作品形式,但是豎屏微電影,目前卻還屬於探索和嘗試階段。而在近期網絡上看到由張藝謀團隊導演,別克出品的豎屏系列賀歲影片,寥寥幾筆展現了四個非常暖心又有遇見美好的瞬間,實為驚豔。
  • 少年導演連亞琦系列微電影《玩勝青春》6月上映
    說起中國內地最年輕的電影導演,人們可能會馬上想到執導《小時代》的郭敬明,身為80後的他確實非常年輕。然而,眼下卻有一位95後少年自導自演了系列微電影,真讓人大跌眼鏡。這個堪稱神奇花季少年便是連亞琦,而名為《玩勝青春》的系列微電影的第一部也將於6月10日全面上線。
  • 青島高中生拍的微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拿獎啦!
    國際電影節的獲獎名單裡,有咱青島高中生拍的影片!」日前,一則好消息從歐盟總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傳來。在首屆中國-歐盟國際青少年電影節上,青島二中分校的微電影作品《沖天鳥》、《鳳尾蝶》通過電影節專家評委組的甄選入圍,其中《鳳尾蝶》在首屆中歐布魯塞爾國際青少年電影節中獲「中歐·新影人獎」,青島二中分校獲「中歐·光影人才塑造獎」, 這是中國中學生自主編創微電影首次獲國際電影節大獎。
  • 畢業照創意拍攝姿勢 2018畢業微電影拍攝收費多少怎麼拍
    福建日報記者 遊慶輝 攝  ­日前,記者在福州錢塘小學內,見到兩個班級在各自拍攝畢業微電影,校園操場為畫板,孩子們擺出班級數字、圖形;體育場內,進行各項體育運動;校園臺階上,集體拋博士帽;班級中,向老師獻上感恩鮮花……影視公司的導演指導著孩子投入每個場景,攝影師操作無人機或相機記錄下同學情、師生情的一幀幀影像。
  • 《第九區》導演用Unity遊戲引擎製作微電影 網友驚嘆_遊俠網 Ali...
    《第九區》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的工作室Oats在今天公布了一則微電影「ADAM: The Mirror」,引人注目的是這部微電影是使用Unity遊戲引擎製作的。
  • 導演江平:微電影在變革 服務型創作將受關注
    導演江平:微電影在變革 服務型創作將受關注 導演江平:南通,從電影重鎮到微電影人交流新平臺 時長:05:03 來源:電影網
  • 張元執導"同志電影" "大師微電影"陣容曝光
    但兩個人都已有家室,巨大的身份差異與倫理禁斷下,胡坤只能暗暗壓抑自己的情感。一次飯局後,胡坤將醉倒的魏子山送回家、悉心照料,然而他最終對自己失去了把控,兩人的關係面臨著新的挑戰。探班當天拍攝的是李泉與呂聿來一場「基情」床戲,現場呂聿來與李泉表情曖昧,兩人間的感情似乎一觸即發卻又被強烈的壓抑著。
  • 農民微電影《「最美」村官》開機儀式在伊川縣舉行
    6月15日,一部由伊川縣彭婆鄉智溝村黨支部書記、農民企業家智燦彪導演的《「最美」村官》開機儀式在伊川縣舉行。  在伊川縣城,筆者見到了正在為開機儀式忙碌的河南銳石集團中國農民書畫影視基地董事長、智溝村黨支部書記智燦彪,他今年38歲,打眼一看就知道是個精幹的大能人,河南銳石集團中國農民書畫影視基地傳播有限公司曾於去年10月份首拍一部微電影《廉政走進新農村》,在廣東、深圳、全國黨員遠程教育網、洛陽市紀委網播出,引起社會群眾的強烈反響。
  • 「微電影」迎來大師製作 吳念真、呂樂紛紛試水
    [導讀]「2013大師微電影」在京舉行線上發布會,雲集吳念真、呂樂、張婉婷、黑澤清等導演的四部微電影。呂樂、吳念真出席了發布會。「大師微電影」計劃旨在以大師作品為微電影樹立行業標杆。被譽為「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的吳念真,闊別影壇十餘年後以一部《新年頭老日子》的微電影回歸。而曾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的著名攝影師呂樂也以微電影《一維》開啟他卸任攝影師後的首部電影作品。日前,「2013大師微電影」在京舉行線上發布會,雲集吳念真、呂樂、張婉婷、黑澤清等導演的四部微電影。呂樂、吳念真出席了發布會。「大師微電影」計劃旨在以大師作品為微電影樹立行業標杆。
  • 「農民導演」韓克的公益故事:用鏡頭記錄真善美拍農民自己的電影
    提到藝術工作者,很難把這個詞與樸實的農民掛起鉤來,但是在鋼城區辛莊街道下陳村有一個人,他是農民導演,創作文藝作品數百件,網絡觀看量破億;他是非遺傳承人,以服務群眾文化為己任,每年下鄉演出100餘場——他就是韓克。
  • 《一維》開幕大學生電影節 呂樂首嘗微電影
    《一維》開幕大學生電影節 呂樂首嘗微電影 由中國優酷出品的微電影《一維》作為第二十屆大影節的開幕影片,這也是《一維》繼香港首映後首次與內地觀眾見面。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自1993年創辦以來,秉承「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的宗旨,迎來第二十年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一直是發掘和培養電影新人的搖籃。本屆大學生電影節除了主競賽單元外,還分設大學生原創影片大賽、大學生主持人大賽、大學生影評大賽、微電影精品大賽等不同的單元。
  • 山東一農民導演痴迷微電影和短片 拿下11個獎項
    今年春節期間,一部由農民導演、農民製作、農民演出的電視劇《二妮子的山村夢》在山東電視臺農科頻道熱映,受到觀眾好評,在山東地區最高收視率達到0.81,市場份額6.76,同時段排名最高時居省網第六位。  這部電視劇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帶著這個疑問,記者在萊蕪市鋼城區辛莊鎮一處簡陋的辦公樓裡找到了該劇的導演韓克。
  • 合肥首部環衛工微電影開拍 10月26日環衛工人節首映(圖)
    一個簡單動作重複拍了兩個多小時、為了講好幾句獨白,反反覆覆拍了好幾遍……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38歲的蜀山區環衛工朱賢雲沒有閒著,作為合肥首部環衛工題材的微電影主角,她一直忙於微電影的拍攝。首次「觸電」,讓她覺得很新奇,也很辛苦。她希望通過自己的本色演出,讓更多市民了解環衛工,給予環衛工作以及環衛工人更多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