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納粹猖狂叫囂的捷克,一個以約夫·加比希克(基裡安·墨菲飾)和詹恩·庫比斯(詹米·多南飾)為首的暗殺小組正在悄悄行動,目標對準的正是希特勒的心腹,有著「金髮怪獸」之稱的海德裡希(哈裡·勞埃德飾)。
依舊很獨立
《這個殺手不太冷》已為殺手這個職業正名,殺沒殺過人不決定他是否可怕,殺了誰才是關鍵。寫在歷史這本又厚又舊的老書裡的名字數不勝數,浩如煙海的人物故事,對於記憶有限的人類來說,個別「老人」的生平,難免會被時間抹煞。
正如約瑟夫·加比希克和詹恩·庫比斯,一個是鎖匠起家,一個是農民出身,本該是名不見經傳的兩個人。不過他們的名字、身份卻因萊因哈德·海德裡希而被重新定義。不錯,約瑟夫與詹恩是聞名世界的殺手。他們殺了海德裡希——繼希特勒、馬丁·鮑曼之後的納粹第三號戰犯。
有著猶太血統的海德裡希,是一個極端的反猶分子,他用泯滅人性(多次組織大規模的猶太人屠殺活動)的方式成為蓋世太保、德國秘密警察的頭目,也坐著黨衛隊第二把交椅的位子。殺了這號稱希特勒最得力助手的「金髮猛獸」,聽起來很像是拯救世界的英雄。加比希克和庫比斯就當了這「英雄」。
電影一旦牽涉到二戰,猶太人和納粹的仇恨永遠是大背景,恐怖也是無形的網,連接著所有故事。《類人猿行動》便是二戰期間,捷克政府針對納粹德國海德裡希的刺殺計劃,電影選擇在英國和捷克拍攝,並由兩國共同岀品,是有一定歷史淵源的。
納粹德國曾侵佔過捷克首都——布拉格,使得捷克本土的愛德華·貝奈斯政府無奈逃往英國,並在英國國內建立流放政府,而海德裡希則是被希特勒派駐在捷克對捷克人民執行懷柔政策的發言人,面對破國的災難,捷克軍情處聯合英國情報部門共同組織策劃了針對海德裡希的「類人猿」刺殺行動。在歷史的真相下情景再現,是導演對那段歲月,那些人物的誠摯敬意。
除此之外,電影無論在演員服裝還是影片基調上都帶了濃濃的英倫風味兒。女主們精巧服帖的髮型,尼龍材質,裁剪得體的套裙,真皮復古的英倫女鞋,優雅撲面而來;男主詹米·多南(代表作《五十度灰》)是CK的御用模特,也曾擔任迪奧、雅格獅丹、阿瑪尼等品牌的模特,分分鐘可以將軍裝穿得英倫紳士味兒十足。
至於基裡安·墨菲,更是一反《蝙蝠俠》裡的反派形象,也擺脫了《盜夢空間》裡富二代身上的孱弱不羈,穿起西裝,自帶嚴正的表情,與男模媲美也是不相上下。
電影中大量踩點與接頭的場景大多設置在公共場所,畫面裡會經常出現老舊卻文藝的古牆, 暖色系很有情調的咖啡館,配上演員們的盛世美顏,不知不覺就驚豔到觀眾,每一幀美得像油畫的細膩編排,可見導演無時無刻不在審美品味以及美的追求上辛勤探索。
回歸劇情來看,刺殺是一件賭上性命的大事。舞會晚宴上特別行動小組首次聚首不等寒睻便急忙進入主題的幹練不僅突出了形勢的嚴峻,也自帶了些許悲劇色彩。雖說刺殺小隊的成立不是為了結交朋友,可如此一口氣都不喘地描述緊張會面,也著實讓人揪心。
戰爭片裡用愛情調劑緊繃的劇情,來個大團圓的結局,寬慰一下英雄的犧牲。這種套路在《類人猿行動》中的比重,看來被明顯降低。或許主角們在朝夕相處後暗生情愫與刺殺任務相比本就太過次要,不是導演不相信愛情,只是當下不適合談情說愛。
回顧一下近年來的電影市場,雖然賣特效、賣卡司的商業大片;以及靠情懷,靠顏值撐起的口水電影;軟軟糯糯,觸碰心理、愛賣萌的動漫電影在各大影院才是暢銷貨,不按套路出牌的《類人猿行動》鮮少驚險刺激的爆破場景,令人捧腹的連珠笑話,煽情瑪麗蘇的愛情設置,讓自己看起來門可羅雀。
但正因了這點也讓觀眾回憶起導演西恩·埃利斯拍攝《迷失馬尼拉》的那段時期,一部數位相機,一個小劇組,花費小成本便造就了一部電影,雖然艱苦,卻樂意堅守。《類人猿行動》再次延續了導演的才情與熱情,依舊很獨立電影,沒有大牌明星的助陣,大劇組的鞍前馬後,大老闆的一擲千金,但有熱愛,有劇情的電影終究不會只呆在塵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