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黎昭
9月8日上午,潼南市民賴先生在柏梓鎮尹壩村老家的花園裡,看到一隻長相怪異的昆蟲在飛,它身形像蜜蜂,翅膀像蝴蝶,身體懸停在空中,頭上有兩根尖端膨大的觸角,約兩釐米長的喙管插入花中吸食花蜜,體長只有花生大小,難道這是一隻「蜂鳥」?
賴先生告訴記者,今天上午他在老家院壩的花園裡玩,看到花叢中飛著一隻昆蟲,長長的喙管在花蕊中一伸一縮,背部土黃和褐色相間,和小鳥一樣的尾翼不停地擺動,發出清晰的嗡嗡聲。同一朵花上的停留時間不超過10秒鐘,然後「嗡」的一聲飛到另一朵花上,速度非常快。賴先生和妻子趕忙掏出手機拍照。
「以前在電視上看過蜂鳥長得特別小,從外觀上看特別像蜂鳥。」賴先生指著手機拍攝的照片和視頻告訴記者,蜂鳥在花叢中飛了幾分鐘,然後飛走了。
為了確認這個小東西到底是不是蜂鳥,記者將賴先生拍到的圖片和視頻發給了當地林業局的專家唐琳,請她幫忙認定一下。「初步可以斷定它是蜂鳥鷹蛾,屬於天蛾科,是在重慶比較少見的一種蛾。」唐琳介紹說,因為蜂鳥在我國沒有分布,因此,蜂鳥鷹蛾常被普通市民誤認為是蜂鳥。蜂鳥鷹蛾像蝴蝶一樣白天活動,具有尖端膨大的觸角,又像蜜蜂般在百花叢中採食花蜜,發出嗡嗡聲。但它與蝶不同,飛翔速度快;與蜂不同,採花不攜粉,採蜜不釀蜜,能原地懸空取食;與鳥不同,飛翔時既能前進也能後退。
唐琳說,蜂鳥多分布在美洲,且多為南美熱帶雨林中,在亞洲沒有分布。而蜂鳥鷹蛾則是一種天蛾科昆蟲,在白天行動,是常在夜晚出沒的蛾中的一種「異類」。它的天敵是鳥類,在幼蟲期易被白天捕食的鳥兒吃掉。蜂鳥鷹蛾可在花叢中快速振動翅膀,每秒可達25到30次,蟲體翅展50毫米左右,是蝶類的「近親」。但與蝶不同的是,蜂鳥鷹蛾腹部粗壯,飛翔速度快,有結繭習性;與蜂不同的是,它採花不攜粉,採蜜不釀蜜,能原地懸空取食,盤旋飛翔時既能前進也能後退。
記者查閱新聞報導發現,曾有人在江蘇常州和蘇州、湖南常德、廣東廣州、寧夏固原、河北廊坊、湖北武漢等地拍攝到蜂鳥鷹蛾。對此,唐琳說,蜂鳥鷹蛾主要分布在亞洲、南歐、北非和北美等地,在我國實屬罕見。若其出現,說明當地環境好,大量種植花卉,為其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
(潼南臺 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