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濮存昕今晚央視推拿
畢飛宇「茅獎」作品改編電視劇
作為中國長篇小說的最高獎項,茅盾文學獎代表著中國長篇小說的高峰。然而根據「茅獎」作品改編的電視劇卻不多見,其一是因為小說太過成功,搬上螢屏往往招罵;其二則是因為改編難度過大,文學作品未必適合影像展現。著名導演康洪雷則要挑戰一番,他將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推拿》改編成電視劇,並邀請了「老戲骨」濮存昕出演男主角。今晚,《推拿》將在央視一套開播,記者昨日電話採訪了康洪雷。
與盲人內心最美好的品質相會
與「茅獎」獲獎作品多是史詩情懷、具有大視野相比,《推拿》是一部非常別致、以小見大的長篇小說,小說聚焦了按摩院的盲人群體,書寫他們的生活和愛情。康洪雷告訴記者,其實在《推拿》獲得茅盾文學獎之前,他就已經打算將其搬上螢屏了,但因為劇本原因,項目遲遲沒有開機。直到編劇陳枰的加盟,才讓《推拿》的劇本終於達到了各方的滿意:「陳枰當初並不太看好《推拿》,她說這個小說既沒有『狗血』也沒有分崩離析的段落,電視臺很難買帳。不過我覺得陳枰的劇本很好,她自己後來也說,寫這個劇本的過程也是靈魂升華的過程。」康洪雷表示,自己拍攝的題材包括《士兵突擊》《青衣》都不被人看好,但都曾讓自己產生創作衝動,《推拿》也是如此,「這部戲太難拍了,我每天就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如何探討盲人的世界讓我激動得渾身戰慄。」
康洪雷說:「《推拿》小說很好,就是影像太難拍了。畢飛宇、陳枰,我們三人天天都在碰。其實《推拿》最適合做成話劇,其次適合做成電影,而最不適合做成電視劇,但是拍成電視劇可不可能?我想是可能的。我們就是要挑戰極限,就是要與盲人內心深處最美好的品質相會、相知、相戀!」
聚焦了一個熟悉卻陌生的群體
康洪雷直言《推拿》這個題材打動了他,「這是一個你覺得熟悉,卻相當陌生的群體。」所以電視劇《推拿》聚焦視障群體,獨特而真實地還原了盲人推拿師的生活。同時,該劇也並沒有拘囿於盲人群體,而是以小小推拿院為鏡子,折射當下大眾生活。
在《推拿》中,「仙風道骨」的男一號沙復明,由「老戲骨」濮存昕擔當。久未在電視螢屏亮相的他,這一次接下《推拿》,全因在他看來「這個角色有點不一樣」。為了演好這個角色,濮存昕付出很多。在南京悶熱的梅雨季節,濮存昕穿的最多的是中式夾襖,常常捂出一身汗。為了與劇中有胃病的沙復明形象相接近,濮存昕在生活中很注意控制飲食:「因為戲裡的沙復明是有胃病的,所以不能太胖。」
演員在演盲人的時候難度很大,康洪雷說:「戲劇是藝術家對人物的精神探索,濮存昕也好,張國強也好,都願意探討、研究,去迎接挑戰。拍攝過程中,演員們投入地演出幾近崩潰,所以原來寫好的劇本不得不進行改動,大部分戲都通過演員現場的心態變化進行調整。真正的盲人心理狀態到底是什麼?演員在現場會有不一樣的體會,即使濮存昕等很多演員在拍攝之前去體驗生活了,但在最後拍攝時依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不過他說,他做《推拿》會很注重小說的文學性,喜歡《推拿》這部作品的觀眾大可放心,文學性並沒有流失。
記者張靜 實習生周雨晨 鄭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