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睿唯安公布了最新ESI(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排名。此次排名統計了從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6月30日(十年又六個月)的數據。中南大學在此次排名中位列全國高校第16名,國際排名提升12個位次。
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是衡量科學研究績效、跟蹤科學發展趨勢的基本分析評價工具,它是基於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原湯森路透智慧財產權與科技事業部)Web of Science(SCIE/SSCI)所收錄的全球12000多種學術期刊的1000多萬條文獻記錄而建立的計量分析資料庫。目前,ESI已成為當今世界範圍內普遍用以評價高校、學術機構、國家/地區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評價指標工具之一,其資料庫以學科分門別類(共分22個學科),採集面覆蓋全球幾萬乃至十幾萬家不同研究單位的學科。
中南大學的學科門類齊全,擁有完備的有色金屬、醫學、軌道交通等學科體系,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輻射軍事學。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6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4個學科入選"雙一流" 建設學科名單,12個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獲評A類。
近年來,中南大學堅定走"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大貢獻"的科技創新發展之路。有色金屬、軌道交通、醫藥衛生等學科群的優勢進一步凸顯,新興特色交叉學科異軍突起,人文社科蓄勢發力。去年10月,軟科公布了"近三年中國高校新增ESI前1%學科數量排名",對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的數據進行了統計,中南大學以5個新增學科數位列全國高校第4名。
今年7月,中南大學的物理學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前1%。至此,中南大學總共有1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除了物理學外,其它16個學科分別為材料科學、工程學、臨床醫學、化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社會科學總論、免疫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地球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農業科學。
在學科建設方面,中南大學根據學科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學科體系,促進多學科的交叉融合。今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學位授予單位(不含軍隊單位)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名單》和《學位授予單位(不含軍隊單位)自主設置交叉學科名單》(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南大學等10所大學以9個交叉學科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一;同時,中南大學還以78個自設學科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三。
完成交叉學科備案的包括160所學校的549個學科,中南大學9個自設學科為——
完成二級學科備案的包括442所學校的4917個學科,中南大學69個自設二級學科為——
在科學研究方面,中南大學始終堅持瞄準國家和社會重大需求,深入推進協同創新,積極服務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主戰場。學校現有國家級科研基地27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6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化與創新能力建設平臺1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3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4個,牽頭和參與組建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2000年以來,學校共獲國家科技三大獎109項,其中獲國家科技一等獎(特等獎)18項,9個項目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展望未來,中南大學將繼續面向國家經濟建設主戰場、貼近民生建設大領域、融入國家治理新體系,持續攻堅克難,服務"交通強國"、"健康中國"等國家戰略的實施,不斷提升學科的國際影響力和學校核心競爭力!
來源:中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