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
湖南湘潭的謝女士經歷了這樣驚險的一幕:
她半夜起來上廁所,
迷迷糊糊的看到有個東西盤宿在一角,
於是開燈一探究竟,
眼前的一幕嚇得她尖叫哭喊:
「啊,有蛇!」
……
該蛇背部有細小花紋,
頭尾細長,長約兩米。
幸運的是,
這是一條菜花蛇,屬無毒蛇類。
也並未對謝女士發起攻擊,
待消防救援人員到來,
帶著專業捕蛇工具,
一個箭步上前,
菜花蛇乖乖束手就擒啦。
夏日最熱三伏天快到了,
蛇類活動進入活躍時期。
那一扭一扭的軀體,
吐著鮮紅的舌信子,
這個畫面光是想著就讓人忍不住顫抖
......
蛇?蛇?蛇?
是的!你沒有看錯!
是不是北方的朋友們都跟我一樣震驚且疑惑:南方怎麼會有那麼多蛇呢?
我國的毒蛇品種很多,由南向北越來越少,多分布於長江以南的廣大省份。南方地區夏天炎熱又多雨,高溫潮溼的天氣非常適合毒蛇的生活習性,尤其30度以上的天氣,熱帶毒蛇很猖狂。
蛇毒按其毒性可分為:細胞毒、神經毒、血液毒、混合毒四大類。中國十大毒蛇裡面,圓斑蝰蛇和眼鏡王蛇主要是混合毒(細胞毒、神經毒、血液毒),毒性大;眼鏡蛇主要以細胞毒為主;銀環蛇主要以神經毒為主;五步蛇和竹葉青主要是血液毒為主。
大家都知道,也不是所有的蛇類都是有毒性的,那我們該如何來區分有毒蛇和無毒蛇呢?
怎麼辨別有毒蛇和無毒蛇
有的人說,毒蛇都是三角形的頭部,看是不是毒蛇就看頭是不是三角形。實際上,這種判別方式並不完全科學,廣東省毒蛇傷救治中心負責人梁子敬教授告訴我們:「一般來說,頭部是三角形的,的確是有毒的,但並非說不是三角形頭部的蛇就一定無毒,比如銀環蛇,頭部就不是三角形。」
看有沒有毒,除了可以看頭部,還可以看是否有毒牙,另外毒蛇的尾巴是一下子就收住(與身子相比,尾巴一下變細),而無毒蛇的尾巴是逐漸收住(與身子相比,尾巴漸漸變細)。可以通過這三個方式來辨別。
「但是,無論有毒無毒,一旦被咬,都要上醫院檢查。 即便是無毒的蛇,也有可能攜帶一些病毒,細菌之類的,最好對傷口做必要的清創消毒」——廣東省毒蛇傷救治中心負責人梁子敬教授
每年夏天,南方的朋友總能看到各種「蛇出沒、蛇傷高發」的新聞報導,近日,廣東省毒蛇傷救治中心就曾一個晚上接診到3位被毒蛇咬傷的市民。如果我們去公園晨練、散步,或者出遊、爬山遇到蛇,甚至被咬應該怎麼辦?
急救方法
1、保持冷靜
遇到蛇時,不管有多驚怕,應儘可能保持冷靜,不要驚動它,避開其注意力,及時撤離室內。遇到蛇追趕時,要忽左忽右地轉彎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2、儘可能記住蛇的樣子
如果不慎被咬,應儘可能記住毒蛇的樣子和傷口的形態,來得及的情況下對其拍照,並立即上醫院就診。
3、不要快跑
如果不慎被咬,切勿驚慌,更加不要亂跑,避免毒素擴散加快
4、包紮/清洗
如果不慎被咬,用醫用綁帶在傷口部位進行包紮,但不能勒得過緊,影響肢體的血液供應。如果是在野外,趕緊用淨水反覆衝洗,如果沒有醫用綁帶,儘可能的利用橡皮筋、繩、布條等對傷口進行包紮。然後用最快的速度(2~4小時內)送往醫院。送院途中,最好採用交通工具送醫,或由人背送,避免受傷者運動。
被蛇咬傷後切記「三不」
1、不要盲目用刀劃開傷口,操作不當會加重傷情。
2、不要盲目用嘴吸出毒液。人的口腔並非是無菌的,用嘴吸傷口,很可能導致傷口感染;?另外,救助者如果有口腔潰瘍或牙齦出血等口腔問題,吸取毒液也存在導致救助者中毒的風險。所以,用嘴吸取蛇毒風險很大。
3.不要盲目相信民間的偏方,被蛇咬傷,無論有毒無毒,都要以最快的方式到醫院進行處理、診治。
現在正是蛇類活動頻繁的時期,雨前、雨後更應該特別注意防蛇。蛇類以前可能多數在位於城鄉結合部的小區或者偏僻的農居房出沒,但現在也頻頻出現在市區熱鬧地段以及居民小區裡。
所以,在這裡提醒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強防範,平時出行儘量避開草叢,轎車內儘量少放食物以免吸引蛇類。如果遠足、出遊或爬山,最好穿長褲和高幫鞋,可以帶上軟質的長棍或竹竿,不要在草叢裡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