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著名學者金耀基在西泠印社舉辦書法作品展

2021-01-1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杭州11月19日電(記者馮源)「石藏東漢名三老,社結西泠紀廿年」這是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丁仁為印社書寫的楹聯。而在香港著名學者金耀基筆下,這副楹聯同樣自成一格、氣韻生動、搖曳多姿。為期十天的「西泠翰墨緣——金耀基書法作品展」18日下午在杭州西湖孤山之上的西泠印社開幕,向觀眾展示這位著名學者除了學術書寫、散文書寫之外的毛筆書寫。

  此次展覽共展出金耀基的書法作品20餘幅以及他的部分文札和著作,由西泠印社、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和香港集古齋聯合主辦。2018年,金耀基獲邀成為西泠印社社員。作品中既有印社中人對先賢的致敬,也有他與王雲五、梁漱溟、錢穆、朱光潛、費孝通、饒宗頤、余光中等大家交往的心跡,以及思念故鄉故土的遊子沉吟。

  金耀基是浙江天台人,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是著名社會學家和教育家。從發表首部學術著作《從傳統到現代》開始,他就致力於研究中國的現代化與現代性問題。近年來,他還發表了多部散文作品和研究「現代大學」的論著,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他表示,書寫是讀書人的狀態,可謂「我書寫我在」,而自己有三種書寫方式:學術書寫、散文書寫和毛筆書寫,毛筆書寫涵蓋了自己少年和退休後的兩個階段,希望在書法中找到最好的歸宿。自己來西泠印社辦展,是回到了精神家園。

  西泠印社融詩、書、畫、印於一體,是研究中國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廣泛的學術團體之一。金耀基表示,詩書畫印是中國文化中純藝術且純美的內容,當前仍可以發揚光大。他引用英國詩人濟慈的詩歌表示,西方人把真與美結合在一起,而中國人則主張盡善盡美,善就是美,人生不光是科學的,而且也應該是美學的。中國文聯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陳振濂教授則評價說,展覽充分展示了金先生的深厚學養,寥廓胸襟,故鄉情懷。

  2017年,西泠印社與集古齋共同在港創辦西泠學堂弘揚金石書畫文化,金耀基也是這所學堂的名師顧問。陳振濂表示,今年澳門「西泠學堂」業已成立,西泠印社將更加緊密地聯繫港澳地區,將每年赴港舉辦展覽等藝術活動,也將邀請港澳「西泠學堂」的相關機構和個人來杭州交流,以更好地傳播中華文化。

相關焦點

  • 金耀基書法展在西泠印社舉行
    台州鄉賢、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 金耀基書法展在西泠印社舉行 台州日報記者趙宗彪文/攝 11月18日,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金耀基書法作品展在「天下第一社」杭州西泠印社隆重揭幕。
  • 西泠翰墨緣:金耀基書法作品展11月18日開幕
    11月11日西泠印社召開會議,審議並通過2019年度西泠印社入社名單。11月18日,有一位2018年新社員,書法作品正在展覽。11月18日下午,由西泠印社、香港聯合出版集團、香港集古齋聯合主辦的「西泠翰墨緣——金耀基書法作品展」在印社的遁庵隆重開幕。本次展覽展出了西泠印社社員金耀基先生書法作品和文札、著作。
  • 金耀基:筆耕不輟 用翰墨書寫人生
    曾任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講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曾在英國劍橋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德國海德堡大學等校訪問研究。記者孫樂怡日前,「西泠翰墨緣——金耀基書法作品展」在西泠印社遁庵展出。浙江省政協主席葛慧君在參觀展覽時,對金耀基的深厚學養以及文化影響力表示敬意,同時希望其繼續為兩岸三地的文化交流發揮重要作用。
  • 寧波近現代篆刻名家作品展暨寧波印社首屆社員作品展開展
    11月7日上午,「金石並壽——寧波近現代篆刻名家作品展暨寧波印社首屆社員作品展」在寧波印社新址月湖景區蔣宅開幕。副社長兼秘書長陳振濂,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名譽院長、西泠印社副社長韓天衡,上海中國畫院畫師、西泠印社副社長童衍方,寧波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西泠印社社員周律之出席開幕式,被聘為寧波印社名譽社長,並為寧波印社揭牌。
  • 香港學者金耀基:漢字常存,中國獨特的書法就會常存
    現年82歲的金耀基是知名的文人、學者。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新亞書院院長等職,並以《從傳統到現代》、《大學之理念》、《再思大學之道》及中國現代化與現代性研究而著稱。「金耀基八十書法展」這些天在上海市政協展廳舉行,「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特刊發《我的書法緣》一文,以此一窺金耀基先生的學術之路與學書之路。
  • 「西泠杯」全國小學生規範漢字硬筆書寫大會暨全國小學生規範漢字...
    西泠印社現為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篆刻藝術」、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金石篆刻(西泠印社)」項目的傳承代表組織,是國家級社團、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同時,西泠印社還建有中國印學博物館,擁有「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等稱號。
  • 紀錄片《西泠印社》從孤山出發講述百年傳奇
    六集系列紀錄片《西泠印社》於11月18日起,每周三周四浙江衛視兩集連播。  有著116年歷史的西泠印社,在2020年5月入選首批「浙江文化印記」,西泠印社所在的孤山也成為一座令海內外仰止的金石聖山;而西泠印社中人更是承擔著一種精神價值以及文化使命。
  • 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金耀基訪問中國人民大學 並做客「鄭杭生社會學...
    12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社會學家金耀基訪問中國人民大學,並擔任「鄭杭生社會學大講堂」第十二期主講嘉賓作題為《大學與中國現代文明的建構》的學術報告。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校長劉偉與金耀基會見,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張建明主持報告會。
  • (專場名家作品欣賞)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國書法》雜誌編委、西泠印社社員、全日本華人印社社長。1990年獲第三屆全國中青年書法家篆刻家作品展優秀作品獎、1991年第二屆西泠印社全國篆刻作品評展優秀獎等。著有《趙之謙年譜》、《中國書法全集趙之謙》卷、《篆刻津梁》等。
  • 全國最大文房四寶展,周五登鷺!超多好物,書畫愛好者必看~
    這就一起來看看↓↓↓知名品牌 百年機構西泠印社商務印書館西安碑林博物館榮寶齋漳州平和:文旅展區泉州永春:文旅展區莆田:工藝美術品展區三明:鄉村文旅展區武夷山:文旅展區文房四寶 廠家直銷周虎臣曹素功筆墨上海西泠印社
  • 民國108位書家精品書法作品合集
    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被稱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王 禔 王禔(1880-1960),字維季,浙江杭州人,西泠印社創建者之一,工書法,鐘鼎、楷、隸無不能。又精刻印,得浙派神髓。
  • 穿越時空和西泠諸賢相遇 每一幀鏡頭都美得讓人心醉 紀錄片《西泠...
    不少網友為《西泠印社》點讚:「每一幀都可以用來做封面,還有霍尊演唱的主題曲《湖山記》也太美了」「天地悠悠、白駒過隙、令人生嘆」「2020年值得期待的文藝紀錄片」……這部紀錄片的總導演,是浙江衛視的國家一級導演許繼鋒。他曾創辦了浙江衛視的品牌人文地理欄目《風雅錢塘》,兩年前享譽中國紀錄片界的《孤山路31號》同樣是他的作品。
  • 「開放與創新——青年壽山石雕印鈕邀請展」(杭州站)啟幕
    12月1日上午,「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開放與創新——青年壽山石雕印鈕邀請展」在西泠印社美術館啟幕,展覽將持續至12月8日。福建省民協青年委員會主任陳為新致辭西泠印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錢伯皓,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曾章團,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黨委副書記、副局長鄒午,西泠印社理事王佩智,西泠印社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吳瑩,西泠印社理事、西泠印社美術館顧問梁章凱,西泠印社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桑建華,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書協駐會副秘書長王義驊,西泠印社資深社員
  • 藝術風範、國學經典——中國航天藝術家蔡亮宏作品賞析
    中國書法協會會員、篆刻教授、中國畫院畫家。少兒時期,在國畫大師齊白石之嫡傳弟子長沙李立先生門下學藝,耳濡目染,刻苦研習,加上天資聰慧,悟性過人,很快就在書法藝術道路上嶄露頭角。成年後,苦參篆刻書畫之奧秘,探尋天地合一之幽境,兼收並蓄,轉益多師,書風畫意,長足進步,尤以金石篆刻見長。其篆刻作品布局奇巧,刀法傳神,簡煉酣暢,拙樸靈秀。
  • 讀書最上乘養氣亦有以 畫家吳靜初詩書畫印四絕
    大雪放晴,落墨下筆:雙勾、沒骨、設色、水墨、潑墨、潑彩、工筆、意筆,工意兼具,無一不善,無一不妙,他以形神兼備有聲於中國畫壇——由西泠印社、浙江省文史研究館、浙江省美協等主辦的「吳靜初作品展」12月11日在浙江美術館盛大開幕,布滿三大展廳的130餘件(組)花鳥作品意境高雅,與書法、篆刻相得益彰,充滿了書卷氣。重學養、求通變,書畫篆刻兼而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