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Go的勝利與AI時代的暗知識

2021-01-18 超說未來

AlphaGo戰勝頂級圍棋高手,不僅僅是機器的勝利,更意味著知識迭代的轉折點。知識,將分為機器知識與人類知識,這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2016年,AlphaGo戰勝韓國頂尖九段選手李世石,可能標誌著人機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一臺冰冷的計算機,輕鬆擊敗訓練多年的世界頂級棋手。對於圍觀者人類而言,就像三體艦隊即將到來地球,從賽前的自信滿滿到賽後的失態、錯亂以及恐慌。站在今天看這場比賽,我們也許可以多一個維度,那就是從知識的角度。企業家王維嘉所撰寫的《暗知識》,其中提出了暗知識的概念,不僅為討論人工智慧的本質提供了不同視角,也為廓清人工智慧諸多相關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先回顧一下知識概念的迭代過程。我們知道,科學的進步離不開知識的更迭,所謂知識,可以說是數據在時空中的關係,所以知識與數據密切相關。人類的知識,過去大家比較熟悉的是顯性知識,這表示人類可以表達、可以學習的知識,比如牛頓定理屬於可以表達可以學習,量子力學屬於可以表達但是不可以感受的知識。更進一步,學者波蘭尼與哈耶克等人,提出了默會知識的概念,也就是可以感受但是無法表達的知識。比如很多人都會騎自行車,但是多數人是靠感覺學會而不是靠理論傳達。默會知識的提出,對於理解人類社會秩序有很大意義,這意味著社會中有很多信息是無法表達的,再進一步推演,不難得出計劃經濟無效的最終結論。

如果說可以感受的是默知識,可以表達的是明知識,那麼暗知識是什麼?王維嘉指出,這是機器發現的,無法感受也無法表達的知識,就是說暗知識意味著隱藏在海量數據中的萬事萬物間的關係。暗知識的概念,乍聽起來很難接受,畢竟人類認識世界更多依靠邏輯與經驗。但是深入了解之後,這個概念的價值,在於可以解析人工智慧帶來的變化,提出來了新角度。按照預計,暗知識的數量,將遠遠超過人類以往的知識,這將帶來難以限量的巨變。

從暗知識來審視AlphaGo,有什麼新意?王維嘉認為,AlphaGo可怕之處,在於它擁有遠遠超過人類的暗知識,以至於具備人類無法擁有的上帝視角。為什麼這樣說?我們回到圍棋這回事。圍棋被認為最複雜的棋類,就因為其變化最多。圍棋上有361個交叉點,每個交叉點可以放黑白兒子,那麼總的圍棋擺放方法就是2的361次方。這是什麼概念?人類歷史上保留的棋譜大概是3000萬個,這聽起來已經非常多了,但是比起前面提到的圍棋擺放方式,那麼人類掌握的圍棋棋譜就滄海一粟。

一個高手,每天下棋,一輩子最多能夠下幾十萬盤,他的風格,可能影響自己的徒子徒孫,但是比起圍棋棋譜上可能存在的對局模式,他的探索不及億分之一。

可以說,一些技能而言,人類的終點,只是機器的起點。打個比方,在一片崇山峻岭之中,這個高手掌握的地方,可能只是一個小山溝,他的想像空間以及思維模式都已經被這個小山溝限定了。這個小山溝,在地圖上就是一個小點。這個小點之外的,「其他的地方」,不在他的思維模式之內,很可能不是他能夠理解的地方。可以說,在機器面前,人類2 000多年來一代代人積累的一項技藝以及與此有關的經驗知識,可能瞬間一文不值。這不是誑語,棋手柯潔在輸給AlphaGo流著眼淚說:「我們人類下了2 000年圍棋,連門都沒入。」中國棋聖聶衛平也把AlphaGo尊稱為「阿老師」,說它的著數讓我看得如醉如痴,「我們應該讓阿老師來教我們下棋。」

除了圍棋,其他的案例也差不多,這就顯露暗知識帶來的挑戰。我們人類所掌握的知識,很可能只是知識海洋中一小塊冰山;所謂的「其他的地方」,也就是人類窮盡一生之力無法掌握的地方,很可能蘊含了很多暗知識。

知識,在未來將分為機器知識與人類知識,而大量暗知識,主要來自機器學習而逐漸展露。暗知識和人類關係如何?一個核心在於,從暗知識的定義看來,暗知識無論發現多少,人類都無法理解,這和明知識規律不同。可以說,暗知識本來類似海洋,人類的知識類似海洋上浮出的山峰,暗知識比起人類掌握的知識多很多,但二者過去沒有直接關係。但是當下,隨著機器學習挖掘出越來越多的暗知識,這些暗知識不斷湧現,很可能人類所佔有的知識,會逐漸淹沒溶解在龐大的暗知識種。一句話,AlphaGo的勝利,只是開始。

當下無人不談人工智慧,但是總體多數缺乏有效框架,國內不少著述,往往失之於淺薄浮泛,甚至得出中國領先的浮誇口號。從暗知識的角度,如何審視人工智慧?算法是人工智慧的核心,應用只是依附於算法。在王維嘉給出的AI產業鏈金字塔結構中,塔尖是算法,其次是晶片,再次是計算機軟硬平臺,塔底是自動駕駛語音識別等應用,可以說,上層決定下層,而不是相反。對此,我們對當下世界人工智慧實力版圖,應該重新有清晰認識。就人工智慧而言,當前中國在局部應用領先,在算法與晶片並不領先。

信息不完備之下,悲觀和樂觀都顯得盲目。王維嘉並不認為人類必然失敗,他認為人類的優勢其實在於對於人類精神和情感的理解。這一觀點,其實我也很贊同。在評價AlphaGo勝利時刻,我就斷言,人機對戰無論勝負如何,AlphaGo已經證明了自己,「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但未必需要末日恐慌。在規則不確定之下如何應對,可能正是人類的優勢所在。」 換而言之,所謂人性或者動物性,就是和機器不一樣的地方,恰恰是人類的優勢所在。

機器時代改造了知識定義,也使得職業需求完全不同。從這個意義而言,現在看起來越是專業的職業,其實可能被機器取代的職業,反而創造力和情感屬於機器的短板。職業過去構成了中產階級的身份,如果喪失職業保證,這些中產階級開始向地位不穩的軟階層移動,如何保證這些人的自尊和安全,將是一個重要課題。

更進一步,孩子應該學習什麼?要接觸了解人工智慧,真的不是逼迫孩子學些粗淺編程就了事,更應該站在時代變化的高度來思考。也許,我們應該讓孩子掌握數學語言等基礎學科,更好掌握與人的溝通。換而言之,通識應該是下一代的標配。

我認識王維嘉老師時間不短了,過去一直把他當投資人和企業家,沒想到他對於人工智慧的思考如此深刻。其實也難怪,從他自述得知,他從史丹福大學畢業到這些年從事投資,他其實一直密切跟蹤前沿。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對於人工智慧的介紹,非常清晰,基本可以達到作者的期待,高中以上能讀懂。

在一個迭代不斷的時代,關於知識的知識,也許是最重要的知識。哲學家休謨曾經說過,理性是且只應當是激情的奴隸,所謂激情,意味著人的感性、欲望等因素。人類的頭腦,已經被理性主義籠罩太久。暗知識的概念,無疑可以爭論,但揭示了未來世界的新疆域,這是關心人類的有識之士,都不應該錯過的思考

相關焦點

  • 柯潔終結AI「符合預期」41連勝:若當初第一個與alphago對弈的是我
    【文/觀察者網 周遠方】昨夜,「半狗」柯潔贏了一隻41連勝的「小狗」,輾轉難眠…… 他在今天(18日)凌晨0時23分發微博感嘆: 一個AI滿地走的時代...除了alphago以外,這個暱稱為「符合預期」的AI尤其強,實力應該已經遠超當時與李世石對弈的alphago了吧?...
  • 柯潔終結41連勝圍棋AI:稱其實力遠超初代AlphaGo
    賽後,柯潔在接受採訪時直言,AlphaGo太完美,看不到任何勝利的希望。前不久,《自然》雜誌刊登了谷歌DeepMind團隊的新成果,名為AlphaZero的人工智慧程序完全靠自我對弈學習下棋,不依賴人類圍棋經驗,僅訓練3天就戰勝了AlphaGo Lee,比分100:0,後者就是戰敗李世石的那套。
  • AlphaGo Zero用40天成為世界最強圍棋AI
    棋士柯潔:一個純淨、純粹自我學習的alphago是最強的...對於alphago的自我進步來講...人類太多餘了李喆:完全拋開人類圍棋知識,去年論文裡提到的許多特徵和rollout全部去掉,兩個神經網絡合為一個,只給定棋盤、棋子和規則。
  • 其實,ai不止是一項科技,更是一種文化,一種觀念
    其實,ai不止是一項科技,更是一種文化,一種觀念。自2016年alphago在圍棋系列賽中戰勝職業棋手以來,ai已經開始在某些領域中取得進展,並且在某些問題上實現了突破。在最近的新聞中,谷歌發布的兩張miranda照片不僅僅是事實,還再次為我們揭開了ai正在開始各領域進行科學研究的新面貌。
  • AlphaGo 圍棋教學工具已發布
    在Deepmind所謂的「教學工具」發布之前,小編曾在腦海出現萬千猜想……但今天揭底才知道,原來只是一個平平淡淡的網頁……(建議複製到電腦上打開,因為據有的棋友反映手機打不開,小編這裡實測手機能打開,只是讀取了較長時間)https://alphagoteach.deepmind.com
  • AlphaGo戰勝李世石:機器人的勝利意義無需放大
    但沒想到的是,首戰李世石在佔盡優勢之下被AlphaGo神奇逆轉,機器人贏得勝利竟然來得這麼快,這麼突然。人機大戰首局李世石輸在哪裡?雖然機器人AlphaGo很強大,在之前與歐洲冠軍樊麾二段的比賽中也獲得勝利,但雙方對弈的棋局並不出色,樊麾表現出的水準失常讓外界驚訝,機器人AlphaGo的表現並不令人信服。正是基於之前的判斷,李世石賽前才信心滿滿地表示雖有壓力但自認勝算較大。而國內圍棋第一人柯潔更是認為李世石將5:0輕鬆勝出。
  • 關於AlphaGo 論文的閱讀筆記
    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和回答,恐怕比單純觀察它是否有朝一日能夠超越人類要告訴我們多得多的知識。 因此,即使 AlphaGo 在三月份戰勝了李世乭,在我看來也是另一扇大門的開啟而非關閉。事實上,即使就圍棋發展本身而論,如果把 AlphaGo 的兩個大腦以如此簡單的方式線性耦合起來就能勝過人類,那只能說明人們對圍棋的規律還有太多值得探索的空間。
  • 谷歌團隊發布AlphaGo Zero:柯潔稱人類太多餘了
    谷歌團隊發布AlphaGo Zero:柯潔稱人類太多餘了(圖片來自於推特)在這款軟體發出之後,柯潔也對這款軟體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一個純淨、純粹自我學習的alphago是最強的...對於alphago的自我進步來講...人類太多餘了。」之所以柯潔會這樣說,主要是因為AlphaGo Zero的練習主要是通過自我對弈在三十天之內發展起來的。
  • 柯潔回應新版本AlphaGo問世:人類太多餘了
    對此,柯潔回應稱:「一個純淨、純粹自我學習的alphago是最強的...對於alphago的自我進步來講...人類太多餘了。」然而,在有些特定問題上,人類的知識要麼過於昂貴,要麼不靠譜,要麼無法獲得。因此,人工智慧研究的一個長期目標就是跳過這一步,創造能在最有挑戰性的領域,不用人類輸入就達到超人水平的算法。我們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最新論文,展示了實現該目標的關鍵一步。論文介紹了首個戰勝人類圍棋冠軍的電腦程式AlphaGo的最新進化版本:AlphaGo Zero。
  • 新版Alphago棋風更穩健
    alphago再過一萬年也不可能窮盡所有圍棋的定式。這次比賽其實不是人機大戰,而是人類使用電腦作為工具探索新的東西,就像哈勃望遠鏡讓人類發現新的領域一樣。人工智慧可以幫助專家以更快的速度解決問題。本次比賽的目的也不是alphago還是棋手贏,最終還是人類贏。祝柯潔好運。」來源:網易科技
  • 小狸AI英語課怎麼樣?掌門旗下小狸AI課測評:來爆料了!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針對低幼齡孩子的線上教育課程也開始採用ai技術,在斑馬ai課大熱之後,2019年下半年掌門教育也開始研發AI課,並在今年2月上線了小狸AI課app,今天,魚sir就來給大家調研測評一下掌門1對1旗下的小狸ai課怎麼樣?小狸ai英語的效果到底好不好。
  • 張北「百靈鳥」高歌戰「疫」後時代強音《勝利在望》!
    張北「百靈鳥」高歌戰「疫」後時代強音《勝利在望》!【創作願景】戰疫歌曲《勝利在望》在抗疫後時代錄製完成,北京張家口兩地合辦冬奧會,京張兩地音樂人合作抗疫情歌曲,都很有意義!這首歌由著名詞作家孫義勇作詞、達斡爾族作曲家孟軍作曲、張家口籍星光大道月冠軍、著名歌手王曉娟演唱,錄製於冬奧會舉辦地張家口,又讓歌曲多了一份特殊的含義,今年東京奧運會因疫情影響延期到明年舉辦,希望北京冬奧會能如期舉行!
  • 《文明6迭起興衰》無戰科技勝利奇觀探究
    相信很多朋友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為大家帶來《文明6迭起興衰》無戰科技勝利奇觀探究,感興趣的朋友來看一看吧! ... 展開 《文明6迭起興衰》無戰科技勝利各種奇觀哪個是必須要搶的?各個奇觀的重要性如何?
  • 能贏AlphaGo的只有它自己 柯潔回應新版問世:人類太多餘了
    對此,柯潔回應稱:「一個純淨、純粹自我學習的alphago是最強的...對於alphago的自我進步來講...人類太多餘了。」2016 年在 AlphaGo 和李世石的對戰後,人工智慧進入大眾的視野,今年5月27日,中國棋手柯潔與人工智慧「阿爾法圍棋」(AlphaGo)展開三番棋比賽的終局對決。
  • 東營市地震監測中心在勝利街道勝景社區開展地震知識培訓
    原標題:東營市地震監測中心在勝利街道勝景社區開展地震知識培訓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4日訊 「發生地震時辦公場所如何避震?」11月3日下午,東營市地震監測中心組織志願者走進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勝利街道勝景社區,開展了「防震減災知識進社區」志願服務活動,為社區工作人員講解防震減災相關知識。「地震來了,在辦公場所是躲還是跑?」
  • 柯潔對戰AlphaGo表現出色,專家:分明是兩個AI在下棋
    我們處在人工智慧的時代,我們相信這能打造更好的生活,我們所面臨的各個領域都有很多未解之謎,科學家通過人工智慧,可以做到更多的事情。這是一個偉大的圍棋賽事,天才的選手和團隊與AlphaGo對戰,可以認為是人機合作時代的開啟。非常感謝今天你們能允許我們來到這裡。▲哈薩比斯哈薩比斯:我對未來幾天的比賽充滿期待。
  • 柯潔感嘆AlphaGo可怕:讓三子!如先捅三刀(圖)
    柯潔寫到:「早就聽說新版alphago的強大....但...讓...讓三個?我的天,這個差距有多大呢?簡單的解釋一下就是一人一手輪流下的圍棋,對手連續讓你下三步...又像武林高手對決讓你先捅三刀一樣...我到底是在和一個怎樣可怕的對手下棋...」  2016年底,神秘的Master在網上颳起一陣圍棋旋風。以60勝0敗的戰績橫掃一眾圍棋頂尖高手,其中柯潔也3次落敗。
  • AI的意義是什麼呢?
    當然人工智慧榜上有名,ai的意義個人認為是人類在已有知識用計算機智能算法去重複演練的的一個過程。無論是簡單還是複雜的事情,人類選擇讓ai去做的事情都是人類已經反覆實驗反覆測試過的,能讓人類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人類的文明也將進入一個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