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日珥奧秘

2021-01-13 荔枝網新聞

  近日,國際知名期刊《Nature Astronomy》(自然天文學)發表了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陳鵬飛課題組文章,揭示了太陽上的日珥精細結構及其動力學的形成機制。文章第一作者周雨昊於2019年在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獲得博士學位,通訊作者是其導師陳鵬飛。

  太陽大氣中的日珥與地球真實大小對比圖

  太陽表面的溫度只有6千度,而表面之上的日冕溫度高達百萬度。在這百萬度的日冕中,經常懸浮著溫度只有7千度左右的冷物質團,密度是周圍日冕的100倍,就像飄浮在太陽上空的雲朵。因為這種結構像太陽戴的耳環,故稱之為日珥。日珥既是天文愛好者痴迷的觀測目標,也是天文工作者感興趣的研究對象。日珥的典型寬度大約為數倍地球大小,長度相當於幾十倍地球大小。當突出在太陽邊緣之外的日珥轉到日面上時,它顯現為暗黑的長條狀結構,因此日珥也被稱為暗條。

  在日面上,日珥表現為暗黑條狀結構,被稱為暗條(由南京大學ONSET望遠鏡觀測)

  高解析度的觀測表明,日珥(或稱為暗條)由很多細絲組成。更為有趣的是,這些細絲每時每刻都處在運動當中,一部分細絲向左運動,另一部分向右運動,兩者交替出現。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目前已經大體清楚了日珥的主要形成機制:太陽表面6千度的冷物質被加熱到百萬度後蒸發到上面的日冕中,這些高溫高密度物質非常不穩定,很快冷卻到7千度左右,從而形成日珥。然而,目前仍然有幾個問題困擾著天文工作者:(1)為什麼日珥具有一絲一絲的精細結構?(2)為什麼這些細絲總是交替沿著相反方向運動?(3)這些細絲是否示蹤了當地的磁力線?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課題組提出一個設想:太陽表面的湍流運動提供了一個隨機加熱作用,正是這些隨機加熱導致太陽表面物質向日冕的蒸發過程出現不均勻性,從而產生日珥的細絲結構;也正是這些隨機加熱導致已形成的日珥細絲總是處在隨機擾動之中,從而表現出忽左忽右的運動。基於這個想法,課題組利用南京大學超級計算中心的機群對日珥的形成進行了數值模擬,再現了日珥細絲的精細結構及其交替反方向運動特徵。

  日珥精細結構形成的數值模擬結果(背景是太陽表面,暗黑細長結構為日珥)

  對於國際上關於日珥細絲是否示蹤當地磁力線的爭論,該工作證實細絲的走向與當地磁力線基本一致。更為重要的是,該工作預言:在大量冷的日珥細絲之間的高溫物質中也時刻存在交替方向的流動。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周洋 編輯/國正)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 2020準聘助理教授崗位...
    學  院  介  紹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是全國高校中歷史最悠久、培養人才最多的天文學專業院系,在歷次天文學科評估中均名列前茅。  崗  位  設  置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擬面向全球招聘有志於從事天文學各主要研究方向的優秀青年人才到學院工作。
  • ...到地理: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大氣科學學院、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從天文到地理: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大氣科學學院、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20-07-28 1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京大學李向東教授獲選《天文和天體物理學研究》2019年度最佳...
    新華網南京5月15日電(記者陳席元)記者15日從南京大學了解到,該校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院長李向東教授近日獲選《天文和天體物理學研究》(RAA)2019年度最佳審稿人,以表彰其為中國天文和中國天文研究期刊發展所作的貢獻。
  • 2018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大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英國《自然》雜誌增刊《2014中國自然指數》顯示,南京是中國天體物理研究最強的城市,這很大程度上是由紫金山天文臺所貢獻。根據2016年英國《自然》旗下Nature Jobs的「聚焦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發表在被自然指數收錄學術期刊上的論文數居南京53所高校和400多家省級以上科研機構第2位。
  • 廣州大學成立天文系,為國內大學第18個天文系(學院)
    來自全國各天文相關單位的領導、院士、學者匯聚一堂,與廣州大學師生一起見證這一時刻。廣州大學副校長周雲在成立大會上發表致辭。他說,廣州大學堅持面向國際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需求,深度對接廣州城市建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創新方面的需求。
  • 三峽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合作籤約暨「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舉行
    5月11日上午,三峽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框架合作協議籤訂暨「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揭牌儀式隆重舉行。
  • 這9位天文機構現任重要領導人,竟來自江蘇同一所"雙一流大學"!
    南京大學天文系(現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作為全國高校高校中歷史最悠久、培養人才最多的天文學專業院系天文繫於2011年正式擴建為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增設了空間科學與技術新專業。本學科素以專業設置齊全、學歷層次完備、師資力量雄厚、治學態度嚴謹而享有盛譽,在歷次學科評估中獲評A+,位居國內高校天文學專業第一。在軟科發布的2020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南大天文學高居榜首。
  • 這9位天文機構現任重要領導人,竟來自同一所雙一流大學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在紫金山天文臺召開主要領導調整宣布會議,任命南京大學1984級校友趙長印為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南京大學天文系(現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作為全國高校高校中歷史最悠久、培養人才最多的天文學專業院系,擁有著目前國內唯一的天文學一級重點學科。
  • 南京大學領銜研製的「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成功發射
    「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由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領銜,並聯合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中國航天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08所、八院805所下屬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等我國空間科學與空間探測領域的優秀團隊,歷時五年研製成功。
  • 南京大學羅斌教授獲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青年成就獎
    近日,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研究生院校友會授予我校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羅斌教授青年成就獎(Early Career Award),該獎項授予該校畢業十年內、在其研究領域內獲得傑出成就的校友,每年授予一名該校畢業的研究生。
  • 中國科大天文系引入「強援」:南京大學教授戴子高加盟
    12月2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物理學院天文學系工作人員處獲悉,南京大學教授戴子高已入職中國科大天文系,「目前還在走流程」。此外,11月24日舉行的中國科大施汝為系列講座第十五期《伽瑪射線暴:宇宙中最猛烈的爆炸》公開介紹資料顯示,講座報告人戴子高「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入選2019...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入選2019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2020-01-11 2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京大學成功發射「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
    剛剛,2020年7月25日,由南京大學自主研發的「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搭載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入軌。「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由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領銜聯合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中國航天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08所、八院805所下屬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等我國空間科學與空間探測領域的優秀團隊,歷時五年研製成功。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大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
    3.原則上申請者須來自國內外重點院校,專業須為天文、物理等相關理工科類學科。  4.專業基礎好、學習成績優良、科研能力強,在某一領域或某些方面有特殊學術專長及突出學術成果,成果形式包括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專利、獲獎等,或承擔過科研、技術開發項目,成果或項目至少1項。  5.對學術研究有濃厚的興趣,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專業能力。
  • 這所大學,成立天文系!
    他說,廣州大學堅持面向國際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需求,深度對接廣州城市建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創新方面的需求。廣州大學天文學科緊跟國際天文學發展態勢,開展創新性研究,聚焦國家天文學發展需求,積極參與平方公裡陣、中國空間站光學巡天望遠鏡、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取得了一批在學術界具有影響力的成果。
  • 南京農業大學資環學院研究團隊揭示菌根共生介導的植物氮素轉運途徑
    因此,研究菌根共生不僅可以揭示植物對環境適應的演化機制,而且對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化肥施用,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氮和磷是農業生產中需求最大的兩大必需營養元素。之前菌根共生提高植物對土壤磷素的吸收利用及其作用機制較為明確,也有間接證據顯示菌根真菌可以從土壤中吸收銨態氮並傳遞給植物。
  • 臺灣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代表團訪問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11月19日,臺灣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由系主任、所長和教授組成的代表團一行8人來訪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院長潘懋,副院長黃清華、秦其明以及學院各研究所所長熱情接待了來賓。會上黃清華副院長以及臺灣中央大學代表團許樹坤教授分別就各自學院的辦學歷史、學科設置、師資隊伍建設、科研成果等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代表團成員及地空學院系所負責人分別介紹了各系所的人員構成與研究領域。隨後,代表團成員深入地球與空間學院各研究所進行交流、訪問,雙方就各自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溝通。
  • 清華設立天文系 國內還有哪些高校開設天文學系?
    國內高校天文學系盤點  國內專門設有天文學系的高等院校並不多,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在讀博士、青年天文科普作家劉博洋介紹道,這份名單目前包括北京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天文學系、北京師範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天文系、南京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系、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物理與天文學院天文系
  • 南京大學一級重點學科名單,南京大學7大王牌學科介紹
    你知道南京大學一級學科有哪些嗎?下面提供南京大學一級重點學科一覽,你覺得哪個學科專業就業率最好?1、中國語言文學 南京大學文學院,前身為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是南京大學歷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也是南京大學學術力量最強的系科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建立的三江師範學堂和1888年美國基督教會在南京建立的匯文書院。現有2個本科專業,12個碩士專業,14個博士專業。
  • 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
    新華社武漢8月25日電(記者李偉)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近日正式刊印了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是在前期總結武漢市公共衛生幹預措施與疫情流行趨勢關聯性的論文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數學模型評估了防控效果,揭示了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